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話

昌樂縣歸屬山東省,在優良環境的滋潤和便利交通的影響下,昌樂方言既有自己的特點,又具有很強的吸溶性。從總體上看,它與國語較為接近,在周邊地區與四鄰互溶,發音上的突出特點是樸實、濃重,只有東部地區方言中舌尖音和兒化韻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昌樂話
  • 地理位置:山東半島內陸中部
  • 面積:約1101平方公里
  • 人口:60.45萬
昌樂概況,特點歸屬,通行分法,

昌樂概況

昌樂縣位於山東半島內陸中部,在省會濟南東方向160公里處,現為濰坊市轄縣。昌樂縣地處北緯36°19′~36°46′,東經118°43′~119°10′,東鄰濰城區、坊子區,西接臨朐縣、青州市,南與安丘市隔河相望,北部與壽光市接壤,環境優越,景色秀麗,古有劇縣春晴、營丘、石花飛、黃村熟、龍洞雲開、馬山雪霽、孤峰夕照、方水朝煙等八景,近年來發現的團山子運古火山口,北岩古火山群更是極為罕見。現轄15個鄉鎮,1個開發區,904個行政村,縣境南北長48.9公里,東西寬40.9公里,總面積約1101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5.97%;人口60.45萬,有12個民族,其中漢族大約占總人口的99.98%,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壯族、朝鮮族、蒙古族等。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武王封姜太公於齊,建都營丘,城址就位於今昌樂縣馬宋鎮古城村,距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後改稱緣陵、營陵、北海等,宋代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始稱昌樂縣,嘉慶版《昌樂縣誌·總紀》載:“宋太祖建隆三年,以北海縣為北海軍,始置昌樂縣為屬邑。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升北海軍為濰州,改昌樂縣為安仁縣。尋復昌樂縣。”建國後,屬昌濰專區;1970年,屬昌濰地區;1981年,屬濰坊地區;1983年屬濰坊市。

特點歸屬

要說明昌樂方言的歸屬問題,就要先弄清楚山東方言的分區標準和分區結果的相關情況。山東方言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鮮明的特點,是從古代山東地區的方言發展而來的,是現代齊魯文化的重要體現。在中華文明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山東大地一直是我國文化發達的地區,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影響至深至遠,作為齊魯文化載體的山東方言的發展對於整個漢語的發展也必然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李榮等主編)的最新漢語方言分區結果,山東一百多個縣市的方言均屬於官話大區(也叫北方方言)。

通行分法

第一種劃分法,錢曾怡、高文達、張志靜等方言學者按照國語里的zh、ch、sh和j、p、x聲母在山東各個方言點是否分化為兩類讀音,把山東方言分成兩個大區:西區和東區,兩個大區下又細分為四個小區:西齊區、西魯區、東濰區、東萊區。西齊區,包括濟南、德州、淄博等80個縣市,西魯區包括菏澤、濟寧、棗莊等37個縣市;東萊區,包括煙臺、威海等16個縣市;東濰區包括青島、濰坊、青州等32個縣市。按照這種分法,昌樂方言屬於東區東濰小區。
第二種劃分法,著名方言學家李榮從全國漢語方言的角度出發,參考古代清聲母入聲字和次濁聲母入聲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演變規律,又把山東各地方言分別劃歸三個不同的官話小區:1.冀魯官話區:大致相當於第一種劃分法的西齊小區的全部區縣市和東濰區的壽光、濰坊、昌樂、沂源、蒙陰、沂南、日照、東港、苴縣等63個區縣市。2.中原官話區:大致相當於第一種劃分法的西魯小區,即山東省魯南、魯西南包括菏澤、濟寧、棗莊、臨沂等37個區縣市在內。3.膠遼官話區:大致相當於第一種劃分法中東區的大部分區縣市(但壽光、濰坊、昌樂、沂源、蒙陰、沂南、日照、東港、苴縣等除外),約38個區縣市。按照這種劃分方法,昌樂方言屬於冀魯官話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