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七鰓鰻

日本七鰓鰻

日本七鰓鰻(學名:Lampetra japonica)為七鰓鰻科七鰓鰻屬魚類。分布於太平洋北部、南至日本朝鮮沿岸、北至阿納德爾和阿拉斯加以及黑龍江水系,屬於江海回遊性魚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日本七鰓鰻
  • 拉丁學名:Lampetra japonica Martens,1868
  • 別稱:八目鰻,七星子
  • 二名法:Petromyzon japonicus ,Martens,1868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圓口綱
  • 亞綱:圓口亞綱
  • 七鰓鰻目Petromyzoniformes
  • 亞目:七鰓鰻亞目
  • 七鰓鰻科
  • 亞科:七鰓鰻亞科
  • :七鰓鰻族
  • :七鰓鰻屬
  • 亞屬:七鰓鰻亞屬
  • :日本七鰓鰻
  • 分布區域:分布於太平洋北部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生長繁殖,食用價值,保護狀態,藥理作用,

外形特徵

體呈鰻形,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尾部較短,肛門位於體後部。全長為體高的12.2-16.7倍,為頭長的4.5-4.7倍。頭長,圓筒形;頭長為吻長的2.7-3.3倍。眼為半透明厚皮膜所覆蓋,呈淡白色。鼻孔1個,位於眼前背方中央,邊緣隆起呈環狀;其後方有1個長橢形淺色斑,為頂眼區,有感光作用。口漏斗腹位,呈圓形吸盤狀,邊緣環圍著穗狀突起,每一突起呈掌狀,末端分枝。無上下領。口盤內角質齒黃色,上唇板兩端各具一齒;內側齒3對,均具2齒尖;無外側齒;下側齒細小,半環狀排列;上側齒數多,里大外小,呈鋪石狀;下唇板齒6枚,弧形排列,兩端齒雙峰形。齒在非生殖期較尖。前舌板齒呈半月狀,中央具一稍大尖齒,兩側有數個細小尖齒。鰓囊每側7個,每囊具一短外鰓管,各別開孔於外。鰓孔每側7個,位於眼後。頭部有分散的乳頭狀突起的側線管孔。體無鱗。
背鰭在體後半部,呈兩個山峰狀,基部相連;第一背鰭較低,弧形突出;第二背鰭較高而長,似等腰三角形,後端以低皮褶與尾鰭相接;鰭內有輻狀軟骨條支持。尾鰭矛狀。腹面尾鰭前端正中有一低平皮褶前延至肛門後緣,近肛門處皮褶擴大,肛門後方具一尖突的尿殖乳突,其兩側皮膚隆起。無胸鰭和腹鰭。體灰褐色或灰黃色。
頭的兩側各在眼睛之後有一行7個分離的鰓孔,鰓孔與眼睛排成一直行共8個象眼睛的點,故通稱八目鰓。鼻孔單個,位於頭背面兩眼的中間;鼻孔後方有一個白色的皮斑,為感光皮。頭前腹面有陷入呈漏斗狀的吸盤,張開時呈圓形,周緣的皺皮上有許多細軟的乳狀突起。口在漏斗的底部,口的兩側有許多黃色角質齒,口內有肉質呈舌形的活塞,其上亦有角質齒。皮膚柔軟光滑,無鱗,側線不發達。無胸鰭和腹鰭。背鰭2個,其長約相等,後面的背鰭與尾鰭相連,鰭條軟而細密。生活時背呈青色帶綠,腹部灰白色略帶淡黃,尾鰭及後背鰭的邊緣黑色。

生活習性

七鰓鰻為肉食性魚類。既營獨立生活,又營寄生生活,經常用吸盤附在其它魚
體上,用吸盤內和舌上的角質齒銼破魚體,吸食其血與肉,有時被吸食之魚最後只剩骨架。營獨立生活時,則以浮遊動物為食。仔鰻期以腐植碎片和絲狀藻類為食。生殖時期的成魚停止攝食。
日本七鰓鰻日本七鰓鰻

分布範圍

七鰓鰻分布於分布於太平洋北部,南至日本、朝鮮沿岸,北至阿納德爾和阿拉斯加,中國見於黑龍江和圖們江水系。除本種個體較大之外,另有2種陸封性七鰓鰻,即東北七鰓鰻(L. morii , 英文名:Yalu River lamprey)和溪七鰓鰻(L. reissneri ,英文名:Asiatic brook lamprey),但個體均較小,終生棲息於江河內,無洄游習性,數量也很少,均處於易危狀況。

生長繁殖

每年秋季由海進入江河,越過冬季,翌年5-6月產卵繁殖;在水淺、流速快、砂 礫底的水域進行挖坑產卵。卵小數多,每尾雌魚懷卵量8萬-10萬粒,卵徑1.0-1.2mm。卵沉黏性,黏著在砂礫上發育。產卵後親魚死亡。孵出的幼體在江河裡生活約4年,在河口完成變態期後入海。變態後消化系統保持消化功能,有寄生營養期約2-3年;多數成體長390-500 mm,最大個體長625 mm。
七鰓鰻為典型的洄游性魚類,部分時期在海中生活。秋季由海進入江河,在江河下游越冬,翌年5-6月,當水溫達15℃左右時溯至上游繁殖。七鰓鰻選擇水淺、流快、砂礫底的水域進行挖坑築巢產卵,雄魚以吸盤吸著雌魚頭部,同時排卵、授精。卵極小,每次產卵8-10萬粒,卵粘在巢中砂礫上。產卵後親魚全部死亡。卵孵化後不久即成為仔鰻。仔鰻營泥砂中生活,白天埋藏在泥砂下邊,夜晚出來攝食。此階段的仔魚與成魚很不相象,口吸盤不發達,呈三角形,稱為沙隱幼魚,過自由生活。七鰓鰻的壽命約為7年,幼魚在江河裡生活4年後,第5年變態下海,在海水中生活2年後又溯江進行產卵洄游。

食用價值

七鰓鰻的成魚個體大者可達60厘米以上,重約0.25公斤左右,可供食用。它含脂量高,為名貴食用魚類。魚體還含莙薘鹼(befaine)、肌氨酸(creafine)等,此外,蛋白質、維生素A、D的含量都較高。七鰓鰻魚體可入藥。藥性味甘溫,有滋補強身的功效;多用以治療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乾燥等症。

保護狀態

日本七鰓鰻的資源量相當少,處於易危狀態。致危原因主要是受水土流失的影響,產卵場和幼魚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加上水質污染影響了生存環境。尚無有效的保護措施。

藥理作用

日本七鰓鰻
【藥 名】
七鰓鰻肉
【拼 音】
QISAIMANROU
【來 源】為脊索動物藥魚類七鰓鰻科動物七鰓鰻的肉。
日本七鰓鰻日本七鰓鰻
【功 效】
1.通經活絡 2.清肝明目 3.養血濡目。
【主 治】
治口角歪斜、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目赤腫痛,羞明流淚,夜盲證。
【性味歸經】
辛、甘,涼。
入肝、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0-30克。
【別 名】
七星鰻,又名:七星鰻、八目鰻(《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圖門江。
日本七鰓鰻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
多於春、夏、秋捕捉,鮮用。
【拉丁名】
七鰓鰻 Lampetra japonica (Martens)
【考 證】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
含莙共鹼(Befaine)、肌胺基酸(Creafine)、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