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稱慢

拍手稱慢

成語典故,其本事來源於古印度,約於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形成慣用成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拍手稱慢
  • 來源:古印度
  • 歷史:約於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
  • 選自:《摩訶吠陀集》
詞語本事,傳入中國,

詞語本事

據古印度典籍《摩訶吠陀集》記載,古天竺有國王喬達摩·婆邏迦葉,膝下兩個嫡子,長子名叫庫哈尼,次子名叫達多西摩。父子三人俱好騎射,尤愛駿馬。
一日,國王身體不適,經御醫診療,未見好轉,思考起王儲未定,決定讓兩個王子比試下騎術,規則定為:誰的馬慢,誰繼承王位。
比賽當日,兩個王子各騎一匹劣馬,原地踱步,從清晨直到太陽落山,也未分出勝負。
王后懨懨欲睡,遂向國王道:令他兄弟換馬再比。國王大喜。
兩位王子換馬再比,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結果哥哥所騎的馬後到,於是由弟弟繼承了王位。
旁觀的大臣見勝負已分,都上前祝賀達多西摩,紛紛鼓掌稱讚。
由此,梵文里便出現意為“拍手稱慢”的典故。

傳入中國

拓跋氏本是北方遊牧民族,北魏建國後,有一位印度高僧遊歷東土,被孝文帝拓跋宏封為“金光禮佛一等國師”。這位高僧帶入中原的典籍甚多,其中有這一本《摩訶吠陀集》。孝文帝遂命自己的族弟拓跋仁軍與高僧共同將此書譯為漢文,“拍手稱慢”的典故這才逐漸被中國老百姓接受,並形成成語。
註:北魏遷都後,拓跋氏改姓元,故《北魏書》里記載拓跋仁軍時,也寫作“元仁軍”。
又註:本成語和“拍手稱快”極其混淆,請注意辨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