產品經濟

產品經濟

產品經濟是相對於自然經濟商品經濟說的一種經濟形式,也是馬克思構想的在商品經濟消亡以後的未來社會的交換方式。這種交換與商品交換的最大區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通過以貨幣為媒介的等價交換來表現,而是通過直接的產品交換來體現。在社會生產的形式上,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已經讓位於產品生產和產品交換,由社會中心組織直接的社會勞動、直接的社會生產和產品分配。在社會調節體系上,社會中心的自覺調節取代了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社會生產的有計畫發展取代了無政府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品經濟
  • 外文名:Product economy
介紹,商品經濟,

介紹

產品經濟是相對於自然經濟商品經濟說的一種經濟形式,也是馬克思構想的在商品經濟消亡以後的未來社會的交換方式。這種交換與商品交換的最大區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通過以貨幣為媒介的等價交換來表現,而是通過直接的產品交換來體現。
產品經濟產品經濟
由於我們還處在商品經濟的不發達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離商品經濟發達階段還有漫長的路要走.至於商品經濟何時消亡和怎樣消亡,還是一個需要探討的理論問題.馬政教材用後商品經濟的提法,就是一種新的觀點。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社會經濟運行採取的基本形態大致有三種:
(1)自己生產自己需要的東西,自給自足,這種經濟運行形態稱為自然經濟。
(2)用自己所生產的勞動產品同別人所生產的、不同的勞動產品相交換,從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種經濟運行形態稱為商品經濟。
(3)雖然不是自給自足,但取得自己需要的東西不是通過交換,而是通過社會中心機構集中的、統一的分配來取得,這種經濟運行形態稱為產品經濟
自然經濟是與極其落後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經濟形態。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生產力基礎的,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最基本的一種經濟形態。商品經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達階段。產品經濟是以生產力高度發達為基礎的,並以全社會經濟利益的一致性為前提,它是馬克思對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構想。

商品經濟

市場經濟概念
什麼叫市場經濟呢?大概一百個經濟學家可以提出一百零一種以上的說法。有人說,市場經濟就是私有制的經濟;有人說,市場經濟就是價值經濟。還有說是自發性的經濟、競爭的經濟、優勝劣汰的經濟、信用經濟、法制經濟等等。
產品經濟產品經濟
什麼是市場經濟?其實很簡單。市場經濟就是按等價原則進行交換的經濟。
市場經濟得益於社會分工
市場經濟得以存在和發展,其根本基礎首先在於分工的普遍化。我們說,沒有工業化就不會有市場經濟。為什麼呢?因為工業化、大機器生產才能造就社會普遍分工的物質基礎。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不需要交換。最多是一家之內的兩口子交換產品。農業文明時代,農村婦女天天晚上摸黑納鞋底也供不上一家人穿鞋。用機器生產,一個工人一天能縫100雙鞋。現在工藝又改進了,不用縫製了,用膠粘。一個工人一天能粘1000雙鞋。生產這么多鞋,當然不是他自己穿,或者給他家人穿,或者給他老闆穿。乾什麼用呢?用於出售。就是交換。
市場經濟下的交換
分工還不是市場經濟的唯一基礎。可分工引起的交換並非只有出售一種方式。計畫經濟下也有分工,但大量的產品是“計畫調撥”的。不是真正的出售。因為“一大二公”體制下的傳統理論認為,大家都是一家人,用不著算計那么清楚。“肉爛在鍋里”。誰多誰少不都是“國家”的嗎?或者說是“勞動者共同所有”的嗎?我們在改革的初期就開始力圖打破“大鍋飯”。但那個時候所說的“大鍋飯”主要指企業中“乾好乾壞一個樣”的平均主義分配製度。其實原有體制下最大的“大鍋飯”並不在平均主義的分配上,而在於否定等價交換的市場交易原則上。
市場經濟下的交換就是“親兄弟明算賬”的交換。交易雙方必須計較多少,必須維護自己的利益。人們都有在菜市場買菜,和賣菜的小販討價還價的經驗。蘿蔔白菜的價格貴一毛錢,小販的利益就多一毛錢。價格便宜一毛錢,買方的消費者利益就多一毛錢。誰的錢也不是白來的。
產品經濟產品經濟
請注意,交換中這個“必須維護自己的利益”的行為非常重要。可以說,這是市場經濟一切規律的根本出發點。在所有經濟學中,其實都存在一個無需證明的、共同的假定前提。這個假定前提就是,人都是趨利避害的。
公共利益和個別利益
我們的改革實踐已經明確無誤地證明,公共利益、共同利益一定是建立在個別利益的基礎上的。否定了個別利益,實際上也就否定了公共利益。在我國農村改革前的人民公社中實行“工分制”。理論上說,誰幹活都會導致大家共同的分值提高。這種“工分制”把大家的利益聯繫在一起了吧?但實踐證明,這種否定個別利益的制度設計導致了農民“出工不出力”的反抗。無窮無盡的政治運動、反覆的“大公無私”教育也無助於事。結果是大家共同受窮,誰的利益也沒有得到保障。上世紀70年代末,我們首先進行的改革就是“分田到戶”,承認農民的個別利益。結果是什麼呢?是1984年建國35周年慶典時,鄧小平在天安門閱兵那個時候,全國農民高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們不想扯進“人是不是自私的”這種沒有多大意義的爭論中去。我認為,這個爭論就像“無所不能的上帝能否提出一個連他自己也回答不了的問題”那樣的一個悖論命題。悖論本身是門學問。研究悖論也是有意義的。下面我們就會講到,市場經濟的一切活動都充滿悖論。比如,“分散的所有權能夠更高效率地集中資源”。但這個“自私”與否的爭論是把人的本質這種哲學命題拿來解釋現實、生動的社會經濟生活。迄今動輒質問別人這種問題的,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對理想社會嚮往的單純。這是典型的“形而上”學。論證方式上有個“歸繆法”。例如我們可以問,人都是要死的,人就不應當避死求生了嗎?
實際上,黨的“十六大”報告已經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十六大”報告說,不能以人有財產還是沒有財產、財產多和少來區分人們在政治上的先進與落後。我認為,我們可以把這句話在理論上詮釋為,不能以人們是否有趨利避害的利己動機來區分人們在政治上的先進與落後。“十六大”報告說,關鍵要看人們的財產是怎么來的。在我們的問題中,關鍵是趨利避害要有規則。
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大家知道,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經濟學重點研究的就是有限的資源,或者說,稀缺的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問題。由於資源有限、機會有限,當人們都想趨利避害的時候,由此就產生了競爭的問題。
市場經濟下的競爭
供給不足,大家都想買到,那就產生了需求方的競爭。供給充分而需求不足,賣方就希望買方優先買自己的產品。由此就有了供給方的競爭。供求雙方討價還價表現為供求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市場經濟下的競爭是無所不在的。其表現形式也是變化萬千。不僅同類行業之間、滿足同種需求之間的產品會有競爭,例如出版社和電視台之間有競爭;生產完全不同產品之間的企業也會有競爭。因為有可能兩個企業、兩種行業會使用同一種資源。例如石油既可以作燃料,又可以生產化工產品。而石油是有限的。技術替代、功能替代、效用替代都會導致競爭。
在過去一些年的改革過程中,大家對競爭的存在已經比較熟悉了。但對競爭的評價恐怕仍有不同看法。因為競爭必然牽扯到一個問題,就是公平的問題。還有人更把市場經濟下的競爭道德化,說,承認人會“趨利避害”就已經頗有“抑善揚惡”的味道了,還要提倡競爭,這不是在倡導“弱肉強食”的罪惡理論嗎?
大家可能還記得,2001年的春運前夕,國家計委就“旅客列車提價”問題舉行聽證會。
聽證會與價格競爭
這個聽證會實際上就是用價格競爭來解決資源最佳化配置問題和公平問題。在春運這個例子中,我們還有沒有其他解決辦法呢?也有。例如,我們也可以不提價,沿用讓大家提前排隊的辦法,誰買到算誰的。但這個辦法中,旅客徹夜排隊的代價、“走後門”的代價、讓“票販子”倒票賺走的代價加到一起,可以肯定地說,需求方多支付的代價要遠遠大於火車票漲價的代價。更重要的是,作為需求方,漲價時旅客們多支付的代價將直接有助於鐵路今後增加供給,而在“排隊”方案中旅客們多支付的代價則完全無助於鐵路供給增加。再例如,我們還可以用計畫經濟下的配給方式。每個公民發500公里的鐵路購票證,大家自己去相互調劑餘缺。這個方案聽起來夠公平吧?但是社會能夠承受,或者說有必要承受這么大的一個資源配置成本嗎?而且可以斷言,即或這個方案真的行得通,那“購票證”的黑市將立刻興盛起來。真正需要購票的旅客真的能夠少付代價嗎?
產品經濟產品經濟
競爭中體現公平
那我們在競爭中就不需要關照弱勢群體了嗎?就不需要體現公平嗎?需要。這個公平同樣可以,而且應當通過價格槓桿實現。那就是加大軟臥票的漲價幅度,降低硬座票的漲價幅度。後來實際實行的漲價方案證明是正確的。
我們說對軟臥票多漲價,是不是就是一種非市場化的不公平呢?不是。這個建議是有充分的經濟學道理的。
“影子價格”和“機會成本”
經濟學上有兩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一個叫“影子價格”,一個叫“機會成本”。
先說“影子價格”。鐵道部關於春運漲價的理由之一就是存在著“影子價格”。在火車票這個例子中,大致說,票販子賣出來的價格就是春運票價的影子價格。票販子們都知道,倒騰硬座票是掙不了多少錢的,加價幅度很有限,能掙錢的是臥鋪票。這因為稀缺。這個稀缺不僅表現為臥鋪票少,而且表現在買臥鋪票的人購買力強上。影子價格是最能表現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既然你鐵道部提出了“影子價格”的理由,那就應當遵從“影子價格”所表現出來的價格差。軟臥的“影子價格”最高,所以軟臥就應當多漲。
再說“機會成本”。你來聽講座就得少做生意。少做生意的損失就是你聽講座的機會成本。要讓人家說聽這門課“值”,就得讓大家覺得聽這個課的收益大於你的機會成本才行。
那在春運這個例子中,鐵路的機會成本是什麼呢?我們假定正常情況下一節硬座車和一節軟座車的票價銷售收入都是一萬元。現在由於春運超員,硬座擠進了更多的人。比如說50%吧。票價不漲,一節硬座車廂已經可以有一萬五千元的票價收入了。可是軟座一般不能超員,收入還是一萬。你說鐵路該不該考慮少掛一節軟臥多掛一節硬座,或者對軟臥提價50%呢?因為這時軟臥車廂的機會成本已經提高了50%。提價50%才能讓軟臥的機會成本和硬座的機會成本持平。這很公平。
硬座是在超員情況下增收50%的。就是說每個旅客享受的空間大大縮小了。而軟臥即或提價50%,因為並沒有超員,旅客享受的空間並沒有縮小。那么坐軟臥的旅客該不該為供求失衡條件下占有優質資源再多付一些代價呢?應該。在這個例子中,在硬座不提價的情況下,軟臥只漲50%還不行,應當漲80%,甚至100%才合理,才公平。如果硬座提價,那軟臥應當漲得更多。
市場經濟與競爭
這就是市場經濟。這就是競爭。競爭有什麼好處?競爭的好處主要有三條。一條是最佳化配置資源。提高有限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優勝劣汰。優勝劣汰不僅是把資源配置給更有效率的支配者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不斷促進社會、市場、技術不斷向前發展。三是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在很多場合,用不著開很多會,無休止地討論個沒完,誰出價高就賣給誰。決策變得非常簡單。
要弄清楚什麼是商品經濟,我們首先必須對社會經濟運行的基本形態有一個簡單了解。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社會經濟運行採取的基本形態大致有三種:(1)自己生產自己需要的東西,自給自足,這種經濟運行形態稱為自然經濟。(2)用自己所生產的勞動產品同別人所生產的、不同的勞動產品相交換,從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種經濟運行形態稱為商品經濟。(3)雖然不是自給自足,但取得自己需要的東西不是通過交換,而是通過社會中心機構集中的、統一的分配來取得,這種經濟運行形態稱為產品經濟。自然經濟是與極其落後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經濟形態。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生產力基礎的,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最基本的一種經濟形態。商品經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達階段。產品經濟是以生產力高度發達為基礎的,並以全社會經濟利益的一致性為前提,它是馬克思對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構想。
影響
商品經濟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例如,商品經濟要求人們誠實守信。商品經濟說到底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商品經濟社會道德的主旋律,信用是贏得社會普遍認可和尊重的通行證。商品經濟的核心是“交換”,千千萬萬不相識的人之所以不惜跨越國界、省界心甘情願地交換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就是因為有了信用。商品經濟的發展也有力地克服了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眼界狹窄、懼怕變革的思想觀念,體現著有利於人們道德水平提高的一面。當然,商品經濟在帶給我們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因商品經濟信奉利益至上的原則,從而會給社會生活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例如,人們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過去那種安靜平和的心境被打破,社會的變革考驗著親情和友情,許多彌足珍貴的東西迷失了,親情和友情變得淡漠了。競爭與商品經濟,幾乎使人們陷於疲憊追逐而無暇旁顧,諸如拜金主義、利己主義、道德相對主義之類的錯誤人生追求出現了。與此同時,對真善美理想的追求則顯得越來越冷漠,人們仿佛已不再相信崇高,不再推崇利他主義的精神境界。總之,商品經濟對我們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