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布列斯特和約

新布列斯特和約

蘇聯衛國戰爭初期,由於法西斯德國強大兵力的突然襲擊和史達林戰略判斷處置失誤,蘇軍在大部分戰線喪師失地損失慘重。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史達林等蘇聯核心首腦曾被迫準備效仿當年列寧的做法,與德國秘密媾和簽訂“新布列斯特和約”,為積蓄力量爭取反攻贏得時間。

後因希特勒的傲慢和蘇軍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史達林才徹底放棄了這一計畫。長期以來,這一內幕一直被秘密封存,直到近年俄羅斯一些媒體才將這一鮮為人知的史事披露出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布列斯特和約
  • 簽署狀態:未簽署
  • 契約發起人:史達林
  • 涉及國家:蘇聯、德國
戰爭爆發,63號密電,貝利亞的使命,最後努力,

戰爭爆發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181個師又20個旅550萬人和4980架飛機、4300輛坦克、4.7萬門火炮的強大兵力對蘇聯發動了不宣而戰的突然襲擊。
由於蘇聯領導核心戰前對德國法西斯背信棄義的突然襲擊嚴重估計不足,無論是軍隊的戰備訓練、武器裝備更新還是戰爭資源儲備及防禦體系和戰場建設都遠未完成,而史達林卻對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推遲戰爭抱有極大幻想。因此戰爭爆發後,史達林無論如何也不願相信德軍入侵的事實。就連在最高統帥部下達的反擊德軍入侵的第一號命令里也明確指示禁止蘇軍越境還擊。他甚至還讓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在6月23日和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進行的最後一次官方會晤中表示:“我們兩國之間發生的衝突完全可以用和平談判的途徑得到解決……”
由於史達林最高統帥部對戰爭爆發時間、敵主攻方向判斷和作戰處置失誤,加之肅反擴大化的嚴重影響,使蘇聯在德軍依靠先進武器裝備發動的所謂“閃電戰”強大進攻面前遭受巨大損失。戰爭爆發僅18天,蘇聯大多數重要城市和通信、交通樞紐、海空軍基地就遭到毀滅性破壞,許多軍區指揮系統陷入癱瘓,不少重兵集團被合圍,蘇軍損失了2200架作戰飛機、3000門大炮、1500輛坦克,有70個師損失過半,30多萬人被俘,並喪失了大部地區。戰爭不到1個月,德軍就深入蘇聯腹地700—850公里,接著又集中優勢兵力兵器長驅直入,鋒芒直逼莫斯科,戰局對蘇聯極為不利。面對嚴酷的戰爭現實,史達林與莫洛托夫、貝利亞等蘇共領導便開始秘密醞釀設法通過某種渠道與德國停戰媾和,並準備效仿列寧當年的做法,作出必要的讓步換取與德國簽訂新的“布列斯特和約”,以贏得寶貴的喘息時間,積蓄調整力量爭取反攻。
《布列斯特和約》是1918年2月德軍全線進攻蘇俄時,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中央為保全和鞏固十月革命新生的政權,於同年3月在布列斯特與德國簽定的以割地賠款為代價的停戰和約,它使蘇維埃政權贏得寶貴時間得以組織紅軍和恢復經濟。同年11月德國爆發革命,蘇俄政府遂正式宣布廢除這一不平等和約。《史達林傳》的作者沃爾科戈諾夫後來在史達林檔案館裡找到了戰爭初期的原始檔案資料,也證實史達林在戰爭初期不利態勢下,曾不止一次地同莫洛托夫等人商議與德國媾和簽定“新布列斯特和約”的可能性。
而這一計畫之所以沒有馬上實施,是因為當時史達林內心十分矛盾:一方面鑒於戰局極為不利,為贏得時間阻滯德軍的進攻,只有暫時做出讓步與希特勒簽訂停戰和約;另一方面生性剛毅堅強的史達林仍希望蘇軍再苦戰數星期,等取得有利戰爭態勢後再與希特勒坐下來對等談判。根據這一計畫,蘇聯便馬上開始了與德國的秘密接觸傳遞媾和停戰信息。

63號密電

戰爭爆發十天后,德國駐蘇外交人員便被遣返回國。在遣返的使館外交人員中有一個名叫格爾哈爾特·蓋蓋爾的官員,實際上是蘇聯臥底的高級特工。戰前他一直受命通過外交途徑收集德國的重要軍事情報,並定期與其上級蘇軍情報總局的巴維爾·伊萬諾維奇·彼得洛夫上校聯絡,6月22日後聯絡便中斷了。
戰爭爆發後,德國駐蘇使館被蘇聯內務部人員斷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繫,7月1日蓋蓋爾隨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在嚴密監控下沿著蘇聯通往土耳其邊境一線被遣送回國。一天,正當他和遣返人員在蘇聯邊境一個列車站台休息時,突然發現了自己的上級彼得洛夫上校,在短暫的接頭中,彼得洛夫巧妙地塞給蓋蓋爾一封密信,並告訴他此信關係到蘇聯的前途和命運,命令他以恰當的方式儘快轉交給德國大使舒倫堡,富有經驗的高級特工舒倫堡接到密信後,立刻判斷出蘇聯有一種謀求妥協停戰的意向,而這正是德國高層包括許多高級將領求之不得的,因為他們對處兩條戰線作戰的希特勒在短時間內打敗蘇聯也無勝利把握。
於是舒倫堡急忙於7月12日提前趕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與德國駐土大使費蘭里茲·巴賓進行會晤,共同商討密信的內容。經過認真研究分析後,他們立即給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發去一份編號為63號的密電,內容為:“土耳其自莫斯科悉,1、戰爭開始以來,史達林從內心迫切希望與德國元首達成妥協並簽訂某種和約,德軍停止對蘇俄的進攻並容許蘇維埃政權在俄羅斯東部地區存在;2、史達林根本不相信英國人,對開戰後與英國人簽定協約態度冷淡;3、土耳其情報中心獲得的詳細情報將由舒倫堡大使返回柏林後直接向元首匯報。”
幾天后,舒倫堡便乘坐里賓特洛甫外長派來的專機迅速返回了柏林,他迫不及待地請求希特勒的接見,當面匯報蘇聯謀求媾和的詳情。而此時德軍的進攻異乎尋常的順利,自7月10日起便開始全面圍攻列寧格勒,並在基輔之戰中一舉合圍了蘇軍70萬重兵集團。戰爭的勝利使希特勒對蘇聯的媾和停戰要求已根本不感興趣,當舒倫堡向他匯報到蘇聯準備妥協的條件時,他竟大發雷霆,指責舒倫堡不該充當史達林的求和信使和說客,希特勒衝著舒倫堡狂妄地叫囂:“我們沒有必要接受布爾什維克的停戰求和,8月15日德軍將占領莫斯科,10月1日我們將結束對蘇俄的全部戰爭。”
舒倫堡向希特勒匯報後不久便被解職,後來他在與親友談話中透露道:“1941年7月中旬,我回到柏林後本來還應該把史達林的一封私人密函交給希特勒,因為當時的戰局對我們太有利了,我們完全有時間與俄國人討價還價……”但是希特勒不可一世的傲慢態度和對舒倫堡的訓斥,使舒倫堡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終於改變了主意。史達林第一次向希特勒媾和的嘗試因此石沉大海。

貝利亞的使命

史達林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為挽救危局,他一面迅速領導全國轉入戰時軌道,包括將數百個工業企業和物資轉移東部,加快生產先進武器裝備,組建新的作戰兵團,開展敵後游擊戰等。一面仍繼續努力謀求媾和渠道,爭取喘息的停戰可能。
然而戰局的發展比史達林預料的更加嚴峻,德軍的進攻勢如破竹,並於7月22日在攻陷莫斯科的門戶——斯摩棱斯克後首次轟炸了莫斯科。蘇軍前線嚴重失利尤其是斯摩棱斯克失守的訊息給史達林以極大震動和打擊。他在與莫洛托夫和貝利亞的談話中表現了自己的沮喪之極:“列寧把國家交給了我們,沒想到卻毀在了我們手裡!”他一連幾天把自己關在別墅里拒絕見任何人,甚至當莫洛托夫、貝利亞、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米高揚等人向他匯報戰況時,他竟“誤以為是戰友們要來逮捕自己”。在德軍瘋狂進攻的極度困難面前,史達林迫切需要一個停戰喘息的時間。
7月下旬,莫洛托夫和貝利亞收到被遣返回國的蘇聯駐德外交官別列什科夫的一份報告:德國高層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同意入侵蘇聯,使德國處於兩條戰線作戰,希望謀求和平停戰,他們同時也迫切想知道莫斯科對停戰的態度。看來,戰爭也使蘇聯的對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柏林同樣也有爭取停戰的夥伴。史達林得知這一情報後喜出望外,他立即讓貝利亞親自出馬策劃通過保加利亞人與德國進行接觸,秘密商談簽定“新布列斯特和約”的具體實施方案。而保加利亞駐蘇聯大使館在戰爭爆發後便代表著德國的利益和通話渠道。
長期擔任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主席的貝利亞後來在赫魯雪夫時代因“間諜叛國罪”被捕入獄,他在法庭審訊中也證實:1941年7月,根據史達林和莫洛托夫的指示,他曾經委託保加利亞駐蘇大使向希特勒轉交了史達林關於放棄烏克蘭、白俄羅斯、比薩拉比亞、摩爾多瓦、波羅的海地區等領土以求停戰的建議信。“……史達林和莫洛托夫都直接會晤過保加利亞大使,史達林與其談到了這一打算,莫洛托夫還把它稱之為可能簽訂的‘第二個布列斯特和約’。”
1941年7月25日,貝利亞把他的親信、富有秘密情報工作經驗的巴維爾·蘇多普拉多夫和阿納托里耶維奇找來,在內務部的辦公室里進行單獨密談。貝利亞手拿一個小筆記本向蘇多普拉多夫指示道:“我們需要贏得喘息時間,要認真研究一下和德國簽定和約的可能性,為此需要與保加利亞使館代表進行接觸,提出一些問題來套摸德國對簽定和約的底牌,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些活動只能以私人的名義進行,絕對不能以政府的名義進行……”
於是,蘇多普拉多夫便約見保加利亞駐蘇聯大使伊萬·斯達緬諾夫在莫斯科一家飯店進行秘密會談。蘇聯特工人員對整個會談作了秘密錄音。在這次會談中,斯達緬諾夫大使婉言拒絕了蘇聯的委託,他聲稱完全沒有必要向德國傳遞這一信息,因為他相信蘇聯軍隊在以後的反攻中最終會取得勝利。
蘇多普拉多夫回來後便將會談情況向貝利亞作了匯報,其實貝利亞通過偵察手段早已將整個情況了如指掌。為了證實斯達緬諾夫是否向索非亞(保加利亞首都)和柏林傳遞了蘇聯的意圖,蘇聯內務部的特工們還採取了全方位的偵察措施。但結果表明,斯達緬諾夫的駐蘇使館和索非亞政府均沒有向德國傳遞莫斯科的信息。

最後努力

史達林謀求與德國簽定停戰協定的嘗試並未因保加利亞大使的婉言拒絕而結束,因為此時蘇聯的衛國戰爭已到了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1941年9月底,德軍集中了180萬人的精銳大軍和1300架飛機、1700輛坦克、1.4萬門火炮分數路向莫斯科發起了代號為“颱風”的猛烈進攻,在兩周內就很快完成了對莫斯科的3個大包圍圈,其先頭偵察部隊已突入到莫斯科城郊看到了克里姆林宮頂上的紅星。蘇軍雖然在通往莫斯科所有接近地域與德軍進行了浴血奮戰,但經過3次大的作戰,其損失已達66.3萬人。
儘管國家已處於最嚴峻時刻,但史達林仍以其堅強的意志號召全國軍民:“誓死保衛莫斯科!決不讓納粹的血手玷污列寧的陵墓!”並及時動員調整一切防禦力量,進行英勇慘烈的莫斯科保衛戰。同時再次指示貝利亞想方設法通過保加利亞使館和其它渠道,繼續謀求與德國必要的妥協,以最大限度爭取停戰的可能,為蘇聯贏得喘息時間。
據蘇聯60年代時任《軍事歷史》雜誌主編的帕夫連科少將回憶,蘇聯元帥朱可夫經常邀請他和一些歷史學家回憶往事,朱可夫元帥在一次談話中透露,1941年10月初,朱可夫奉命從列寧格勒趕回莫斯科,當他向史達林匯報莫斯科的防禦情況後,史達林對戰爭態勢表示出極大的悲觀:“敵人眼看就要打到莫斯科了。而我們卻沒有足夠的力量來保衛首都,我們多么需要時間停下來喘口氣,需要的程度決不亞於列寧簽定《布列斯特條約》的1918年”。接著,史達林轉向貝利亞說“拉夫連季·貝利亞同志,請你再想想辦法,以私人途徑試探和德國簽定單獨媾和的‘新布列斯特和約’的可能性,我們可以讓出波羅的海、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區……”
後來根據史達林的指示,貝利亞又指派自己的親信再次將史達林的意圖轉告給了保加利亞駐蘇大使,希望索非亞從中斡旋與德國達成停戰協定,但結果並未得到希特勒的回應。1941年10月12日,德軍統帥部下達指令:“元首最新決定:不接受莫斯科的投降……對所有企圖保衛莫斯科的人都堅決予以消滅!”同一天,納粹喉舌報紙刊登出社論《偉大的時刻——東方戰線就此結束》。不久,貝利亞從保加利亞駐蘇大使得到正式答覆:希特勒根本不想提“談判”二字,他聲稱莫斯科和整個蘇俄將很快被他征服,他決不給布爾什維克以任何憐憫。至此,史達林謀求與德國簽定停戰和約的計畫宣告夭折,終於沒有實行。
希特勒的傲慢拒絕使史達林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他堅持留在莫斯科親自坐鎮指揮。並於11月6日在“敵軍圍困萬千重”的莫斯科舉行了慶祝十月革命閱兵式,號召蘇聯軍民“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指揮紅軍採取積極防禦的快速反擊戰術,經過殊死奮戰,終於在12月5日粉碎了敵人的最後進攻,使德軍損失官兵達10萬人和200架飛機、300輛坦克、200門火炮,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隨後蘇軍轉入反攻,將德軍趕離莫斯科250公里處,最終取得了保衛莫斯科的勝利。
莫斯科會戰的勝利使史達林終於鬆了口氣,他對莫洛托夫和貝利亞等人說:“戰爭如果照這樣打下去,我們是一定會很快打敗希特勒的,完全沒有必要簽定那個該死的‘新布列斯特和約’了。”到此時,史達林才徹底放棄了媾和停戰計畫,隨著1945年5月蘇聯紅軍的徹底勝利,這一秘密便被永久地封存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