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文觀止

典藏:古文觀止

《典藏:古文觀止(全本)》是清代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迄今最為流行的古文選本。所選文章語言凝練、短小精悍。體現編者細緻和周到的眼光。書名為“觀止”,意在盡善盡美,一覽此書。即可“觀止”古文。全書所選以散文為主。間有駢文辭賦,均為歷代傳誦名篇。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做到了蒙童讀來不高。學人讀來不低的境界。這些不朽的經典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成熟的人生經驗、艱深的文章美學。乃至博遠的宇宙哲理。考慮到今天讀者的實際需求,《典藏:古文觀止(全本)》對原作進行了精心加工,配以作者簡介、注釋及譯文。並輔以精美的古版畫插圖,使之更具時代感。

基本介紹

  • 書名:典藏:古文觀止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頁數:293頁
  • 開本:16
  • 品牌:萬卷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 作者:吳楚材 吳調侯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02798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典藏:古文觀止(全本)》是一部經典的文言散文彙編,其篇幅短小精悍,文辭優美,代表了各個時代作家創作個性的優秀散文。《典藏:古文觀止(全本)》入選之文皆語言精練,短小精悍,便於誦讀,特別適宜作學生學習古文的入門讀物。你可以當故事看,但實用性高於一般故事書,可以當工具書用,但趣味性又高於一般工具書,當然可以當作文史科課外讀物。

作者簡介

作者:(清代)吳楚材 (清代)吳調侯 譯者:夏華

圖書目錄

卷一 周文
鄭伯克段於鄢
周鄭交質
石碚諫寵州吁
臧僖伯諫觀魚
鄭莊公戒飭守臣
臧哀伯諫納郜鼎
季梁諫追楚師
曹劌論戰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宮之奇諫假道
齊桓下拜受胙
陰飴甥對秦伯
子魚論戰
寺人披見文公
介之推不言祿
展喜犒師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
卷二 周文
鄭子家告趙宣子
王孫滿對楚子
齊國佐不辱命
楚歸晉知營
呂相絕秦
駒支不屈於晉
祁奚請免叔向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
晏子不死君難
季札觀周樂
子產壞晉館垣
子產論尹何為邑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子革對靈王
子產論政寬猛
吳許越成
卷三 周文
祭公諫征犬戎
召公諫厲王止謗
襄王不許請隧
單子知陳必亡
展禽論祀爰居
里革斷罟匡君
敬姜論勞逸
叔向賀貧
王孫圉論楚寶
諸稽郢行成於吳
申胥諫許越成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吳子使札來聘
鄭伯克段於鄢
虞師晉師滅夏陽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曾子易簀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對秦客
杜蕢揚觶
晉獻文子成室
卷四 秦文
蘇秦以連橫說秦
司馬錯論伐蜀
范雎說秦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顏髑說齊王
馮諼客孟嘗君
趙威后問齊使
莊辛論幸臣
觸讋說趙太后
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共公擇言
唐雎說信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
樂毅報燕王書
諫逐客書
卜居
宋玉對楚王問
卷五 漢文
五帝本紀贊
項羽本紀贊
秦楚之際月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孔子世家贊
外戚世家序
伯夷列傳
管晏列傳
屈原列傳
酷吏列傳序
遊俠列傳序
滑稽列傳
貨殖列傳序
太史公自序
報任安書
卷六 漢文
高帝求賢詔
文帝議佐百姓詔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過秦論上
治安策一
論貴粟疏
獄中上樑王書
司馬相如上書諫獵
答蘇武書
尚德緩刑書
報孫會宗書
光武帝臨淄勞耿弁
誡兄子嚴敦書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
卷七 六朝唐文
陳情表
蘭亭集序
歸去來辭
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
北山移文
諫太宗十思疏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滕王閣序
與韓荊州書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弔古戰場文
陋室銘
阿房宮賦
原道
原毀
獲麟解
雜說一
雜說四
卷八 唐文
師說
進學解
圬者王承福傳
諱辯
爭臣論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後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與於襄陽書
與陳給事書
應科目時與人書
送孟東野序
送李願歸盤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楊少尹序
送石處士序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祭十二郎文
祭鱷魚文
柳子厚墓志銘
卷九 唐宋文
駁復仇議
桐葉封弟辨
箕子碑
捕蛇者說
種樹郭橐駝傳
梓人傳
愚溪詩序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鈷鉧潭西小丘記
小石城山記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待漏院記
黃岡竹樓記
書《洛陽名園記》後
嚴先生祠堂記
岳陽樓記
諫院題名記
義田記
袁州州學記
朋黨論
縱囚論
釋秘演詩集序
卷十 宋文
《梅聖俞詩集》序
送楊寞序
《五代史·伶官傳》序
《五代史·宦者傳》論
相州晝錦堂記
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
秋聲賦
祭石曼卿文
瀧岡阡表
管仲論
辨奸論
心術
張益州畫像記
刑賞忠厚之至論
范增論
留侯論
賈誼論
晁錯論
卷十一 宋文
上梅直講書
喜雨亭記
凌虛台記
超然台記
放鶴亭記
石鐘山記
潮州韓文公廟碑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前赤壁賦
後赤壁賦
三槐堂銘
方山子傳
六國論
上樞密韓太尉書
黃州快哉亭記
寄歐陽舍人書
贈黎安二生序
讀孟嘗君傳
同學一首別子固
游褒禪山記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卷十二 明文
送天台陳庭學序
閱江樓記
司馬季主論卜
賣柑者言
深慮論
豫讓論
親政篇
尊經閣記
象祠記
瘞旅文
信陵君救趙論
報劉一丈書
吳山圖記
滄浪亭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徐文長傳
五人墓碑記

序言

經典之藏,心靈之旅
讀書是一件辛苦的事,讀書又是一件愉悅的事。讀書是求知的理性選擇,同時,讀書又是人們內在自發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讀書者總會有不同的讀書體驗,但對經典之藏,對精品之選的渴求卻永遠存在。
傳統上,讀書是求學的手段,乾百年來,人類知識的傳承,最重要的總是通過書籍的記載與傳述。因為有了書,人類才可以文脈延續,薪火相傳。西哲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而,先賢們都把讀書當作高尚而莊重的事情,賦予讀書神聖、光榮的使命感。故此,韋編三絕、懸樑刺股,以及鑿壁、囊螢、映雪等等,就成了刻苦求學的典型,千百年來成為人們效法的楷模。於是,寒門學子挑燈夜讀,富家子弟潛心求學,或誠心拜師,或自學成才,諸如此類的事例,就成了激勵學子上進求學的傳說故事而廣泛流傳。
書籍除了自身寓含的教化功能外,還能讓人感到身心的愉悅和快樂。在文化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極力去尋找各種承載文明的載體,來填塞文化需求的饑渴。一本殘破小書,可以在上百人的手中傳遞和閱讀,看完後仍意猶未盡,不忍釋卷。彼時,人們讀書如饑似渴,卻並無黃金屋、顏如玉一類的功利目的,有的只是內心的精神需求,讀書的愉悅與快樂正在於此。仲春季節,讀書間隙,推窗而立,鳥語花香撲面而來,內心深處則有禾苗拔節的嗶剝之聲迴響;炎炎夏日,一卷在手,品茗讀書,搖扇驅蚊,自然能感受到心靈的清涼和愉悅;秋風瑟瑟,聽窗外傳來淅淅瀝瀝的雨聲,嘬一口釅茶,想起“風聲雨聲讀書聲”的名聯,便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數九嚴冬,寒意砭骨,圍爐夜讀或雪夜捧卷,書香入腹,情暖人心,又能體驗到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悠悠遐思。
無論是求學求知還是尋求精神上的愉悅,讀書都是我們的一種心靈之旅,是接受自我內心的召喚和靈魂的導引上路,讓自己再次起飛得到新生的力量。變換的風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生的事件,都會在我們讀過的書籍中出現,它們強烈地超出了我們已知的範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的姿態,敦促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在我們被瑣碎磨損的生命里,張揚起綠色的旗幟;在我們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
正因為讀書之益,讀書之趣,我們才對書籍本身挑剔起來。試想,靈魂之伴侶如何可以等閒視之呢?一本書的好壞,總會有無數人來品評,既有芸芸眾者即興點評,又有專家學者細心解析,然而,書籍最終的裁定者是歷史而不是某一種潮流。隨著時光的淘汰,留下來的經典之作漸漸走進更多人的視野,留在人們的案頭,成為經典之藏。
“典藏”之作正如伴隨我們的益友,多聞、博大、精彩而有趣,這樣的益友,需要人們用心地品讀,細心地篩選,最終把最好的“朋友”留在自己的身邊。我們的“典藏”正是幫助讀者挑“益友”的一種嘗試,希望能把經典的、有價值的或者有趣的書籍放在讀者的案頭,讓它們像朋友一樣陪伴每一位讀者走上自己的心靈之旅。
當我們打開書本,走進屬於自己的心靈世界,自然能夠體驗那種君臨一切的奇特感覺。此時心如止水,寧靜安然,恰如室外無言的星月,美文佳句不期而至時,或擊案稱絕,或吟喔出聲,甘之如飴。願這“典藏”之作能給我們的心靈留下一塊綠蔭,助大家在自己的漫漫行旅中搭起一座可供休憩的風雨亭,對抗龐大、蕪雜、紛繁的外界侵擾。

文摘

年、月、日,叔父韓愈在聽到你去世訊息的第七天,才強忍哀痛向你表達心意。打發建中從遠路備辦了時鮮食品,告慰於十二郎的靈前:
唉!我幼年喪父,等到長大,還不清楚父親的樣子,所依靠的只有哥哥和嫂子。哥哥中年時,在南方去世。當時我和你年紀還都小,跟隨嫂嫂送哥哥的靈柩回河陽。後來又和你到江南謀生。孤苦伶仃,我倆沒有一天分離。我上面有三個哥哥,都不幸很早去世了。繼承先父後嗣的,在孫子輩里只有你,在兒子輩里只有我,兩代都只有一人,孤孤單單。嫂嫂曾一面撫摸著你一面指著我說:“韓家兩代,就只有你們了!”那時你還小,大概已記不得了;我雖能記得,但也不懂得她的話有多么悲酸。
我十九歲時,第一次到京城。此後四年,回家去看你。又過了四年,我去河陽掃墓,遇到你送嫂嫂的靈柩前來安葬。又過了兩年,我在汴州輔助董丞相,你來看望我,只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家眷。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離開汴州,你沒能前來。那一年,我在徐州輔助軍務,派去接你的人剛動身,我又罷職,你又沒能夠來。我想,即使你跟我到東邊,也是異鄉客地,不能久住;從長遠打算,不如西歸故鄉,先安好家再接你來。唉!誰料到你突然去世離開了我啊!我與你都還年輕,以為雖然暫時分離,終究會長久相聚的,所以才離開你到京師謀食,企圖得微薄的俸祿。若早知如此,即使是做王公宰相,我也不願一天離開你而去任職啊。
去年,孟東野前往江南,我托他帶信給你說:“我還未到四十歲,而兩眼昏花,頭髮花白,牙齒鬆動。想到我諸位叔伯父和各兄長,都是在身體健康時便過早去世,像我這樣衰弱的人,能長命嗎?我無法離開職守,你又不肯來。只怕我早晚死了,使你陷入無窮無盡的憂傷。”誰料想到年少的先死而年長的活著;身強的夭折而病弱的卻保全了生命呢?唉!這是真的嗎?還是做夢昵?還是傳言不真實呢?如果是真的,為什麼我哥哥德行那么美好他的兒子卻天亡?你那么純潔聰明卻不能承受他的遺澤?年少身強的反而早死,年長衰弱的反而活著,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啊。這是夢,是傳錯了訊息。孟東野的來信、耿蘭的訃文,卻又為什麼在我的身邊呢?嗚呼!這是真的啊!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德行他的兒子卻天亡,你那么純正賢明適合繼承家業,競不能承受他的遺澤!所謂天啊,實在測不透:神啊,實在讓人難以明白!所謂理,不可推究,所謂壽,則不可知啊!雖說如此,我從今年以來,花白的頭髮有的已經全白,鬆動的牙齒有的已經脫落。體質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還有多少時間不跟著你去死呢!如果死後能有知覺,那分離的日子也不會很久;如果沒有知覺,那我也悲傷不了多少時候,而不哀傷的日子倒是無窮無盡的。你的兒子才十歲,我的兒子才五歲。年少身強的都保不住,像這樣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們長大成人呢?嗚呼,悲傷啊!嗚呼,悲傷啊!
你去年來信說:“近來得了軟腳病,越來越嚴重。”我說:“這種病,江南人是常有的。”未曾為此而擔憂。唉!難道你竟然因為這種病而喪失了生命嗎?還是得了別的病而無法挽救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寫的。東野說:你是六月二日去世的,耿蘭報喪的信沒有寫明月日。大概東野的使者不知道向家裡人問明月日:而耿蘭的喪報,又不懂得應當說清月日。或是東野給我寫信時詢問差使,差使信口胡說罷了。是這樣呢?或不是這樣呢?現在我派建中祭奠你,慰問你的兒子和你的奶媽。他們如果有糧可以守到喪期結束,那么就等到喪期完了再接他們來;如果無法守到喪期結束,現在就把他們接來,其餘下人,都讓他們守你的喪。如果我有能力給你遷葬,一定把你葬到祖先的墓地,如此才算了卻我的心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時間,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你活著時我們不能互相照顧,你去世了我不能撫摸你的遺體表達我的哀痛,入殮時我不能緊靠你的棺木,下葬時我不能親臨你墓穴邊。我的行為有負於神明,而使你夭折。我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我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顧共同生活,又不能和你相互依靠一同去死:一個在天涯,一個在地角,活著時你的影子不能與我的形體靠攏,死後你的魂靈不能和我在夢裡相會。這實在是我造成的,還能怨誰呢!蒼茫的上天啊,我的痛苦何時才有盡頭!從今以後,我無意活在人世!我應當在伊水和潁水旁邊置幾頃田地,度過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期望他們成才;撫養我的女兒和你的女兒,等到他們出嫁,我想做的不過如此了!唉!話有說盡之時,而悲痛的心情卻是無盡的,你是知道了呢?還是不知道呢?啊,悲慟啊!望你的靈魂享用祭品吧!
P183-18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