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地遷界

斥地遷界,是清初統治者為了割斷東南沿海和鄭成功的聯繫而採取的一項措施。

康熙元年,兵部尚書蘇納海被朝廷派至閩粵監督勘遷事宜,東南五省的沿海縱深五十里內被劃為無人區,築小堤為界,限三日之內界內人民百姓必須內遷完畢,逾期不遷者殺無赦,有敢逾越過界者也同樣殺無赦。
潮汕直接受其禍害的有潮陽、饒平、惠來、澄海四縣。潮陽先後共有直浦、竹山、招收、砂浦、隆井五都和付廓、峽山、舉練三都之半共186鄉被迫內遷;饒平先後有東里、隆眼城、宣化、信寧四都遷斥,並拆毀大城及黃岡兩城,使其盡成廢墟。在南澳,全島劃為無人區,居民全部內遷大陸。惠來遭二次遷斥,共遷去大坭一都及惠來、西頭、龍溪三都之半。澄海轄地陝長而小,縱深沒有一處地段超過五十里。本應在詔令公布之日全縣栽撤。因當時澄海南洋出了個許龍,許龍原為寇,後降清,因功官拜總督。許龍不忍家鄉人民流離失所,乃冒死奏請朝廷:“請自南洋至南砂十餘里,緩遷三年及五年。”朝廷當時方需要利用許龍為其效力,乃允其所請,時為康熙三年。至康熙五年六月,因為有司迫遷甚急,南洋一隅也保不住了,全縣遷斥。現在的汕頭市區原稱沙汕頭,屬澄海轄境,明代以後已漸形成人煙頗密的漁村。絕大部分在斥遷之列。
清朝政府的斥地政策並沒有取得預期的軍事目的:一、鄭成功其時已收復了台灣,有了鞏固的反清復明根據地;二、斥地無法把鄭成功和沿海人民的聯繫一刀割斷,沿海商人,甚至包括北方商人,仍繼續向台灣輸送糧食和其它軍需物品及日常生活用品。鄭成功部眾通過賄賂清朝地方官員和把守關防士卒,通過遷界往往無阻。鄭成功部將邱輝仍占據達濠,並有相當實力。他公開用武裝力量,或在海上護航,或開闢陸路通道,保護向鄭成功輸送貨物的商旅安全。饒宗頤也認為:“然鄭氏既得台灣,從事開墾,自耕自給,如寧靖於竹滬一帶,墾田數十甲,亦頗自足。故遷界於鄭氏,實無大損,徒害沿海生靈而已。”明屈大均在其《廣東新語》中有生動記述:“三日盡夷其地,空其人,民棄資攜累,倉卒奔逃,野外露棲,死亡者載道以數十萬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