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

描寫

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通過一定的寫作手段(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樸素直白的對話),把人物或景物狀態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式。描寫的作用是再現自然景色、事物情狀,描繪人物的形貌及內心世界,使人物活動的環境具體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描寫
  • 外文名:describe;delineate;depict
  • 讀法:miáoxiě
  • 類型:動詞
詳細解釋,套用實例,定義,分類,作用,特點,細描與白描,靜態與動態描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神態描寫,

詳細解釋

藉助繪畫中的描繪(畫出或描畫)術語,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現出來。

套用實例

  • 梅堯臣(宋)《和楊直講夾竹花圖》:“年深粉剝見墨縱,描寫工夫始警俗。”
  • 尚仲賢(元)《柳毅傳書》第四折:“向畫閣蘭堂描寫在流蘇帳,說不盡星鬥文章,都裁做風流話兒講。”
  • 沈德符(明)《野獲編·山人·山人歌》:“ 趙伯起 孝廉長 王百穀 八歲,亦痛惡 王 為人,因作《山人歌》罵之,其描寫醜態,可謂曲盡。”
  • 浩然《艷陽天》第一一一章:“ 焦振茂 少不得又把昨晚上的事兒描寫一遍。”
  • 爺爺滿頭白髮,盡顯他的滄桑,額頭上的皺紋記錄著生活的艱辛。

定義

描寫就是用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生動形象的文字語言把表述對象的狀態,生動、具體地描繪出來,給人以栩栩如生、身臨其境之感。它是一種“形神兼備”的表述方法,是記人、敘事、寫景類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什麼是描寫?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 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描寫是具體形象地描繪人物和事物的狀貌,它的基本特點是描繪形象;它所追求的表達效果是用文字繪形繪聲繪色地再現客觀事物的“樣子”,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分類

  • 描寫角度:正(直接)、側面(間接)描寫
  • 人物描寫分為: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肖像等
  • 景物描寫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
  • 描寫景物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 描寫(抒情)方式:正面(直接),側面(間接)

作用

寫文章,只有通過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歷歷在目"、"惟妙惟肖"。這是因為作者通過具體的形象化的語言寫人、狀物,把客觀對 象寫得有聲、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親臨其境、如睹其人、如聞其聲、如嗅其味、如見其色、如歷其事的感覺。

特點

細描與白描

  • 細描: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塗沫。
    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 白描:以質樸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徵,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寫法。
    魯迅在《作文秘訣》中寫道:"白描卻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南腔北調集》)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對父親的描寫就是這樣。也可以說,白描實際上是用敘述的方式進行描寫。

靜態與動態描寫

  • 靜態描寫:指平面地靜止地對人物或景物進行描寫。如《子夜》一開頭,描寫黃昏時蘇州河外白渡橋的景色,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表現三十年代舊上海的畸形的繁華的。
  • 動態描寫:指以動來寫靜,或把物用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寫。如朱自清《綠》中所寫的梅雨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仿佛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人物描寫

簡介:刻劃人物形象,離不開對人物的描寫。丁玲說:"有許多人物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這個人物畫出來,讓讀者認得,理解,體會,引起自然的愛憎,是需要許多手法的。人物描寫的手法常用的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兩種。
正面描寫: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動。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從側面烘托人物形象。
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即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徵(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行為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側面反映了人物的品行。
進行外貌描寫一般使用:
1、簡筆勾勒特徵;
2、運用修辭方法
3、寄託作者愛憎;
4、藉助他人眼睛;
5、相關人物對比;
6、一人幾幅肖像;
7、結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寫的要求是:根據需要,抓住特徵,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其關鍵在於:
第一,進行肖像描寫,要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去寫,不能每寫到人就必寫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這個道理,因而他筆下的肖像描寫有時是不必要的。寫肖像,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魯迅告訴我們,要"畫眼睛"。"畫眼睛"是寫人物肖像的關鍵。魯迅是很善於"畫眼睛"的,因為眼是心靈之窗。他曾在《祝福》中14次寫到樣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變化,都透露出人物當時的心理和性格的變化。需要著重指出的是:"畫眼睛",這是比喻的說法,並不意味著描寫人物外貌非得畫眼睛不可。
魯迅所說的"畫眼睛"的意思是:善於細緻地精確地描繪人物外貌最富特徵的部分,而捨棄與表現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無關的其它東西。魯迅寫祥林嫂是"畫眼睛",但也寫了祥林嫂"花白的頭髮";寫阿Q則著重寫他頭上的瘌瘡疤,卻比寫眼睛更能表現出他的精神勝利法;寫閏土,在寫眼睛的同時,也寫到閏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反映了閏土生活的艱辛和痛苦。寫孔乙己卻沒有寫眼睛,而是寫他那件"又舊又破的長衫。"
寫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畫性格、顯示靈魂。魯迅曾立志畫出中國國民的"活的靈魂"。列夫·托爾斯泰為了寫出瑪絲洛娃的靈魂,勾勒出瑪絲洛娃在牢中的內心世界,曾對瑪絲洛娃的外貌描寫修改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寫切忌公式化、臉譜化。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內心與外貌並不總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靈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優秀作品中寫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寫的壞人也並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腳。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醜陋,有刀傷痕。法捷耶夫的《毀滅》中的英雄萊奮生卻矮小而背脊稍微彎曲。這都說明,作家即使描寫心愛的人物也不是"臉譜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嚴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實。在寫批判人物時,有時常常以外形美來反襯人物的心靈醜,如《毀滅》中的反面人物美諦克,他風度翩翩,卻動搖變節。《紅樓夢》中的王熙風美麗俊俏,卻心狠手辣。
心理描寫
第一,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應寫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必然產生的心理活動,而不能為心理描寫而進行心理描寫。如大雪寒天裡,一般人想的是驅寒取暖,快出太陽;這是人本能的常態的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寫心理活動,要防止左一個心理活動,右一個心理活動。只有在關鍵的情節、動作、表情出現時,才伴之以心理描寫。第三,寫心理活動,要努力寫人物細微的感情波瀾和複雜的心理變化過程。例如高爾基的《母親》最後一章所寫尼洛夫娜發現暗探時一剎那的動搖、害怕,以及內心衝突,直到堅定、沉著。
動作描寫
通過語言文字表現人物自身在矛盾鬥爭中的行動,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精神面貌的描寫。
為什麼要進行人物動作描寫呢?這是因為人們的所作所為是其思想情感的集中表現。文學作品中,人物行動描寫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陽崗武松打虎",全是寫武松怎樣"打",從動作上描寫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藝的高強。書中寫他採取先防禦、後進攻的策略,又顯示出他的謀略與機智。作者正是通過對武松打虎的全過程的生動細緻描寫,表現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徵。所以,茅盾說:"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和動作來表現。"又說:"既然人物的行動(作品的情節)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決於這些行動的有沒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動的時候,就要儘量剔除那些雖然生動,有趣,但並不能表現典型性格的情節。(《關於藝術的技巧》)
動作描寫應掌握三個原則
一、人物性格應當從他自己的動作里流露出來;二、人物的行動應當經過選擇,足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寫人物動作的目的就應十分明確;三、要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麼,而且要寫出他怎樣做。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注意事項
以上講的正面描寫方法,在寫作時,不是機械地按照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三種方法進行描寫的。“人是社會諸關係的總和”。在描寫人物時,要將這些方法綜合起來,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寫之後,我們來看什麼是側面描寫。所謂側面描寫是指: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描寫方法。清人毛宗崗在評《三國志演義》時,認為這部小說經常採用襯托的手法來刻劃人物性格。他在"群英會蔣乾中計"這回的評語中寫道:"文有正襯,有反襯。寫魯肅老實,以襯孔明之乖巧,為反襯也。寫周瑜乖巧,以襯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襯也。譬如寫國色者,以醜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覺其更美;寫虎將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覺其更勇。"
任何事物總是相互聯繫著矛盾著而存在。襯托的方法正是辯證規律在藝術創造中的一種反映和套用。《藝概》的作者劉熙載說:"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國古人把這種方法稱為"反面敷粉"。
對於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在具體描寫人物時,也應根據主題需要,按照情節發展的具體情況,考慮是用正面描寫還是用側面描寫,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環境描寫

簡介: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與之發生直接關係的那種外界條件--社會和自然的描寫。
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進行的。"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因此,寫人記事常常需要對環境進行描寫。茅盾在《關於藝術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境。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繫著人物的思想行動。"
景物描寫
簡介:景物描寫,是指對周圍景物本身的特徵進行細緻的描寫。
每一個地方,都少不了景物。對景物展開描寫可以起到一下四個作用:
  1. 可以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
  2. 突出重點人物的性格
  3. 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4. 可以做到情景交融
  5. 可以借景抒情:(1)托物言志(2)借物喻人
自然環境描寫
(一)自然環境描寫,又稱景物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
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l)寫景襯托人物心情;(2)寫景點明時令、地點;(3)寫景表現人物關係;(4)寫景表現人物性格。?進行景物描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l、精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徵描寫。只有抓住特徵寫風景,才能做到"真,好讓讀者看完以後,閉上眼就立刻能想像出你所寫的風景"。(《契訶夫論文學》)
2、要選好寫景的時機和寫景的角度。契訶夫認為"風景描寫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在它能像音樂或者由音樂伴奏的朗誦,向讀者傳達這樣那樣心情的時候,才合適,才不至於把局面弄糟。"
3、要體現地方色彩。魯迅指導青年作者時提出:“現在世界環境不同,藝術上也必須 有地方色彩,庶不至於千篇一律。”又說:“地方色彩,也能增畫的美和力,自己生長其地 ,看慣了,或者不覺得什麼,但在別地方的人,看起來是覺得非常開拓眼界,增加知識的。 ”
4、寫景應滲透人物的感情。寫景不應該是自然主義的純客觀的描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把境界分為"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於周圍的自物景物,在所寫的景物上直接滲透作者的感情。
5、採用對比方法寫景。如《祝福》的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6、採用象徵手法寫景。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會環境描寫:從狹義上說,社會環境是指人物活動的處所、背景、氛圍等;而從廣義上說,是指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係的總和。如我們寫一個學生,就不能不寫他所求學的社會環境:學校,學校中班級里的教師、學生及與他們的關係,有時,還要寫到他的家庭、父母、親友。
社會環境描寫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如同是王願堅寫紅軍的作品,《七根火柴》的社會環境與《普通勞動者》的社會環境就不同;同是寫過去與敵人鬥爭,以表現共產黨員品質為主題的《清貧》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社會環境描寫也各具特徵。而當代的作品,更是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如不少作品進行環境描寫時表現出的環保意識,就是過去時代的環境中所不可能有的。?進行社會環境描寫,要努力畫好"風俗畫"。高爾基說:"不可忘記:除風景畫之外,還有風俗畫。"例如魯迅《風波》開頭所寫的江南農村晚飯時的情景,就是一幅頗具特色的風俗畫。
物體描寫
在寫作中,我們既要描寫人物,又要描寫環境,還要描寫物體,即描寫各種動物、植物和各種無生命的物體--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物體和人類發明、創造出來的器物、用具等。這種物體描寫,也稱為"狀物"。狀物是對物體的描摹,類似繪畫中的"寫生"。
狀物的目的在於使讀者對所描摹的物體有一個準確而鮮明的具體印象。前人對狀物提出的要求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也就是說,狀物要從"摹形"和"傳神"兩方面下功夫。
什麼是"摹形"呢?就是要逼真地描寫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和質地。為了使被描摹的物體具體而形象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必須在"摹形"時注意抓住物體的特徵,既抓住物體的整體特徵也要抓住物體的局部特徵和細節特徵。為此就要認真細心地觀察物體、弄清該物體與其它物體的區別,並且區分出該物體各個部分的不同之處。根據前人的經驗?摹形"要準確、生動,應注意運用數量詞和方位詞,進行比較,使用比喻,還可以用動態詞語描寫靜物。
什麼是"傳神"呢?就是要描寫物體內在的神態,使描摹的物體具有感染力,從而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或聯想,或啟迪。"傳神"要與"形似"結合起來,切忌外加。最好是在"摹形"過程中"傳神",當然也可以在描寫的同時兼用議論,只是要適當,不可過多。
描寫物體--狀物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其順序與觀察順序有關,與物體本身構造有關,也與主題表達的需要有關。
按觀察順序狀物,通常是依據人們的觀察習慣,由部分到整體,由表面到內部,或是由形狀、色彩到位置、結構。按物體的構造狀物,其順序可以是由上到下、由前而後,從左至右,或由主要部分到次要部分,或由外部結構到內部結構。按主題表達需要狀物,它的順序必須與物體的主要內容相呼應,以體現物體內蘊的意義。
狀物應注意藝術性,儘量寫得有知識性、趣味性,極其以引人入勝。

神態描寫

描寫人物的面部表情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