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伎

日本藝伎

日本藝伎的世界一直是神秘的。她們的行業被稱為“花柳界”。年輕貌美的藝伎一臉粉黛,濃妝艷抹,迷倒無數風流人物。然而,當你走進她們的世界就會發現,真正的藝伎生活卻是別有一番滋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藝伎
  • 外文名:Japanese Geisha、日本の芸者、일본 게이샤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民族
  • 釋義日本一種專業階層的婦女
介紹,相關資料,

介紹

日本一種專業階層的婦女,傳統營生是取悅男子。除巧言利口外,她們必須具有唱歌、跳舞和彈「三味線」(三弦變種)的技能。藝伎制度據說是在17世紀出現的,目的是在高級妓女和公之外,另設一類受過訓練的表演藝人,雖然如此,她們有時也會和顧客有性交易關係,她們主要是透過才藝來取悅客人。1920年代,日本藝伎有八萬名之多,但是到21世紀初的數目減少到一兩千人,而且幾乎全部局限於東京和京都,顧主僅為最有錢的商人和最有勢力的政客。普通生意人現在找的是酒吧女老闆,她們雖沒受過傳統的歌唱或舞蹈訓練,但像藝伎一樣體貼而能言善道。
藝妓藝妓
日本藝伎[1](Geisha)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的藝伎全部是男性,他們在妓院和娛樂場所以演奏傳統鼓樂、說唱逗樂為生。大約1750年左右,出現了第一個女藝伎。18世紀中葉,藝伎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
在東京等關東地區稱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見習階段稱“半玉”;在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則稱為“芸妓(或寫做“芸子”,皆讀做げいこ,Geiko)”,見習階段稱“舞妓(或寫做“舞子”,皆讀做まいこ,Maiko)”。而在明治時期以後,“芸妓(げいぎ,Geigi)”這種讀法越來越普遍,成為現代標準日語讀法。
日本浮世繪中的藝伎在日語中,“妓”字保留了傳統漢語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藝術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藝的“妓”是指前者,因為藝伎在原則上是藝術表演者,並不從事性交易。但在現代漢語中,多把“妓”字直覺關聯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才有了“藝伎”這種以避諱為目的的現代漢語翻譯寫法。日語中的“伎”是指男性表演者,如歌舞伎,所以有人主張“藝伎”才是正確的中文翻譯寫法,以示區別。[2]
藝伎(Geisha),如同其他日本語名詞一樣,沒有不同的單數或複數變異。藝伎一詞,由兩個日本漢字組成,“芸 (gei)”意味著“藝術”,“者 (sha)”代表著“人”或“行為者”。藝伎最字面的翻譯是“artist(藝術家)”、“performing artist(表演藝術家)”或者是“artisan(技工)”。藝伎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是geiko(芸子),這通常是指從日本西部而來的藝伎,也其中包括來自京都的。
學徒中的藝伎通常被稱為舞子或舞妓(maiko),字面上是“初出牛犢的舞蹈者”或是“半玉”(hangyoku)”。“半玉”,意味著他們只能夠得到相當於真正藝伎的一半工資;更通用的術語“御酌(oshaku)”字面上理解為“斟酒之人”。白色的妝容、精緻的和服以及島田髮型都是藝伎最受歡迎的形象特徵。進入藝伎圈的女人必須要從舞伎做起,有機會的話她的職業生涯可以一開始就是藝伎。然而不管是哪一條路,在出道成為舞伎或是藝伎都要經過一年的培訓。無論是作為舞伎還是藝伎,21歲以上的女人通常都被認為年齡太大。然而,那些成功登上舞台的舞伎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威望。

相關資料

最近,在日本10多歲少女之間掀起的熱潮就是想成為藝伎,其中好萊塢大片《藝伎回憶錄》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藝伎熱的另一個動力就是網際網路,藝伎們每天在研習傳統藝術後,花一些時間上網寫部落格,或者與藝伎愛好者閒聊。人氣最高的藝伎部落格每天能吸引上千人次的瀏覽量。京都的藝伎坊也通過網路在全日本甚至全世界招募藝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