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之言似夫子

出處

本篇出自《禮記檀弓 上》

原文

有子(1)問於曾子曰:“問喪(2)於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3)也聞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游聞之。”有子曰:“然(4)。然則夫子有為言之(5)也。”

曾子以斯(6)言告於子游。子游曰:“甚(7)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於宋,見桓司馬(8)自為石槨(9),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10)也,死不如速朽之愈(11)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12)反(13),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14)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喪之欲速貧,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於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15)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將之(16)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17)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子之言似夫子
  • 出處:《禮記檀弓上》
出處,原文,注釋,通假字,特殊句式,介賓後置,賓語前置,判斷句,翻譯,賞析,

出處

本篇出自《禮記檀弓 上》

原文

有子問於曾子曰:“問喪於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聞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游聞之。”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為言之(5)也。”
曾子以斯言告於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於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反,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喪之欲速貧,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於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將之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之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注釋

(1)有子:孔子的弟子有若
(2)問,當作“聞”(依《經典釋文》) 喪:失去。此處置失去了官職。(依《古文觀止》)
(3)喪欲速貧:失去官位之後,只想窮的快點才好。
(4)參:曾子,名參,字子輿
(5)然:確實,這樣
(6)有為言之:有所指而言,即“有所為言”
(7)斯:這
(8)甚:很(“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是倒裝強調)
(9)桓司馬:宋人,名魋tuí
(10)槨:讀音為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11)靡:浪費,奢侈
(12)愈:較好,勝過
(13)南宮敬叔:魯孟僖子之子仲孫閱,曾失位離開魯國,返時載寶物朝見魯君
(14)反:同“返”
(15)貨:賄賂
(16)制:立規定,定製度
(17)之:到……去
(18)申:申明

通假字

(1)問喪於夫子乎:問通“聞”
(2)南宮敬叔反:反通“返”

特殊句式

介賓後置

(1)有子問於曾子曰
(2)問喪於夫子乎
(3)問諸夫子也
(4)昔者夫子居於宋
(5)夫子制於中都
(6)蓋先之以之夏

賓語前置

(1)見桓司馬自為石槨

判斷句

(1)是非君子之言也
(2)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
(3)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4)喪不如速貧之愈也
(5)為敬叔言之也

翻譯

有子問曾子道:“在先生(孔子)那裡聽說過失去官職方面的事情嗎?”(曾子)說:“聽他說的是:‘希望丟官後趕快貧窮,希望死後趕快腐爛’。”有子說:“這不是君子說的話。”曾子說:“我(的確是)從先生(孔子)那聽來的。”有子又說:“這不是君子說的話。”曾子說:“我是和子游一起聽見這話的。”有子說:“的確(說過)。但先生這樣說肯定是有原因的。” 曾子將這話告訴子游。子遊說:“有子說話很象先生啊!那時先生住在宋國,看見桓司馬給自己做石槨,三年還沒完成。先生說:‘像這樣奢靡,(人)不如死了趕快腐爛掉越快越好啊。’希望(人)死了趕快腐爛,是針對桓司馬而說的。 南宮敬叔(他原來失去官職,離開了魯國)回國,必定帶上寶物朝見國王。先生說:‘像這樣對待錢財(行賄),丟掉官職(以後)不如趕緊貧窮越快越好啊。’希望丟掉官職以後迅速貧窮,是針對敬叔說的啊。” 曾子將子游的話告訴有子。有子說:“是啊。我就說了不是先生的話嗎。”曾子說:“您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說:“先生給中都制定的禮法中有:棺材(板)四寸,(板)五寸。依據這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後)迅速腐爛啊。從前先生失去魯國司寇的官職時,打算前往楚國,就先讓子夏去(打聽),又讓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想法)。依據這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職後)迅速貧窮。”

賞析

本文記敘的是孔子的弟子對“喪欲速貧,死欲速朽”的含義的相互探討。由於思考方法的不同,對同一句話,弟子們有著不同的理解。有子能夠不片面、不孤立地去判斷,而且和孔子的一貫言行相聯;子游能夠根據孔子講話的背景,針對的問題進行分析;曾子則是句句照搬,孤立、片面地理解。文章分析問題的方式對今人仍有很大的借鑑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