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書簡

旅美書簡

《旅美書簡》是波蘭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利克·顯克維奇(1846—1916)19世紀70年代遊歷北美期間所寫的遊記,曾以書信的形式陸續發表在當時波蘭的主要報刊上。通過這些文章,作者將其途經和停留的國家主要是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風俗習慣、自然風貌以及作者的旅途生活。向波蘭讀者作了極為詳細的報導。這些書信後來匯集成冊。它不僅是作者旅美生活和見聞的真實寫照,也是一部研究北美社會、歷史、自然、風物的有趣著作。它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較強的可讀性,對我們認識那個時代的美國很有幫助。

基本介紹

  • 書名:旅美書簡
  • 作者:亨利克•顯克維奇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471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外文名:Listy Z Podrozy Do Ameryki
  • 譯者:張振輝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12846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旅美書簡》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波蘭)亨利克·顯克維奇 譯者:張振輝

亨利克·顯克維奇(1846—1916),波蘭著名作家,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出身波蘭盧布林省武庫夫縣沃拉·奧克熱雅村一個破落地主的家庭。他的父親年輕時參加過抗俄民族起義,他從小就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1876—1879年間,顯克維奇以《波蘭報》記者的身份遊歷歐美,寫下了著名的《旅美書簡》。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創作了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和《伏沃迪約夫斯基騎士》,想從波蘭過去的民族解放運動中,尋找愛國主義的光輝典範,以激勵當時波蘭社會各階層去和占領者進行堅決的鬥爭。19世紀90年代,他又創作了反映現實生活的小說《沒有準則》《帕瓦涅茨基一家》和優秀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十字軍騎士》。進入20世紀後,顯克維奇又發表了長篇小說《光榮的戰場》《旋渦》《在沙漠和叢林中《等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遷居瑞士的韋維,1916年11月15日逝世。
張振輝,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波蘭文學研究家和資深翻譯家。著作有《顯克維奇評傳》《萊蒙特——農民生活的傑出畫師》《20世紀波蘭文學史》《密茨凱維奇》等。譯作有亨利克·顯克維奇的長篇名著《你往何處去》《十字軍騎士》(合譯)和報告文學集《旅美書簡》,波列斯瓦夫·普魯斯的長篇名著《玩偶》,弗瓦迪斯瓦夫·萊蒙特的長篇名著《福地》(合譯),耶日·普特拉門特的長篇小說

圖書目錄

譯者序

第一章在倫敦逗留去利物浦
第二章在大洋上
第三章紐約
第四章橫貫大陸的鐵路
第五章橫貫大陸的鐵路
第六章美洲紀行
第七章美洲紀行
第八章美洲紀行
第九章美洲紀行叢林
第十章美洲紀行叢林
第十一章美洲紀行
第十二章美洲紀行
第十三章美洲紀行
第十四章美洲紀行
利特沃斯的一封信
利特沃斯從另一半球的來信
利特沃斯的信
海倫娜·莫傑耶夫斯卡夫人在舊金山英語舞台上的表演
利特沃斯自舊金山的來信
美利堅合眾國的波蘭移民區
北美美利堅合眾國的波蘭移民區
加利福尼亞的華人

序言

《旅美書簡》是波蘭著名作家、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亨利克·顯克維奇(1846—1916)的一部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在它出版一百多年來,一直以其深厚的社會和歷史底蘊,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觀點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讀者,它不僅是顯克維奇的主要著作之一,在波蘭文學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亨利克·顯克維奇所生活和創作的年代是波蘭人民遭受沙俄、普魯士、奧地利占領者殘酷的壓迫,災難深重的年代。波蘭於1795年被以上三國瓜分後,人民曾不斷地舉行反壓迫的民族起義,為恢復國家的獨立而戰鬥。在1863年1月爆發的抗俄民族起義乃是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深遠的起義之一。它失敗後,占領者又加劇了對波蘭的民族壓迫:他們不僅將成千上萬的波蘭愛國者監禁、屠殺和流放到西伯利亞,還在他們所占領的波蘭王國和當時屬於波蘭的立陶宛,極力推行俄羅斯化民族壓迫政策。從19世紀60年代,也就是1863年的一月起義失敗後到80年代初,波蘭民族解放運動處於低潮時期。當時波蘭社會上層階級一味貪圖享樂,置民族危亡於不顧,對占領者表示臣服和投降。在社會上一些激進的知識分子中,也產生了悲觀失望的情緒,他們雖有熾熱的愛國心,但看不到自己民族解放的前景;其中一部分人雖然過去參加過波蘭民族解放運動,這時背棄民族革命的立場,隨波逐流,成了上層階級的附庸。80年代初,波蘭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開始興起,但在社會上還影響不大,因此,對於波蘭真正的愛國者和民主主義者來說,這是一個十分困難的時期。
由於一月起義的影響,沙俄占領者1864年在波蘭王國實行了農奴解放,但這裡的社會情況當時十分複雜:一方面,因為封建貴族的殘餘依然存在,舊式貴族在社會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另一方面,城鄉資本主義在有利的條件下,開始迅速發展。在城市,由於俄國和德國資本的侵入,和波蘭的資本競爭激烈,波蘭工人階級受到國內外資本雙重的剝削和壓迫,陷入極端貧困。在農村,由於急劇的土地兼併,除少數地主仍占有原有的土地外,大部分土地又迅速集中在新產生的農業資本家的手中,廣大農民失去了土地,成了資本家的僱傭勞動者,依然處於被壓迫的地位。
19世紀60年代末,波蘭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提出了一整套社會改革和國家建設的綱領:實證主義。他們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和蒙昧主義,提倡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以及科學和醫療衛生事業,普及城鄉教育和進行城市建設。主張男女平權和社會各階級平等。實證主義在反封建和促使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建立上,當時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但是由於它的提出者所表現的軟弱性,在社會上遇到強大的阻力後,在許多方面都未能實現。面對沙俄占領者的民族壓迫,實證主義者也和所有上層階級一樣,主張妥協和投降。因此,他們既未能促成波蘭社會的變革,也沒有促進波蘭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在80年代波蘭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後,實證主義者就落後於社會的發展了。
亨利克·顯克維奇出身波蘭盧布林省武庫夫縣沃拉-奧克熱雅村一個破落地主的家庭。這是一個富有波蘭民族解放革命傳統的家庭:顯克維奇的祖父在拿破崙的軍隊里當過軍官,父親年輕時參加過波蘭1830年11月爆發的抗俄民族起義,母親也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因此顯克維奇從小受到父輩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文化教育的薰陶,不僅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曾立志當一名軍官,決心為祖國的獨立而戰鬥一生。
1858年,顯克維奇全家從故鄉伍庫夫來到華沙。在這裡讀完中學後,於1865年進入了華沙中央大學(華沙大學前身)法律系,後又遵從母親意願,進了該校的醫學系,最後才轉入他所喜愛的文學系。在大學學習期間,他就開始參加華沙的各種社會活動,為報刊寫過不少政論、小品和文學評論文章,揭露了各種社會弊端,深受實證主義思想觀點的影響。與此同時,他也開始發表小說作品,如短篇小說《徒勞無益》(1872)和短篇小說集《沃爾希瓦皮包里的幽默作品》(1872)等。前者以俄羅斯基輔大學的學生生活為題材,實際上寫的是華沙中央大學的學生在當時控制該校的沙俄占領者的壓迫下的不幸遭遇,表現了作者對占領者的痛恨。後者包括兩個短篇:《誰都不是預言家》和《兩條道路》。這兩篇小說都以實證主義的改革為題材,前者寫一個大學生畢業後從事農副業生產和在農村普及文化教育的工作,但因受到封建貴族的阻撓,最後失敗。後者通過一個精明強幹、決心為社會謀福利的企業家的形象的塑造,歌頌了新興資產階級向上進取的精神,作者所描寫的主人公的政治立場和實證主義者卻不一樣,他對沙俄占領者的侵略和壓迫表示堅決反抗,他要把他工廠里的外國人統統趕走,反映了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立場。
1873年,顯克維奇經朋友介紹,在華沙《波蘭報》當了一名記者,負責給這家報紙的“無題”專欄撰寫反映華沙生活狀況的小品和報導。這些報導的涉及面很廣,如華沙的政府機關、學校、養老院、博物館、銀行、各種股份公司、俱樂部、街道、動物園、房產主對佃戶的敲詐勒索、貴族的家庭舞會、慈善事業以至乞丐等,幾乎無所不包。這些文章激情飽滿,一開始就受到了華沙社會各界的重視,不僅顯示了顯克維奇的文學才華,也反映了他對波蘭社會,較之過去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
——節選自《譯者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