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渡江之戰

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元末農民起義軍統帥朱元璋為打破元軍圍攻,完成使起義軍轉危為安的重大戰略轉移,決定發起採石渡江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採石渡江之戰
  • 時間: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
  • 朝代:元朝
  • 原因:朱元璋為打破元軍圍攻
背景,戰鬥過程,影響,

背景

巢湖水軍廖永安、俞通海等以水師千艘來附,朱元璋大喜,往撫其眾。諸將請直取集慶(今南京),朱元璋認為:取集慶必自採石始,採石南北喉襟,得採石,金陵不攻自破。

戰鬥過程

六月二日,朱元璋率領徐達、馮國用、邵榮、常遇春、廖永安等,統兵萬餘,戰船千艘,自和州東渡大江,水軍將領廖永安和朱元璋同船進發。戰船藉助風勢,很快抵達採石江面。駐守採石的元兵大為驚駭,倉促應戰。此時朱元璋的戰船離江岸尚有三丈距離,一時無法登岸,正好常遇春的戰艦飛速駛來。朱元璋令其殺上江岸,常遇春應聲挺戈,腳踩磯石,一躍而上,餘下將士蜂擁相隨,迅速登上磯頭,殺死元兵多半,一舉占領採石。奪取採石後,朱元璋即刻揮師南下,直取太平(今當塗)。在起義軍的強大攻勢下,太平守將棄城逃跑,起義軍乘勝攻下太平城。六月六日,元兵分兩路襲擊太平,水路由元右丞阿魯灰、中丞蠻子海牙等以巨舟橫截採石江面,封鎖姑溪河口,企圖截斷朱元璋回師歷陽的後路;陸路則由地方附元勢力陳野先和其將領康茂才帶領的數萬兵力,由北向南攻擊太平城。在此情況下,朱元璋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先用計擊敗陳野先部,復派徐達、鄧愈、湯和等出兵繞道對元軍實行反包圍,並設伏兵於襄城橋,形成前後夾擊之勢,致使陳野先腹背受敵,被俘投降,阿魯灰、蠻子海牙等敗退裕溪口。十二月,蠻子海牙等再次率舟師封鎖採石江面,阻斷南北交通,企圖再次攻奪太平。至正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朱元璋親率常遇春、馮國用、俞通海、廖永安等廣設疑兵,分兩頭襲擊蠻子海牙。戰鬥打響後,常遇春乘輕舟,直衝元軍船隊,將敵陣分割為二。俞通海指揮敢死隊殺進元軍水寨,朱元璋率眾左右合擊,縱火焚毀元軍艦船,俘虜近萬人,起義軍大獲全勝,蠻子海牙隻身逃跑。

影響

朱元璋在採石和太平粉碎元軍的水陸兩路進攻後,得以集中精力攻打集慶。不久,朱元璋即攻下集慶,改集慶為應天府,為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