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河鎮

濰坊市濰城區於河鎮位於濰坊市區西北部,總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萬畝,轄35個行政村,7600戶,2.8萬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於河鎮
  • 別名:於河
  • 行政區類別:鎮
  • 下轄地區:35個行政村
  • 人口:2.8萬
經濟建設,發展歷史,

經濟建設

該鎮地理位置優越。南接山東濰城經濟開發區、北靠寒亭區、東連濰坊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與菜都壽光為鄰,屬近郊鎮。水土資源豐厚。境內土地肥沃平整,大於河、小於河流經該鎮境內。交通優勢明顯。轄區內有濰高路、濟青高速公路、西二環路和大外環路“兩縱兩橫”四條交通主幹道,濟青高速公路十三號路口坐落鎮區,交通便捷。城鎮規模不斷膨脹。是全國首批“百新工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山東省小城鎮建設中心鎮。先後被授予“省級小康鄉鎮”、“市級文明鎮”、市級“花園式單位”、市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市級“發展農村經濟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0.2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1095.5萬元,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1億元,利稅4690萬元,完成出口交貨值1000萬美元,全鎮民間儲蓄總額達到3億元,人均純收入5485元。
為加快小城鎮建設,該鎮完善了小城鎮總體規劃,做好了集中發展和分散發展相結合文章,加速了小城鎮三產開發和規模膨脹,增大了小城鎮人流、物流、信息流。建設“一街、一市場、一開發”即:一條商貿街,一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一批房地產開發。加快了商貿街向北拓展速度,新建商業用房30000多平方米;占地150畝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新建商住樓3座,計18000多平方米;2個分別占地50畝的駕駛培訓學校。另外,投資3000萬元,占地100畝集休閒娛樂餐飲食宿、停車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服務性項目;4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
於河鎮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6.7億元,比上年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832萬元,比上年增長30%;工業實現銷售收入8.5億元,利稅544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8%和10%。第三產業增加值達9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72元。 工業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大力實施招商引資、藉資興鎮戰略,工業經濟得到較快發展。2002年全鎮共引進外資項目37個,契約利用外資1.4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億元。 其中,投資過500萬元的項目13個;過千萬元的項目4個。民營經濟發展迅速,香油加工、麵粉加工、鋼砂鑄造等傳統主導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崔字牌香油進入世界最大的聯鎖超市沃爾瑪超市,並出口日本和韓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 新發展苗木5000畝,瓜菜大棚500個,糧經比例達?4∶6,?糧食總產量27160噸,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5家。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全鎮先後投資40多萬元,完成了濰高路到王濰路於河段的開發,栽植綠地5000平方米,植樹1萬株。吸引沿路單位和村民投資600萬元建成沿街商業樓房1萬平方米; 投資30多萬元,完成了鎮區集貿市場的搬遷;協調市電信部門投資260萬元,建設26處小靈通基站,實現了小靈通的無縫隙覆蓋;協調電業部門為鎮區更換了兩台新的大功率變壓器。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完成了農村費改稅工作,全鎮減輕農民負擔356萬元, 減負33.25%。調整中國小布局,合併不完全國小5處。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國中入學率達99.5%,鞏固率達97.8%,畢業率達100%,升學率80%以上。 於河鎮實驗國小順利通過“省級規範化學校”驗收,成為濰城區惟一一處農村省級規範化國小。 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計生率、晚婚晚育率均達100%。完善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全年發放撫恤金、濟助金50餘萬元。 2002年,全鎮先後榮獲山東省級文明鎮、國土資源管理模範單位和濰坊市級文明鎮、農村衛生先進鄉鎮、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於河鎮2003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55萬元。全部工業總產值5.1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5347萬元,利稅72萬元,利潤4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6.8億元,糧食總產量1.5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4365元。 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全鎮糧經比例達3∶7。建立了苗木經營管理服務中心,組織協調苗木生產經營的技術、良種、信息、市場和開發。擴大大棚生產規模, 新發展冬暖式大棚730個,春暖式大棚30個。充分發揮潘里生豬定點屠宰場和益康寶新上生豬屠宰流水線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擴大畜禽養殖面積3000畝,各種畜禽養殖存欄量達150餘萬頭(只) 。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全鎮契約利用區外資金4.85億元,實際利用區外資金2.55億元。共引進項目98個,已投產項目48個,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有寶利汽車有限公司、濰坊弘科 (百信)機械有限公司等6個。民營經濟發展較快。全鎮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1.3億元,營業收入4.6億元, 完成出口交貨值7822萬元。規模以上企業有龍耀紡織有限公司、 益康寶食品有限公司、正奇服飾有限公司、宏德微粉有限公司等6家。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 投資30多萬元,在鎮區北部東起西二環、西至濰高路2平方公里範圍內, 開通整修了三縱三橫6條道路,搭建起小城鎮新框架。配合市重點工程建設,完成了濟青高速公路13號路口拆遷工作,加快了西二環路拓寬拆遷進度。

發展歷史

立足優勢,大力發展村鎮企業。到1994年底,全鎮共有鎮村企業56家,其中鎮辦企業12家,有機械、化工、化肥、鑄造、建築、建材、食品加工等工業門類,產品遠銷日本、 美國、 德國、義大利、馬來西亞、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1994年,濰坊香油廠被列為國家級星火計畫項目和國家級貿工農出口商品生產基地。 “崔”字牌小磨香油具有500年的歷史,被譽為“天下第一香”。1994年產量2600噸,產值8600萬元。大賈莊村的條編、都家村的木製車盤、小莊村的皮革加工、流飯橋村的麵食加工等,在當地享有較高聲譽。1994年,全鎮各級企業共完成產值3.1億元,實現利稅857萬元,分別比1993年增長18%和19%,工業產值占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的67.4%。 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發展速度加快。 於河鎮素有“濰城糧倉”之美譽。6萬畝耕地旱能澆、澇能排,1994年糧食總產達到3187萬公斤,是全市15個噸糧鄉鎮之一。 1994年底,全鎮已發展蔬菜面積8000畝,林果面積1萬畝,占濰城林果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新開發“千畝油桃帶”,發展大棚油桃60畝;年產蔬菜1060萬公斤,果品1300萬公斤。成立了富民肉雞聯合公司,形成了以流飯橋的烏骨雞、茅埠的養牛、趙家的養豬為龍頭的3個輻射體系。1994年,全鎮飼養肉雞300萬隻,占全區肉雞飼養量的三分之二; 肉牛3000頭;生豬出欄13739頭,成為濰城區主要副食品生產基地。1994年被評為山東省生產強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85億元,比1993年增長47%。加快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鎮區環境。1991年以來,先後投資1130萬元, 修建擴建街路7條, 長30公里,鋪設瀝青路面6萬平方米,道路硬化率達到60%; 砌築地下排水溝3000米,安裝路燈60盞,植樹10萬株,人均綠化面積5.78平方米; 鋪裝自來水管道1萬米, 鎮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投資70萬元建成2000平方 米的鎮郵電大樓, 新增電話容量240門,實現村村通電話;投資70萬元建成西城 醫院, 改善了醫療衛生保健條件;投資280萬元建成鎮中心中學、中心國小、成 人中專、 敬老院、幼稚園及一批文化娛樂設施。鎮區面積發展到2平方公里,常 駐人口達6500人。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1991年以來,先後投資400萬元建成於河商貿城,建起 占地6萬平方米的蔬菜、果品批發市場。1994年,全鎮第三產業從業人數達1.1萬 人,占社會總勞力的44%;個體私營經濟戶達到1768戶,社會商品零售額達1億元; 第三產業總收入達6500萬元, 比1993年增長40%。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列為全 市重點小城鎮。
於河鎮1995年,全鎮完成了工農業總產值5.6億元;農村 經濟總收入3.6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30元,比上年增 加472元。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於河鎮素有“濰城糧倉”之稱。1995年糧食總產2498 萬公斤,其中噸糧田1萬畝。1995年,蘋果面積達5800畝,甜油桃面積達1000畝, 肉雞飼養量達350萬隻,烏骨雞60萬隻,黃牛、生豬分別達到1.8萬頭和2.7萬頭, 貂、狐狸等稀有動物2.5萬隻,毛蟹、甲魚、斑泥鰍等稀有水產品1萬公斤。形成 了肉雞、烏骨雞特種珍稀動物、稀有水產養殖、黃牛、生豬七大生產基地。 鎮村企業快速發展。先後開發軟木紙、浮雕門板、有機化肥、電子密碼鎖等 7種新產品, 村辦企業瑞福香油集團公司, 被列為“國家級星火計畫項目” 和 “國家集貿工農業產品生產基地” 。1995年,鎮村企業完成產值1億元,外貿出 口交貨值1200萬元。 第三產業有新突破。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和交通優勢、搞好了王濰路、安順路 兩側的房地產開發, 新開發房地產面積1.5萬平方米。同時,完成流飯橋、大賈 莊、 鎮駐地3個集貿市場的擴建和改造,新建了崔家芝麻香油批發市場及崔家集 貿市場、塔寺莊集貿市場。全鎮商業網點達250處,個體私營業戶達600家。1995 年,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8500萬元,比上年增長40%。 1995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先後授予“新型小城鎮”、省級“畜 牧強鎮”、“第三產業先進鄉鎮”、“文化先進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 進單位”、“水產先進單位”、“計畫生育‘三為主’合格鄉鎮”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