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插花

日本插花

花道(ikebana)又稱華道、日式插花,屬於插花(floarr)中的一種,日本傳統的插花藝術,它是‘活植物花材’ 造型的藝術。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歷史較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傳統其發源地據說為聖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插花
  • 外文名:ikebana
  • 實質:日本的花造型藝術
  • 別名:花道
  • 詞條類型:生活辭彙
日本花道,文化淵源,花道流派,發展歷史,供花,黃金時代,插花高潮,走向世界,

日本花道

日本插花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歷史較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傳統,是中日文化的混合體,其發源地據說為聖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聖德太子在飛鳥時代(自公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擔任推古天皇的攝政,指導政治及文化。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國()建立邦交,努力傳入大陸文化,而盡力於佛教的興隆。作為遣隋使節的小野妹子,在潛心研究佛學之時.兼學佛教供花。回到日本後,他自稱專務.住在六角堂·池坊,積極傳播.很快把中國當時的佛前供花發展起來.形成了池坊流花道,池坊插花的歷史就是日本插花的歷史。
華道在日文漢字中為「華道」、「花道」或「生け花」。它不單要表達花的美態,也是形神兼備品味造型的插花。日式與西式插花有所不同的是,日式插花:除三個主枝外,花兒往往並不擔負重要的角色。要觀摩經歷數紀元傳統臻善的日本插花藝術,每每需要以不同感性去欣賞花及其造型。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選材簡潔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開、含苞、待放代表事物過去、現在、將來。日本人強調花與枝葉的自然循環生態美姿是宇宙永恆的縮影。若常以寬宏意境和深邃內涵從事插花藝術的表達,你自然直接體會到園藝家對植物本性認識以至尊重的境界。

文化淵源

日本插花人才輩出,如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後,如十五世紀中期的池坊專慶.當時為了欣賞其優美的插花,民眾大批雲集而至。十五世紀日本室町時代完成了立華樣式,從立華產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樣式。立華通常以七個或九個主枝構成.名稱為真、正真、副、諱、見越、控、流、胴、前置。到十六世紀出了建立插花理論的池坊專應、專榮、專好。接著在十七世紀出了第二代池坊專好。其後在十九世紀初期,出現池坊專定。池坊插花發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國文人插花對日本插花影響很大。特別是明朝的《瓶史》一書傳到日本。許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發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個的一個。同時,日本插花對藝術的內在思想採用中國儒家思想。例如,把三個主體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創辦於明治時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於寫實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國的陰陽五行思想。
總之,不論是日本插花、中國插花.都屬東方插花的範疇.它是以線條的變化為主.將人的思想轉嫁在插花之中,表現出東方人的細膩、富於內含的特點與文化。

花道流派

日本插花的流派眾多,號稱有三幹流之多。草月流插花是日本近代新興的插花流派,注重造型藝術,把無生命的東西賦予新的生命力,具有獨創精神,是日本新潮流的代表。
代表流派
池坊流:華道創始;
小原流,以色彩與寫景的表現為重心;
草月流:近世新流派,不限於花卉與植物等素材都古流雅流山村御流光風流伊勢草木藤野流。
A、池坊流插花池坊流是日本最為古老的插花流派,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它恪守日本插花藝術傳統,以“立花”(“立華”)為主,枝條數目取奇不取偶,一般以九條枝條最為常見,這九條枝條各安排在上、中、下段,形成特異的格調,插時各枝有一定的順序和位置,不能前後倒置,總體成垂直並稍成圓柱型。它的插花構圖著眼點在於線條的構成,講究線條美。池坊流昔日只作為一種供花的式樣,現今已成為插花藝術的一個大流派,並在形式上有了不少的改進。
B、小原流插花小原流插花是以色彩插花和寫景插花為主。在色彩插花當中,又分為寫實與非寫實兩種。寫實手法注重插花材料的季節性,形式上有較嚴密的約束,而非寫實手法則不同,它並不受花材季節的限制,除了植物本身外,一些非植物的東西也可以配合使用,這也是一種自由式的插法。以色彩插花為主的作品,不管在什麼場合都強調色彩美。寫景插花則表現了插花者在描寫風景方面的主觀願望,常常以石頭、花、青苔來表現。一個插花作品有遠、中、近景,在淺盤中,創造了“集自然與藝術於一體,縮崇山峻岭於咫尺之間”的境界。小原流的表現手法是以“盛花”為主,即是把花“盛”於淺水盤中,表現出面的擴展。“盛花”的出現,打破了以立花於瓶中及投花於瓶中的傳統插法。
C、草月流插花草月流插花,著意於使插花藝術和當前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以反應新生活為主,崇尚自然,各類花材與表現手法兼收並蓄。在花材的使用方面,除了生花外,還配以乾燥的、染色的、枯萎的植物,甚至剝了皮的樹頭等,常以此描寫一個變化多端,五彩繽紛的世界,所強調的美,使誇張的,富於想像的,它不是簡單的模擬自然,而是追求自然中所難尋的美。所插的花,在多變中保持平衡,在多向中保持統一。一般以三個主枝為構圖中心,每一主枝取一個方向,其他的花材作為從枝襯托整個作品蘊藏著豐富的想像和無窮的變化,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

發展歷史

日本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一貫來往密切,自隋唐時代,隨佛教一起傳人佛前供花後,插花即在,在日本生根、發芽,逐漸成長,但自隋唐時代,吸收了隨佛教一起傳人佛前供花,則繼續逐漸發展。直到20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後,走向西方,風靡世界。日本的插花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其風格和形式都留有佛教插花藝術的影跡。這除了由於地理和民族血統相近的自然因素外,還與其國策有關。日本曾於17世紀(163年)頒布一項“鎖國令”,既禁止本國人出海,也禁止西方人到日本貿易、傳教。為防止西歐殖民主義的滲透,一直鎖國200多年。這就造成日本長期的封閉狀態,使其文化意識中具有濃重的中國色調。插花也不例外,以至許多插花的概念和術語都與此有關。日本的插花也曾經歷大起大落,低潮時也瀕臨絕境,但卻仍能較快地起死回生,不斷走向高峰,這確實值得我國插花界借鑑,為便於了解日本的插花藝術,現把日本插花的興衰分為幾個階段,並把左右其發展方向的主要流派做一簡述。

供花

15世紀以前,日本插花主要是佛教寺廟內,僧侶中流傳的佛前供花。相傳6世紀時,日皇派遣[使者小野妹子前來中國,考察當時隋朝的佛教,看到中國佛教禮儀中有祭壇供花,印象極深,於是回國後,特別向日皇報告插花之事,並和日皇一起研究插花,學中國以花祭]拜。後辭官削髮為僧,法號“專務”,住到日本京都一座著名的法寺內。那裡有一六角堂,堂旁有一池塘,他就在池畔築起廂坊,隱居於此,故名“池坊”。自此他專心研究插花,世代相傳,為日本插花的始源。

黃金時代

日本進入太平盛世,民眾生活水平提高,插花也從僧侶、貴族上層人士進入平民百姓家。池坊的“立華”不斷完善達到定型,許多口傳的插花書和著作先後問世,如《池坊專應口傳書》、《立花大全》、《立花時勢妝》、《拋入花傳書》等等。但立華愈趨豪華,一般百姓難以接受。隨著茶道的流行,又出現了簡樸素雅的拋入花(俗稱“茶花”),在此基礎上逐漸演變為適合一般民家壁龕的“生花”。從此,插花在日本得以普及,池坊流也於此時,開始分出不同的流派。

插花高潮

20世紀是日本插花變革的時期,門戶開放後,許多新奇的西洋花卉輸入日本,五彩繽紛的色彩大開了插花人士的眼界。但原來的池坊流派較保守,不接受新鮮事物,傳統的立華和生花花型也不符合時代的潮流,因此引起弟子們的不滿,紛紛脫離池坊,另立流派。日本現今號稱三千流派,絕大部分都是這時期派生的。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小原流(1911年創立),小原雲心受到當時流行的中國盆景和清代寫景式插花手法的影響,又吸收了西洋花卉的色彩,把原來立華和生花那種“點”的插法,改為“面”的插法,自行設計了圓形淺盆,把自然景色移人盆中,稱為“盛花”從此盛花開始流行。他以“從房間發展到街頭”為座右銘,第一次在百貨公司舉辦插花展覽,將盛花介紹給一般民眾,備受歡迎。教學方法也從個人教授為主改為團體教授法,並積極培養女性教授者(以前都是男性教授插花的),在教學員插花時,還要求他們實際接觸大自然的植物,採用了新的教學方法。許多插花書上介紹的基本花型,就是小原流派的花型。自此,各流派(包括池坊流)都有了盛花和瓶花的花型。

走向世界

戰後日本淪為戰敗國,插花更無人問津。但是,美國駐軍開進日本,卻奇蹟地給了日本插花起死回生的轉機,並從此走向世界。也使“草月流”從此興旺發展起來。1945年,麥克阿瑟的太太和駐軍的夫人小姐們想學習插花,草月流的勒使河原氏被選作講師,這就給了草月流發展的時機。1946年,草月流和小原流合作,在東京的廢墟上開辦了戰後第一次展覽會,恰好給當時精神處於極度虛脫的日本人帶來精神食糧,有如打了一劑強心劑。展覽會盛況空前,從此,插花開始了新的轉折。1952-1953年各流派都掀起了大改革風潮,失散的又重新組合,插花又活躍起來。這時,人民生活也開始穩定,插花教室的招牌四處林立,插花成了生活藝術,更是女子必修的科目。乍時欣欣向榮。
日本花道走出國門的同時,自稱為鮮花王國的日本對歐式的桌上花都相當陌生,封閉在祖傳絕學的花卉世界中,部分日本花商對歐式的花束、頭飾、胸花、桌面花等大開眼界,原來傳統的花道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追求,從而拚命地吸取西洋花的設計技法並加強花材的引進。從1950年開始,日本開始和外國進行花藝設計上的交流,將世界各地的技術、資料公開,吸引了部分喜新的日本人,至1965-1970間,花藝設計在日本盛行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