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像

聖像

聖像特指孔子的畫像。清·左暄 《三餘偶筆·聖像》:“若孔聖之有畫像其來已久,漢孝景時,太守文翁作石室刻石像,有孔子及七十二子像,韓勅修孔廟後碑,立於桓帝永壽三年,而碑中有改畫聖像之語。”

尊稱皇帝的像。《宋史·真宗紀三》:“﹝三月﹞乙卯,建安軍鑄玉皇、聖祖、太祖、太宗尊像成,以 丁謂為迎奉使……﹝五月﹞甲辰,聖像至。”

指各種宗教或民間所崇奉的畫像和偶像。前蜀·杜光庭 《道教靈驗記·果州開元觀驗》:“又於白鶴山觀 掘地得鐵數萬斤,鑄三尊鐵像,僅高二丈,今謂之聖像,遠近祈禱,立有徵驗。”清 彭定求《道藏輯要·在陸(袁可立別業)肇祥》:“上供長生大帝,及八洞仙祖聖像,皆飛現雲中。” 鄭振鐸《大佛寺》:“大殿的四周都是一方一方的小方格,立著聖像,各有一張奇形的椅子,預備牧師們聽懺悔者自白時用的。”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二:“青年們到 三仙姑 那裡去,要說是去問神,還不如說是去看聖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象
  • 特指:孔子畫像
  • 又稱:皇帝的像
  • 其他:各種宗教或民間的畫像
聖象由來,聖像作用,

聖象由來

東方基督教的傳統藝術品,指以壁畫、鑲嵌畫或畫板畫等形式表現神靈、聖者及聖跡。8、9世紀間有人反對崇拜聖像,認為這種作法在宗教上既無補益又無意義,於是引起爭論。其後,東方教會提出拜像理論,既然上帝可以透過耶穌基督的身體取得物質形象,當然也可以為他做像。

聖像作用

東方教會認為聖像是教堂中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拜像是禮拜儀式中的重要內容。聖壇前立有聖像屏(iconostasis),上繪《新約》故事、節日故事和著名聖徒軼事,用以教育沒有文化的信徒。根據古典的拜占庭與正教傳統,聖像是象徵性而不是寫實性的藝術品,其作用是以線條和色彩來傳達教義。
(圖為《天使報喜》,君士坦丁堡雙面畫板聖像畫的反面,繪於14世紀早期;現藏馬其頓斯科普里博物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