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遺址

抗日遺址

國務院2014年9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雲南騰衝國殤墓園、山東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山西忻口戰役遺址、湖南常德會戰陣亡戰士紀念公墓等一批國民黨軍隊抗日遺址和紀念設施入選。

除上述4處外,與國民黨方面抗戰歷史相關的紀念設施、遺址還包括: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廬山抗戰紀念館、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南嶽忠烈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芷江受降舊址和紀念館、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崑崙關戰役舊址、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龍陵抗日戰爭紀念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日遺址
  • 批准時間:2014年9月1日
  • 建設者:李友邦
  • 時間:於1939年
地點分布,國務院要求,

地點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浙江金華的台灣義勇隊紀念館暨台灣義勇隊成立舊址也入選名錄,是名錄中唯一的涉台抗日遺蹟。台灣義勇隊是由台灣抗日志士在金華組建的。1943年開羅會議召開後,擴編為台灣義勇總隊。在抗日戰爭中,義勇隊將士們以“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為宗旨,轉戰浙、皖、閩,深入前線、後方與淪陷區,在宣傳教育、對敵政治工作、戰地醫療、生產報國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直接參加祖國抗戰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台胞抗日隊伍。
騰衝國殤墓園
在雲南騰衝的來鳳山下,長眠著抗日遠征軍的八千英靈。 騰衝國殤墓園始建於1945年1月,占地80餘畝,是騰衝人民為紀念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衝陣亡將士而建立的陵園,也是中國建立最早、規模宏大的抗日烈士陵園。
1944年夏,為了完成打通中緬公路的戰略計畫,策應密支那駐印軍作戰,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以六個師的兵力向占據騰衝達兩年之久的侵華日軍發起反攻,經歷大小戰鬥80餘次,於1944年9月14日收復騰衝城,敵囚藏重康美大佐聯隊長及以下6000餘人全部被殲,我軍亦陣亡少將團長李頤、覃子斌等將士8000餘人,地方武裝陣亡官兵1000餘人,盟軍(美)陣亡將士19名。
台兒莊大戰紀念館
台兒莊大戰紀念館用1萬餘件史料圖片和現代先進的模擬技術,再現了1938年台兒莊大戰一幕幕戰鬥場景。
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台兒莊城西南郊,與大戰時的火車站隔河相望。經中宣部批准,台兒莊區人民政府於1992年10月12日奠基,投資3000萬元興建了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是國家AAAA級景區。
台兒莊地處蘇魯交界,為山東南大門,徐州之門戶,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橫貫全境,自古是南北漕運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史為兵家必爭之地。1938年春,日軍坂垣師團自膠濟線南下,直逼臨沂,磯谷師團沿台棗支線挺進,欲速取台兒莊以圖徐州貫通津浦。坐鎮徐州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孫連仲部防守台兒莊,以湯恩伯部在嶧北拊敵之背,在以台兒莊為重心的廣大魯南地區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慘烈戰役,這場戰役,歷經月余,殲敵萬餘。
山西忻口戰役遺址
忻口是晉北通往太原的門戶,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戰初期著名的忻口戰役就發生在這裡。忻口戰役紀念碑在忻口村北一里處的公路旁、戰備窯洞前,198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碑上款書;“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戰備窯洞在忻口村北的後溝至紅崖灣,1935年至抗戰爆發前,用款11萬餘元,共築成窯洞47孔。每孔窯洞寬約3米,高約4米,深約20餘米。石頭水泥結構。
忻口戰役遺址忻口戰役遺址
洞門若城門狀,門洞之上有石垛,垛下有“第X號”字樣的橫匾。忻口戰役進行期間,中國軍隊充分利用這些窯洞,指揮作戰、儲放軍火、安置傷員、隱藏戰馬,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郝夢齡將軍指揮所設在忻口後溝的第九號戰備窯洞內,總指揮兼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將軍曾在這裡指揮作戰。1937年10月15日夜,郝將軍偕同第54師師長劉家騏從這裡出發,奔赴前線指揮作戰,同在疆場壯烈殉國。罪證碑是指日軍侵占忻口後,分別於忻口村和下王莊村的公路旁,為炫耀其“戰跡”所立的兩通石碑。
立在忻口村東公路旁的石碑上書“忻口鎮戰跡”;下王莊公路旁的石碑上書“忻口鎮戰跡”(正面)“昭和十三年一月北川部隊建之”(背面)兩通石碑,這無疑都是日軍侵華的罪證。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淞滬抗戰紀念館(塔)緊臨長江堤,是淞滬抗戰的戰場遺址,位於上海市寶山區臨江公園。該建築將紀念館和紀念塔合二為一。紀念館建築面積3490平方米,紀念塔"寶山塔"高53.6米,共9層。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紀念館內,陳列了1931年 1月 28日和 1937年8月13日日本鬼子攻打上海的史實;1931年1月28日,日軍悍然進攻上海閘北、虹口。當時,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的率領下浴血奮戰,駐南京的第五軍軍長張治中也率部赴淞滬前線參戰。5萬官兵在瀏河、廟行、南翔等上海外圍奮 戰了36天,迫使日軍四易主帥,折兵數千,寫下了中國人民抵抗外敵的氣壯山河的一頁!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同年8月13日,日軍再次在上海發動進攻,中國軍隊進行了近三個月的頑強抵抗,這就是“上海八·一三抗戰”。正如屹立在江邊淞滬軍民抵抗日軍群雕所再現的,由於全民奮起抵抗,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夢想“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野心。
第一展廳《抗日戰爭與上海》陳列,以大量的歷史珍貴影像資料、圖片、及有關文物,概要介紹了以二次淞滬抗戰為主的上海人民14年抗戰史。第二展廳,主展廳:《淞滬抗戰史事掇英――血沃淞滬》陳列,描述了"義勇軍海塘退敵";"眾店員捨身取義"、"羅店鎮白衣勇士"、"小英雄方塔就義","和籍團血灑江灣"等18個淞滬抗戰中發生的故事,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第三展廳《搞戰文化系列――張明曹抗戰美術作品展》:展現的是抗戰時期著名的美術家張明曹先生有關抗日題材的部分版畫作品以及部分珍貴實物。反映了在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上海文化界人士怒而奮起,抗戰文化成為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重要方面軍。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坐落在南京鐘山腳下,是世界上首座國際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航空烈士的遺物、新的檔案資料及史料等,都在講述著中、美、蘇等國空軍在中國大地上聯合抗擊侵華日軍的英勇歷史。而現在開始,你可以免費參觀裡面的這些文物了。
紀念館外形如戰鬥機
在紀念館前,有一座高達8.14米“正義之神”雕塑。記者看到,雕塑三頭六臂,神情堅毅,騎在飛虎之上,手持弓箭奮力向上射去。
據了解,雕塑取意“后羿射日”的中國神話傳說,採取西方藝術表現形式創作而成。“三頭”代表了中、蘇、美三國的航空將士,“飛虎”代表飛虎隊戰機,底部的雲彩則代表藍天。雕塑整體反映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蘇、美等國航空勇士結成正義之盟,聯手抗擊德、意、日等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紀念館的外形呈機翼狀,猶如一架蓄勢待發的戰鬥機,隨時準備沖向藍天。據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介紹,紀念館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主要由鋼結構和玻璃幕牆構成,分四個展館:一館“奮勇抗敵”;二館“國際援華”;三館“壯志凌雲”;四館“緬懷先烈”。
陳懷民遺物最有意義
紀念館四個展廳陳列了數百件文物,有二戰時空戰的史料圖片、飛行員遺物、模擬兵器等。其中,有一副航空手套和銀手鍊,是最有意義的。
1938年武漢“4·29空戰”中,陳懷民擊落一架敵機後被5架敵機圍攻,飛機油箱著火。本可跳傘求生的陳懷民毅然駕機撞向敵機,與敵人同歸於盡。”而這副手套,就是他犧牲前夜留給家人的。銀手鍊則是軍校畢業紀念物。
在紀念館3號展館,有陳燦培先生捐贈的一批15套(110餘件)“飛虎隊”相關的文物資料。最珍貴的要數“飛虎隊”員米奇·戴安波羅士奧的遺物。米奇是二戰時期美國第14航空隊第373轟炸隊隊員,在抗戰中英勇犧牲。展出的文物有他的軍裝連胸章及臂章、飛行十字獎章、航空獎章及獎狀、多個二戰獎章、小冊子、皮製血符、絲絹地圖、相簿、相片、銀制槍手胸章及機員胸章、身份證件等。其中絲絹地圖系每位飛行員的“標配”,一旦飛機出事,被迫跳傘降落後,就得靠它來辨別方向,找到回基地的路。絲絹地圖更適合軍用環境的使用,不怕雨淋,也易摺疊攜帶。米奇做的這本厚厚的黑色相簿里,有大量他和戰友參軍時的照片以及在中國的生活照。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館長任青說,“血符”(又稱血撫)被稱為“飛虎隊”飛行員的護身符,戰時貼在軍服背面。由於來華參戰的美軍飛行員不會說中文,萬一飛機被擊落或發生故障墜毀,飛行員跳傘後,當地百姓看到飛行員身上的“血符”,就會為飛行員提供救護。陳燦培捐贈的“血符”共有兩件,分別是皮製和布制。其中布制的上面縫著美國國旗,並用毛筆書寫:“米奇·戴安波羅士奧。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一體救護”字樣。
陳燦培先生是知名的“飛虎隊”文物收藏家,祖籍廣東番禺,年輕時從澳門赴美求學,服務於美國洛杉磯僑社。他長期蒐集美國“飛虎隊”歷史文獻和文物、日軍侵華史料,這次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捐贈文物,是蒐集到的飛虎14航空隊最為齊全的一套。

國務院要求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的保護管理,廣泛組織開展民眾性拜謁、參觀和紀念活動,教育引導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充分認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記中華民族抵禦侵略、奮勇抗爭的歷史以及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學習宣傳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跡,大力培育和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