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創辦於1953年,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建立的。學院面向港澳台僑開展預科教育,面向海外華裔開展華文教育,面向來華留學生開展漢語和中華文化教育,面向全球培養漢語教師,素有“小聯合國”之稱。

華文學院是體現暨南大學作為“華僑最高學府”辦學特色的視窗,是全國最早開設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的院系之一,也是國內規模最大、最重要的華文教育基地之一,擁有彭小川周健朱曉農郭熙等一批著名學者。受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委託,面向海外編寫出版系列漢語教材,研發華文教師認證、華文水平測試(HSC);長期承擔國務院僑辦和國家漢辦的師資培訓項目。

學院在新加坡、美國、印度尼西亞、義大利、英國、德國、日本等國設立海外本科及研究生學歷教學部,並與多國合作設立孔子學院或漢語實驗學校,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首批“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重點院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Jinan University
  • 創辦時間:1953年11月16日
  • 地區:中國廣州
  • 類別:公立
  • 屬性:211工程、“雙一流”工程
  • 類型:語言學
  • 主辦刊物:《華文教學與研究》《廣州華苑》
  • 院長:邵宜
歷史沿革,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暨南大學預科部,暨南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系,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科研建設,華文教育研究院,套用語言學研究院,海外華語研究中心,學術研究,《中文》系列教材,華文教師證書,華文水平測試,國際化辦學方向,系部設定,漢語系,套用語言學系,華文教育系,預科部,學科建設,專業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發展,校園文化,中華文化大講堂,東南亞潑水節,國際美食節,中國尋根之旅(暨南大學營),學院徽標,學院架構,學院領導,行政單位,教學單位,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

1953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撥款420萬元在廣州市天河區石牌創辦廣州歸國華僑學生中等補習學校,是新中國最早創辦的華僑學校之一;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歷史沿革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歷史沿革
1956年,廣州港澳學生中等補習學校併入廣州歸國華僑學生中等補習學校,成立廣州華僑港澳學生中等補習學校;
1965年,補習學校遷至天河區瘦狗嶺,更名為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
1968年,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被迫停辦;
1978年,根據中央有關決議,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復辦;
1982年,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決定在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基礎上創辦廣州中國語言文化學校;

暨南大學預科部

1925年,暨南大學在上海真如開辦留學生預科班,是中國最早開展留學生預科教育的高校;
1958年,暨南大學預科部在廣州正式成立;
1970年,預科部被迫停辦;
1983年,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指示,暨南大學預科部復辦;

暨南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系

1980年,暨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開設漢語專修班;
1984年,中國語言文學系在漢語專修班基礎上成立漢語中心;
1985年,暨南大學文學院成立,漢語中心從中國語言文學系劃出,設立對外漢語教學系,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對外漢語教學系之一。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1993年,經教育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批准,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整建制併入暨南大學,成立華文學院;
1994年,暨南大學預科部併入華文學院;
1995年,暨南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系從文學院劃出,劃歸華文學院;
1996年,隨暨南大學整體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其中中國語言文學與海外華文教育列入重點建設學科;
1998年,對外漢語教學系率先面向國內學生開辦對外漢語教學(即今“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
2001年,華文學院成立套用語言學系;
2005年,華文學院成立華文教育系,在國內首創面向海外招生的華文教育本科專業;
2002年,教育部語言信息管理司與暨南大學共建的海外華語研究中心在華文學院成立;
2012年,暨南大學華文教育研究院在華文學院成立;
2015年,暨南大學套用語言學研究院在華文學院成立;
2017年,隨暨南大學整體成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

科研建設

華文教育研究院

暨南大學華文教育研究院承擔國家華文教育重大科研公關項目,致力於華文教育研究領域學術研究、產品研發和社會服務,為國家相關政策制定、全球華文教育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諮詢服務。研究院與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採取“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運作模式,學院領導班子兼任研究院領導班子。華文教育研究院下設華文水平測試中心、華文教材研發中心、海外華語研究中心、華文教師資格認證中心、華文教育服務平台和《華文教學與研究》編輯部,是一個集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為一體的綜合平台。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套用語言學研究院

暨南大學套用語言學研究院下轄三個中心:語言文化生態研究中心、語言能力發展研究中心、語料庫中心。研究院與華文學院合署辦公,採用團隊協同創新與首席研究員負責下的課題制運作模式。目前,研究人員均由學院骨幹教師兼任,隨著工作的開展,將逐漸加強校際、國際“協同創新”合作,吸納國際人才與高級別研究人才的加入。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海外華語研究中心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暨南大學海外華語研究中心是國家設立在暨南大學的對海外華語資源實現監測與研究的機構,現隸屬於暨南大學華文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對海外華語資源進行定期、持續、滾動的技術監測,並將監測結果提交國家政府有關部門進行發布。中心將建立海外華語語料庫,設立語料庫工作室、華語監測與研究工作室、《全球華語詞典》工作室、海外華語資源開發與利用工作室等,為國家有關部門的相關決策提供信息、建議和諮詢,同時也為海內外有關機構和個人提供相關的諮詢服務,並統籌規劃海外華語資源的開發利用。

學術研究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2004年以來,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教師共承擔科研項目93項(其中國家級21項、省部級39項),出版學術專著128部,發表學術論文1115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30餘項。
學院獲批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4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暨南大學科研培育與創新基金項目(暨南跨越計畫)1項,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校區科研起步計畫"項目獲批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海洋局項目1項,暨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1項。
學院主辦綜合性刊物《廣州華苑》和學術季刊《華文教學與研究》。主持編創了《中文》(48本)、《中文》(國中版)(24本)、《華文》(36本)、《華語修辭》、《華語語法》、《初級華語》網路教材等。

《中文》系列教材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為來華留學生、預科生,海外函授學生以及海外華文學校開發和編寫多種教材,深受海內外華文和漢語學習者的好評。1994年,華文學院為高棉編寫的華文教材《中文》和《數學》共48冊,經高棉王國教育部審查通過,在全柬50多所中文學校發行使用,填補了高棉華文教材的空白。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為北美編寫的教材《中文》共12冊48本,自1997年9月在北美、歐洲等世界各地的中文學校發行使用以來,受到高度評價。該教材還開發了網路版、繁體版,製作教學光碟並先後獲得省教育廳一等獎和國家電教二等獎。

華文教師證書

華文教師證書認證項目始於2011年國務院僑辦委託暨大開展的《華文教師證書》等級標準研製系列研發工作。2013年12月,暨大完成了國僑辦委託的該項目的研製工作。目前,《華文教師證書》考試已在中國、印尼、泰國、緬甸、寮國等國家舉行。

華文水平測試

海外華裔青少年華文水平測試(HSC)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批准研發的考試,它不同於現有的漢語水平考試,華測主要是面向海外華人華僑、特別是華裔青少年而進行的華文水平標準參照考試。自2010年起,暨大開始研發麵向海外華裔的華文水平測試,目前華文水平測試已經進入到試測階段。

國際化辦學方向

暨南大學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辦學空間,重視華文教育國際化發展。近年來,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的形式,華文學院分別在美國、德國、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開設了華文教育碩士班或本科班;與多國合作設立孔子學院或漢語實驗學校;長期承擔國僑辦和國家漢辦的師資培訓項目,如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華文教師培訓班,海外華校校長及高層管理人員研習班,海外華裔青少年冬令營及夏令營。

系部設定

漢語系

對外漢語教學系成立於1985年,是全國成立時間最早的獨立的對外漢語教學系之一,也是最早設立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的院系之一。經過三十多年的大力發展,漢語系已成為華南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鎮,建立了一支雄厚的師資隊伍,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培養、培訓海外留學生數萬人,在海內外的對外漢語界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套用語言學系

套用語言學系成立於2001年,現有專職教師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20人,師資力量雄厚,在漢語套用研究、對外漢語教學、心理語言學、實驗語音學和計算語言學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套用語言學是研究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套用規律的學科,是一門興旺發展、具有廣泛套用前景的“朝陽學科”。套用語言學系擁有從本科到博士研究生多個層次的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課程體系,設有“語言理論”、“語言套用”、“語言教學” 3個教研室和“套用語言學實驗室”。實驗室包括“語音實驗室”、“語料庫工作室”、“心理語言學實驗室”。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華文教育系

為適應海外華文教育發展的需要,暨南大學於2005年4月設定了經教育部批准的我國第一個華文教育專業,並成立了華文教育系。華文教育專業主要為海外培養具備華文教育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漢語套用能力、熟悉中國文化、能從事華文教學和學校教學管理、漢語套用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人才。華文教育專業的開辦得到了國務院僑辦的指導與大力支持,國務院僑辦每年為100名海外華僑華人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就讀於華文教育專業。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預科部

暨南大學預科教育開辦於1925年。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成立於1953年,暨南大學預科部成立於1958年。1993年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併入暨南大學後,兩校的預科部合併,成為現在的預科部,歸屬華文學院。華文學院預科部是全國高等學校中辦學歷史最長、辦學規模最大、辦學經驗最豐富的大學預科教學基地。

學科建設

專業設定

系部專業
漢語系
套用語言學系
華文教育系
預科部
境內及港澳台僑生源本科生
☆漢語言
☆漢語國際教育
境外生源本科生
☆漢語言(商貿漢語)
☆漢語言(漢語言文化)
☆漢語言(旅遊漢語)
☆華文教育
☆華文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境內及港澳台僑生源碩士研究生
☆漢語國際教育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海外華語與華文教學
境外生源碩士研究生
☆漢語國際教育
海外兼讀制碩士研究生
☆漢語國際教育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海外華語與華文教學
境內及港澳台僑生源博士研究生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海外華語與華文教學
境外生源博士研究生
☆海外華語與華文教學
港澳台僑預科生
☆預科A
☆預科B
☆強化班
漢語培訓(非學歷)
☆漢語初級班
☆漢語中級班
☆漢語高級班
☆漢語速成班
☆商貿漢語班
☆粵語班
☆短期漢語班
*海外兼讀制碩士研究生在新加坡、美國、印度尼西亞、義大利、英國、日本教學部就讀。

師資力量

截止到2009年,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有教職工20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碩導師10人、講師46人、博士21人、碩士62人、在讀博士7人。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專任教師101人,其中:
36歲以下22人,占21.8%;36-45歲共36人,占35.6%;46—55歲共34人,占33.7%;56歲以上9人,占8.9%。
具有博士學位66人,占65.3%;具有碩士學位25人,占24.8%,兩者共91人,占教師總數的90.1%。
有教授41人,副教授37人,講師20人,助教3人,教授和副教授共78人,占77.2%。
在學緣結構方面,從本科、碩士到博士有外校學習經歷的教師共92人,占91.1%。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教師中,有2人獲得暨南大學“終身貢獻獎”榮譽稱號,有1人擔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有2人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有2人被評為國務院僑辦優秀教師,有1人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有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有7人被評為暨南大學“十佳授課教師”。

教學建設

學院占地147,129平方米,建築面積達56394.05平方米,擁有套用語言學實驗室、多媒體教材製作室、電教室、語音教室、生物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圖書館等一批先進的教學設施;有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桌球室、健身房等健身場所;有設施齊全、生活便利、安全衛生的學生公寓;有匯聚各國美食的學院餐廳。學院多媒體教學辦公校園網已開通使用,可隨時與世界各地進行聯繫溝通。
同時,學院重視與世界各地的海外華校、華文教育機構等的聯繫合作。與新加坡華夏管理學院聯合招收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的碩士研究生;在印尼萬隆、坤殿、棉蘭等地設立函授點培養華文師資學歷學生等,積極開拓在海外的華文教育。

學科發展

學院被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確定為“華文教育基地”;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重點院校”;開設的“對外漢語”本科專業獲廣東省名牌專業;
學院現為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初、中、高級考點,國家漢辦“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證書”考試點,“中國普通高校對外聯合招生考試”考試點,“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兩校聯合對外招生考試”主考點。

校園文化

中華文化大講堂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暨南大學“中華文化大講堂”由暨南大學學生處、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和東翮堂四家單位共建的暨南大學華文學院中華文化研習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起創辦,獲得2016年廣東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
講堂以“禮樂詩書”為主題,以“逐夢一帶一路,品讀中華文化”為口號,設定了講座、研習班、志願服務、匯報演出、微信公眾號、一帶一路文化考察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項目,為廣大學生特別是港澳台僑學生提供了線上線下全方位的研習平台。
講堂開設古琴、茶藝、弟子規、漢服與傳統禮儀、詩詞吟誦等研習班,面向暨南大學全體學生招生,重點針對港澳台僑學生,設計了48個學時的課程(36小時)。其中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的中華漢服與禮儀表演隊在全國高校“禮樂文化”進校園中,擔任著推廣者的重要角色。率先在廣州地區復原了古代釋奠禮、唐代女子笄禮等禮儀,並多次參加粵港澳聯合祭孔和“老廣州民俗文化節”暨端午節祭屈原活動。講堂還設立農講所志願服務隊,拓寬和提升學校志願服務渠道。

東南亞潑水節

暨南大學“東南亞潑水節”是“暨南大學校園文化活動十大品牌”,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辦,暨南大學學生處、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泰王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承辦,每年四月在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舉行,來自暨南大學各學院的日本、韓國、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印尼、泰國、高棉以及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校學生及各兄弟院校在這一天齊聚一堂,潑水祈福,歡度節日。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潑水節開始前會進行了莊嚴神聖的浴佛儀式、極具泰國風情的灑水儀式和寮國獨特的拴繩祈福儀式。浴佛儀式是採用泰國傳統程式,由長輩用聖水為佛淨身。在灑水儀式上,同學們向金佛求得聖水後,將之傾倒入尊貴的客人手中為他們祈福,貴賓們再將手中的水灑在同學們的臉上以示祝福。最後的拴繩儀式則由客人將帶有美好祝願的彩繩拴在年輕人的手腕上,以示祝福。
儀式前後還會穿插多個高校充滿東南亞異域風情的歌舞表演。濃郁的傳統文化、精美的民族服裝、動感炫目的舞姿吸引了在場的所有人,不少同學也跟著舞台上的演員一起載歌載舞。在活動後半段,進行了“宋乾小姐”傳統民俗選拔賽,通過精彩亮相、自我介紹、機智問答等環節,評選出“宋乾小姐”的第一、二、三名。

國際美食節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國際美食節”由華文學院主辦、漢語系承辦。在國際美食節這個活動中,你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格局特色的民族美食,從誘人的韓國辣炒五花肉到噴香的印尼烤肉;從港澳台美味的珍珠奶茶到俄羅斯 產的伏特加;從緬甸的蔬菜沙拉到塔吉克斯坦的葡萄乾從清爽的水果拼盤到辣 味十足的重慶棒棒雞,這裡囊括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讓你大開眼界,大飽口福。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美味的食物使得現場每一個人都帶著微笑,一種快樂的氣氛洋溢在活動現場。 除了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外, 各國學生還為我們帶來了頗具地方特色的表演,讓我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感受到各國獨具一格的文化。
國際美食節作為一個有大量留學生參與的活動,有效調動了留學生的參與力和合作能力,同時有效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參與的同學可以領略到不同的國家文化,這也加強了中國學生和各國留學生的深厚友誼。

中國尋根之旅(暨南大學營)

中國尋根之旅中國尋根之旅
中國尋根之旅(暨南大學營)是由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辦、廣州市僑務辦公室和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承辦的一項國際體驗營活動,分為春令營、夏令營、秋令營和冬令營,面向的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生開設。在尋根之旅活動中,學生們將了解和系統學習中國傳統樂器、茶藝、剪紙、舞獅和飲食文化,並從中感悟中華傳統文化,增加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並為他們提供一個回到祖輩生活、居住過的地方尋根的機會,使華裔學生增加自己對家鄉的認識和了解。

學院徽標

作為暨南大學面向港澳台地區和海外開展華文教育、對外漢語教學及預科教育的專門學院,“華文”之名有兩重含義:第一是“華人華僑”,第二是“中華語言文化”。學院院徽的整體造型是圓形,主體圖案是紅色的“華”字藝術體,形似一顆茁壯的大樹,枝繁葉茂,充滿生機,代表著華文學院的辦學使命,是將中華語言文化開枝散葉,發揚光大。同時,樹幹下方的藍色波浪代表著海洋,寓意中華文化越過重洋,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溝通和友誼的使者。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學院架構

學院領導

院長:邵宜
黨委副書記(負責工作):史學浩
副院長:曾毅平
副院長:莫海斌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馬潔
副院長:張禮

行政單位

學院黨政辦公室
教學管理辦公室
後勤辦公室
招生與社會合作部
研究生與科研管理辦公室
學生工作辦公室
僑園勞動服務公司

教學單位

漢語系
套用語言學系
華文教育系
預科部
網路與教育技術中心
體育藝術教研室

知名校友

梁榮升,印尼八華學校華文部主任。2002年,畢業於暨南大學在印尼雅加達開辦的漢語言函授本科專業,並獲學士學位。
鐘玉昌,曾任廣東省省知青辦副主任、黨組成員、省委知青領導小組成員。
黃順遠,深圳華僑城中旅貿易保稅倉公司經理。
高光寶,中國致公黨黨員,致公黨黃埔教育支部主委、區教育局僑代會代表及區教育局第一、第二屆僑聯委員兼秘書長,黃埔區老歸僑聯誼會理事、副秘書長。
黃仁生,廣東省第七屆省政協委員。
游國屏,廣州市歌舞團業務副團長,市政協委員,省人大代表,省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