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凱恩斯學派

新凱恩斯學派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葉,經濟學分析中引入了原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所忽視的廠商利潤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假設,吸收了理性預期學派理性預期假設,建立了微觀經濟基礎的新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凱恩斯學派
  • 外文名:New—KeynesianSchool
  • 誕生時間:20世紀70年代中葉
  • 學科:經濟學
簡介,產生背景,繼承發展,比較區別,主要理論,政策主張,基本特點,溫和性,適度性,原則性,分析評述,社會影響,

簡介

新凱恩斯學派(New—KeynesianSchool)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葉,新古典綜合派衰敗以後學派林立,經濟學家們尋求共識又無法達成一致的年代。新凱恩斯主義學派在經濟學分析中引入了原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所忽視的廠商利潤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假設,吸收了理性預期學派理性預期假設,建立了微觀經濟基礎的新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是以不完全競爭、不完善市場、不對稱信息和相對價格的粘性為基本理論,堅持“非市場出清”這個最重要的假設,認為在貨幣非中性的情況下,政府的經濟政策能夠影響就業和產量,市場的失效需要政府干預來發揮積極作用。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與原凱恩斯主義學派在理論上的共同點在於堅持了凱恩斯主義的基本觀點:他們承認實際產量和就業量的經常波動;承認實際產量和就業量波動的非均衡性質,特別是承認產品市場中的普遍生產過剩,承認勞動市場中非自願失業的存在;認為名義總需求的衝擊可以造成非均衡的產量和就業量的波動;經濟體系本身的不完全性(而非經濟主體的預期錯誤)是名義總需求的衝擊產生實際效應的原因;主張應由政府對經濟進行適度的干預,以彌補市場機制本身的缺陷。
新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學派
他們主張的理論與原凱恩斯主義有其一致性,勞動市場上經常存在超額勞動供給,經濟中存在著顯著的周期性波動,經濟政策在絕大多數年份是重要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薩墨斯、布蘭查德、羅泰姆·伯格、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泊南克等人。

產生背景

20世紀60年代後期,特別是70年代中期出現“滯脹”以後,長期占據西方經濟學主流地位的凱恩斯主義受到了來自不同流派的攻擊。新自由主義不但對凱恩斯主義進行了全面的批判,而且一度取代凱恩斯主義而成為備受矚目的“官方經濟學”。雖然新自由主義很快衰落,但它對凱恩斯主義的不少批評是合理的,揭示了凱恩斯主義的真正缺陷和致命弱點。為了擺脫理論和現實上的困境,80年代,凱恩斯主義陣營里出現了一個新的學派——新凱恩斯學派。它的主要成員有:哈佛大學的格雷戈里·曼昆和拉里·薩墨斯,麻省理工學院的奧利維爾·布蘭查德和朱利奧·羅泰姆伯格,史丹福大學的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艾德蒙·費爾普斯等人。新凱恩斯學派一方面堅持凱恩斯主義的基本信條,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凱恩斯主義的某些舊框框,吸收和借鑑了包括新古典巨觀學派在內的其它流派的理論觀點和分析方法。新凱恩斯主義的青年經濟學家們刻意求新,建立起複雜的數學模型,以一種嚴謹的形式,建造了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彌補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的一些缺陷,豐富和發展了現代總量經濟學
新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學派
為答覆20世紀70年代所謂“凱恩斯主義理論危機”,80年代便產生了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70年代興起的新古典總量經濟學的學者們認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理論上是不恰當的,他們斷言,總量經濟學必須建立在廠商微觀經濟的基礎上;他們主張,應當用建立在市場始終出清和經濟行為者始終實現最最佳化的假定基礎之上的巨觀經濟理論來取代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早在70年代後期,斯坦利·費希爾(StanleyFischer)、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Phelps)、約翰·泰勒(JohnTaylor)就為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建立基礎。費希爾發表了《長期契約、理性預期和最佳貨幣供應規則》一文,費爾普斯和泰勒發表了《在理性預期下貨幣政策的穩定性力量》一文。他們吸收了理性預期假設。80年代,美國一批中青年經濟學者致力於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主要組成部分提供嚴密的微觀經濟基礎。因為工資和價格粘性往往被視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主題,所以他們努力的目的在於更多表明這些粘性如何由工資和價格確定的個體經濟學而引起的。即是,他們試圖建立工資和價格粘性的微觀經濟基礎。這樣,80年代以來,就形成新凱恩斯主義斯蒂格利茨濟學(New—KeynesianEconomics),以與其對立的研究方法,即新古典總量經濟學(New—ClassicalMacroeconomics)相併立。事實上,以薩繆爾森為首的新古典綜合派亦稱為新凱恩斯主義,它以“new”表明“新”的意義,因此,是對舊凱恩斯總量經濟學和古典個體經濟學的“新古典綜合”(neoclassicalsynthesis),現在,標名“新凱恩斯主義的”,英文原文為“new—Keynesian”,此詞是麥可?帕金(MichaelParkin)所創造的,他於1984年出版的《總量經濟學》一書,始創“新凱恩斯理論”(new—Keynesiantheory)這個術語,而未用“新凱斯主義總量經濟學”。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最先使用“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這一稱號的,是勞倫斯·鮑爾(LawrenceBall)、格雷戈里?曼奎(N.GregoryMankiw)和戴維·羅默(DavidRomer)。他們於1988年發表了《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產出量—通貨膨脹交替關係》。
新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學派

繼承發展

新凱恩斯學派對凱恩斯主義的繼承。首先,新凱恩斯學派堅持市場非連續出清假設,認為當市場上出現需求衝擊(或供給衝擊)以後,工資和價格不能迅速調整到使市場出清,緩慢的工資和價格調整使經濟回到實際產量等於正常產量狀態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經濟中存在著顯著的周期性波動。其次,新凱恩斯學派繼承了凱恩斯主義的有效需求不足論和巨觀經濟政策有效論,主張政府干預經濟活動。最後,新凱恩斯學派認為非自願失業是現實地存在的,資本主義體系不可能自行達到充分就業狀態,勞動市場上經常存在著超額勞動供給,這與凱恩斯主義也是一脈相承的。
新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學派
新凱恩斯學派繼承了凱恩斯主義的一些重要理論支柱,但並不是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復歸,而是對傳統的凱恩斯主義進行了改進和發展,尤其是吸收了新自由主義的一些研究成果,並將傳統個體經濟學經濟人假設納入了巨觀經濟分析,建立了凱恩斯主義總供給理論和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們用工資粘性價格粘性代替原凱恩斯主義的工資剛性價格剛性的概念。並且,作為對凱恩斯主義的理論突破,他們始終堅持從單個經濟當事人各自追求最大經濟利益的行為及其相互作用出發,來解釋工資粘性和價格粘性形成的微觀方面的原因和機制。新凱恩斯學派建立了很多模型來解釋價格粘性形成的微觀經濟機理。這些眾多的模型包括勞動市場模型、商品市場模型、資本市場模型和經濟周期模型等。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們都是從單個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及其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的分析中去尋找價格粘性形成的原因和機制。新凱恩斯學派對工資和價格粘性的分析,構成了他們重建凱恩斯主義的微觀基礎的主要內容。新凱恩斯學派對凱恩斯主義理論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大市場理論”上。新凱恩斯學派以工資粘性理論為基礎,建立了勞動市場模型,形成勞動市場理論。它克服了凱恩斯主義在考察工資剛性和失業問題時幾乎不討論勞動市場從而使凱恩斯理論缺乏微觀基礎的弱點,高度重視勞動市場問題,多側面地探討了工資粘性和失業的原因,在理性經濟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設和理性預期假說的基礎上,提出隱含契約論、失業滯後論和效率工資等新的勞動理論,闡釋勞動市場失靈,較好地解釋了“滯脹”現象。新凱恩斯學派運用價格粘性理論分析了產品市場非連續出清的形成機制,建立產品市場模型,說明了廠商定價行為和消費者心理因素及其行為對價格粘性的影響,較好地解釋了產品市場非均衡現象。在信貸市場理論中,新凱恩斯學派運用信用配給理論指出,由於信貸市場中信息是非對稱的,利率機制和配給機制同時起作用,信貸市場會出現多重均衡態,導致市場機制失靈,通過政府干預才能糾正市場失靈,從而論證了政府對信貸市場干預的有效性。
新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學派

比較區別

凱恩斯主義並不是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因襲,而是認真對待各學派對原凱恩斯主義的批判,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進行深刻地反省,同時吸收並融合各學派的精華和有用的概念、論點,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凱恩斯主義。
在具體的經濟分析方法和理論觀點上,新舊凱恩斯主義存在這重要差別,主要體現在非市場出清假設上。新凱恩斯主義以工資和價格粘性取代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工資剛性假設,並添加了原凱恩斯主義模型所忽略的兩個假設:
新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學派
①經濟當事人最大化原則(即廠商追逐利潤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
理性預期假設。新凱恩斯主義闡明了,在經濟中出現需求或供給衝擊後,工資和價格粘性使市場不能出清,經濟會處在非均衡狀態,即使有理性預期的存在,國家的經濟政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影響就業和產量。

主要理論

價格粘性論。新凱恩斯主義的價格粘性論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名義價格粘性論;二是實際價格粘性論。這為價格理論提供了個體經濟學基礎。
②勞動市場論。新凱恩斯主義的勞動市場論克服了凱恩斯主義致命的缺陷,維護了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非出清的信條。不僅在個體經濟學基礎上闡明了勞動市場失靈、高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等問題,還豐富和發展了個體經濟學的勞動理論。新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論的關鍵性假設是工資粘性,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兩類:一是名義工資粘性論;而是實際工資粘性論。
信貸配給論。新凱恩斯主義信貸配給論從信貸市場中信息非對稱性出發,論述了利率和貸款抵押的選擇效應會導致信貸市場出現信貸配給,信貸市場會失靈,政府干預有積極作用。從而拓展了信貸市場理論的研究領域,豐富發展了金融理論。否認新古典學派的二分法,即分析價值和分配問題的價值論和分析貨幣和價格問題的貨幣論,認為貨幣等名義變數的變動會導致產量和就業量等實際變數的波動,因而二分法是失敗的。認為經濟是非瓦爾拉斯均衡,實際不完全性是重要的。他們認為工資和價格有粘性,其原因在於市場不完全競爭,經濟只能獲得有限信息和相對價格彈性,所以市場是非出清的,有明顯的非瓦爾拉斯均衡特徵。因而可以認為凡是否認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場是不完全競爭和非瓦爾拉斯均衡的觀點,都屬於新凱恩斯學派。
新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學派

政策主張

價格政策。新凱恩斯主義者的價格政策建議的主旨是抑制價格粘性,使價格富有彈性,以修復失靈的市場機制,穩定總產量。新凱恩斯主義者在交錯調整價格論和選單成本論中提出了大體相似的政策建議。這兩個政策建議都主張通過政策干預去協調經濟人的行為,糾正市場失靈,基本上是正確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
②就業政策。新凱恩斯主義的勞動工資理論,在個體經濟學基礎上闡釋了工資粘性和失業問題,並提出若干關於工資就業的政策。這些政策建議主要集中於局內—局外人理論和交錯勞動契約論等理論。新凱恩斯主義的就業政策照樣於增加工資彈性,減少失業,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帶有較強的理想色,具體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由政府出面干預勞動契約,在資本主義國家中缺乏可行性。
貨幣政策信貸政策。貨幣政策新凱恩斯主義者認為,為了實現穩定產出的目標,政府最應當的貨幣政策是:貨幣量市場的調整與影響價格的實際擾動相適應,與引起價格變動的名義擾動反向行事。然而這兩種政策對雇員的影響是不同的,前者意味著產出穩定時,雇員工資不太穩定,而後者意味著產出穩定時,雇員工資比較穩定。信貸政策新凱恩斯主義的信貸政策建議是:政府從社會福利最大化出發,應該干預信貸市場。利用貸款補貼或提供信貸擔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場利率,使那些有社會效益的項目能夠獲得貸款。

基本特點

溫和性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贊成新古典綜合派相機抉擇的政策主張,但更傾向於一種較為溫和的表述方法,即:沒有緊縮政策,通貨膨脹會更加嚴重;沒有擴張政策,失業會更加嚴重。

適度性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在運用大量模型論證工資、價格粘性的基礎上,提出了市場失靈。為消除市場失靈,政府應該對經濟進行適度干預。政府經濟政策的著力點在於抑制工資、價格的粘性,以修復失靈的市場機制,從而穩定經濟,增進社會福利。因此,強調微觀經濟基礎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更加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主張“適度”的國家干預。在政策操作上,他們針對新古典綜合派倡導的“微調”(fine-tuning)政策,設計出粗調(coarse-tuning)政策,以抵消或避免巨觀水平波動的問題。

原則性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通過數學模型推導出許多公式化的經濟對策,但極少把這些對策具體化,給出具體可操作性的經濟政策主張。這些政策建議的相對原則化有利有弊,好處在於彈性較大,可以靈活運用;但卻不便於政策執行者實際運作。在經濟政策主張方面,新凱恩斯學派在財政政策上基本遵循原凱恩斯學派的政策主張,無根本創新之處。而在價格政策、人力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他們的政策主張具有一定的獨到之處。
在價格政策上,新凱恩斯學派在論證價格粘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價格政策建議:抑制價格粘性,使價格較有彈性,以恢復失靈的市場機制,穩定總產量。由於新凱恩斯主義對價格粘性有多種解釋因此提出對策的角度也有差異。在人力政策上,新凱恩斯學派比較強調人力政策。

分析評述

凱恩斯主義是新凱恩斯學派的重要理論,對該學派起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
首先,新凱恩斯主義文獻一直偏向於理論上的發展。許多經濟學家對新凱恩斯主義缺乏以經驗為根據的著作提出了批評。例如,費爾(R.Fair)認為,新凱恩斯主義作品已使總量經濟學脫離其經濟計量基礎,並建議新凱恩斯主義者要“準備考慮匯合他們的各種理念的可能性以提出可檢驗的結構性巨觀經濟計量模型”。萊德勒(D.E.W.Laidler)也有力地論證要恢復經驗證據作為總量經濟學的研究重點。為作出回答,鮑爾、曼奎、羅默1988年發表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產出量—通貨膨脹交替關係》這篇有影響的論文利用全國性資料檢驗了選單成本模型。“為何價格是粘性的?”布林德的研究利用從訪談中收集的資料區別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者認為是程式化論據的價格粘性的各種不同解釋。初步答案對以協調失效、成本加成定價和不成文契約為特色的凱恩斯主義解釋給予支持。布哈斯卡(V.Bhaskar)等所發表的論文利用在英國80年代期間收集的資料進一步證實:大多數廠商在經濟繁榮時並不傾向於提高價格,或在經濟衰退時,不輕易降低價格,而是通過工作時間、輪班勞動、存貨或雇客定量配給的變動來作出數量調整反應,這些反應是壓倒趨勢的重要性。
第二,新凱恩斯主義提出了往往不相聯繫的許多第一流理論。為了要產生可檢驗的新凱恩斯主義模型,這就使得這些理念協同匯合更加困難。新凱恩斯主義者自己也認識到這個問題。例如,布蘭查德(O.Blanchard)反省道:“我們用很少有趣的效果造出太多的怪物。”創立具有“準宗教”信仰的微觀基礎的各種理論“迷人盛裝”的魅力已成為病害。
第三,關於選單成本。批評者懷疑對價格調整的小額成本會有可能說明產量和就業的重大縮減。卡普林(A.S.Caplin)、斯普爾伯(D.F.Spulber)也對選單成本答案表示懷疑,他們證明,雖然選單成本對單個廠商可能是重要的,但是這種影響在總量方面會消失。為回答這些批評,新凱恩斯主義者爭辯說,實際粘性一體化擴大了具有對產量和就業影響的名義粘性的範圍。體現改變價格的小額成本模型的弱點是,模型形成多重均衡。羅坦伯格(J.J.Rotemberg)認為,“如果許多事情發生,那么各種模型就更難以拋棄”,而“當存在多重均衡時,這就不可能識別經濟對任何特定的政府政策將有如何反應。”
第四,關於從微觀基礎導出粘性所提出的問題。托賓否認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堅持或要求”名義的和價格的剛性。在托賓看來,工資和價格靈活性很可能會使經濟衰退惡化,而且他支持凱恩斯的這種觀點:名義工資粘性在面臨總需求衝擊時將起穩定的影響。托賓還提醒新凱恩斯主義者注意:凱恩斯對於以工人關心工資相對性為基礎的名義工資粘性進行了“理論上無瑕疵的”和“經驗上現實主義的”解釋。既然名義工資減少將被每一群體工人看成相對實際工資降低(因工人們在分散制度下無法保證知道其他群體工人正接受的工資減低的情況),這就將被有理性的工人們抵抗。
第五,關於理性預期假說被許多新凱恩斯主義者的認可問題。費爾普斯認為理性預期假說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布林德指明:經驗證據在其有利方面是:“最好也不過無力,最壞也不過指責。”不管怎樣,不到有人提出更好的觀念,這個批評思路將導致總量經濟學中理性預期假說的放棄似乎是不可能的。
第六,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一致的問題,涉及由“舊”IS—LM模型的“新”學派繼續接受,作為理解總需求決定因素的最好方法。金(R.G.King)證明,IS—LM模型“是90年代總量經濟學可行的分析工具,”金鑑定的基本問題是,為了要利用IS—LM模型作為分析工具,經濟學家們必須忽視預期,但是“我們現在知道,這種簡單化就排除了總需求的主要決定因素。”金向總量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提出這樣的意見:他們忽視新凱恩斯主義廣告,因為新產品象原先的產品一樣,不是健全的,儘管是新的包裝法。
總而言之,由於強調勞動市場、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上形形色色不完美性,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被它的擁護者看成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有生氣的研究綱要”。可是按批評者看來,新凱恩斯主義者所完成的是“新瓶裝舊酒”似的工作。這就仍然被看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復興將是怎樣成功的。

社會影響

新凱恩斯學派通過對凱恩斯主義的發展和完善,對現代總量經濟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凱恩斯學派從理論上進一步明確了現代總量經濟學的發展方向,充實了現代總量經濟學的理論內容。作為對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的重要發展和貢獻,新凱恩斯學派在重塑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使宏、個體經濟學之間開始出現內在的一致性和相容性。新凱恩斯學派認真對待各學派對凱恩斯主義的批評,對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同時吸納並融合各學派的精華和有用的概念、觀點,有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凱恩斯主義,極大地充實了現代總量經濟學的理論內容。
(2)新凱恩斯學派在經濟研究中能夠綜合運用不同學派的分析方法,豐富了現代總量經濟學的方法論。新凱恩斯學派引入了新古典巨觀學派的“理性預期假設”及相關分析方法,突出預期在經濟模型中的作用,將預期作為一個內生變數包含在模型的分析範圍之中。另外,新凱恩斯學派還引入了不完全信息假定和長期與短期相結合的分析方法,豐富了現代總量經濟學的方法論。
(3)新凱恩斯學派通過政策主張的調整,使巨觀經濟政策面向實際,注重經驗檢驗。新古典巨觀學派過於追求理論結構和分析方法的完美性,忽略經驗檢驗。相對於新古典觀學派過於沉湎於超脫現實的抽象理論思辨和分析來說,新凱思斯學派的假設、分析和結論更具現實感。新凱恩斯學派突破凱恩斯主義只強調財政政策而忽視貨幣政策的舊框框,吸收現代貨幣主義的部分觀點,把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將適當的總需求水平與最佳的財政——貨幣政策相結合。新凱恩斯學派針對資本主義的經濟現實,調整政策主張,使巨觀經濟政策具有可行性,這對阻止現代總量經濟學脫離實際、純學術化很有幫助。
新古典巨觀學派和新凱恩斯學派出現的時間都不長。前者是在批判凱恩斯主義的特定歷史背景下形成的;而後者則是在凱恩斯主義遇到批判過程中,根據新的經濟形勢,繼承和發展凱恩斯主義,吸收和借鑑其它流派的某些新義而形成的。兩派理論對現代總量經濟學都有很大貢獻。新古典巨觀學派闡明了預期在經濟模型中的重要作用,使許多西方學者包括新凱恩斯學派在總供給曲線中添加了預期變數。新凱恩斯學派解釋了價格和工資粘性形成機制,並為傳統的凱恩斯主義貧乏的供給理論增加了許多新內容,為巨觀經濟理論塑造了微觀基礎。新古典巨觀學派和新凱恩斯學派都豐富和發展了現代總量經濟學,並成為現代總量經濟學眾多流派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兩大流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