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書法

明代書法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檢自縊煤山,歷二百七十七年。在這近三個世紀中,朝廷諸皇帝都很喜歡書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即著手文治,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充實宮廷,繕寫詔令文書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極愛書法,尤其喜摹“蘭亭”,神宗自幼工書,不離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虞世南臨寫的《樂毅傳》和米芾的《文賦》。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視帖學,皆喜歡姿態雅麗的楷書,行書,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頫的格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代書法
  • 朝代:明代
  • 起源作者:朱元璋
  • 代表書家:董其昌
  • 代表作:琵琶行
明代書法綜述,代表書家,董其昌,董其昌代表作,文徵明,文徵明代表作,祝允明,祝允明代表作,唐寅,唐寅代表作,王寵,王寵代表作,張瑞圖,張瑞圖代表作,宋克,宋克代表作,

明代書法綜述

明代像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閣帖》於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戲鴻堂帖》;文徵明刻的《停雲館帖》;華東沙刻真賞齋帖》;陳眉公刻蘇東坡書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賞齋帖》可謂明代法帖的代表。《停雲館帖》收有從晉至明歷代名家的墨寶,可謂從帖之大成。
由於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的盛行,影響書法創作,所以,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至永樂、正統年間,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先後入直翰林院文淵閣,寫了大量的制誥碑版,以姿媚勻整為工,號稱“博大昌明之體”,即“台閣體”。士子為乾祿也競相摹習,橫平豎直十分拘謹,缺乏生氣,使書法失去了藝術情趣和個人風格。
明代近三百年間,雖然也出現了一些有造詣的大家,但縱觀整朝沒有重大的突破和創新。所以,近代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總結說:“有明一代,操觚談藝者,率皆剽竊摹擬,無何創製。”
明代書法的代表書家有: 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寵張瑞圖宋克

代表書家

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出生在“二沈”的家鄉,自幼就受到書法藝術的薰陶。他曾自述學書經過說:“初師顏平原《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鐘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謂逼古,……比游嘉興,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官奴帖》於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評。 ”(《畫禪室隨筆》)由此可見,他對於古代名家墨跡是認真臨摹的,在用筆用墨和結體布局方面,能融會貫通各家之長,《明史·文苑傳》稱他:“始以米芾為宗,後自成一家,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
他的楷書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楊凝式的閒適舒朗,神採風韻似趙孟頫。草書植根於顏真卿《爭座位》和《祭侄稿》,並有懷素圓勁和米芾的跌宕。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同時他又善於鑑賞,品題書畫雖片語隻字,也被收藏家視為珍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也說:“書家神品董華亭,楮墨空元透性靈。除卻平原俱避席,同時何必說張邢。”

董其昌代表作

其代表作品有: 白居易琵琶行、草書宋詞卷、煙江疊嶂圖跋、臨懷素自敘帖、草書詩冊等。
白居易琵琶行
董其昌書。他的草書很少,且不甚好。此卷前人曾說是“筆勢縱橫,神氣飄 逸,出入張,素之間。”他自己說“白太傅(白居易)《琵琶行》,恨不逢張伯高 之,余以醉素筆意仿佛當時清狂之狀,白相似不?”現在看來,此卷雖系學 張、素,實則姿態秀逸,筆力不足,仍是他自己的本色。
草書宋詞卷
董其昌作。草書。該作品極富清遠散淡的情致。用筆清疏,流暢,意境深遠, 似信手寫來,實則筆法嚴謹,一絲不苟,孕神采於筆墨之中,使行筆具在法 度之內,而無雕琢的痕跡。
董其昌作。草書。以淡墨入書,濃淡兼施,加上流暢的行筆,空靈的行款, 那種淡雅幽靜的書法,的確將人們帶入一個超越塵世的意境中去。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擅長詩文書畫,詩宗白居易、蘇軾七年,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 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繪畫上,師法沈周,典雅秀麗,與沈周、唐卯仇英合稱“吳門四家”。在書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吳寬的影響寫蘇體,後受他岳父李應禎的影響,學宋元的筆法較多。小楷師法晉唐,力趨健勁。
謝在杭《五雜俎·卷七》稱讚文徵明小楷:“無真正楷書,即鐘、王所傳《薦季直表》、《樂毅論》皆帶行筆。洎唐《九成宮》、《多寶塔》等碑,始字畫謹嚴,而偏肥偏瘦之病,猶然不免。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具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他的大字有黃庭堅筆意,蒼秀擺宕,骨韻兼擅。與祝允明王寵並重當時。

文徵明代表作

其代表作品有: 草書七絕、奉天殿早朝詩、大行書七絕詩軸、行草七言詩軸等。
草書七絕
草書,紙書,高109.6厘米,寬30.6厘米。詩為:
玉泉千尺瀉灣漪
天鏡分明不掩疵
老去常思泉畔坐
莫教塵土上鬚眉
這是文徵明的大草作品,現藏蘇州博物館
奉天殿早朝詩
行書。筆法蒼勁有力結體張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應,左右映帶,血脈 相通,氣貫神溢。
大行書七言詩軸
行書。結體開展奔放,有黃庭堅的神韻,清人梁獻說文 征明“晚年作大字宗黃,蒼秀擺宕,骨韻兼擅”,此書即可為證。

祝允明

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自幼就聰慧過人,五歲時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九歲會作詩,以後博覽群書,詩文有奇氣。他的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其書《出師表》謹嚴渾樸。晚年,臨寫《黃庭經》不注重點畫的形似,而結構疏密,轉運遒逸,神韻益足。嘉靖末的書法家王樨登說:“古今臨《黃庭經》者,不下十數家,然皆泥於點畫形似鉤環戈磔之間而已,......枝山公獨能於矩繩約度中而具豪縱奔逸意氣。”
他的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得意之作是《太湖詩卷》,《箜篌引》和《赤壁賦》,流利灑脫,奔放不羈。《名山藏》說:“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

祝允明代表作

其代表作品有: 唐寅落花詩和前、後赤壁賦
唐寅落花詩
祝允明作。草書。紙本,縱21.2厘米,橫248.3厘米,每字有一寸見方。此卷 瀟灑飄逸,神韻洋溢。有不少章草的筆法。用筆渾厚,含筋骨於筆畫之內。 是祝允明草書中含蓄一路的代表作,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狂草書。紙本,現藏上海博物館,內容是宋代蘇軾的兩篇散文。據考證,此 卷為祝晚年傑作,千古絕唱之文,經生華之筆,構成變化萬狀的“畫圖”, 堪稱“雙絕”精品。此卷下筆變化豐富,行筆沉著痛快,信手而作,隨意而 行。正如王世貞在《藝苑卮言》里所說,祝允明草書“變化出入,不可端倪, 風骨爛漫,天真縱逸”。結體上也大小相間,修長合度,引領管帶,疏密成 趣。縱觀全卷,神采似行雲流水,飛動自然,形跡如行立坐臥,意態樸素。

唐寅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29時,鄉試第一,故有“南京解元”之稱。進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下獄,經吳寬保舉出獄,妻子改嫁,精神上連受打擊。後遊歷名山大川,專事書畫詩文創作,並以此為生。作品中常流露遭受打擊後的憂鬱之情和消極出世的思想。他以繪畫最為擅長,為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明代四大家,又稱“吳門四家”。著有《六如居士集》。
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頫,此幅更見受李北海影響,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唯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故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州山人稿》)

唐寅代表作

紙本,高146.5厘米,寬36.2厘米,共四行,釋文是:
龍頭獨對五千文
鼠跡今眠半榻塵。
萬點落花都是恨,
滿杯明月即忘貧。
櫻筍消除穀雨春。
鏡里自看成大笑,
一番傀儡下場人。
漫興一律,晉昌唐寅書。

王寵

王寵,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子、雅宜山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為明代中葉著名的書法家。
他的楷書初學虞世南智永,行書師法王獻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風格,以拙取巧,婉麗遒逸,他是繼文徵明之後的著名書家。所寫詩格調亦清雋可喜,山水畫與唐寅齊名,當時稱為“三絕”。

王寵代表作

小楷。疏朗空靈,皆不與時人同。極為疏淡恬靜圓潤虛靈,有 晉人遺意。
送友生游茅山詩
草書。疏朗蕭散,俯仰多姿,饒有情趣,不失為高格調 的佳作。

張瑞圖

張瑞圖,字長公,號二水,福建晉江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官至大學士,善畫山水,草書氣魄宏大,筆勢雄偉。清代秦祖永說:“瑞圖書法奇逸,鐘王之外,另闢蹊徑。”(《桐陰論畫》)《評書帖》云:“張瑞圖得執筆法,用力勁健,然一意橫撐,少含蓄靜穆之意,其品不貴。瑞圖行書初學孫過庭《書譜》,後學東坡草書《醉翁亭》,明季書學競尚柔媚,王(鐸)、張二家,力矯積習,獨標氣骨,雖未入神,自是不朽。”

張瑞圖代表作

後赤壁賦
行草。該作能把橫直筆畫密集在一起,縱橫牽掣,大折大翻,給人以極少使用圓轉用筆的印象。在章法上,他依靠點畫的疏密來體現字的節奏感,由於翻折的運用,橫畫得以突出,加上其行距拉開,形成字緊行疏的特殊行款,黑白對比十分鮮明,與王寵董其昌的清疏典雅風格不同,大有咄咄逼人之勢。

宋克

宋克,字仲溫,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自號南宮生,洪武初年任鳳翔府同知,博涉書史,喜歡走馬擊劍。《明史·文苑傳》稱他“杜門染翰,日費十紙,遂以善書名天下。”楊慎評他的真、行書在明代應數第一。宋克直承趙孟頫,他所寫的《李白行路難詩》筆墨精妙,風度翩翩。楷書有鐘、王法度,但是過於流麗圓熟,當時就有人說:“國朝楷、草推'三宋',首稱仲溫,然未免爛熟之譏,又氣近俗,但體媚悅人目爾。”(《詹氏小辨》)

宋克代表作

唐宋詩卷
今草。是他三十四歲的早期作品,雜有章草的筆意,鋒芒畢露而精神外耀, 然而也因此遭來“波險太過,筋距溢出,遂成佻卞”之議。不過從每個書 法家都應該追求自己的個性這一角度出發,這些貶詞恰恰說明宋克的草書 具有了強烈的時代感,而所非之處也正是宋克學古能化的明證。
草書。是他四十歲時臨皇象的得意之作,但與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 神離”,給人活潑清新熱情奔放的感覺,筆畫粗細變化強烈,較之趙孟頫 寫的《急就章》更為生動精彩,富於感染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