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前派

拉斐爾前派

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被譯為拉斐爾前派,是1848年在英國興起的美術改革運動。

拉斐爾前派最初是由3名年輕的英國畫家亨特、羅塞蒂和米萊斯所發起組織的一個藝術團體,目的是為了改變當時的藝術潮流,反對那些在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時代之後偏向了機械論風格主義畫家。

拉斐爾前派的作品基本上以寫實的傳統風格為主,畫風審慎而細緻,用色較清新。拉斐爾前派反對院派的陳規,有的作品呈現憂鬱的情調。代表人物有:伯恩·瓊斯等。

拉斐爾前派對後世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如:唯美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新藝術運動工藝美術運動等等,甚至20世紀70年代後的一些當代繪畫作品亦受其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拉斐爾派
  • 外文名:Pre-Raphaelites Brotherhood
  • 其它譯名:拉斐爾前派
  • 性質:美術改革運動
  • 發源地:英國
  • 時間:1848-1854
歷史起源,背景,開端,發展,解散,主要特點,主要影響,畫派成員,創始人,其他成員,代表作品,相關人物,評價,畫作收藏,

歷史起源

背景

19世紀中後期,英國工業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時期,處於維多利亞女王的“繁榮”時代。
拉斐爾前派作品拉斐爾前派作品
當時的畫壇由皇家美術學院的藝術思想主宰,他們一直以拉斐爾的藝術為典範,弘揚學院派古典主義,在社會上同時流行維多利亞時代的那種秀媚甜俗和空虛淺薄的匠氣藝術。這種現狀引起許多有思想和見解的藝術家不滿。
當時的青年畫家亨特、米萊斯和羅塞蒂也發現,文藝復興初期的作品感情真摯、形象樸實生動,正是他們嚮往的藝術風格。
因此他們認為真正的藝術存在於拉斐爾之前,企圖發揚拉斐爾以前的藝術來挽救英國繪畫。於是於1848年,他們三人發起成了立一個畫派,史稱“前拉斐爾派”。

開端

1848年,前拉斐爾派在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於倫敦的家中發起了。在開始的聚會中只有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威廉·霍爾曼·亨特三人,而到了1848年的秋天,他們已經累積至7人,畫派逐漸形成。
他們是威廉·麥可·羅塞蒂、托馬斯·伍爾納(Thomas Woolner)、詹姆士·柯林(James Collinson)、弗雷德里克·喬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還有一些年輕的畫家和雕刻家也和他們有緊密關係。他們將畫派的成立作為秘密,沒有讓皇家學院的其他人知道。
拉斐爾前派

發展

1889年,受到前拉斐爾派影響的畫家包括了亞瑟·休斯(Arthur Hughes)、弗雷德里克·桑迪斯(Frederic Sandys)、伊芙琳·摩根(Evelyn De Morgan)等人,以及福特·馬多克斯·布朗,布朗雖然沒有加入畫派,但他的畫風卻被認為是最接近拉斐爾前派原則的。
《死亡的圖像》威廉·霍爾曼·亨特《死亡的圖像》威廉·霍爾曼·亨特
1856年後,但丁·羅塞蒂成了拉斐爾前派里中世紀派畫風的領導人,他的作品也影響了威廉·莫里斯,他們兩人成為夥伴,不過羅塞蒂也因此和莫里斯的妻子,作為模特的珍·莫里斯(Jane Morris)發生了緋聞。福特·馬多克斯·布朗與畫家愛德華·伯納-瓊斯也成了夥伴。
相較之下,米萊於1860年後拋棄了拉斐爾前派原則,而重采皇家藝術學院創始人雷諾茲那種廣泛而鬆散的風格。莫里斯和其他人則極力批評米萊的這種改變。 拉斐爾前派持續影響許多英國畫家直至20世紀。羅塞蒂後來成為了歐洲象徵主義的先驅。

解散

1849年前拉斐爾派的作品被首次展覽。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所繪的《Isabella》和亨特的《Rienzi》在皇家學院進行了展示,而羅塞蒂的《Girlhood of Mary Virgin》則在倫敦海德公園的街角自由展示。畫派里所有成員已達成共識,在他們作品的簽名旁邊留下前拉斐爾派的縮寫— PRB 的記號。
《Dolce Far Niente》《Dolce Far Niente》
在1850年1月至4月間他們又發行了雜誌,名為“The Germ”。但丁·羅塞蒂的弟弟威廉·羅塞蒂負責編輯雜誌,發行了包括羅塞蒂、托馬斯·伍爾納和詹姆士·柯林的詩,以及其他有關藝術與文學間的親前拉斐爾派的論文,如考文垂·巴特摩爾(Coventry Patmore)的文章。但這也同時顯現了為何前拉斐爾派僅維持短暫時間的原因,因為雜誌並不能長時間的維持畫派的氣勢 。
1850年,在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的《基督在父母家中》進行展覽後,前拉斐爾派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畫中描繪基督一家人在滿地木屑的雜亂木匠房裡工作,包括查爾斯·狄更斯在內的許多人批評那是一種對基督的褻瀆。他們的中世紀畫風被批評為保守倒退,而詳盡的描繪細節則被批評醜陋而刺眼。狄更斯批評米萊將基督一家人描繪得像是酗酒者和貧民窟,而“中世紀”的姿勢則荒謬而扭曲。另一個名為“The Clique”的畫派極力批評前拉斐爾派。皇家學院的主席查理斯·洛克·伊斯特萊克(Charles Lock Eastlake)也公開批評前拉斐爾派主張的原則。
不過,前拉斐爾派得到了評論家約翰·拉斯金的支持,他讚揚前拉斐爾派對於自然狀態的描繪以及否定了傳統繪畫的方法。他繼續在金融上和他的寫作上支援前拉斐爾派。 在爭議之後,詹姆士·柯林離開了畫派。他們集合起來討論應該由誰來取代他的位置,但最後卻無法達成決定。於是畫派便解散了,不過他們繼續發揮著影響力,畫家仍然繼續用這些風格作畫,但他們不再於作品上籤下“PRB”了。
《夏洛特小姐》《夏洛特小姐》

主要特點

前拉斐爾派的原則為以下四條:
拉斐爾前派作品拉斐爾前派作品
(一)要以確實存在的概念來表達;
(二)要專注於研究自然的狀態
(三)要對以前的藝術中直接、認真而真誠的態度感同身受,並排斥那些陳腐的、自我炫耀的、死記硬背的態度
(四)要創作出非常好的畫和雕像。
受到了浪漫主義的影響,他們將自由和個人責任視為不可分離的。不過,他們尤其著迷於中世紀的文化,相信中世紀文化有著後來的時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創造性。後來強調中世紀文化的觀點,與強調獨立觀察自然狀態的現實主義產生了衝突,原本拉斐爾畫派里認為這兩者是能互相配合的,但在衝突產生後畫派一分為二,現實主義派由亨特和米萊領導,中世紀派則由羅塞蒂和威廉·莫里斯等追隨者領導。不過衝突並不是完全的,兩派都相信藝術的實質是心靈上的,反對庫爾貝唯物的現實主義以及印象派。
為了復興15世紀藝術光輝的色彩風格,亨特和米萊發展了一種繪畫的方法,用稀薄的透明顏料(Glaze)覆蓋在潮濕的白色表面上,以此讓顏色保持如寶石一般的透明度和清晰度。這種色彩鮮明的強調是為了對比早期那些過度使用瀝青的英國畫家,瀝青會產生出渾濁而不固定的黑暗區塊,而這正是前拉斐爾派所輕視的。
《Hylas and the Nymphs》《Hylas and the Nymphs》

主要影響

藉由威廉·莫里斯的關係,前拉斐爾派的概念影響了許多室內設計師和建築師,利用中世紀的風格做建築設計,以及其他裝飾品的設計。這也直接引導了莫里斯所發動的工藝美術運動,霍爾曼·亨特也參與了這項運動。在1850年後,由於現實主義和科學觀點上的著重,亨特和米萊都已經不再直接模仿中世紀藝術。但亨特繼續強調心靈在藝術上的重要性,試圖利用準確的觀察和研究來調和信仰與科學兩者,而前往以色列和埃及以聖經故事作為繪畫的題材。
《岡妮芙皇后》威廉·莫里斯《岡妮芙皇后》威廉·莫里斯
前拉斐爾派持續影響許多英國畫家直至20世紀。羅塞蒂後來成為了歐洲象徵主義的先驅。在英國伯明罕市的伯明罕博物館和藝術畫廊收藏著許多世界知名的前拉斐爾派畫作,這些畫作也對在當地長大的作家J.R.R.托爾金產生極大的影響。20世紀時畫家的觀點大量改變,由於攝影技術的發達,藝術的目的逐漸遠離了重現實際的狀態。因為前拉斐爾派主要專注於將事物描繪的如同攝影般逼真,儘管他們也特殊的專注於詳細描繪表面圖案上,他們的作品仍被許多批評家所貶低。不過自從1960年代以來,前拉斐爾派的作品開始重新受到重視,比如1984年倫敦泰特美術館的展覽,確立前拉斐爾派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在2012年9月泰特美術館又再次的對前拉斐爾派的畫作進行展覽。

畫派成員

創始人

拉斐爾前派
威廉·霍爾曼·亨特William Halman Hunt,1827-1910)
1827年4月2日生於奇普賽德,亨特十六歲以後才接觸油畫,一面畫肖像畫自謀生活,一面開始研究繪畫。1845年,他進入皇家美術學院,在那兒遇見了米萊斯和羅塞蒂,於是他們合作開創了前拉斐爾派兄弟團,決心重振英國畫壇雄風。在繪畫手法上,亨特標榜樸素非技巧的寫實主義,主題不受因襲的束縛,以真摯的宗教性和道德性為最主要的選擇標準。他自認是拉斐理論的指導者。晚年所著的自傳就此成為有關此派的重要文獻。他作品的主題以精神和寫實主義技法共存,成為象徵主義繪畫的一個典型。主要作品有:《良心覺醒》、《牧羊人》、《死亡的圖像》、《世界之光》等。
拉斐爾前派
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Sir 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
1829年出生, 10歲左右就展現繪畫天才, 11歲進入皇家美術學院附屬美術學校學習。 他是前拉斐爾派的三個創始人中年齡最小、才華最高的一位,1852年以《奧菲利亞》一舉成名。米萊斯初期作風是基於前拉斐爾派的理念, 以忠實的自然描寫為基礎, 後期的佳作大部分為肖像畫。 米萊斯同前拉斐爾派畫家們的作品都有一種共同特色, 那就是對愛情與人生象詩歌般的抒情, 將枯萎或熾熱的情感再度燃燒。其油畫《基督在自己父母家中》體現了該派精神,但也引起很大爭議。以畫風細膩著稱。19世紀50年代其藝術進入成熟階段,作有《釋放令》、《盲女》等優秀作品。並作有風景畫和人物畫。1896年出任皇家藝術科學院院長。
拉斐爾前派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
1828年出生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義大利裔的羅塞蒂家族。羅塞蒂個性強烈, 無視當時的傳統,成為十九世紀最有個性的畫家兼詩人。 由於年輕時沒有把繪畫技術完全學好, 使他的繪畫有美中不足的缺陷。他討厭風景畫, 尤其討厭象米雷那樣詳細描繪細節。 他的作品中水彩占了絕大部分, 從1850年以後, 水彩更成為他唯一的畫材。 晚年他作品的品質不固定, 一來健康已受損, 二來是僱請助手幫忙的關係。但代表他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已清楚的傳達了十九世紀英國繪畫最為深刻的不滅印象。他以女性為題材,作品瀰漫著憂鬱而傷感氣氛,他不著力細節的描繪,但卻注重表現女性的頸項美,羅塞蒂筆下的女性都有修長圓蘊的脖頸,使人過目不忘。

其他成員

  • 弗雷德里克·喬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評論家
  • 詹姆士·柯林(James Collinson),畫家
  • 托馬斯·伍爾納(Thomas Woolner),雕刻家、詩人

代表作品

覺醒的良心》是威廉·霍爾曼·亨特的作品,顯示了前拉斐爾派的特點。
聖母領報》是羅塞蒂的作品,不拘成法、單純而又奇特,於宗教情緒中揉入了對性愛的迷戀,體現出他藝術的基本特色。
岡妮芙皇后》是威廉·莫里斯的作品,從極富浪漫氣息的裝飾性色彩中可以看出,畫家雖未完全脫離古典畫風的影響,但已有了濃郁的浪漫特點。
前拉斐爾派的代表作還有亨特的《世界之光》、《被雇的牧人》、《信徒避難》《羅馬婦女》;羅賽蒂的《終於見面》《白晝之夜》、《聖母領報》;密萊斯的《盲女》、《基督家庭》、《釋放出獄》等。
奧菲利亞奧菲利亞

相關人物

查爾斯·奧爾斯頓·柯林斯Charles Allston Collins),畫家
拉斐爾前派作品拉斐爾前派作品
福特·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畫家、設計師
愛德華·伯納-瓊斯Edward Burne-Jones),畫家、設計師
湯瑪斯·庫伯·高奇(Thomas Cooper Gotch),畫家
亞瑟·休斯(Arthur Hughes),畫家、插圖畫家
珍·莫里斯(Jane Morris),模特
梅·莫里斯(May Morris),刺繡師、設計師
克莉斯緹娜·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詩人
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評論家
伊莉莎白·西德爾(Elizabeth Siddal),畫家、詩人、模特
阿爾吉儂·斯文本恩(Algernon Swinburne),詩人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畫家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設計師、作家

評價

前拉斐爾派後期的唯美主義很多人都認為俗。英國唯美主義的繪畫,在追求為藝術而藝術,他們以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為先驅, 將藝術道德標準分離出來,強調美就是最好的,他們不重視內容,只訴諸感覺形式。唯美主義包括古希臘雕刻的情趣,十九世紀初從雅典運來的巴特農神壇上的古希臘美女雕刻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英國人第一次接觸到古希臘古典大師的作品,這給十九世紀末英國藝術家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女性理想美和肉體表現方法。
拉斐爾前派作品拉斐爾前派作品

畫作收藏

英國的泰特美術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曼徹斯特藝術畫廊等地都收藏了大量的前拉斐爾派畫作,而在英國以外,美國的德拉威藝術博物館也有許多收藏。 許多地點的國家名勝古蹟信託也都收藏了前拉斐爾派作品。
安德魯·洛伊·韋伯是前拉斐爾派的狂熱收藏家,至今已經收藏了300件該畫派的作品,他還在2003年由皇家藝術學院展出了他的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