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作

plastering

中國古代建築工程中的抹灰專業。泥,指用泥漿或灰漿塗抹牆面、地面、頂棚,在古代又稱塗、墐、塈。在宋《營造法式》中,泥作的任務除抹灰外,還包括做壁畫牆面,砌築灶、茶爐和射垛,壘砌土牆。清工部《工程做法》把抹灰歸入瓦作,未列泥作。

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在中國仰韶文化的建築中,房屋的室內和牆壁、地面已抹草泥並加塗白灰戰國時秦都鹹陽遺址中,發現在牆上用草泥打底,白灰粉刷,繪壁畫。在公元前 1世紀時的西安西漢明堂遺址中,地面和牆面已採用粗泥打底,細泥抹面,上加粉刷的三重做法。長期以來,抹灰廣泛用來作為防潮、防火、防寒、保護牆面、改善衛生條件、增加美觀的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作
  • 拼音:ní  zuò
  • 材料:石灰、黃土、麻刀、青灰、紅土等
  • 出自:《營造法式》
  • 工具:抹子
工序,材料,工具,

工序

《營造法式》中規定的抹灰工序是:先以粗泥打底,中泥找平,再用細泥作襯,然後上層抹石灰泥,最後收壓五遍,使表面光澤。也可減去做中泥工序。
如在牆面上繪壁畫,則先用粗泥打底,橫鋪一層竹篾,以泥蓋平,釘麻刀用泥分披,再用泥蓋平,後用中泥作襯,上面塗沙泥,收壓十遍,使泥面光潔平整,最後繪畫。這種基本作法,沿用很久。

材料

製作灰泥的材料,主要是石灰、黃土、麻刀、麥秸、麥殼、青灰、紅土等加適量的水拌攪而成。《營造法式》規定:粗泥、細泥分別為用黃土加不同量的麥殼、麥秸和成;石灰泥用石灰加麻刀和成;沙泥用白沙、膠土麻刀和成;若在石灰中分別加入青灰、紅土、黃土,則為色灰泥。清代白灰用量加多,個別材料有增減,但主要材料不變。

工具

泥作工具在中國古時稱為“槾”、“杇”,用木製做。後改用鐵制,稱為“鏝”。現在叫“抹子”,有木製、鐵制兩種。個別地方至今仍叫“鏝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