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話

景德鎮話

景德鎮話即景德鎮贛語,是指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昌江區樂平市的居民所使用的贛語方言,屬於贛語的一種。景德鎮話通常被語言學家劃入贛語鷹弋片,但是和南昌話語感上最為接近引。

基本介紹

語言分布,影響範圍,發展歷程,當代演變,聲調,基本辭彙,語法特點,贛語概況,

語言分布

景德鎮地處皖之交,東北部的鄰縣婺源、休寧、祁門古徽州地域,其方言屬徽語;西南部的毗鄰縣市鄱陽、萬年、德興及弋陽分屬古饒州和古信州地域,其地方語言分屬贛語饒州次方言和贛語廣信次方言。從地域處所看,景德鎮市屬於徽語和贛語過渡地帶。但是市區語言幾乎沒有徽語影響,與周邊相鄰縣市語言也迥然相異,卻與250公里以外的贛方言代表語—南昌話很相近似。兩地語言有顯著的共同特徵,同時也有很大差異。南昌市周邊地區除南昌、新建、安義三縣語言與之接近外,進賢、永修高安豐城及以樟樹話為代表的古臨江話與南昌話的區別都大於南昌話與景德鎮話的區別。由此可明:景德鎮方言屬贛方言體系。

影響範圍

標準景德鎮話語音區在民國以前的範圍是:“東起童街、里村,西至三閭廟、官莊,北起四圖里、觀音閣,南到天寶橋、小港嘴,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人口約12萬”,東面到黃泥頭,西面已延伸到瓷都大道以西大片地區,北面已拓展到樟樹坑,南面已推進到呂蒙渡一線,總面積達120平方公里,人口增至近50萬。這一併不很大的地域,並不很多的人口所操語言與周邊鄰近地區語言迥然不同,其地很似一座“方言島”。它的語言中文白異讀,俗話俚語都相對較少,比較容易與來自各地的語言進行交際,具有“都會語言”的特徵。這一特徵是在當地陶瓷經濟,陶瓷文化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發展歷程

唐與北宋時期鎮區語言的嬗變景德鎮市區及浮梁縣唐代以前屬鄱陽縣東境,其地鮮為外界知曉。自唐初“鎮民陶玉載瓷入關中”以後,才開始聞達於朝廷,於是才有“昌南鎮”之建置,才有“詔新平民霍仲初等制瓷進御”的聖旨。唐廷的重視促使鎮區陶瓷生產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地“水土宜陶”發展陶瓷生產有充足的自然資源,但當地人口稀少,勞動力非常缺乏。因此,唐初鎮區陶瓷生產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後,也引來了外地來鎮謀生的移民。據有關史籍記載,唐初今景德鎮及浮梁全境人口不足一萬,到天寶年間發展到四萬有餘,翻了兩番。這裡面有自然增長的含量,但更多的是人口遷徙的原因。據有關地方志、宗譜記載,移民主要來自鄱陽、樂平等人口相對較多的鄰近的平原地區,還有來自豐城、南昌等古洪州窯附近地區的陶工瓷工。到五代時期鎮區陶瓷生產進一步發展,移民繼續增廣,古臨江府(今樟樹市一帶)、湖口、都昌也有人徙來鎮區。外來移民大多與當地瓷工學藝,他們共同生產、生活,不斷排除障礙進行語言交際,逐漸達到了多種方言可以互相通暢交際的效果,雖沒有形成共同語,但已經出現多種方言互相磨合的嬗變趨勢,當地語言隨著“八方雜處”現象的萌芽,人口比例的變化逐漸失去了其主導地位,形成多種方言同時使用於交際之中的局面。
入宋以後,鎮區陶瓷經濟逐步走向繁榮,大批精巧美好的瓷器運銷到全國各地。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於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建置景德鎮,設定了饒州景德鎮博易務、饒州景德鎮稅務等官府機構,派遣官吏駐在鎮區。至此,鎮區已成為當時全國瓷器生產中心。隨著瓷器生產的迅速發展,外來移民也迅速增多,移民中除大批來自都昌樂平、豐城的瓷業工以外,還有大批來自南昌一帶的船民和碼頭工,來自微州地區的非瓷商戶。頻繁進出鎮區執行巡窯徵稅公務的官吏,販銷瓷器的大小商戶,運銷、供給鎮區居民生活用品的大小商賈,他們大部分是流動人口,但也有相當一部分逐漸定居在鎮區。建鎮一百年後的宋徽宗大觀二年,鎮區人口已經超過6萬,這6萬人口中“十之八九”是外來移民,初步形成了“八方雜處”的局面。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在頻繁煩雜的商貿活動及其他社會活動中必須進行頻繁的語言交際,大家都不懂浮梁話,不可能用浮梁話交際,只能用各自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向,其間必須做到使對方明確自己的意願。茫茫社會生活中的鎮區人每次語言交際都圍繞這一目的進行,年復一年循環往復的語言交際逐漸使來自八方的鎮區居民(包括當地土著)的語言都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了變異,首先是土著居民的純粹鄉土語言已經逐漸消逝,來自各方的移民雖還保持濃郁鄉音,但他們在與異鄉人交際中使用的語言是類似書面語言官話,即對方能聽得懂的語言。這些交際活動正使當地多種方言朝著互相融合的目標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融合程度越來越廣深,逐漸達到了能夠比較通暢進行語言交際的程度。
南宋時期景德鎮方言出現雛形南宋初年,金兵占據中原,中原以“定窯”為代表的陶瓷窯工、窯商大批南逃來鎮區繼續從事陶瓷生產謀生,他們及他們的後人生產的瓷器稱為“南定”,鎮區至今仍有“南定”、“粉定”的瓷器品種。這批移民在整個移民中所占人口比例較小,他們的語言在鎮區幾乎沒有留下影響痕跡。南宋中後期,曾一度聞名的“吉州窯”因窯變衰落,大批瓷工湧入鎮區謀生。隨後,“臨川窯”、“南豐窯”相繼衰落,大批瓷工也流入鎮區從事瓷業生產。到此時,鎮區居民主要是來自以南昌為中心的鄱陽湖周邊地區和贛江撫河流域的移民。 這些居民,特別是其中之一的陶瓷工人在不斷創造新的陶瓷文明的進程中,經過自唐以來數百年的語言磨合,逐漸形成了一種以贛方言為基礎,包容多種方言特點的新語種,這就是現代景德鎮方言的雛型。
元代鎮區地方交際語基本形成
元代,鎮區陶瓷經濟和制瓷工藝都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制瓷原料來路更廣泛,陶瓷品種更多,已經出現了專銷西亞偏遠國度的具有西域風情的新品種。陶瓷貿易已經從國內推廣到海外,創造了新的繁榮。因而出入鎮區採購、運輸陶瓷的商賈更加多而來路更廣,非瓷商業也更加繁榮。經濟的空前發展使遷徙人口和流動人口都迅速增加,這一階段等沿海商人、等內地商人,以蒙古族為主的各少數民族的採購商都經常雲集鎮區進行商貿活動。出入鎮區的人口已經達到空前狀態。流動人口的語言雖沒有留下明顯的影響,但在更加廣泛的交際活動中,使當地方言得到了充實,逐漸走向成熟,基本上形成了能與各方來客進行交際的地方語。
明代景德鎮地方話的最終定型
現代景德鎮方言定型於明代。明代景德鎮瓷窯工及居民中,除宋元及宋元以前徙來鎮區的洪州窯區、吉州窯區、臨川窯區、南豐窯區及“定窯”瓷工的後裔之外,多數是來自鄱陽樂平都昌撫州豐城等地的陶瓷工和商販。其次是徽州及皖南其他地區的商戶。 這些地區早在宋元以前已有成批移民進入鎮區謀生,但其中大多數是春天來鎮務工、冬天回鄉度歲的單身工。這一現象到民國時期仍然存在。明代中期都昌幫窯戶迅速興起,超越了撫州幫,樂平幫窯戶幾經周折後,迅速衰落。至此,鎮區已形成都幫窯戶占絕對優勢的格局。明中期以後都昌在景德鎮謀生的人相當很多。都昌民謠謂“十里長街半窯戶,迎來隨路喚都昌”正是這種形勢的形象寫照。但是都昌話對景德鎮的影響並不很大。因為都昌話是一種很難懂的方言,第一人稱〔Nan〕,有點像北方話俺。都昌話沒有聲母t‘和f。“糖”念作〔laN〕,音同狼,“豆腐”讀成“豆務”的音,其難懂程度由此可見一斑。都昌西北鄉與湖口接界地區鄉民全講湖口話,很早以前有一批河南移民在都昌東鄉十幾個村莊定居,繁衍了幾代人,至今仍操河南家鄉話。由此可見都昌話影響不大。當然,影響還是有的,景德鎮話把一個人講成“一隻人”,還有“做么得”(做什麼),“朗個辦”(怎么辦),“男崽得”,即“得”作詞的尾綴都昌話演變來的。只是都昌話更粗些。現代景德鎮方言中,都昌話的影響很重,僅次於南昌話的影響。
清代與民國時期的進一步發展
清代、民國時期,景德鎮方言繼續伴隨著陶瓷經濟文化的發展而發展,主要表現是制瓷工藝的提高和商貿規模的擴大促使地方語言語彙不斷增廣,趨向成熟、準確。

當代演變

當代,由於居民文化水準全面提高,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生產、生活、學習、娛樂內容和用品更新和增廣,大量的現代語彙已經充實到方言中,景德鎮方言已成為一種語彙空前豐富,具有深度和廣度,能準確表達當代社會生活的方言語種。
江西方言分布江西方言分布
但由於國語在媒體、行政、教育等各方面的優勢地位,越來越多的景德鎮本地少年兒童不再使用景德鎮話,而且用國語和幼年子女交流也漸漸在青年父母當中流行起來,這種現象其實在其他方言區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對各漢語方言也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景德鎮的青年人說“南昌”兩個字就受到國語影響,可以清晰的用聲母“n”發“南”字的音,而不是像老一輩的人用聲母“l”發“南”字的音,那樣的話“南昌”聽起來就是“瀾滄”。

聲調

與其它非官話方言類似,景德鎮話除去一二三四四個聲調外還保留了古漢語入聲。 但景德鎮話中的二三聲與國語是相反的,國語讀二聲的字用景德鎮話讀就成了三聲,而景德鎮話讀二聲的字在國語裡頭要讀成三聲。比如“恭喜發財”,景德鎮話的讀音類似國語的“恭習發彩”,“壽比南山”的景德鎮話發音類似國語的“秀鼻攬三”。

基本辭彙

台階——bo(入聲)ngan(輕聲) ,音類“伯岸”
窗戶——kan zi ,音類“檻子”
陽光(日頭)——nyi(入聲)teu(輕聲),音類“泥頭
什麼(么得)——me(入聲)de(入聲),音類“me【英語men的的頭音】de【英語dead的頭音】”
什麼——be(輕聲)de(輕聲)
你——n(二聲),音類“n【英語seen的尾音】”
我——ngo(二聲),音類“嗯喔【連讀】”
他——qe(三聲),音類“且”
媽媽——m(一聲)ma(輕聲),音類“m【英語my的聲母】嗎”
現在——ken(四聲)zi(輕聲),音類“can【英語can】ds【英語cards的尾音】”
現在——ga(三聲)zi(輕聲)
膝蓋——se(入聲)teu(輕聲)ba(一聲),音類“舌頭巴”
這個——go(三聲)za(輕聲),音類“go【英語god的頭音】匝”
那個——ei(三聲)za(輕聲),音類“a【英語at的頭音】匝”
這裡——go(三聲)li(輕聲),音類“go【英語god的頭音】哩”
這裡——go(三聲)de(輕聲),音類“go【英語god的頭音】de【英語dead的頭音】”
那裡——e(三聲)li(輕聲),音類“a【英語at的頭音】哩”
那裡——e(三聲)de(輕聲),音類“a【英語at的頭音】de【英語dead的頭音】”
多少(幾多)——ji(二聲)do(一聲),音類“吉do【英語dog的頭音】”
知道(曉得)——xiao(二聲)de(輕聲),音類“淆de【英語dead的頭音】”
完蛋了(切的貨)——qie(四聲)de(輕聲)fo,音類“貨fo【英語four的讀音】
你家裡有賊(你烏里翻的兜)——n(輕聲)wu(輕聲)li(一聲)fan(一聲)de(一聲)dou(一聲), 音類“翻fan 就是中文的帆”
很小氣的女人,恨吝嗇(qio婆)——qio(一聲) po(一聲),音類“po=婆”
不正經的女人(qia婆)——qia(二聲)po(輕聲),音類“po=婆”
神經病(老媽眼)——lao(二聲)ma(一聲)yan(三聲)
茄子(落索)——luo(一聲)suo(一聲)
流氓/黑社會(打羅個)——da(三聲)luo(二聲)geo(輕聲)
客氣(作禮)——zuo(一聲)li(二聲)。你不要客氣——n be yao ka qi或n be yao zuo li
客氣——ka(一聲) qi(四聲)
不要亂說話——biao(二聲,表)luan(四聲,亂)wa(四聲,哇)si(四聲,四)

語法特點

冤枉——與國語不同,冤枉在景德鎮話中除了做動詞用如“冤枉了某某人”之外還有另一個用法,就是與動詞短語搭配,表示所搭配的動作過程是徒勞的。比如:景德鎮話“我冤枉去嘚公園一趟”=國語“我白去了公園一趟”。
作興——表示以某某事物為時髦、合理、符合風俗習慣;敬重和敬畏某某人。比如:景德鎮話“現在作興這個”=國語“現在流行這個” ,景德鎮話“我不作興他誒”=國語“我才不把他當回事呢”。

贛語概況

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亦為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門聲調語言,主要通行於江西大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是該些地區事實上的公用語。使用贛語的人口大約在5500萬,約占中國人口的5%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