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試驗法

在傳播學中,控制試驗法主要是用於測試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環境條件與人的特定心理或行為反應類型之間的因果關係。它是由盧因和霍夫蘭這兩位傳播學先驅從實驗心理學中引入傳播研究領域的。這一方法需要在經過特殊設計的專門的實驗室中進行。實驗室內應配有閱讀機、錄音機、放映機以及各種記錄、測量反應的儀器,對實驗室的形狀、燈光、色彩等也會有特殊的要求。試驗進行時必須人為地控制某些變數以觀察特殊變數與傳播效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控制試驗法
  • 外文名:Control test method
  • 拼音:kongzhishiyanfa
  • 人物:盧因和霍夫蘭
介紹,方法,步驟,條件,特點,

介紹

美國著名傳播學家P.坦南鮑姆曾給控制試驗法下過一個嚴密的定義:“實驗是系統地操作一至數個假定有關的自變數,並在客觀狀態下,以及在其他自變數的可能幹涉影響的條件下,觀測其對某些因變數的獨立效應和互動效應。”也就是說,控制試驗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選擇一組研究對象,設計一個特定的、非自然狀態的環境,人為地改變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後觀察其後果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傳播是一種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的社會現象,相關因素非常複雜,這就是傳播學研究很難用一種方法進行整體和全面地觀察、研究。控制試驗的實質在於控制或消除一些次要因素,選擇可能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置於實驗條件下,觀察其對因變數的作用,揭示其因果關係。控制試驗與其他研究方法的區別在控制上,運用問卷調查和內容分析方法,只是對實施進行描述、解釋,整個研究過程不改變觀察對象(無論是客群還是信息),觀察對象始終處在自然狀況中,而控制試驗的特徵是在控制的前提下“顯示一個或多個自變數於一個或多個因變數之間存在的因果關係。
控制試驗法是指研究在室內進行,而且研究進行時對某些實驗因素加以人為的控制。這種方法適用於圍觀的、探究因果關係的研究。因此它們的實驗對象人數不多,常為幾十人。實驗的方法是在教育傳播的研究中經常會用到的一種研究方法,實驗方法是人們根據一定的科學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物質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在典型的環境中或特定的條件下進行的一種探索活動。實驗方法一般可分為兩種:控制試驗法(室內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室外實驗法)。
所羅門4組控制實驗是傳播學中經常用到的控制試驗類型之一。這種實驗是把實驗對象隨機分成4組,對他們分別加以不同的實驗條件,以對測試結果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其中包括第1組的測試1和測試2的比較、第1組的測試2與第3組的測試2的比較、第2組的測試1與第3組的測試2的比較、第3組的測試2與第4組的測試2的比較等等。
控制試驗法是傳播學研究中的一種最古老的方法,為了顯示傳播因素間的直接的因果關係,利用實驗室的控制試驗往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試驗法的主要特點在於,對於研究中的自變數(即假設的條件)可以進行人為的控制。至於其他可能會影回響變數(即預期的結果)的潛在的外部因素,則可以通過隨機分配測試對象等方法加以控制。
傳播學中的控制試驗法著重研究傳播效果,即傳播的內容與傳播對象的反應之間的關係,例如,研究大眾傳播暴力內容與青少年中暴力行為之間有關係。美國大眾傳播學發展史上第一次著名的研究——由霍夫蘭領導的心理學家小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美國陸軍拍攝的軍教宣傳影片在軍營中的宣傳效果問題的研究,就是通過嚴格的實驗來進行的。

方法

由於控制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定特定條件的作用,或者說是為了測試引起某種特定反應需要什麼樣的特定條件,所以必須對實驗條件加以嚴格控制,具體地講,有以下三方面的控制:
一、控制試驗環境
在控制試驗中,為了儘可能地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擾,研究者可以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把實驗環境在模擬現實時所做的簡化處理,使實驗環境和現實生活的影響分離開,通過設計特定的實驗環境,如場所、噪音等,來達到對特定條件的控制。
二、控制研究變數
控制試驗法的特點在於能主動引起所要研究的現象,不必等它們自發地出現,因此研究者可以控制自變數和因變數的數目、類型、刺激強度、操作方式等。
三、控制試驗對象
控制試驗法對研究對象具有更強的控制能力。研究者可以對參加實驗的對象的的人數、類型、結構等,而且可以很好地控制他接觸特定的實驗情境,使實驗結果更加有效。

步驟

控制試驗法的基本運作程式大致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
一、選擇課題,確立研究假設
同其他的研究方法一樣,控制試驗首先要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其次是簡化眾多的影響因素,選擇具有重要重要影響的因素,最後確立自變數和應變數,並在假設的描述中詳細地說明所要探測的變數之間的關係。
二、選擇實驗對象
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把固定群體或現成的群體作為樣本對象,從中抽取實驗對象。
三、設計實驗方案
根據實驗目的的不同,傳播學研究常用到三種類型的實驗。
第一種是“單一事後測試控制試驗”(posttest-only controlled experiment)。其做法是將實對象隨機地分成兩個等質的小組,對其中一組實施信息刺激,而對另一組則不實施信息刺激;對兩組均不作事前測試,只進行事後測試,實驗目的是為了觀察兩組之間因信息刺激提示的有無而產生的差異。
第二種是“前後測試控制試驗”(pretest-posttest controlled experiment)。其做法是對第一組實施兩次測試,以觀察比較信息刺激提示前後的變化;對第二組同樣實施前後兩次測試,但不提示信息刺激,以觀察無刺激條件下的自然變化,並對兩組進行比較。
第三種是“所羅門4組控制試驗”(Solomon 4-group controlled experiment)。其做法是把實驗對象隨機分成4組,給予不同的實驗條件,目的是對測試結果進行多方面的比較。
這三種類型只是控制試驗的基本做法,在從事具體課題的研究時,可以根據需要做一些變更,設計出更為科學有效的實驗方案。
四、實施測試
將實驗對象置於特定的實驗控制環境里,按既定程式實施測試,收集反應數據。
五、整理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檢驗假設,形成實驗報告對控制試驗法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控制,在學界存在爭論。持否定觀點的人認為,人的社會行為是由眾多的變數決定的,控制試驗法僅能操作其中的一個或少數幾個變數,使實驗過程過於“純粹”和“簡化”,因此所得出的結論存在較大的誤差;實驗環境與自然環境有很大差異,因此在人為控制的實驗條件下所得出的結論,也並不一定適用於現實。同時這種方法不受自然環境中所產生的特定變數值及其組合的限制,其結果可用於推測一般人的行為。儘管人們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控制試驗法仍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傳播學研究中得到廣泛的套用,不少實驗結果對深入研究教育傳播現象具有很大地啟發。

條件

傳播學中的控制試驗主要關注以下條件:
1、信源的條件——測試信源可信性與傳播效果之間的關係;
2、信息內容的條件——測試不同的信息內容是否會導致不同的認知和行為反應。
3、傳播方法和技巧的條件——測試不同的內容提示法、說理法和訴求法各自具有什麼樣的說服效果;
4、受傳者的社會條件——測試受傳者的各種社會屬性、群體歸屬關係、群體規範等對他們接收信息的影響。
5、受傳者的個性條件——測試個人的信息處理方式和習慣、自信心的強弱等個性特徵對他們的信息處理過程及其結果的影響等等。

特點

第一、 研究對象較少。調查法一般都是對數量龐大的調查對象進行大量的觀察和訪問,其研究對象往往被稱為“大樣本”。而實驗法則主要是探求少數變數與傳播效果之間的因果關係,其研究對象通常只有數十人,因而是“小樣本”。
第二、 研究環境是在實驗室人為的環境中。而調查法的則是在廣泛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
優缺點:
控制試驗邏輯程式嚴密,研究者可以對實驗因素加以控制,從而突出某些變數的作用。但是,其實驗環境終究是人為設定的,與實際生活中複雜多變的狀況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實驗的結果往往會有誤差。
作為彌補這一缺陷的一種手段,傳播實驗已經開始轉向“自然實驗法”或“社會實驗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整個社會環境作為“實驗室”,採用多元分析的方法來進行控制試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