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價格理論

新價格理論

新價格理論研究了供求與價格的因果作用關係,否定了傳統價格理論認為價格可以決定供求的觀點,認為供求決定了價格,供求與價格是單向的因果關係,而價格對供求的作用是反饋作用,既有負反饋作用,也有正反饋作用,因此,價格對供求的作用結果是不確定的。而傳統價格理論認為價格對供求行為的作用是確定的(需求定律)。

新價格理論的核心觀點:

(1)供求對價格的作用:供求決定價格,供給不變,需求增加,價格將會上漲;需求不變,供給增加,價格將會下降。

(2)價格對供求的作用:價格對供求行為的作用是反饋作用,既有負反饋作用,也有正反饋作用,作用結果是不確定的。

(3)價格形成機制:市場自由競爭形成的價格稱為內生價格,非市場因素形成的價格稱為外生價格,如政府管制價格、情感因素下的價格。內生價格求效率和激勵,外生價格求公平和穩定。

新價格理論,主要觀點,反饋作用,理論模型,內生價格與外生價格的關係,外生價格的需求效應和供給效應,新價格理論和傳統價格理論的區別,區別,案例:春運火車票的分析,傳統價格理論,傳統價格理論,思想淵源,巨觀經濟分析中的謬誤,新價格理論的意義,

新價格理論

價格理論是系統地研究價格的形成和作用的經濟學理論。價格理論是經濟學的核心理論。

主要觀點

新價格理論是在《交易理論》(何全勝,2010)一書中提出的,其主要觀點如下:
1、供求決定價格,供求是因,價格是果;
2、價格對供求的作用是反饋作用,作用結果是不確定的、非線性的;
3、價格的形成機制:內生價格和外生價格;
內生價格是經過市場自由交易形成的,因此供求決定價格;
外生價格是市場以外的外生因素形成的價格,如管制價格、強買強賣等;
4、外生價格的作用以內生價格為基礎;
5、內生價格求效率,外生價格求公平;
6、內生價格和外生價格相互協調作用,才能保持經濟的平穩、可持續的發展。

反饋作用

價格對供求的反饋作用既有正反饋作用,也有負反饋作用。
如在價格上漲的過程中,一些需求者由於價格超出了自己的支出預算(收入效應),或者尋找到其他替代品替代效應),會減少需求,促使價格降低,這是價格對需求的負反饋作用;同時,還有一些需求者如果預期價格還會上漲,就會增加需求,反而引起價格繼續上漲,這種作用是一種正反饋作用。同樣,在價格上漲的過程中,一些供給者看到價格上漲,利潤增加,就會增加供給,從而使價格降低,這種作用稱為負反饋作用;另一些供給者如果預期價格還會上漲,就會出現惜售現象,囤貨居奇,從而減少供給,促使價格繼續上漲,這種作用稱為正反饋作用。
價格的負反饋作用和正反饋作用對供求系統的穩定性具有相反的作用。負反饋作用會抑制或減弱最初發生變化的那種原因所發生的變化,它的作用是能夠使供求系統保持相對穩態。正反饋的作用正好與負反饋的作用相反,即供求系統中某一原因的變化所引起的價格變化,反過來會加速最初發生變化的原因所發生的變化,因此正反饋的作用往往是使供求系統遠離穩態。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常見的正反饋例子是一個湖泊受到了污染,魚類的數量就會因為死亡而減少,魚體死亡腐爛後又會進一步加重污染並引起更多的魚類死亡。
由此可見,價格對供求的反饋作用,是由於人們對價格變化的收入效應替代效應和預期效應而產生的,是通過收入、替代品、預期而產生的間接作用,既有正反饋作用,也有負反饋作用,其作用結果是不確定的。

理論模型

新價格理論認為供求決定價格:
(1)供給量不變,需求量增加,價格上漲。
(2)需求量不變,供給量增加,價格降低。
如右圖所示,新價格理論的需求曲線DD向右上傾斜,供給曲線SS向右下傾斜。新價格理論的需求曲線DD和供給曲線SS與傳統價格理論的是完全顛倒的,原因在於新價格理論認為“供求決定價格”,傳統價格理論認為“價格決定供求”,因果關係是不同的。

內生價格與外生價格的關係

新價格理論根據價格的不同形成方式,將價格分為內生價格與外生價格。
從交易的角度來說,由供求雙方經過自由交易所形成的價格,稱為市場價格,這種價格實質上是一種內生價格,是由交易雙方在在一個市場內部經過自由競爭後而形成的。
外生價格不是由市場競爭而形成的,是由交易雙方以外的因素所形成的價格。如:管制價格
外生價格以內生價格為基礎。當外生價格高於內生價格時,為了維持較高的外生價格,外生因素要對供給方進行管制,限制供給數量,或者直接參與購買,如政府為了穩定較高的糧價,在糧食市場上的收儲。當外生價格低於內生價格時,外生因素就需要對供給者予以補貼,如:公共運輸。

外生價格的需求效應和供給效應

外生價格不是交易雙方自由意志的體現,因此違背了自由市場的交易原則,對需求者和供給者都有影響,因此,外生價格對需求者有“需求效應”,對供給者有“供給效應”。
當外生價格低於內生價格時,需求者收入和替代品的價格不變,會提高需求而降低其他替代物品的需求,反之亦然,這種情況稱為外生價格的“需求效應”。需要注意“需求效應”與需求定律的區別。因為,當外生價格低於內生價格,即使提高外生價格,如果提高后的外生價格依然低於內生價格,需求依然不會降低,如:自來水的價格。因此,價格上漲,需求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傳統價格理論認為價格上漲必然導致需求減少,顯然不能很好的解釋自來水的價格。
外生價格同樣會對供給者產生影響,如果外生價格低於內生價格,供給者的成本不變,同樣的銷售量會降低利潤,因此,供給者會減少供給,這稱為外生價格的“供給效應”。同樣,“供給效應”與傳統價格理論中的供給定律也有本質的區別。傳統價格理論認為價格上漲,供給會增加。但是,當外生價格低於內生價格時,如果外生價格提高后仍然低於內生價格,供給者在這個價格下可能還是處於虧損狀態,只是比提高價格前虧的少些而已,因此不會增加供給量。這同樣也可以解釋自來水價格。
當外生價格發生變化時,“需求效應”和“供給效應”同時產生作用,那么,人們的實際交易量會增加還是降低就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外生價格對實際經濟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新價格理論和傳統價格理論的區別

區別

(1)對價格作用的認識不同:傳統價格理論認為價格對供求的作用結果是確定的,因此價格對供求起到決定性的調整作用,也就是說,價格決定供求;新價格理論認為供求決定價格,是單向的因果關係,價格對供求的作用是反饋作用,反饋作用的結果是不確定的。
(2)價格的形成機制不同:傳統價格理論實質是一種外生價格理論,認為價格是外生的,而沒有研究這種價格的形成機制;新價格理論實質是一種內生價格理論,是由供求雙方經過市場自由交易形成的,並以此為基礎把價格分為內生價格和外生價格,外生價格的作用是建立在內生價格基礎上的。
(3)主觀與客觀的不同:傳統價格理論的需求量供給量是“意願”之量,是一種主觀的心理之量,這種量是建立在心理基礎上的,是無法觀測和驗證的;新價格理論的需求量是實際購買量,供給量是實際生產量,是客觀存在的量,因而是可以觀測和驗證的。
(4)均衡與非均衡的不同:傳統價格理論認為價格的靈活調整可以使供求均衡,“新價格理論”否定了價格的這種作用,認為供求的調整是有周期的,而是供求經過調整達到均衡才會產生均衡價格,由於供求是不確定的,調整是有周期性的,因而供求經常處於非均衡狀態,均衡只是特殊現象。在供求失衡的情況下,為了使供求均衡,既可以調節供給,也可以調節需求和價格,而傳統價格理論只強調價格的調節作用,而忽視政府對供給和需求的調整作用,是不全面的認識。因為有些物品的需求或者供給是剛性的,當供求失衡時,在短期內是無法完全利用價格機制去調整的,如:糧食的供求、勞動力就業問題、住房問題等,需要外生的政府力量對供求進行調整。
(5)政策觀點的不同:傳統價格理論由於是外生價格的思想,也就無法解釋政府管制價格這種“外生的外生”價格現象,甚至認為無須政府對市場交易進行干預,因而反對政府干預。新價格理論認為內生價格是人們自由交易的形成的,具有激勵性,因而是有效率的,但由於價格本質上是一種競爭,也會出現“弱肉強食”的不公平問題,並不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這就需要外生價格的干預,維護市場交易的公平性,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案例:春運火車票的分析

問題:火車票供給剛性,而春運期間需求增加,一票難求。
對於春運中一票難求的情況,一些經濟學家建議票價上漲,這個辦法運用了價格理論中最基本的原理:供給不變,需求增加,價格將會上漲。
可是,對於這個通過“市場”來解決的辦法,卻對低收入者的影響最大。因為,提高價格,首先抑制的是收入效應較大的低收入者,這個“漲價”的辦法就相當於以“損失”低收入者的福利,來提高高收入者的福利,這不僅不符合羅爾斯的社會正義原則,也沒有達到經濟學上的帕累托最優,帕累托最優是指不損害其他人的利益的情況下進行的改進。顯然,“漲價”這種解決辦法是以損害低收入者的利益為代價的。(這個辦法符合一些人的“為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的原則嗎?)
因此,我們要認識到:價格上漲對低收入者的影響較大;排隊對高收入者的影響較大。無論採用何種方式,糾其實質,取決於“效率”和“公平”的權衡。
支持漲價的人,是從效率方面來考慮的,但這種效率的改進並不符合帕雷托改進的要求,它損害了低收入者的利益。
不支持漲價的人,是從公平方面來考慮的。價格作為市場競爭的標準,其前提是人們的收入是大致相同的,那么,可以通過價格競爭,發現車票對誰的價值最大,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可是,當人們收入差距較大時,競爭的起點就不公平,競爭的結果也就不公平,價格競爭並不能達到資源最優配置的作用。這就如同一個小孩去和劉翔賽跑,起點就不公平。
汪丁丁教授在新政治經濟學中認為:自由、效率、公平三個目標不可能同時實現,也深刻的指出了通過“市場”的辦法存在的局限。
因此,對於春運火車票“一票難求”的問題,是否漲價要用民主原則來解決這個經濟問題。通過民主的方式,來決定我們這個社會是重 “效率”還是重“公平”。這種解決辦法又歸結為政治手段了。
但是,政治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了“一票難求”的問題嗎?也沒有。政治手段只是通過強制的辦法,去決定滿足哪些人的利益、損失哪些人的利益。因此,政治從本質上來說,是強奪,它以強權的辦法損害一些人的利益去滿足另一些人的利益。而經濟從本質上來說是交換,是人們付出一些利益去換回一些利益。
經濟手段和政治手段都只是資源(財富)分配的方式,而不是創造資源(財富)的辦法。交換和強奪(經濟和政治)這兩種辦法都不能徹底解決“一票難求”的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技術創新,通過技術創新增加火車的供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傳統價格理論

傳統價格理論

傳統價格理論主要是指馬歇爾的價格理論,分為以邊際效用遞減律為基礎的需求定律,和以邊際成本遞增為基礎的供給定律
需求定律: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上漲,需求將會減少;——價格對需求的作用是確定性的線性關係。
供給定律: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上漲,供給將會增加;——價格對供給的作用是確定性的線性關係。

思想淵源

傳統價格理論是新古典主義學派的理論基礎,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新古典學派認為價格的靈活調整可以使供求平衡,因此主張市場自由,反對政府干預
古典學派的理論基礎是薩伊定律,認為“供給決定需求”,因此,供給和需求會自動達到均衡狀態,因此主張市場自由。
從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比較可以看出,“價格決定供求”與“供給決定需求”的觀念如出一轍,都是自由主義的思想基礎。
凱恩斯否定了薩伊定律,從而建立了現代總量經濟學,但他沒有否定自己的老師馬歇爾“價格決定供求”的價格理論,只是提出了價格剛性,並沒有得到新古典經濟學家的認可,也沒有形成一個微觀基礎,因而造成了總量經濟學派別林立,爭論不斷。
新凱恩斯主義修改了凱恩斯主義價格剛性的微觀觀點,提出了價格粘性的思想,認為由於選單成本使價格並不能靈活變動,但這個觀點還有待驗證,也沒有得到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派的認可。

巨觀經濟分析中的謬誤

(1)“工資決定勞動力供求”的謬誤
如關於勞動力價格與供求的關係,曾擔任過美國經濟協會主席的經濟學家威廉·J.鮑莫爾和曾任美聯儲副主席的經濟學家艾倫·S.布林德,在他們共同編著的《經濟學原理和政策》一書的早期版本中,認為提高最低工資會導致失業增加,但在該書最新的第9版中,針對最低工資保護政策,說道:
“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發表的一些令人驚訝不已的經濟學研究,卻對這個一直被奉為至理名言的論點提出了質疑。例如,經濟學家戴維·卡德與艾倫·克魯格比較了新澤西和鄰近的賓夕法尼亞快餐廳就業的變化。他們驚奇的發現,1992年新澤西提高最低工資後,新澤西的快餐店的新增雇員人數,竟然超出了沒有提高最低工資的賓夕法尼亞的同業僱傭人數。而且,在1991年的聯邦最低工資被提高以及1988年加州的州最低工資被提高后,德克薩斯州的快餐店也發現了相似的結果。
在這些實例中,較高的最低工資看來均沒有降低就業——這與簡單的經濟學理論的推論相反。如此一來,一個早先被認為無需爭論的政策問題,現在看來又將被提及:最低工資會導致失業嗎?
這一爭論的結果不僅僅是出於學術目的。在1996年,柯林頓總統提議且國會通過了提高聯邦最低工資的法案——其依據部分就是新研究所得出的‘失業不會因此而增加’的結論。在2001年,國會中的民主黨派再一次提出提高最低工資,但是遭到了布希總統的反對,提議未被通過。經濟學研究可能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該書最新版本顯然否決了早期版本的傳統看法,最新的結論是明顯的:提高工資和最低工資保護政策,並不必然導致失業增加。
(2)“利率決定投資和儲蓄”的謬誤
另外,對於傳統IS-LM模型,認為IS曲線向右下方傾斜,表明利率越低,投資就會增加,儲蓄也會減少。這也犯了“價格決定供求”的邏輯錯誤。利率貨幣資本的價格,利率降低,投資是否增加,儲蓄是否減少,我們是不知道的,這裡可以從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參與編寫的《中級總量經濟學》中儲蓄投資曲線的推導來做進一步分析。該書指出儲蓄曲線向右下傾斜,表明實際利率上升使意願儲蓄增加,伯南克認為該曲線向右下傾斜的原因來自於“經驗性結論”。但是,在該書隨後的附錄《消費和儲蓄的規範模型》中,經過“規範”分析,分析的結論是“對於貸款者而言,收入效應替代效應的作用方向相反,因此,經濟理論不能說明實際利率上升時儲蓄是增加還是下降”。
結論是很明顯的,IS-LM模型由於和傳統價格理論的“價格決定供求”的思維一樣,也犯了同樣的錯誤。這是因為利率是一種外生價格,要以實際利率(內生價格)為基礎進行分析。
(3)“匯率決定國際貿易”的謬誤
傳統經濟學家認為,一國的貨幣升值或貶值,會對本國的國際貿易產生影響,簡單的說就是,匯率決定國際貿易。但是,人民幣對美元從2005年到2008年升值21%,中美兩國的國際貿易逆差卻在持續擴大。
這是因為匯率是一種外生價格,要以實際匯率(內生價格)為基礎進行分析。

新價格理論的意義

自亞當·斯密建立經濟學以來,古典主義學派就強調“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相信自由貿易,主張自由競爭,堅決反對高關稅,無需政府干預經濟活動,自由主義成為了古典經濟學的核心信念。古典學派的理論根基主要就是薩伊定律,即所有生產出來的產品都可以銷售出去。這在當時物質貧困、生產不發達的情況下,基本是成立的,經濟活動不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供給會創造自己的需求,從而使供需平衡。
新古典主義學派繼承了古典學派自由主義的思想,但理論基礎改為了傳統的價格理論,認為價格可以決定供求,因此價格的靈活變動可以實現市場出清,自發地達到均衡狀態,市場會以它內在的機制維持其健康的運行,而不需要外生的政府力量進行干預。
凱恩斯基於經濟危機的出現,首先批判了薩伊定律,但沒有推翻自己的老師馬歇爾的價格理論,只是認為價格具有剛性,因而不能使市場出清,經濟不能自發地處於均衡狀態,因此主張外生的政府力量進行經濟干預。由此可見,凱恩斯經濟危機的現象對傳統理論產生疑問,但他並沒有徹底否定他的老師馬歇爾“價格可以決定供求”的觀點,只是從價格剛性的角度予以分析,雖然他建立了現代總量經濟學,但他的價格剛性觀點並沒有擺脫傳統價格理論的思維,也沒有建立起一個新的微觀理論基礎,從而使總量經濟學派別林立,爭論不斷。
凱恩斯主義對價格剛性的理論做了一些調整,認為由於選單成本等原因而形成了價格粘性,也沒有推翻傳統價格理論,也不具有說服力,並沒有得到新古典主義學派經濟學家的認可。但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也並不完全認可新古典主義的價格理論,新凱恩斯主義學派的 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甚至提出“拋棄供給和需求定律”(1987)。
由此可見,新古典主義學派和新凱恩斯主義學派的觀點是針鋒相對的,前者主張市場自由,後者主張國家干預,爭論的理論基礎就是價格理論——價格靈活和價格粘性
《交易理論》(何全勝,2010)一書所提出的新價格理論,認為價格並不能決定供求,而是供求決定了價格,因此,價格的靈活變動並不能使供求處於均衡狀態,市場出清只是一種特殊情況,市場自由交易並不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另外,由於價值的主觀性和客觀性,導致供求雙方的交易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也就滿足不了科斯定理的前提條件,因此,自由交易並不能實現帕累托最優。再則,即使自由交易的競爭能夠提高效率,但會產生壟斷和贏者通吃的問題,從而造成分配不公和貧富分化等公平問題,市場並不能可持續發展,這是市場交易本身無法解決的。正是由於不確定性和公平等問題,從而造成了“市場失靈”,嚴重的時候甚至導致經濟危機
由於“市場失靈”,因此凱恩斯將政府干預引入經濟運行之中,主張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應該主動地管理和協調經濟的運行,這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對傳統理論的突破。但是,由於對封建君主制度和一些國家計畫經濟時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恐懼,“看得見的手”的負面作用要比“看不見的手”的負面作用明顯,這些年自由主義思潮在學術理論與經濟運行層面的昌盛,經濟學界對政府干預的認識多局限於強調解除管制層面,忽視政府有效干預的積極作用,經濟學界只是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建構,對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多有迴避或是堅決反對。如在美國,新古典學派的理論占領了大學課堂,但新凱恩斯主義卻執掌著國家經濟政策。正因為如此,政府干預失去了經濟學理論研究的支持,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更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因而沒有形成良好的干預制度,政府干預存在大量的失序現象,例如商品市場上的假劣產品,金融市場上的欺詐,公用事業的壟斷暴利,政府內部的腐敗等等。可以說,市場的混亂與衝突既是政府干預過剩,又是政府干預不足的結果。因此,如何科學地認識政府干預的作用,改進政府效率,是經濟學研究的急迫任務。
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沒有市場是萬萬不能的”;西方各國經歷過經濟危機後的經驗也表明,“沒有政府也是萬萬不能的”。人們往往面臨著在“政府”與“市場”、“管制”與“自由”、“管制價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兩難選擇,需要在政府與市場、公平與效率之間做出權衡,任何極端的做法和制度都會將人們帶向哈耶克所說的“通往奴役之路”,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就是成為權力的奴隸。各個國家需要在這兩個極端制度之間進行權衡,充分發揮“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選擇適合各自國家特點的發展道路,並不存在簡單一致的道路。這種“選擇”的過程也有“自然選擇”的意味,“選擇”的標準以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為標準,因為人類不會選擇一條自我滅亡的道路,凡是能夠促進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就會保留下來,對人類文明發展有反作用的制度就會被淘汰,這種制度的變遷是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
因此,新價格理論否定了傳統價格理論——價格靈活調整可以實現市場出清、自由市場能夠形成內在均衡的觀點,新古典學派的自由主義思想也就失去了理論基礎,從而為市場自由與政府干預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個微觀分析的理論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