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八旗旗人及其後代)

八旗子弟(八旗旗人及其後代)

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以旗為號,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各旗當中因族源不同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滿洲、蒙古、漢軍同屬一旗,旗色亦相同,惟從軍、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軍人數最多時有27萬人。八旗人的後代稱八旗子弟,又稱旗人,後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於國而自己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

基本介紹

定義,組成,演變,歷史教訓,中西對比,旗色含義,旗的區別,建立演變,四級組織,

定義

“八旗子弟”,是指八旗旗人,八旗制度終結後,多指八旗旗人的後人。清末許多“旗下人”都非常會享樂,十分怕勞動。男的打茶圍,蓄畫眉,玩票〔非職業演員從事戲曲表演),賭博,鬥蟋蟀,放風箏,玩樂器,坐茶館,一天到晚盡有大量吃喝玩樂的事情可以忙的。女的也各有各的閒混過日的法門。

組成

清代八旗子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組成的,除了滿族、蒙古族和漢族外,還有鄂溫克達斡爾、錫伯等。
“八旗子弟”是什麼?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但是年輕人知道的可能不多了。清兵入關以前,17世紀初,努爾哈赤清太祖)把滿洲軍隊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以滿人為主,也包括少量蒙、漢等族人)。後來因為人數一天天增加,又由四旗擴充為八旗。八旗旗色的分別,是除了原來的正黃、正紅、正白、正藍之外,再加上鑲黃、鑲紅、鑲白、鑲藍。這些旗的編制,是合軍政、民政於一體的。滿洲的貴、賤,軍、民,都編了進去,受旗制的約束。後來,隨著軍事的發展,又增編了“蒙古旗”和“漢軍旗”。三類軍旗各有八旗,實際上共為二十四旗。這三旗所屬部眾統稱旗人,後來的滿族。原來的本部,由於區別上的需要就專稱“滿洲旗”了。

演變

清兵入關的時候,這些“旗下人”或者說“八旗人”的男丁,大抵是能騎善射,勇於徵戰的。入關以後,他們大抵受到了世代的優待。和皇室血緣親近,地位崇隆的,當了王公大臣,什麼親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之類;地位小的,當什麼參領佐領;最小最小的,也當一名旗兵。由於他們參與“開國”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祿或者受到照顧。特別是滿洲旗的“旗下人”,更加享有特殊的身份,他們大抵是滿洲人,但也有早年祖先就跟隨清宗室到處征戰的漢人,即歸附已久的“舊人”置身其間。
清代的制度,規定他們不準隨便離開本旗,在京的也不準隨便離京。憑祖宗的福蔭,他們好些人世代有個官銜,領月錢過活。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當兵,領一份錢糧。但是家族繁衍,人越來越多。有的人名義上還是參領佐領,但實際上已經並不帶兵,有的人名義還是驍騎校,但是已經不會騎馬。更甚的,由於子孫大量繁殖的結果,每家每戶的“月錢”不可能累進,“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旗兵的名額有限,也不可能隨便入營。加上上層人物的貪污腐化,大吃空額,能夠入營的旗兵相對來說就更加有限了。
這樣,世代遞嬗,不少“旗下人”就窮困下來。他們之中某些有識之士,也覺得長年累月遊手好閒,不事生產,坐吃山空不是辦法,也有去學習手藝的。但是這樣的人,反而受旗籍人的冷眼,認為他們沒有出息。所以就其壓倒的多數而論,“旗下人”大抵是遊手好閒的。
評說
周恩來同志曾經提到的“八旗子弟”,應該說是一個特定名稱,它指的不是清兵入關前後的旗籍青年;也不是辛亥革命之後,逐漸變成了勞動人民的曾經有過旗籍的青年;也不是指具有旗籍的一切人。“旗人”之中,也有出類拔萃、不同凡響的人物。清代的大作家曹雪芹,就是正白旗人。現代作家老舍,就是正紅旗人。他們“旗下人”的身份絲毫不影響他們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他指的是清末那些憑藉祖宗福蔭,領著“月錢”,遊手好閒,好逸惡勞,沾染惡習,腐化沉淪的人物。
老舍先生因為是滿族的旗人(不像曹雪芹那樣是原屬漢族而祖先進了滿洲旗的旗人),因此,他對於滿族旗人,對於那些“八旗子弟”的生活方式和所作所為是知之有素的。在他的《正紅旗下》那篇自傳體的文章中,曾對早年旗人生活作了繪聲繪色、入木三分的揭露。這裡我想引他的兩段話,以窺見不少旗人淪落的原因以及他們當時的生活方式:“……按照我們的佐領制度,旗人是沒有什麼自由的,不準隨便離開本旗,隨便出京;儘管可以去學手藝,可是難免受人家的輕視。他應該去當兵,騎馬射箭,保衛大清皇朝。可是旗族人口越來越多,而騎兵的數目是有定額的。於是,老大老二也許補上缺,吃上糧錢,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賦閒。這樣,一家子若有幾個白丁,生活就不能不越來越困難。這種制度曾經掃南盪北,打下天下;這種制度可也逐漸使旗人失去自由,失去自信,還有多少人終身失業。“
二百多年積下的歷史塵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譴,也忘了自勵。我們創造了一種獨具風格的生活方式: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生命就這么浮沉在有講究的一汪死水裡。是呀,以大姊的公公來說吧,他為官如何,和會不會衝鋒陷陣,倒似乎都是次要的。他和他的親友仿佛一致認為他應當食王祿,唱快書,和養四隻靛頦兒(註:一種小鳥)。同樣地,大姐丈不僅滿意他的“滿天飛元寶”,而且情願隨時為一隻鴿子而犧牲了自己。是,不管他去辦多么要緊的公事或私事,他的眼睛,總看著天空,決不考慮可能撞倒一位老太太或自己的頭上碰個大包。……他們老爺兒倆都聰明、有能力、細心,但都用在從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得到享受與刺激。他們在蛐蛐罐子、鴿哨、乾炸丸子……上提高了文化,可是對天下大事一無所知。他們的一生像作著個細巧的、明白而有點糊塗的夢。
這類人物去當什麼“參領”“佐領”以至什麼名義上更大的官兒,自然沒有辦法不把事情弄糟。”

歷史教訓

清朝的覆亡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八旗兵”的顢頇〔顢頇(mānhān)〕糊塗且馬虎。腐敗,也不能不說是原因之一。後來的“八旗兵”已經變得腐朽透頂,在戰場上常常一觸即潰。這就迫使清廷不得不擱起這支老隊伍,另行去編練新軍。而編練新軍,又沒法阻止具有進步思想的青年前來參加,起義新軍終於構成了聲勢浩大的革命軍的洪流之一。
重溫這段歷史,我們可以見到,一個人不是憑真才實學,憑艱苦奮鬥,而是憑血統關係,躺在祖先的福蔭之下,享受特權,閒逸度生,是終究非衰頹腐敗下去不可的。這樣的事情,該是順治、康熙所始料不及的吧!早期的八旗將領,可以說過的是相當艱苦的生活。今天如果到瀋陽的故宮參觀,可以看到金鑾殿下的廣場上,兩旁分列著八座小殿宇似的建築,那是八旗主帥進見努爾哈赤,入朝議事時的駐宿之處。那些房屋並不大,大概只相當於現代旅館每天十塊錢的房間的大小,那就是早期“主帥”們的生活標準了,較之後期的王侯公卿的生活水平來,也是相去很遠的。
憑血統關係,憑祖宗福蔭過驕奢閒逸的生活,可以使人日漸腐朽,終至於爛得不成樣子。這種事情,實際上並不獨“八旗子弟”為然,可以說歷朝歷代,都有無數這樣的事例。這真是“前面烏龜爬泥路,後面烏龜照樣爬”,“前車雖覆,後車不鑒”了。

中西對比

在這方面,西方的資產階級,卻是不簡單地把大量的財產很快付託給兒女,在給他們以相當的教育之後,就鼓勵他們從事一定的工作來獲取酬報。例如小孩補籬笆、種樹之後才給予一定的獎勵,成人參與某種工作之後才按月領薪,並不給予特殊照顧之類。這是有他們比較深遠的用心的。資產階級至少在這些方面,比較歷史上各個剝削階級,顯得稍有見地一些。
在無產階級當家做主的社會裡,照理說,幹部子弟不會也不應該變成“八旗子弟”式的人物,然而社會制度、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是一回事,各家各戶的具體環境、具體教育又是一回事。在我們社會裡,儘管有大量幹部子弟成長得很好,不自命特殊,不躺在父母親的功勞簿上,也不依靠先輩遺傳下來的“染色體”過非分生活,因而,能真正成長為革命的接班人。但是有些父母教育子女自命高人一等,對兒女千依百順,處處讓他們得到非分享受,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也摘下來給他們玩耍;他們幹了壞事,就百般包庇,肆意縱容,走後門,企圖來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致把兒女變成了新型的“高衙內”“魯齋郎〔魯齋郎〕關漢卿雜劇《包待制智斬魯齋郎》中的一個“高衙內”式人物。”(按:這都是歷史故事裡著名的白鼻公子)。
作為司令公子的“杭州二熊”,後來一個被槍決,一個被判了無期徒刑,就是著名的事例。這樣的事情決不是“絕無僅有”的,而是有那么一小批,因而也就時有所聞了。某市一位副市長的兒子,某縣一個縣委書記的兒子,因殺人傷人而被處以極刑的事情,已經不是什麼新聞。等而次之,沒有受到極刑,但已鋃鐺入獄,或者路人側目的,那就數量更多了。周恩來同志告誡“莫學‘八旗子弟’”,在我們這個封建習氣還嚴重存在的國家,看來是很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
那些特權人物、特權分子是錯估了我們的形勢和現實了,因此不必等待“五世而斬”,立刻受到“現眼報”了。
其實,不僅要教育孩子不可變成“八旗子弟”,對於某些大人來說(按:請注意這個“些”字的準確性),毋寧說自己就必須警惕自己不要變成“八旗子弟”,因為人是會變的。一個人從革命者變成了老爺和蛀蟲,在歷史上,在現實中,事例是常見的。自命特殊,高人一等,自以為置身於法律之上,吃喝玩樂,逍遙度日,以至於利慾薰心,巧取豪奪,肆意橫行,違法亂紀,因而落得個眾人搖頭、身敗名裂的事,難道就很罕見嗎?不!這也是不時聽到的。
這樣看來,“莫學‘八旗子弟’”的告誡對象,比“幹部子女”還要廣一些吧。
寫到這兒,《哀“八旗子弟”》這篇雜文,是可以結束了。最後,我想借用一千多年前,詩人杜牧的兩句長期應驗在某些人身上的話作為結語:“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旗色含義

女真人當時分成五種顏色:紅、黃、藍、白、黑。當時的女真人將:紅色代表太陽,黃色代表土地,藍色代表天,白色代表水,黑色代表鐵。鐵又先於土,有土就不要五色,只有四種顏色:紅、黃、藍、白。
稱:女真人靠天吃飯,靠天種地、有水、有日,就能生存、發展。
所以用:紅—代表日,黃—代表土,藍—代表天,白—代表水。因此用紅、黃、藍、白依次對應日、地、天、水。
上三旗與八旗旗主們及左右兩翼分設
⑴進北京後的上三旗與下五旗
上三旗為“天子自將”,多歸皇帝自領,地位最高,人多勢眾,成為核心;它們是:正黃、鑲黃、正白,守衛皇城,挑取侍衛。擔任皇帝外出護衛,是親軍
下五旗守衛京城外,大批派往各地駐防護衛。它們是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
⑵1601年設立四旗的旗主分別是:
正黃旗,旗主努爾哈赤統領;
正白旗,旗主努爾哈赤長子褚英統領;
正紅旗,旗主由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統領;
正藍旗,旗主由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
1615年擴為八旗的旗主分別是:
正黃旗,旗主努爾哈赤統領;
鑲黃旗,旗主努爾哈赤統領;
正白旗,旗主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統領;
鑲白旗,旗主由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統領。
正、鑲紅旗旗主由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統領。
正藍旗,旗主由努爾哈赤侄子阿敏統領。
鑲藍旗,旗主由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統領。
⑶左右兩翼設定:
左翼:鑲黃、正白、鑲白、正藍 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
駐京後滿族八旗在北京城的戍衛駐紮
(京旗)、(禁旅八旗
⑴北京城內城是方城,按方位顏色布防:
清北京地圖清北京地圖
兩黃旗駐北方(駐德勝門安定門);
兩白旗駐東方(東直門朝陽門);
兩紅旗駐西方(西直門、阜成門);
兩藍旗駐南方(崇文門宣武門).
八旗軍隊位置按“五行陰陽”劃分:
兩黃旗駐紮北方,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黃色代表土,土能擋水;
兩白旗駐紮東方,東方在五行中代表木,白色代表金,金能降木;
兩紅旗駐紮西方,西方在五行中代表金,紅色代表火,火能克金;
兩藍旗駐紮南方,南方在五行中代表火,藍色代表水,水能滅火。
東西南北,金木水火,黃白紅藍,一伸一抑、一張一合,順其自然的天理現象和崇拜。

旗的區別

八旗中正、鑲旗的讀音:
八旗中有正、鑲區別,也稱“整”、“廂”旗。正,當整個、全部講;鑲,在原純色基礎上鑲的邊。
⑵區別:正四旗龍首向右,龍腹內有五朵祥雲;鑲四旗龍首向左,龍腹內有三朵祥雲。
⑶旗的樣式:
①正四旗左右長7尺5寸,上下寬6尺,長方形;鑲四旗,是正四旗尺寸剪去外上下角;
②八色龍旗,均做龍圖,鑲旗形成,只是加邊後,中間面積小,龍形小些;
③龍與旗色配合:黃旗配藍龍,白旗配藍龍,紅旗配黃龍,藍旗配紅龍;
④旗桿:長一丈五尺,朱紅色,龍頭向旗桿,桿端為鐵槍頭。

建立演變

年 代 地 點 人 物 設 旗 情 況
1601年撫順新賓赫圖阿拉城(萬曆2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初設正四旗:黃、白、紅、黑
1615年撫順新賓赫圖阿拉城(天命元年) 清太祖努爾哈赤 正四旗改為:黃、白、紅、藍
同時增設鑲四旗即:鑲黃鑲白鑲紅鑲藍
1635年盛京瀋陽(天聰9年)清太宗皇太極擴編蒙古八旗
1637年 盛京瀋陽(崇德2年)清太宗皇太極成立漢軍二旗:正黃、鑲黃
1639年 盛京瀋陽(崇德4年)清太宗皇太極擴漢軍為四旗,正白、鑲白
1643年 盛京瀋陽(崇德8年)清太宗皇太極擴充漢軍為八旗
合 計:8×3=24旗,24旗×7500人/旗=18萬人。

四級組織

⑴八旗的基層組織官職——牛錄(佐領)額真
牛錄——滿語中是“箭”的意思。滿族(女真人),狩獵時集體出行,頭人負責所有的“箭”,因此在組織中將這組織的頭人,稱為牛錄額真。始於1601年,定編300人。
⑵八旗組織中的中層官職——甲喇扎蘭、加蘭)也稱參領,額真。五牛錄編入—甲喇,一甲喇(扎蘭)=5牛錄(5×300)=1500人。
⑶八旗組織中的最高官職——旗主為固山額真
5甲喇=1梅勒=5×1500人=7500人。
⑷2梅勒=1固山=7500*2=15000人。
15000*8旗=120000人
這就是滿族1644年入關時的人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