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

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

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Ibrahim Baré Maïnassara)(1949年5月9日,多貢杜奇,——1999年4月9日,尼亞美。)尼日軍事和政治領袖、政治家、國務活動家、軍事活動家、軍事獨裁者。

邁納薩拉長期在軍隊中服役,1991年尼日結束軍事統治,恢復民選政府。他於1995年3月被任命為總參謀長。1995年1月議會選舉以後,總統馬哈曼內·奧斯曼和議會支持的總理哈馬·阿馬杜發生爭執,導致政府無法有效運作。邁納薩拉於1996年1月27日發動軍事政變推翻第三共和國,建立第四共和國。1996年1月27日 - 1996年8月7日任尼日全國拯救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1996年8月7日-1999年4月9日任尼日總統。1999年4月9日在另一起政變中被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
  • 外文名:Ibrahim Baré Maïnassara
  • 國籍:尼日
  • 民族豪薩族
  • 出生地法屬西非尼日領地多貢杜奇
  • 出生日期:1949年5月9日
  • 逝世日期:1999年4月9日
  • 職業:政治家、軍人
  • 畢業院校:馬達加斯加軍校、法國蒙彼利埃步兵學校
  • 信仰:泛非主義、非洲民族主義
  • 主要成就:建立尼日第四共和國
  • 配偶:克萊門斯·艾莎圖·哈比
  • 子女:5人
  • 政黨:爭取民主復興全國獨立人士聯盟
  • 政黨:爭取民主和進步聯盟
  • 軍銜準將 
  • 宗教伊斯蘭教
人物簡介,人物傳記,投身軍旅,軍政高官,國家元首,“一·二七”軍事政變,政變奪權,西式民主的惡果,國內外反應,第四共和國,政治過渡,籌組政黨,總統大選,為政舉措,穩定政局,改善國際關係,重振經濟,外交,同中國的關係,同法國的關係,同美國的關係,同德國關係,同鄰國的關係,邁納薩拉之死,總統遇害始末,後續事件,

人物簡介

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Ibrahim Baré Maïnassara,1949年5月9日——1999年4月9日)
尼日前全國拯救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尼日第四共和國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陸軍準將。
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總統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總統

人物傳記

投身軍旅

1949年5月9日生於尼日多索大區馬拉迪省多貢杜奇豪薩族人。信奉伊斯蘭教。早年在尼亞美讀國小,後在津德爾公立中學和尼亞美的伊薩·卡隆貝國立醫科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尼亞美的“巴斯德醫療中心”工作。1970年作為一名志願兵加入尼日武裝部隊。1970年10月1日在馬達加斯加安齊拉貝軍事學校接受軍事培訓。1973年9月1日被分配到尼日武裝部隊通迪比亞訓練中心任教官。1974年5月1日任尼日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賽義尼·孔切的助理。1974年9月——1975年9月在法國蒙彼利埃步兵軍事技術學校學習。
邁納薩拉上校邁納薩拉上校

軍政高官

1976年任尼日總統衛隊司令。1978年8月1日任駐尼亞美傘兵司令。1980年9月—10月在波城法國空降兵學校接受培訓。1981年8月在法國蒙彼利埃進修。1984年9月任尼日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第三局局長。1985年12月任尼日共和國駐法國大使館武官。1987年9月7日——1988年3月10日任尼日政府衛生部長。1988年7月15日任尼日共和國駐法國特命全權大使。1990年1月29日任尼日共和國駐阿爾及利亞特命全權大使。1992年8月21日任尼日外交與合作部軍事合作辦公室主任,1992年9月23日任過渡政府總理謝富·阿馬杜的國防顧問。1993年5月——1994年6月任馬哈曼內·奧斯曼總統的私人參謀長。1994年7月——1995年6月在巴黎的法國諸軍種防務學院進修深造。1995年1月晉升為上校。1995年3月15日任尼日武裝部隊總參謀長
尼日國家元首邁納薩拉尼日國家元首邁納薩拉

國家元首

1996年1月27日,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率領尼日武裝部隊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文官政權,廢黜總統馬哈曼內·奧斯曼,任尼日全國拯救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武裝部隊總司令,晉升準將。同年7月8日在全國大選中當選為尼日第四共和國總統。
1999年4月9日,尼日總統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在政變中被打死。
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

“一·二七”軍事政變

政變奪權

尼日武裝部隊總參謀長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上校策劃和指揮部隊,於1996年1月27日下午1點45分向總統府發起進攻,並占領了國家電台。政變軍人軟禁了馬哈曼內·奧斯曼總統,逮捕了總理哈馬·阿馬杜、國民議會議長馬哈馬杜·伊素福以及一些政界要人。邁納薩拉宣布解散政府和議會,中止憲法和政黨活動,並成立由12名軍官組成的臨時全國最高權力機構——“全國拯救委員會”,邁納薩拉自任全國拯救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

西式民主的惡果

尼日第三共和國成立後,政權內部紛爭不斷,黨派矛盾尖銳複雜,政壇危機不斷,國家機構幾陷癱瘓。奧斯曼總統和阿馬杜總理的明爭暗鬥,是尼日“一·二七”軍事政變的主要根源。1995年1月,尼日立法選舉中反對派獲勝後,奧斯曼總統頂不住反對派的壓力,被迫任命反對黨聯盟領導人哈馬·阿馬杜為政府總理,兩人的明爭暗鬥也就此開始。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彼此互不相讓,無心致力於國事。1995年4~7月,奧斯曼總統3次拒絕主持召開部長會議。8月4日,他卻越權召開部長會議並公布40項人事任命。1996年1月4日,奧斯曼拒絕批准已於1993年12月被國民議會通過的1996年國家預算法案,並要求議會重新審議。二人近一年的權勢較量使尼日政治生活陷於癱瘓,國家正常的經濟活動受到嚴重干擾,廣大人民深受其害,不但國家公務員工資不能正常發放,工人和學生的工資和助學金也被拖欠。政客們熱衷於黨派鬥爭和爭權奪利,完全置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於不顧,這就是倉促引入西式民主所造成的惡果。
邁納薩拉通過電台向全國發表聲明解釋政變理由時說,“軍人這次行動的目的是要救國救民,結束近一年來的國家政治生活的混亂狀態”。他指責尼日政府領導人利慾薰心,治國無能。他還表示自己和軍人無意長期掌權,將儘快制定新憲法,組織選舉,讓真正有能力、有經驗、有威信的人出來治理國家,並保證未來的新政府不會有軍人成員。

國內外反應

1996年的“一·二七”軍事政變終結了短暫的尼日第三共和國時代,尼日軍人時隔3年再次登上國家政治舞台的中心。政變發生後,許多西方國家和一些非洲國家紛紛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尼日的政變,認為這是在民主化道路上的一次大倒退。作為尼日前宗主國和重要出資援助國的法國,率先宣布中止與尼日的民事和軍事合作,並要求政變軍人立即恢複合法憲政體制,讓奧斯曼總統重新執政。美國德國丹麥等尼的主要援助國也宣布中止援助,以此向尼日政變軍人施壓,迫其還政於民。然而,與國際社會的反應截然相反的是,尼日全國絕大多數人民對此次軍事政變拍手稱快,對軍人的行動表示理解和支持。強大的國內民意支持使得軍人政權得以頂住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
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發動政變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發動政變

第四共和國

政治過渡

1996年1月30日,尼日全國拯救委員會任命西非國家中央銀行副總裁、經濟學家卡里·阿吉為新總理。31日,奧斯曼總統、阿馬杜總理、伊素福議長被釋放。2月3日,尼日工會組織和政黨代表以及社會名流舉行會議,並向軍政權提交報告,要求軍政權在12個月內恢復民主制度,重新修訂憲法、選舉法和政黨章程,並將全國政黨數從20多個減少到5個以內。邁納薩拉召集專家學者草擬新憲法並於1996年5月12日經公民投票通過。5月22日,全國拯救委員會正式頒布《尼日第四共和國憲法》,宣告尼日進入第四共和國時代。新憲法加強了總統的權力,規定實行總統制,總統通過兩輪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任兩屆;總理由總統任命,政府對總統負責;議會由兩院組成,共設83個議席,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同時決定7月7日舉行總統大選。
1996年4月1日,全國拯救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邁納薩拉召集600名全國各界代表,包括一些傳統的首腦人物、前議員及被挑選出來的名流舉行了為期一周的“全國論壇”,討論國家形勢,研究對策。4月7日,代表們推舉邁納薩拉作為獨立候選人參加總統大選。隨後成立了以前總統阿里·賽義布將軍為主席的全國賢人委員會,臨時行使立法職能。

籌組政黨

邁納薩拉積極整合親軍政府的政治勢力,以支持自己參選總統。1996年4月,支持邁納薩拉的政治力量成立了尼日爭取民主復興全國獨立人士聯盟(National Union of Independents for Democratic Renewal,簡稱:UNIRD),1997年8月改建為爭取民主和進步聯盟-雅馬阿(Rassemblement pour la Democratie et le Progres-Jama'a),尼日政界元老、前總理哈米德·阿爾加比德任該黨主席。主張更新民主,振興經濟,對外強調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基本黨員50萬,全國1/3人口參與該黨活動。黨的機構分中央、省、縣、村四級。1996年尼日總統和議會選舉後成為執政黨

總統大選

1996年7月7~8日,尼日舉行總統大選,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獲得52%以上的多數選票當選為尼日總統。該次選舉的過程受到很多人的質疑,認為邁納薩拉操縱選舉,在選舉中舞弊。
在投票的第二天,邁納薩拉解散中央選舉委員會,另行組建獨立選舉委員會;就在同一天,他還將馬哈曼內·奧斯曼、坦賈·馬馬杜、馬哈馬杜·伊素福等四名反對派總統候選人軟禁。1996年8月7日,邁納薩拉正式宣誓就任尼日第四共和國首任總統。
1996年11月23日,尼日舉行立法選舉,由於反對派的抵制,參加選舉的候選人大部分是支持總統的政黨和一些無黨派獨立人士。12月27日,尼日第四共和國首屆國民議會正式成立,總統派占66個議席,其他黨派占14席。1997年1月19日舉行議會補選,總統派再獲3席。邁納薩拉基本上完成了政權合法化的程式。
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準將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準將

為政舉措

穩定政局

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雖然在較短的時間裡使政權合法化,但面臨的問題相當多。首先是需要解決與反對派之間的矛盾,保持國內社會穩定。為此,邁納薩拉採取了相對溫和的政策,政變第三天就釋放了前總統奧斯曼、前總理阿馬杜、前議長伊素福;恢復法制的時間也一再提前,原定於六七月份公布的新憲法,於1996年5月12日出台。隨後取消黨禁,7月7日又如期舉行總統大選,前總統奧斯曼被允許參加選舉。但是大選後反對派組織的遊行、罷工和集會扔給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1999年2月,尼日舉行了地方選舉,4月初公布的結果顯示,反對黨獲勝,但是最高法院又取消了部分選舉結果,並下令重選。反對派在4月8日抗議取消選舉結果。

改善國際關係

邁納薩拉執政後改善國家關係,以擺脫孤立境地,努力尋求外援,發展經濟。1996年2月,邁納薩拉派出部長級代表團前往法國參加法語國家部長級會議,向與會代表解釋尼日國內形勢和政變發生的原因,並向法國政府尋求諒解和要求恢復援助,他還親自出訪利比亞,爭取北方重要鄰國的支持。這些行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法國很快緩和了強硬的態度,不久就恢復了對尼的大部分援助,並派主管非洲事務的合作部長出席邁納薩拉的總統就職儀式。尼日還採取行動,放棄台灣,並於8月19日重新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

重振經濟

長期以來,尼日外債負擔沉重,財政十分困難。邁納薩拉執政後,採取一系列恢復生產和開源節流的措施,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進程,積極爭取外援,使尼日經濟形勢有所好轉。1997年,除糧食生產因受氣候影響嚴重減產外,主要經濟指標大多好於上一年,但遠未恢復到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據非洲發展銀行1999年發展報告,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8.55億美元,1998年為19.68億美元。1980~1990年的年均增長率為0.9%,1991~1998年為-1.8%。另據世界銀行1998~1999年發展報告,1997年人均收入為20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128。
尼日第四共和國總統邁納薩拉尼日第四共和國總統邁納薩拉

外交

同中國的關係

邁納薩拉重視對華關係,在他執政後立即將中尼邦交正常化視作首要任務。1996年8月19日中國尼日復交,此後兩國關係發展順利。尼日賢人委員會主席賽義布、總統邁納薩拉分別於1996年8月、1997年5月訪華。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1997年1月訪問尼日。兩國簽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日共和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日共和國政府關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尼日共和國互免簽證的協定》等。1998年1月黑龍江省委副書記單榮范中共友好代表團訪問尼日。5月,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孫廣相率中國政府經貿代表團訪問尼日,雙方簽署多項經濟貿易合作協定。6月,南京軍區政委方祖岐上將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尼日。9月,尼日國家新聞出版局局長阿卜杜拉易·哈桑·迪亞洛率團訪華。10月,尼日商業和工業部長易卜拉欣·庫蘇率團參加廣交會。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1998年,中國尼日貿易總額為740.7萬美元,均為中方出口。

同法國的關係

法國是尼日前宗主國、最大貿易夥伴和援助國。1996年邁納薩拉政變後,法國予以譴責,並中止援助,隨後恢復。是年8月7日,法國負責合作的部長級代表雅克-戈德弗蘭參加邁納薩拉總統就職典禮。法國政府肯定邁納薩拉為使尼日擺脫貧困所作的努力,譴責尼日反對派拒絕參政和不合作態度。1998年3月和6月,尼日總理馬亞基兩次訪法。5月法國前總理、歐洲議會發展委員會主席米歇爾·羅卡爾訪問尼日。9月,法國合作國務秘書夏爾·若斯蘭訪問尼日,兩國簽署向尼日提供援助的4項協定。1998年法國援助尼日總額約為140億非洲法郎

同美國的關係

1960年建交。20世紀80年代,兩國關係發展較快。截至1990年,美國援助尼日總額約1.28億美元。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每年對尼日援助約2000萬美元(不包括緊急援助和食品援助)。1996年1月邁納薩拉政變上台後,美國中止對尼日官方援助。1998年,美國向尼日提供人道援助和緊急糧援約210.6萬美元,減免債務25億非洲法郎。

同德國關係

尼日同前聯邦德國和統一後的德國保持較密切的關係。1979年,聯邦德國把近30年中向尼日提供的160億非洲法郎貸款改為贈款,並決定以後對尼日援助均為贈送。1996年1月尼日發生軍事政變後,德國中止援助。1997年10月,德國恢復與尼日的合作。1998年4月召開德國與尼日的雙邊合作會議,德國向尼日提供約201億非洲法郎的援助。

同鄰國的關係

尼日同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馬里布吉納法索貝寧查德等鄰國均保持睦鄰友好關係。注重發展同西非大國奈及利亞的關係,1997年邁納薩拉總統與奈及利亞國家元首薩尼·阿巴查互訪頻繁。1998年邁納薩拉總統3次赴奈及利亞,9月,奈及利亞國家元首阿卜杜勒薩拉米·哈吉·阿布巴卡爾訪問尼日。與阿爾及利亞保持傳統友好關係,兩國簽有一系列經貿、交通、農業、衛生、能源合作協定。邁納薩拉執政後,尼日支持阿爾及利亞反恐怖和反對外來干涉的鬥爭,阿爾及利亞積極調解、促成尼日政府和圖阿雷格族叛亂武裝達成和平協定,兩國關係較前密切。1998年2月和3月邁納薩拉總統和馬亞基總理先後訪問阿爾及利亞,6月,阿爾及利亞總統利亞米納·澤魯阿勒訪問尼日,7月,阿爾及利亞尼日混委會召開第七次會議。1996年邁納薩拉執政後,尼日同利比亞關係有所改善。利比亞承諾不再支持尼日境內的圖阿雷格族叛亂武裝,尼日希望國際法院儘快做出有利於取消對利比亞制裁的判決。1998年,邁納薩拉3次出訪利比亞,並與利比亞、馬里、蘇丹、查德和布吉納法索等國元首會晤,正式成立由利比亞發起的“薩赫勒-撒哈拉國家共同體”。4月邁納薩拉和貝寧、布吉納法索和多哥總統共同出席西非8國聯合軍事演習。
邁納薩拉總統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邁納薩拉總統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

邁納薩拉之死

1999年4月9日,尼日總統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在首都尼亞美機場遭譁變軍人槍擊身亡,而這一天距離他50歲生日還有30天。

總統遇害始末

尼日總理阿薩內·馬亞基1999年4月9日下午正式宣布,尼日總統易卜拉欣·巴雷·邁納薩拉當天上午在一次“不幸”事件中遇害身亡。馬亞基說,邁納薩拉總統的突然死亡使尼日政局處於十分危急的關頭。為此,他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解散議會,在全國範圍內禁止任何政治活動。
尼日國家電台報導說,9日上午,邁納薩拉總統準備親自赴距首都尼亞美200公里的菲林蓋地區處理與反對派之間出現的政治僵局。當他和他的隨行人員及其部分保全人員剛剛進入停泊在尼亞美國際機場的總統座機時,早已埋伏在附近的士兵和一些機場治安人員即向總統座機開火,然後衝上飛機。總統邁納薩拉和他的一些保鏢當場被打死。邁納薩拉總統的屍體被迅速抬進附近的軍用飛機棚。
而西方通訊社發自尼亞美的訊息稱,邁納薩拉是在一場政變中被其衛隊士兵殺害的。尼日政局實際已被尼政變軍人控制,還不清楚到底誰是這場政變的主謀。據報導,馬亞基總理是被迫發表上述講話的。因為根據尼日憲法,政府總理無權解散議會,更不能代替總統行使國家最高權力。
尼日首都尼亞美的緊張氣氛實際上從8日就已開始。這一天,尼日最高法院宣布終審裁決,由於1999年2月7日舉行的地方選舉的計票工作遭到破壞,尼日將重新舉行地方選舉,政府和軍方均不得推翻這一裁決。尼日反對黨聯盟認為,他們是2月7日地方選舉的獲勝者。最高法院這一裁決只不過是幫助邁納薩拉繼續獨攬國家權力的一個陰謀。他們還聯合其他在野黨派要求邁納薩拉辭去總統職務。反對黨的行動立即得到了軍隊中一些高級將領的支持。
面對首都出現的緊張局勢,忠於總統的軍隊採取了防範措施。9日天剛亮,支持邁納薩拉的軍隊就封鎖了總統府和政府辦公大樓,並在市區主要街道和通往首都的主要交通幹線部署了大量士兵和坦克,設定了許多崗哨。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止住暗殺總統的悲劇發生。馬亞基宣布邁納薩拉總統遇害身亡的訊息後,尼亞美局勢相對平靜,軍隊內部也沒有發生衝突事件。負責保衛總統府和政府要害部門的軍隊仍然各司其職。首都局勢相對平靜。

後續事件

尼日政變領導人、尼亞美衛戍司令、總統衛隊長達烏達·馬拉姆·旺凱少校在邁納薩拉總統遇害後接管政權,解散國民議會、中止憲法,標誌著短命的尼日第四共和國時代結束。儘管官方宣布邁納薩拉總統之死屬於一場“不幸的意外”,但難以取信於公眾,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場蓄意的謀殺,國際社會強烈譴責尼日政變和殺害總統的行為,西方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中止援助,要求政變當局儘快恢復民主,還政於民。
邁納薩拉死後被安葬在他的家鄉多貢杜奇,每年4月9日他的忌日,邁納薩拉所創建的雅馬阿黨的活躍分子和支持者都會到他的墓前獻花悼念。邁納薩拉家族和雅馬阿黨誓言復仇,此後數年,雅馬阿黨一直要求就邁納薩拉之死展開國際調查。
1999年7月尼日公民投票通過的第五共和國憲法,赦免了1996年和1999年政變的參加者。調查邁納薩拉的死亡原因開始於1999年6月,這年9月的大赦結束了有關他被殺的調查。1999年11月大選後,雅馬阿黨曾在國民議會提出廢除大赦法案,但遭到多數黨派的反對。2009年,尼日總統坦賈·馬馬杜為謀求第三次連任推動修憲公投,雅馬阿黨支持坦賈,但條件是廢除赦免1999年政變軍人的法令,重啟邁納薩拉遇害真相調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