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又文

古又文,英語 Johan Ku,台灣在地成長的新銳服裝設計師,服裝設計風格以雕塑般的服裝外觀著稱。2004年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年於就讀時所創作了情緒雕塑(Emotional Sculpture)系列羊毛條編織的立體針織毛衣,於2009年在美國最大的國際服裝競賽Gen Art拿下前衛時裝大獎(The Design Vision of Avant-Garde),美國得獎訊息隔日成為各大報刊與電視媒體頭條新聞,順間成為媒體追逐焦點與台灣知名人物,被台灣媒體稱為「台灣之光」。2010年三月參與台灣知名女子團體S.H.E新專輯SHERO封面服裝設計;同月13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為期一個月的「破界Breakthrough」服裝雕塑展,是第一位作品進入美術館展覽的台灣服裝設計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又文
  • 外文名:Johan Ku
  • 職業:服裝設計師
  • 出生地台灣
求學經歷,個人生平,拿失利舊作參賽 讓地球另一端評審認同,顛覆大量生產邏輯 作品連自己都無法複製,深受母親身教影響 反骨特質不畏眾人眼光,Johan Ku 2013年秋冬時裝,

求學經歷

  • 1997年畢業於台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主修廣告設計
  • 2003年畢業於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 (同時主修服裝與織品設計)
  • 2005年畢業於台北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作品組 (主修服裝設計)
  • 2009年入學英國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服裝設計碩士課程(CSM MA Fashion Course) 主修針織服裝(Knitwear Fashion)

個人生平

《商業周刊:台灣清潔工之子,如何奪得紐約時尚大獎?——古又文:拚了命也要出去闖!》
「我證明了,台灣人不是只能設計出給工廠量產三萬、五萬件的衣服,而是有本事創作沒人能拷貝、連自己都做不出第二件,卻有著絕對價值的時裝作品。」說這段話的古又文,在紐約擊敗來自全球上千位參賽者,摘下美國最大藝術設計機構Gen Art所舉辦的國際服裝設計競賽「前衛時裝(Avant-Garde)」獎。
接受本刊台北—倫敦越洋採訪時,話筒另一端的古又文,聲音一開始是顫抖、然後哽咽,接者,壓抑多時的情緒瞬間潰堤,微弱啜泣聲即使相距半個地球,仍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波濤。因為,這個獎對古又文其意義是,他將成為繼替美國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設計晚禮服的吳季剛、和今年拿下美國設計協會(CFDA)最佳女裝設計大獎的王大仁之後,紐約時尚圈最新竄起的華人時裝設計新銳。
有別於在美國出生,實現「美國夢」的吳季剛、王大仁等華裔第二代設計師,古又文則是個道地的台北人,他在台灣接受完整的服裝設計教育,一路從松山商職廣告設計科、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直到輔大織品研究所畢業,今年十月才剛成為英國中央聖馬汀服裝設計的碩士生。

拿失利舊作參賽 讓地球另一端評審認同

最特別的是,這次在紐約時尚圈獲頒大獎的作品,還是他五年前讀研究所時利用暑假期間完成,當年曾參加紡拓會主辦的台灣服裝設計新人獎,卻只被評為第三名的作品。
拿學生時代參賽失利的舊作角逐國際大賽,報名的還是「鼓勵創意、強調時尚」的前衛時裝獎項,這就好比拿在台灣金曲獎入圍陪榜的曲子,多年後要進軍葛萊美音樂大獎一樣。古又文憑什麼相信,縱使他的作品不被某一群評審認同,並不等於地球另一端的另一群評審,不會豎起大拇指肯定他?
「要我形容,那真是件『入了魂』的作品,」離開紐約頒獎現場的鎂光燈後,古又文回到倫敦市郊的黑人移民區,他在比學校宿舍費還低,每個月租金共英鎊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二萬六千元)的留學生宿舍中接受訪問,暢談這個他命名為「Emotional Sculpture(情緒雕塑)」的得獎作品。

顛覆大量生產邏輯 作品連自己都無法複製

古又文說,這一系列共六套作品,是他用純手工,將材質無比脆弱的羊毛條,編織成宛若立體雕塑、整件不存在任何接縫的毛衣創作,這完全顛覆工廠大量生產的手工邏輯,若從學校所教的傳統成衣製作觀點,根本行不通。「我一開始就當它是一個沒人肯付設計費的案子,挑戰是如何表達出我最棒的美感經驗。」他說道。
雖說自己可能是這筆訂單唯一的客戶,但要完成全然自我表達的設計案,卻遠比對方付錢交差的案子難上百倍。古又文遭遇到的第一道難題是,現成毛織、毛線材料,根本無法滿足創作需求。
於是,他從原料下手,整整花了半年時間,試過橡膠、不織布等不下十種材質,最後才確定採用能展現毛衣立體設計感的羊毛條。但未經加碾處理的羊毛條,最大問題是完全沒有織品該有的張力,機器一扯就斷,從沒聽過有人拿羊毛條直接織毛衣,古又文只好重拾書本,翻閱各國論文學習編織法,「那年暑假,同學放假回家看奧運轉播,我則把自己整天關在研究室,編一件連自己都無法複製的毛衣。」
但對古又文而言,挑戰最大的,其實是他越朝創作欲的方向奔去,越是和國內以發展工業化量產邏輯的織品教育環境,顯得格格不入;「畢業論文一位口試老師,要我提出統計數據證明這件毛衣的可行性,我完全答不出來,『入了魂』的東西如何用數學計算?這豈不違反我學設計的本意初衷。」古又文說到這裡,再度飆淚。
好在,仍有鼓勵古又文充分表達自我的老師,他的研究所指導教授陳華珠就說,古又文創意很強,越不被限制的作品表現越好。古又文認為,無法複製、大量生產的前衛設計,並非就不具商業價值。
古又文舉日本時裝設計大師川久保玲為例,藉不對稱、曲面狀前衛概念,川久保玲總能設計出令時尚圈趨之若鶩的時裝,這樣的作品儘管在巴黎時裝周一件也沒賣出去,但川久保玲卻以這樣的設計概念,貫串旗下不同價位的品牌,引領時尚趨勢,演繹出時裝產業的無限商機。

深受母親身教影響 反骨特質不畏眾人眼光

創作作品遭評審誤解、論文口試時承受師長指責的委屈,古又文也曾一度迫於現實壓力,差點臣服速食化的商業市場,直到兩年前,古又文踏入香港時裝周,來自日本、西班牙和俄羅斯的買家,竟願意以三倍市場行情的價格,洽購他設計的秋冬新裝,「作品『入了魂』終究會被看到,那一刻我下定決心,拚了命都要出去闖。」
一夕暴紅的古又文認為自己性格里那份不畏眾人眼光的「反骨」特質,是深受曾擔任清潔臨時工的母親所影響。
「三歲,父親走後,周圍的親戚都斷言,母親一定會改嫁,不然怎養活我們姊弟三人,但她最後證明,一個人也能扛起這重擔。」古又文說,母親學歷不高,天還沒亮就得出門,到附近的興隆市場做臨時清潔工,下午還要到富太太家幫傭打掃,「母親經常要忍受的是,女主人找不到家裡的貴重物品,她便是第一個被懷疑是小偷的對象。」為了養家,母親只能繼續找下一戶願意給幫傭機會的有錢人家。「母親用身教告訴我,不管別人怎麼說,都要勇敢走下去,」古又文表示,踏上設計創作這條路,堅持自我表達始終都覺得自在,最大的動力就是母親的人生態度。
「我來自台灣!」在紐約曼哈頓的頒獎典禮上,古又文激動的喊著。他終於證明了兩件事情,第一,不必追逐大量生產,只要作品「入了魂」,一件就足以撼動世界。第二,初衷可以是終點,母親親手教他解了這道證明題。
(原文出處:商業周刊 第1151期)

Johan Ku 2013年秋冬時裝

古又文Johan Ku 2013-14年秋冬系列時裝秀以電影「損害」主人公「安娜」的形象為主題。繼2013年2月在紐約Coterie展發表美國副線品牌“01 Johan Ku”,引起各界不斷好評,3月21日又在東京時裝周、發表旗下主線品牌「Johan Ku Gold Label」2013-14年秋冬新作,多元化的元素在日本時裝界颳起Johan Ku風潮,獲得WWD、NHK等媒體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