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亞(拜恩(德國巴伐利亞別名))

巴伐利亞(德國巴伐利亞別名)

拜恩(德國巴伐利亞別名)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巴伐利亞自由州(德語:Freistaat Bayern;英語:Free State of Bavaria)也常被稱為拜恩拜仁,位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南部,是德國面積最大的聯邦州(占全國面積1/5)、人口第二大州(次於北萊茵-威斯伐倫),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亞”來自其拉丁文名稱Bavaria的音譯。巴伐利亞最著名的品牌有BMW寶馬),特產有啤酒,景物有新天鵝堡迪士尼城堡原型),還有歐洲最古老的鐘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伐利亞州
  • 外文名稱:Freistaat Bayern(德)、Bavaria(英)
  • 別名:拜仁、拜恩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德國
  • 地理位置:德國東南部
  • 面積:70,549.44 平方千米
  • 人口:12,843,514(2015.12.31)
  • 方言:高地德語
  • 著名景點新天鵝堡
  • 機場慕尼黑機場紐倫堡機場
  • 首府慕尼黑
  • 執政黨:基督教社會聯盟 CSU
  • 宗教:羅馬天主教
歷史,名稱由來,巴伐利亞王國,併入德意志帝國,恢復繁盛,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政治,經濟,農業,工業,第三產業,社會,民族,人口,宗教,教育,首府慕尼黑,宮廷文化中心,科技迷宮,噴泉著稱,交通,文化,拜仁文化,維護,旅遊景點,阿爾卑斯山,新天鵝堡,寧芬堡,聖母教堂,新市政廳,對外交流,

歷史

名稱由來

巴伐利亞出自Bayuwaren,是羅馬帝國統治該地時羅馬人給予該地的名稱。大約於520年法蘭克人也提及此名。在8世紀早期聖卜尼法斯完成將該地的人改信天主教。從此巴伐利亞一直相信羅馬天主教,16-17世紀巴伐利亞抗拒宗教改革,而且還仍然堅持相信羅馬天主教
城市象徵之一—“浪漫聖殿”城市象徵之一—“浪漫聖殿”
大約由550年至788年,阿芝諾芬家族統治巴伐利亞公國,直至最後一位公爵泰西羅三世被查理大帝罷黜為止。在接著的400年有很多家族統治公國,很少家族能傳至第三代。而那些公爵中最後亦是最重要的一位,就是韋爾夫王朝的獅子亨利,亦是慕尼黑的建城者。
獅子亨利被他侄子腓特烈一世罷免薩克森與巴伐利亞公爵的名銜之後,在1180年,巴伐利亞被給予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作為封地,從此巴伐利亞由1180年直至1918年都是在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統治下。
1255年巴伐利亞第一次分裂成若干數個公國,但在1506年巴伐利亞再被統一,而慕尼黑也成為唯一的首都。
1623年三十年戰爭早期巴伐利亞公爵取代了他們的表親普法爾茨公爵,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內強大的選帝侯名銜,從那時起,不但決定了巴伐利亞擁有選舉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利,而且獲得在帝國法律之下的特別正式地位。

巴伐利亞王國

拿破崙撤銷帝國名號的時候,巴伐利亞於1806年成為了一個王國,而在1815年普法爾茨也與巴伐利亞合併。在1799年至1817年之間巴伐利亞首相馬克西米連·約瑟夫·馮·莫約拿斯伯爵跟隨了一個嚴厲的現代化方針,建下了行政結構的基礎,即使當時仍是君主政體。而這方針亦沿用至今日。
在1818年一個新憲法通過(以當時為標準),設立兩院制的議會,包括上議院("Kammer der Reichsräte")及下議院("Kammer der Abgeordneten")。該憲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君主政體倒台之前仍然有效。

併入德意志帝國

普魯士崛起後,導致巴伐利亞計畫與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抗以維護她自己的獨立地位,但1866年普奧戰爭的失敗導致1871年巴伐利亞被併入德意志帝國,但是還保留巴伐利亞王國的稱號。年輕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把精力用在建設新天鵝堡上。
在20世紀早期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羅·克利(Paul Klee)、亨利·易卜生、與其它知名畫家都來到了巴伐利亞,特別是慕尼黑的施華賓區,但該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

恢復繁盛

罷免路德維希三世的社會主義州長卻特·艾士拿,在1919年被暗殺,導致政府要暴力鎮壓共產主義革命。右翼極端主義者的活動也增加,特別是1923年的啤酒館政變,而慕尼黑和紐倫堡就成為納粹黨第三帝國的根據地。
作為製造業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慕尼黑受到猛烈轟炸,並被美軍占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伐利亞恢復為一個繁盛的工業中心,大規模的重建工程努力地恢復了很多慕尼黑的歷史上著名的建築,也主辦了1972年夏季奧運會。

地理

位置

巴伐利亞州位於德國東南部,巴伐利亞州的西北部與巴登-符騰堡圖林根薩克森黑森州接壤,東部與捷克,南部與奧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蘭肯行政專區首府紐倫堡為州第二大城市,北拜恩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奧格斯堡,一座古羅馬時代就已存在的當時的古羅馬國家的邊境城市

地形

主要為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

地貌

阿爾卑斯山橫貫全州,多山峰、多森林、多湖泊是該州地形地貌的突出特徵。這裡的阿爾卑斯山脈中不乏引人入勝的2,000米以上的山峰,而阿爾 卑斯山前地區直到多瑙河,則遍布湖泊。東巴伐利亞的中高山脈,從帕紹和雷根斯堡延伸到捷克共和國的邊境,主要還是一片原始景色。施瓦本-弗蘭肯的層岩地帶,在東巴伐利亞的中高山脈和多瑙河之間,是典型的褶皺地形和高地。巴州地處歐洲中心位置,是歐洲東-西和南-北貿易的交匯處。從巴州出發,可以便捷地到達其它各主要經濟中心。
巴伐利亞田園風光巴伐利亞田園風光

氣候

受西風帶影響,巴伐利亞州氣候呈現複雜易變的特點。降水量南北差距較大,南部最高年降水量達1800毫米,北部僅700毫米;南部霜凍期為108天,北部為101天。

政治

巴伐利亞州擁有一個一院制的州議會(Landtag),並實行普選制度。1999年以前,州內還有一個參議院(Senat),其成員是從巴伐利亞的社會與經濟團體中挑選出來的,不過已經在1998年的一場公民投票中廢止。
巴伐利亞的政府首腦稱為部長主席、邦總理(Ministerpräsident)。巴伐利亞長期以來較為支持德國的保守派,其中基督教社會聯盟從1946年開始,便在此地擁有龐大優勢。並且從1957年其成員當選部長主席之後,執政就不曾中斷。艾德蒙·施托伊伯爾(Edmund Stoiber)在2003年9月21日州選舉中連任部長主席,並以基督教社會聯盟組成政府。

經濟

巴伐利亞是德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這裡完成了從以農業為主到高科技工業的巨大轉變。汽車製造業是巴伐利亞的核心產業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

農業

直至1950年,農業是巴伐利亞的主要經濟部門。在後來的幾十年里,該州從主要務農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和服務性行業州。但是,今天仍有大部分地區,不僅是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還以農業和林業為主。巴伐利亞啤酒(根據1516年純淨度規定釀造)世所聞名-釀造所需的啤酒花在巴伐利亞當地種植;弗蘭肯葡萄酒為行家們交口稱譽。今天國內生產總值的大約35%來自製造部門,一半以上來自服務行業。黑麥啤酒花較多。

工業

1835年通過德國第一條鐵路線聯結起來的雙生城市紐倫堡(居民493000人)和菲爾特(居民109000人)構成了一個擁有電氣工程、機器和汽車製造、印刷、塑膠工業、玩具和食品工業的工業中心。紐倫堡的胡椒蜂蜜餅舉世聞名。菲爾特的“源泉”(Quelle)郵購批發中心是歐洲聞名的一個地點。累根斯堡(居民125000人)的中世紀城市面貌保存良好(建於1146年的石橋)。今天它依靠的是汽車製造、紡織業、機器製造業和木材工業,還擁有一座有效率的多瑙河港口。英戈爾施塔特(居民113000人)是汽車製造和石油冶煉廠基地。維爾茨堡(居民127000人)除了印刷機、電氣和食品工業外,還有本州3個最大的葡萄園:國家的宮廷酒窖、尤利烏斯醫院和平民醫院。東巴伐利亞的玻璃工場(茨維塞爾)和陶瓷工場(羅森塔爾、胡慶羅伊特爾)繼承了手工業傳統。國際博覽會如慕尼黑的國際建築機械博覽會(Bauma)和“系統”博覽會(Systems)以及紐倫堡的玩具博覽會享有世界聲譽。

第三產業

州首府慕尼黑居民122萬人。然而,城市仍然具有自己獨特的氛圍。除了在例如宮廷酒館裡眾所周知的社交活動外,城市和地區的經濟生活也進行得生氣勃勃:汽車和飛機工業、電氣和電子工業、保險業和出版業。著名的大學和其他的高等院校、藏書600多萬冊的歐洲最大圖書館之一的巴伐利亞州圖書館、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物理學研究所、研究用反應堆以及許多其他設施,使慕尼黑成為科學與研究的一個重要中心。以長年任巴伐利亞州州長的弗蘭茨-約瑟夫·施特勞斯的名字命名的機場是國際航空交通的重要基地。
1998年2月,新的博覽會場地在原慕尼黑-里姆機場落成。

社會

民族

巴州主要有三大民族:巴伐利亞人,弗蘭肯人,施瓦本人。移居巴州的外國人主要來自:土耳其(占21.1%)、前南斯拉夫(17.5%)、義大利(8.1%)、奧地利(7.7%)。巴州共有118.1萬居民尚持外國護照。

人口

人口數量
截止到2002年9月,巴州共有1,237.70萬人口(其中:男性605.6萬、女性632萬),占德國全國人口比例為15%,僅次於北威州(1,806萬)而排名第二位。在歐盟中其人口超過盧森堡、芬蘭、瑞典奧地利、希臘、比利時葡萄牙丹麥愛爾蘭
年齡結構
15歲以下者占16%、15到65歲者占67.2%、65歲以上者占16.8%。
巴州現有563.2萬個家庭,家庭人數結構為:單身家庭占35.6%、兩個人的家庭占32.4%、三個人以上(包括三個人)的家庭占32.0%。
人口密度
175人/平方公里
巴州居民人數超過10萬的城市有八個,如慕尼黑(123.44萬)、紐倫堡(49.31萬)、奧格斯堡(25.9萬)等,集中了全州20.8%的人口。

宗教

巴州信仰宗教的人口占94.9%,其中67.2%信奉天主教,23.9%信奉基督新教,3.8%信奉其它宗教。

教育

巴伐利亞有11所綜合性大學、17所高等專科學校、3所大型研究機構、12所馬克思-普蘭克研究所以及弗朗恩霍夫協會的9所研究機構。
大學:
慕尼黑工業大學
慕尼黑大學一角慕尼黑大學一角

首府慕尼黑

宮廷文化中心

慕尼黑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麓,是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的山城。也是德國最瑰麗的宮廷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 首府慕尼黑啤酒城。12世紀以來的將近800年中,這裡一直是巴伐利亞王國——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王城之地。作為擁有125萬居民的德國第三大城市,慕尼黑一直保持其由眾多教堂塔樓等古建築組成的城市風貌。慕尼黑是一座文化名城,除擁有一家規模巨大的國家圖書館、43個劇院及一所擁有8萬多學生的大學外,慕尼黑還有四多,這就是博物館多、公園噴泉多、雕塑多和啤酒多。
奧格斯堡奧格斯堡

科技迷宮

慕尼黑全市大約有50個公共博物館和收藏館。其中的德意志博物館建於1925年,是自然科學和技術博物館。它設有33個展廳,在按自然規模介紹大千自然現象的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人類技術進步的豐碩成果。這座被人們稱之為"科技迷宮"的博物館,實際上已成為一部學習和了解人類科技發展史的很好的教科書。
慕尼黑風景如畫慕尼黑風景如畫

噴泉著稱

慕尼黑是座多水的城市,伊薩爾河從城中穿過,眾多的湖泊形成了無數的大小公園。慕尼黑有各種噴泉2000多個,許多噴泉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如位於巴赫廣場的維特巴赫噴泉、勒歇爾-安娜噴泉等。這些具有古老歷史的噴泉已成為遊客參觀的著名景點。

交通

慕尼黑有一個國際機場,也是高速火車的一個停靠站。兩條高速公路在慕尼黑交會,一條從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通往維爾茨堡 (Wurzburg) 和北巴伐利亞的紐倫堡 (Nuremberg) ,另一條來自斯圖加特(Stuttgart) ,經烏爾姆(Ulm) 通往南巴伐利亞的奧格斯堡 (Augsburg) 。兩條公路都往南進入奧地利,到因斯布魯克(Innsbruck) 和薩爾茨堡(Salzburg) 後再向義大利。

文化

拜仁文化

拜仁文化可以一直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據自由州憲法第3條規定,拜仁應當成為一個“文化州”。州政府在2003年度的預算中向藝術和文化領域撥款超過550萬歐元,除此以外,各級地方政府和個人也對本州的文化事業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維護

巴伐利亞每年用於維護文化遺產的費用達1億多馬克。無與倫比的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擁有自然科學和技術史方面世界上最豐富的收藏。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歷史性建築和藝術博物館如古繪畫陳列館及新繪畫陳列館、倫巴赫故居、莎克美術館等。阿爾布雷希特·丟勒(1471-1528)和漢斯·薩克斯(1494-1576)的家鄉城市紐倫堡在當地教堂里保存了中世紀晚期高檔次的藝術珍寶。僅為參觀日耳曼民族博物館就值得前往該市一游。班茨和埃塔爾修道院教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財富的施泰因嘉頓附近的十四聖者大教堂和維斯教堂以及維爾茨堡原侯爵主教官邸都是巴羅克和洛可可式建築的珍品。
維爾茨堡官邸的樓梯大廳為巴爾特哈薩爾·諾伊曼(1687-1753)所建,由喬萬尼·巴蒂斯塔·蒂波羅作畫,其華美在世界上少有匹敵。陶伯爾河上游的羅滕堡、內爾特林根和丁克爾斯比爾諸城市是“令人渴望一看的博物館”,通過“浪漫之路”和其他的名勝古蹟聯接起來。在巴伐利亞有33座劇院和34處露天劇場。每年在拜羅伊特文化節期間都要演出1872-1883年曾在此生活過的里夏德·華格納的歌劇。
維爾茨堡候爵爵位大主教官邸維爾茨堡候爵爵位大主教官邸
除此之外還有例如慕尼黑文化節、帕騷的歐洲周、安斯巴赫的巴赫周、維爾茨堡的莫扎特節。民間音樂在巴伐利亞各地也很活躍,尤其在眾多的慶祝活動期間,例如特爾茨的萊翁哈爾迪之游、奧格斯堡的和平節、富爾特的風箏節、維爾茨堡的基里安節、基弗爾斯費爾登的賽馬。從1634年起的傳統是奧伯阿梅爾高每10年演出一次的耶穌受難劇。

旅遊景點

阿爾卑斯山

巴伐利亞在旅遊方面的高度吸引力歸功於它的豐富的文化歷史遺產及其令人難忘的自然美。阿爾卑斯山和高達2962米的德國最高峰祖格峰、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上令人著迷的湖泊如基姆湖和柯尼希斯湖、巴伐利亞森林公園、弗蘭肯汝拉山脈、菲希特爾山脈、施泰格爾森林、施佩薩爾特山以及其他許多地帶向旅遊者提供了欣賞自然和休養身心的難得的機會。山脈是徒步漫遊的樂園、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的湖泊和在建造美因-多瑙運河時產生的新的法蘭克水庫吸引著人們去從事水上運動。
阿爾卑斯山風光阿爾卑斯山風光

新天鵝堡

新天鵝堡始建於1869年,位於巴伐利亞州南部小城菲森(Fuessen)近郊群峰中的一個小山峰上,是根據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夢想所設計,並花費了17年時間建造而成的。城堡中洋溢著中世紀的氣息,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城堡展現出變化無窮的面容。
在山腳下遠眺新天鵝堡在山腳下遠眺新天鵝堡
路德維希二世是藝術的愛好者,他一生受著華格納歌劇的影響,他構想了傳說中曾是白雪公主居住的地方。他邀請劇院畫家和舞檯布置者,而不是建築師,繪製建築草圖,並以華格納創作的音樂劇《天鵝騎士》為靈感,開始修建新天鵝堡。
路德維希二世在心中構思城堡的藍圖時,就已經將城堡和天然景觀合而為一。夢幻的氣氛、無數的天鵝圖畫,再加上圍繞城堡四周的湖泊,沉沉的湖水,新天鵝堡確實如人間仙境。

寧芬堡

寧芬堡位於慕尼黑的西北郊,是歷代王侯的夏宮。 18世紀初,選帝侯馬克斯將他母親的鄉間別墅擴建成宮殿,就是現在的寧芬堡。整座宮殿坐西朝東,由一幢幢方形樓房連結而成,長達600米。主樓雄偉壯觀,展開的兩翼對稱和諧,遠遠望去主次分明。宮殿內有各國的展廳,其中中國之閣最值得一提,裡面的裝飾擺設全是中國式的,壁紙屏風繪著龍鳳、山水、花鳥、蟲魚,還陳列著中國的漆器和瓷器。宮中有一個獨特的群芳畫廊,陳列著由宮廷畫家斯蒂勒所作的36幅美人油畫像。宮殿後面是宮廷式園林和廣闊的草地林木。掩映在萬綠之中,還有一座小巧玲瓏的狩獵行宮——阿瑪琳宮,內部裝飾纖巧精美。
寧芬堡風光寧芬堡風光

聖母教堂

聖母教堂是慕尼黑明信片上展示的標誌性建築。
教堂高109米,寬40米,它的特殊的綠色圓頂,在1525年建成後被許多巴伐利亞的塔樓作為模型。夏季時有電梯可直上塔頂,晴天時可以在這裡眺望南面的阿爾卑斯山脈群峰和慕尼黑市區。
傳說,教堂的建築師對魔鬼許諾說建造一個從裡面不能看到一扇窗戶的教堂。因此,魔鬼就幫助他建造。在他完成了大樓以後,建築師帶魔鬼到教堂的中間,告訴魔鬼說在這裡你不能看見一扇單個的窗戶。但是所有經常去做禮拜的人都在一個擁有充足光線區域就坐。魔鬼聽後非常憤怒的跺腳,他的腳印就在留在了石頭地板上,成了“魔鬼的腳印”。

新市政廳

新市政廳位於瑪麗亞廣場北側,是19世紀末建造的棕黑色哥德式建築。正面裝飾有巴伐利亞國王以及寓言、傳說的英雄、聖人等的雕像。
整個建築布局恢宏、裝飾華麗,從1867年起用了40年時間才建成。市政廳85米高的鐘樓上有全德國最大的木偶報時,每天11、12、17點以及晚上21點的整點時,就會有真人大小的32個木偶演出歷史劇,內容是1558年威廉5世的婚禮情景。此時塔閣里許多彩色人像開始動作,或手持斧劍,或騎著駿馬,或提著花燈,或吹著洋號,分上下兩層,排著隊簇擁而出,配合音樂節奏,舉手投足,載歌載舞,惟妙惟肖地再現了當年大婚慶典的場景,持續10分鐘。每天上午吸引不少遊人觀看,特別是初到慕尼黑的人,都不願錯過。
巴伐利亞新市政廳巴伐利亞新市政廳
傳說:1516年慕尼黑髮生大鼠疫,全市有幾千人喪生,其餘的紛紛逃避他鄉,全城十室九空,幾成死城。52年後,威廉五世公爵為了恢復和重振慕尼黑,便在這裡舉行大婚慶典,遊行慶祝,慕尼黑從此恢復興旺。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驅趕“衰氣”的大慶典,在市政廳鐘樓的五六層上設定了木偶報時鐘。

對外交流

與中國的交流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與德國巴伐利亞州州長埃德蒙德·施托伊貝爾2004年10月20日共同簽署了《締結友好省州關係協定》。
根據協定內容,今後廣東與巴州將根據平等互利原則,在經濟貿易、基礎設施、信息通訊技術等兩省州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雙方將保持經常性的聯繫制度。在簽署友好省州協定書後,雙方有關部門還就旅遊交流、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合作和中小企業合作等簽署一系列協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