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西蒙諾夫的詩)

旗(西蒙諾夫的詩)

西蒙諾夫(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1915~1979)蘇聯作家、小說家、詩人、劇作家

這首《旗》作於1963年。

作品原文,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旗不能點燃香菸。
開玩笑也不能在旗的下面,
和旗的旁邊。
也不用去補——如國旗被子彈打穿。
打穿了的旗不會流出血來,
用不著為它裹裹繃帶,
旗要流血,
他被拋棄在地。
而在搶救傷員時,
用它包裹
赤裸汗濕的身體,
旗不會
生氣。
它不怕
自己身上留下血跡。
血——不是髒東西。
而被打死的人,
如果確實是英雄,——
可以用旗
暫時遮蔽。
永久的蓋著,
它卻不允許。
因為活著的人
更需要旗……

作品評價

近現代很多詩人寫旗,都是把旗作為祖國或革命的象徵來寫的,採取的是仰視的角度,旗上面也似乎放射著神聖的靈光。但西蒙諾夫卻在這常見的意象上翻出了新意。他對旗不是仰視,而是平視,旗的靈光圈沒有了,它就像自己身邊最熟悉的戰友:樸實,平易,自然,親切。這種新穎而真切的感覺,是讀以前的類似詩作所沒有的。

作者簡介


西蒙諾夫
蘇聯俄羅斯作家。生於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於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黨。曾任《文學報》主編、新世界雜誌編委、《文學俄羅斯》報編委、蘇聯作協副總書記和書記處書記等職。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後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劇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達蘇聯人民對即將來臨的戰爭的必勝信心。戰爭初期的抒情詩作,充滿愛國主義激情,如《等著我吧……》、《請你記住,阿遼沙,斯摩棱斯克的大道……》,在士兵中廣為流傳。劇本《俄羅斯人》(1942)歌頌經受了戰爭考驗的蘇聯人民的精神力量。長篇小說《日日夜夜》(1943~1944),描寫蘇聯紅軍在保衛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英勇事跡。戰爭後期,隨軍經過東歐各國,直至柏林,寫有特寫和短篇故事集《從黑海到巴倫支海》(4卷,1942~1945)。戰後到過美國。劇本《俄羅斯問題》(1946)揭露美國統治集團發動新戰爭的企圖。還發表詩集《友與敵》(1948)。《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史達林獎金。
1949年10月訪問中國。1950年出版《戰鬥的中國》一書,描寫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爭。1959至1971年發表的三部曲《生者與死者》(《生者與死者》、《軍人不是天生的》、《最後的夏天》),描寫從戰爭初期蘇聯紅軍在西部邊境的潰敗、1943年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羅斯戰役的勝利,具有廣闊的歷史畫面和生動的戰時生活的細節描寫,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動和性格變化較少。三部曲獲1974年度列寧獎金。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後期陸續發表了幾部戰時札記,最著名的有《洛巴金札記摘錄》(1965)。30年代至50年代發表過幾十篇文藝評論文章,主要評論同時代的作家及其創作。
西蒙諾夫西蒙諾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