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延

拜占庭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位於連線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第四世紀重新命名它為君士坦丁堡,並且讓它成為羅馬帝國的陪都。拜占庭位於羅馬帝國東方的部分,比西方的另一部分多延續一千年,它保護歐洲不受來自東方勢力如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侵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拜占庭
  • 外文名稱:Byzantine Empire
  • 行政區類別:於連線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上
  • 所屬地區:古希臘城市
拜占庭,簡介,成因,文化,結束,影響,

拜占庭

拜占庭簡史:
330年 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
527年查士丁尼一世成為皇帝。
532年-537年 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亞大教堂”。
1054年 教會分裂:君士坦丁堡教會羅馬教廷決裂,成為希臘東正教
1204年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
1261年 拜占庭皇帝麥可八世‧帕里奧洛加斯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年 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

簡介


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疆域

拜占庭國旗
拜占庭人因來自拜占庭一地而得名,拜占庭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位於連線黑海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第四世紀重新命名它為君士坦丁堡,並且讓它成為羅馬帝國的陪都。拜占庭位於羅馬帝國東方的部份,比西方的另一部份多延續一千年,它保護歐洲不受來自東方勢力如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的侵擾。拜占庭人之所以能夠延續那么久,是因為君士坦丁堡擁有堅固的城牆防衛,同時能夠透過海路獲得補給。在公元第七世紀的頂盛時期,拜占庭人收復了大部份原來屬於羅馬帝國的版圖,只有伊比利亞半島(今天的西班牙)、高盧(今天的法國)和英國沒有收復。拜占庭人曾一度占有中東,但是他們的帝國版圖還是以巴爾幹半島和今天的土耳其為主要部份。
數個世紀以來,拜占庭擁有歐洲最繁榮的經濟,因為君士坦丁堡在亞洲、歐洲、黑海和愛琴海之間的貿易路線上,占有最理想的位置,它是由中國往西方的絲路上一個重要目的地。諾米西瑪(重要的拜占庭金幣)在八百多年裡面,一直是通行地中海的標準貨幣。不過君士坦丁堡的戰略位置,最終也引起了義大利城邦國家的妒忌和仇視。
大體而言,拜占庭帝國強大的關鍵在於它優秀的軍隊。他們透過實戰經驗,融合了羅馬、希臘、哥德中東等國軍事上的長處,其軍隊的核心是具衝擊力的重騎兵,並以輕型步兵(弓兵)和重型步兵(配備裝甲的劍兵)做為支持。軍隊被組編成各個部隊,並施以戰術和策略的訓練,軍官則會接受軍事史和理論的教育。雖然他們常常要面對數目龐大但未受訓練的敵軍,卻能依靠出色的戰術和優秀的訓練屢屢贏得勝利。拜占庭的軍隊常透過間諜網路和秘密特工提供有關敵軍計畫的資料,並且會以賄賂或其它方法引開侵略者。
拜占庭的海軍保持海路的暢通,一方面從事貿易,一方面維持補給路線,讓君士坦丁堡即便被包圍,也不會因為資源枯竭而投降。在公元第八世紀,由陸路和海路攻擊的阿拉伯人被一種秘密武器—「希臘火」所打敗。這是一種由液態易燃物製造出來的化學武器(其成份仍然不詳),由一個喉管把它噴出。阿拉伯的海軍就是被「希臘火」所摧毀。
在公元第七和第八世紀之間,阿拉伯占領了埃及中東北非西班牙,從拜占庭的手上永久地奪去這些地區。1071年,土耳其人於曼奇克托取得勝利,導致帝國在小亞細亞一帶的榖物、牲畜馬匹士兵等重要資源供應被切斷。1204年,十字軍誘使威尼斯的總督利用背叛者,讓他們得以洗掠君士坦丁堡。
十四世紀時,土耳其人攻占亞得利亞堡,然後繞過君士坦丁堡侵略歐洲。1396年,他們在尼古博魯斯打敗大批的十字軍,並安置了很多巴爾幹半島的居民。1453年五月,土耳其的蘇丹麥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幫助之下,攻占了防衛虛弱的君士坦丁堡,這個城市的陷落也代表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成因

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或東羅馬帝國(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依然存在的羅馬帝國東半部。拜占庭帝國通常被認為開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第一個偉大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482-565)。他的野心是恢復古羅馬帝國,而且差一點就成功。查士丁尼一世的助手貝利沙魯斯,是當時最偉大的將軍,他率領帝國軍隊同時打敗東方的波斯人、北非的汪達爾人、義大利的東哥德人、巴爾幹的保加利亞人和斯拉夫人。除了軍事行動之外,查士丁尼還建立一個有力的法律和管理制度,為帝國的未來奠下基礎,並一直捍衛著基督教會。
儘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但拜占庭人將自己視為羅馬人,對東羅馬的羅馬人來說,這並不自相矛盾。他們的語言是希臘語,他們的文化在許多世紀中是希臘文化,但到7世紀為止他們的官方語言是拉丁語。他們周圍的國家(東方的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西方的歐洲國家,北方的俄羅斯)都將他們稱為羅馬人。假如有人將他們稱為“希臘人”,那么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因為“希臘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紀這個帝國不被稱為拜占庭帝國。從17世紀開始,西方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的羅馬帝國與中世紀的羅馬帝國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個稱法。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義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這個分裂一直維持到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於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決定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他選擇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堡)。330年這個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稱之為新羅馬(Nova Roma)。但一般人稱之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為君士坦丁之城)。這個新的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雖然在君士坦丁的統治時期這個帝國還不是拜占庭帝國,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線。
另一個分界線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戰役。這場敗仗,以及皇帝瓦倫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國和中世紀帝國分家的時間。瓦倫斯的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有時也被稱為大帝)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里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里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他的首都是米蘭。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

文化

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說,今天對“西部的拉丁帝國”和“東部的希臘帝國”的區分,以及今天所強調的東部的帝國並不是“真正”的羅馬帝國,並不重要。羅馬帝國是一個多語言的帝國,東羅馬並不例外。在這個國家裡有希臘人弗拉赫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依利里亞人和斯拉夫人,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希臘文化從帝國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以弗所、和亞歷山大傳向全國。雖然當時還不很明顯,但東羅馬帝國在其學者如約翰·桂索斯通的印象下發展了他們自己風格的基督教。
550年前後拜占庭帝國疆域,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征服的地區東羅馬帝國基本上避免了西羅馬帝國3世紀和4世紀所遭遇的困難。這裡有許多原因。首先這裡的城市文化已經相當成熟了,其次民族大遷徙時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羅馬的財富。5世紀中西羅馬帝國多次被征服,東羅馬帝國頂多交納貢獻就可以免除遭難了。狄奧多西斯二世加強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被“野蠻人”攻不破的城市。476年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哥特人談判,他結束了哥特人對東部帝國的威脅,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國了。
6世紀時東羅馬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的老敵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神學的爭論,比如對基督一性說的爭論也是帝國的重要話題。但東部帝國並沒有忘記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東帝國甚至奪回了它部分在西部喪失的省份:義大利的大部地區、北非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這部法典是用拉丁語寫的,而當時拉丁語已被認為是一種古老的語言了,甚至許多寫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會說這種語言。530年代,在查士丁尼的統治下,聖索非亞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聖的真理的意思)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在所有的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倫巴底人占領了義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占領了東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後來重新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但當時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現是赫拉克留無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占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希臘化時代
拜占庭帝國雖然失去了許多土地,但這也給它帶來了一些好處:它不再那么混雜了。赫拉克留將全國希臘化了,希臘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他不用古羅馬的皇帝頭銜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國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國與西歐的區別已經不可忽視了。不過拜占庭帝國國內也有不小的區別,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東正教。這些省份失落後,在剩餘的省份中東正教更加強大了。赫拉克留將全國分為幾個軍區來對付外來的侵擾。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斷縮小。君士坦丁堡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試圖占領君士坦丁堡的計畫失敗了。拜占庭當時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阿拉伯人初始的進攻被擊退後,東帝國開始得到恢復。
8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對聖像破壞運動的爭論。利奧三世下令禁止聖像,這個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對,整個國家到處都發生暴亂。在艾琳女皇的領導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決定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還有與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的計畫,但這些計畫未能成功。9世紀初聖像破壞運動重現,843年再次被制止。這些爭論使得當時與其已經開始離心離德的天主教和神聖羅馬帝國(對拜占庭帝國來說這個名字相當荒謬)未能重新統一起來。
黃金時代
"保加利亞人屠夫"巴齊爾二世在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拜占庭帝國在91011世紀初達到了它的頂峰。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裡,拜占庭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消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里亞海的制海權,占領了義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爾二世(保加利亞屠夫)打敗了保加利亞人,並於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同時拜占庭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不過有時也是敵人):在基輔的俄羅斯國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僱傭軍。
但如其前身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當時許多占有土地的貴族打亂了軍區的制度。假如拜占庭帝國只需要對付它的舊敵神聖羅馬帝國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話它可能還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敵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譽:諾曼人征服了義大利,而突厥進入了小亞細亞。突厥當時最大的敵人是埃及,而小亞細亞則是拜占庭帝國士兵的主要來源地。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會戰中羅梅納斯四世被突厥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戰敗,拜占庭帝國從此失去了小亞細亞省。1054年東正教與天主教徹底決裂,雙方互相革除對方的教籍。

結束

1180年前後的拜占庭帝國疆域拜占庭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亞歷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雖然亞歷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占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11世紀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義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亞歷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義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別受反感,儘管威尼斯的船隻是帝國艦隊的骨幹。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圖征服拜占庭帝國,但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的目的是占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而拜占庭的力量卻徹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國這時已經三分五裂了: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但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而把他們在亞洲的敵人忘了。這時他們倖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穆斯林內部分裂。當鄂圖曼帝國建立後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圖曼帝國占領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條件是兩個教會必須統一。拜占庭雖然頒布法律統一教會,但拜占庭的居民並不接受羅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僱傭軍來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寧可拜占庭死亡。他們看著鄂圖曼帝國將剩餘的地域蠶食。
1400年前後的拜占庭帝國疆域一開始鄂圖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克服它。但隨著炮的出現,這堵牆不能再保護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領了。穆哈默德二世將自己看做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格的繼承人。到12世紀末,小亞西亞和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都已經緊緊地落入鄂圖曼帝國的控制之下了。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繼承人。

影響

拜占庭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卻是他的教會。早期拜占庭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許多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1453年,被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