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池

魚池

魚池;顧名思義就是漁夫用來養魚的一個池塘,漁夫會根據所飼養的魚的品種選擇相應的魚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池
  • 外文名: fishpond
  • 拼音: yúchí
  • 亦稱:魚塘
簡介,調控溶氧,用藥注意,水質測試,魚池養鴨,

簡介

yúchí
魚池
[fishpond] 蓄養食用魚的地方。大多數地方都叫魚塘!其實魚塘與魚池都是一個意思,只是有一些地方的方言不同而已,在陝西很多養魚的人都把魚塘叫魚池!
利用魚池的基面種竹是我國一種傳統的庭院式生產方式。所謂“養魚種竹千倍利”的農諺道出了竹基魚塘的效益不錯。其環境效益也很好。
在我國具備養魚和種竹環境的地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養魚基面種竹的習慣。由於歷史的原因竹基魚塘也曾一度消失過。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竹子的綜合利用、竹筍又是深受民眾歡迎的食品,竹製工藝品和竹筍又可換取外匯,經濟效益提高,竹基魚塘在珠江三角洲及有的丘林山區就有恢復並進一步發展的趨勢。新鮮的嫩筍殼對直接投餵草食性魚類,而老的部分也可用於漚制發酵肥料養魚。
根據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科研人員的調查,在廣東省佛山市一帶種竹周期為8年,其間第4-6 年間為竹筍產量高峰期。每畝基面最高產筍量為2 000千克,最低也在1500千克以上。竹筍一項可得淨利潤800-1000元。把竹筍進一步加工成罐頭,利潤還會上升。
基面種竹除收穫竹筍外,每年每畝基面尚可收竹竿3500-4500千克。竹竿除可加工製成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藝品外,還可為養魚服務。除可用作扦插捆箱外,還可用做綜合養魚系統里畜、禽飼養棚、圍欄等建築材料。
特別是建造成庭院式竹基魚塘,還可美化家庭生活環境。

調控溶氧

白天魚池下風處由浮游植物產生的氧及從空氣中溶入的氧總比上風處多,並且風力越大,上下處溶氧含量的差別越大。夜間則相反,因夜裡魚池下風處浮游生物和有機物比上風處多,導致夜間耗氧量大,所以上風處溶氧比下風處多。  一、定期加注新水。在高密度養殖情況下,魚塘中殘餌、污物較多,厭氧發酵產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水體惡化,尤其是夏天高溫季節,水質變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調節水質最常用的也是最經濟適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惡化比較嚴重時,宜採用換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以養鰱、鱅魚為主的池塘,水色應保持草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為20厘米-30厘米;以養草、鯉魚為主的池塘,水色較鰱、鱅魚池塘水色淡些,每7天-10天左右應灌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米-20厘米。夏季時魚塘應儘量保持最高水位。
二、定期攪動底泥。攪動底泥可促進底質不斷分解,間接控制水質變化。一般每10天-15天攪動一次,每次攪動面積不少於水體面積的1/3,且以晴天中午攪動效果最好,但悶熱、氣壓低的天氣時勿攪動。
三、用增氧機增氧。精養池塘應配備專門的增氧機,其中以葉輪式最好,開機增氧可使水體對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發有毒氣體,注意在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陰雨連綿天氣半夜開,每次開機時間為1小時-4小時。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時-3時開機增氧,有浮頭危險時也可開機增氧。
四、適當追施化肥。適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適當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狀態,供魚食用,同時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體的營養鹽,並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從而改良水質。因此,夏秋季施肥應以化肥為主,少施有機肥,一般在水質清瘦的池塘中,每畝每次施尿素2.5千克,過磷酸鈣5千克,每隔5天-7天施一次,若要施有機肥,必須充分發酵後,採用少最多次的辦法。
五、使用藥物。改良一些養魚密度大,又不能經常換水的池塘,應定期施生石灰調節水質,減少硫化氫等有毒氣體的毒害。每次每畝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後全池潑灑,每隔20天左右進行一次。光合細菌具有淨化水質,增加水體溶氧量的優點,還可以作為濾食性魚類的餌料,每20天全池潑灑1次。魚池中浮遊動物過多,可用敵百蟲殺滅,每立方米水體用藥0.3毫升-0.5毫升。藍藻過多,可用硫酸銅抑制,每立方米水體用藥0.7毫升。在魚類發生浮頭時,亦可選用增氧劑等相關藥物予以增氧。
六、移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作為水體初級“生產力”,可以控制魚塘藻類等生長,起到很好的淨水作用。養殖者可根據魚塘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水體中合理引進移植輪葉黑藻、魚腥草、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調節水體水質改善溶氧水平。
七、套養水生動物。水生動物是水體中的“消費者”,適當移植可促進水體生態系統平衡,達到調節水質的作用。如套養鯉魚、鯽魚可充分利用水體中殘餘的有機物,大大減少水體底部有機物的腐化分解,減少污染髮生的幾率。套養青魚可以抑制水體中的螺螄等生物對水體各營養物質和氧氣的消耗。套養鰱魚可以充分利用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資源,控制水體肥度。套養鱅魚可以抑制水體中的輪蟲。套養草、鯿、魴魚可以保證水體溶氧充足,淨化養殖環境。套養鱖魚、烏鱧、鱸魚等可以有效控制水體中野雜魚蝦的生長繁殖,減少與主養魚爭食爭氧的競爭壓力。

用藥注意

隨著養魚產量的增加,飼量增加,養殖水體受外界污染嚴重,農田用肥用藥的滲透和流淌,養殖水體中物質成份複雜,加大魚塘施藥準確性的難度,出現用藥效果不佳,甚至是用藥後反而加劇魚類的死亡量,因此,在全池潑灑魚藥時除按魚藥使用說明要求使用外,還應注意以下事項以提高防治效果:
1、準確判斷類生病是由於水質原因引起,還是由於病菌引起,以確定用藥種類,如是水質惡化引起,首先應施用改良水質藥物或換水,如先用殺蟲殺菌藥物反而會加重水質污染和惡化,進而加重魚類病情。
2、某些藥物(如硫酸銅)的藥量還應根據池水的肥瘦度、PH值和水溫等理化因子的實際情況增減,甚至決定是否改用其它藥物。
3、某些藥物(如浮白粉、硫酸亞鐵)的殘渣不要倒入池塘,以免。
4、夏季高溫時,潑灑時間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此時水溫低,藥物反應較穩定,而氣溫較低的春秋季則應在中午用藥。
5、根據防治對象選擇不同時間用藥。如殺滅錨頭蚤幼蟲和螯蝦(敵害),因其喜歡早晨或傍晚聚集在池水錶層、池邊,此時用藥效果較好。
6、若池水較深則首先排去20%-30%的池水後再用藥或分或二次用藥,間隔時間在2小時以上,以避免上層水濃度過大,造成藥害。
7.有些藥物會殺滅浮游生物,由此惡化水質,導致池水 缺氧。因此在用雜滅藻類藥物時,第一天施用半個池塘,第二天再施用剩下的半個池塘。對於池水過肥的池塘,用蟲殺菌藥物時最好是分成二次用藥,間隔時間在2小時以上,以免造成池中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至使池水惡化,造成泛塘。

水質測試

魚池水質的管理,直接影響養殖戶的養殖效益,怎樣來衡量魚池中的水質好壞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
1.溫度測試。不同的魚類對水溫的要求也不同。鰱、鱅、草、鯉、團頭魴等,適宜水溫為20~30℃;羅非魚適宜水溫為25~35℃。一般市場上的出售的水質分析儀和溶氧測定儀,均有測試水溫的功能,可以測定不同的水溫,以便養殖人員採取調節水溫的措施。
2.溶氧值的測定。一般魚類適宜的溶氧值為3毫克/升以上,當水中溶氧值小於3毫克/升,魚就會不攝食停止生長;小於2毫克/升時,魚就會浮頭;在0.6~0.8毫克/升時,魚就會死亡。近幾年來,已有不少測量溶氧值的電子儀器投放市場,這些儀器只要把探頭放到水中,將轉換開關撥到測氧檔上,經過大約1~2分鐘的時間儀表上的指針就會指出水中的溶氧值。
3.酸鹼度測試。池水酸鹼度既影響魚類生長,又影響到池水中的營養素。鰱、鱅、草、鯉、團頭魴等溫水性魚類,喜偏鹼性水,其pH值為7.5~8.5。測試池水酸鹼度最簡單可靠的方法是使用石蕊試紙。測定時,撕下一張試紙,把它浸入水中2~3分鐘後取出,再與本子上所附的酸鹼度色譜對照,就能知道池水的酸鹼度了。
4.透明度測試。透明度與水色直接有關,水色又標誌著水的肥瘦程度和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測試透明度的最好方法,可以自己製作一隻黑白盤來測定。用薄鐵皮剪成20厘米的圓盤,用鐵釘在圓盤中間打一個小孔,再用黑色和白色油漆把圓盤漆成黑白相間的兩色,在圓盤中心孔穿一根細繩,並在繩上畫上長度標記,將黑白盤浸入魚池水中,至剛好看不見圓盤平面為止,這時繩子在水面處的長度標記數值就是池水的透明度。如果透明度大於35厘米,說明水值太瘦,可追肥。如果小於25厘米,可少投飼料,並加注清水。

魚池養鴨

實踐證明:漁池養鴨,是利用成魚池和二齡魚種池進行魚鴨混養的。一般在不增加飼料、肥料的條件下,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多產魚100~250千克,增產15%~35%,還可多產鴨蛋和鴨肉。其飼養管理技術如下。
1.選擇合適水面。水面一般選用面積667平方米以上,水深1.5~2米以上的成魚池和二齡魚種池,選適合的河溝、小型湖泊、水庫也可。對沙土埂、土質較松的池埂及新開挖魚池上的鴨圈池埂應修築護坡。此外,一齡魚池一般不宜放鴨,還有稻田也不適合魚鴨混養。
2.選擇適宜方式。現階段實行魚鴨綜合經營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放牧式。即鴨群散放於池塘或湖泊水面,傍晚趕回鴨棚。這種方式有利於大水面魚類養殖,也可節省一部鴨飼料,但對魚增產效果不大。二是塘外養鴨。即在漁池附近建鴨棚,並設定水泥活動場、活動池,每天將活動場的鴨糞、殘餘飼料沖洗到漁池中。這種方式便於鴨群集中管理,但不能充分發揮魚鴨共生互利的長處。三是魚鴨混養。即在漁池堤埂上建鴨棚,圍一部分池埂作活動場,把鴨直接放養在漁池上。這種方式能較好地發揮魚鴨共生互利的生態效應。農戶因地制宜地選擇好適宜的經營方式,可發揮最大的效益。
3.進行合理搭配。漁池養鴨一般以每 667平方米放鴨100~150隻為宜。若放鴨200隻以上,應以養鰱、鱅、羅非魚或鯉、鯽等濾食性和雜食性魚類為主,不宜以草、魴或青魚為主。此外,還要注意換水增氧。每667平方米魚池養鴨不宜超過250隻,否則魚產量會明顯下降。以每隻鴨年產糞40~50千克計,養鴨魚池比不養鴨的每667平方米要增加4800~7500千克肥料,有效培肥塘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為鰱、鱅魚生長提供充足的飼料。養鴨魚池可以鰱、鱅魚為主,每667平方米可投放魚種 50~75千克,1000~1500尾。以養草、青魚為主,每6667平方米放魚種75~1500千克,1000~1500尾。飼養得法,667平方米,淨產魚可達400千克以上。
4.加強飼養管理。為便於鴨群集中管理,可用舊網片、紗窗布等材料圍一部分漁池作為鴨的活動池,以每平方米水面養2~4隻鴨為好,網片高度在水面上下各40~50厘米,以便魚兒自由進出。每天早晚在池埂活動場給鴨投飼,傍晚待鴨進棚後,將場地鴨糞、殘食清掃入池。早晨趕鴨出棚,撿蛋後要將棚圈內鴨糞清掃入池。夏季鴨群排糞量大,水質過肥,要及進加注新水,並減少施肥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