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法一般原則

會計法一般原則是指會計核算的目的是為了向各方面提供企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會計信息能否全面、系統、正確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對國家的巨觀調控,還是企業的經營管理,及至投資者的正確決策都有重要影響。由於企業的經營活動非常複雜,涉及供產銷各個環節,如何選擇正確的核算方法和程式,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必須對會計核算提出基本要求,明確會計核算的基本思想。

為此,《企業會計準則》明確規定了12條一般原則:客觀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謹慎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和重要性原則。上述這些一般原則是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霈要,借鑑國際會計慣例,同時總結我國多年的會計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其中,大多數已經體現於我國現行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法規中。有的雖存在於會計實踐中,但貫徹得不夠徹底;有的則根本沒有得到遵循^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逐步取得了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的地位,會計信息在市場經濟運行和經濟聯繫中處於超越重要的地位。明確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一般原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已成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迫切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