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紀念館

抗日戰爭紀念館

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全稱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北京西南宛平城內,館址為原宛平縣政府駐地。1987年7月7日紀念館對外開放,為80年代北京十大建築之一。占地面積3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主體建築分為主館、資料中心、南北四合院3個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是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秘書處所在地,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抗日戰爭紀念館
  • 地理位置: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宛平城內街101號
  • 占地面積:35000多平方米
  • 開放時間:09:00——16:30
  • 著名景點:主館、資料中心、南北四合院3個部分
歷史前沿,建築布局,建築外觀,內部設計,場館組成,綜合館,人民戰爭館,抗日英烈館,半景畫館,專題展館,館藏特色,館藏文物,所獲榮譽,參觀信息,開放時間,交通信息,

歷史前沿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現占地面積35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6100多平方米,陳列面積13590多平方米,歷經1997年、2005年、2015年三次改造,實現了三次大的飛躍,現有館藏文物近30000餘件(套),其中,一級藏品117件(套)。2015年舉辦的“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大型主題展覽,以歷史圖片和實物為主,輔以景觀、油畫、雕塑、幻影成像、影視片等展示手段,全景式展現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英勇抵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光輝歷史,突出表現中國戰場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的巨大歷史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從建館以來,先後推出了《台灣同胞抗日鬥爭史實展》、《光輝典範——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偉大貢獻——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等90多個專題展覽。這些專題展覽不僅是基本陳列的補充和深化,而且為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抗戰歷史的一個重要視窗。自1987年開館以來,共接待了包括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內的十幾個國家的政要,8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萬觀眾。先後赴日本、美國、俄羅斯、新加坡、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舉辦抗戰主題的專題展覽,與俄羅斯、烏克蘭、韓國、波蘭等國家二戰類博物館簽訂合作協定,加強了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截至2018年10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共接待國內外觀眾達3300餘萬人次。

建築布局

主館建築突出了中國民族特色的牌坊式特點。其左側是南北兩個四合院,右側是資料中心和辦公區,為仿明、清建築,與宛平古城風格一致,與紀念館主館左右映襯。

建築外觀

牌坊式建築主體的正中延伸出寬42米、長39米的花崗岩台階。台階上部有敦厚的白色花崗岩欄板,左右飾有1.5米寬的垂帶。台階平台上屹立著一座4.5米高的銅鑄醒獅,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雄渾氣魄。整個紀念館的外牆面,滿飾白色磨光花崗石,上覆灰色琉璃瓦,在白石牆和瓦之間是一道茶色鋁合金採光帶。由鄧小平題寫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11個2米餘高的鎦金大字,鑲嵌於紀念館正面寬大的花崗岩石門額上。
抗日戰爭紀念館

內部設計

由序廳兩側的台階,通過寬窄錯落的環廊,溝通6個基本陳列展館和半景畫館。序廳的牆面上滿飾潔白的大理石,下部做出細蘑菇石的城堞,與序廳正中反映全民族抗戰為主題的巨型浮雕相呼應,形成了寓意深遠的主題:“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地面採用革命根據地河北省平山縣的墨綠色磨光大理石,寓意著中華民族抵禦外寇的精神萬古長青。頂棚上15個寬大的方形藻井中,有規律地懸掛著八口仿古銅鐘,象徵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蘊蓄著警鐘長鳴的深意。東西兩側通往環廊和展館的牆壁上,鑲嵌著《義勇軍進行曲》和《八路軍進行曲》的詞曲譜。

場館組成

紀念館有抗日戰爭歷史綜合館(3個展館)、日軍暴行館、人民戰爭館、抗日英烈館6個主館展廳,1個半景畫館和2個四合院臨時展室。

綜合館

用照片、文物、油畫、巨幅燈箱、文字材料展示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史實。展館一廳,以浮雕“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和巨幅燈箱“保衛長城”、“保衛黃河”展示平型關大捷、台兒莊大捷和百團大戰中八路軍攻克娘子關的戰鬥場面,以及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敵後戰場的開闢狀況。展館二廳,以燈箱、照片展示抗戰中期世界人民支援中國抗戰,正面戰場抗擊日軍的有限攻勢和敵後戰場的擴大,抗日游擊戰爭發展的情況,以及麻雀戰、村落戰、地道戰、圍困戰等戰例。巨幅燈箱展示的內容為大生產運動。展館三廳,以巨幅燈箱、圖片、實物、景觀展示抗戰後期的國際形勢,正面戰場後期作戰,遠征軍緬北滇西反攻的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展廳中“攻克松山”景觀,描述了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的反攻作戰中攻克松山、收復龍陵的場面。展廳以題為“勝利”的大螢幕資料片展示日了本無條件投降的場景,大幅燈箱“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示意圖”,展示了中國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貢獻。展廳最後一組圖片為1972年9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時的情景,反映了戰後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情況。
日軍暴行館 紀念館基本陳列之一。從轟炸、搶掠、屠殺、焚燒、製造“無人區”、摧殘婦孺、設立“慰安所”、虐殺勞工、實施細菌戰及毒氣戰等方面,揭露日軍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以歷史照片和檔案等再現歷史。時間跨度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該館輔以大量的聲、光、電等現代化陳列手段,整個陳列逼真、生動、形象,使觀眾如身臨其境。

人民戰爭館

展示抗戰時期根據地軍民靈活多樣的武裝鬥爭形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複製景觀,再現歷史。①地道戰景觀。地道戰創始於華北平原地區。陳列採用特製的輕型仿磚材料複製出農家房屋、居室、磨盤、轆轤水井,在這些建築下面,挖掘了構造簡單的地窖,作為秘密的戰鬥基點。展廳內的地道戰景觀取材於河北冉莊。主要複製河北冉莊人民開展地道戰的村落及地道。全長70米,引伸到地下,設有瞭望、射擊、暗堡等設施。為參觀方便與安全,僅有10米左右完全與當時的地道相同。②地雷戰景觀。地雷戰是一種民眾性的游擊戰法。敵後戰場的民眾就地取材,自製各種地雷,在公路、鐵路、村口、家門口等處布下地雷。在陳列表現手法上,採取實物與景觀相結合的方法,讓觀眾充分了解當時的戰鬥場面。③水上游擊隊景觀。水上游擊戰是一種利用河湖港叉海灣等有利於作戰的自然條件的游擊戰法。在陳列表現手法上,採用電腦噴繪的“白洋淀”大型油畫與當年游擊隊用過的木船組成“水上游擊戰”場景,用多媒體投影技術表現湖中船隻的划動形態,配有音樂和解說詞。
抗日戰爭紀念館

抗日英烈館

在抗日英烈館廳門內側的西牆壁上,鑲嵌著毛澤東“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的題詞。南北兩側的牆壁上有4組浮雕:兩組為抗戰時期犧牲的抗日將領、愛國軍人和廣大人民民眾的群雕;另外兩組反映的是抗戰時期的具體場景。館廳東半部為半圓形的環狀牆壁,由14塊紅色大理石碑組成。碑上鐫刻著抗日戰爭中犧牲的296位旅級以上烈士名錄,名錄石碑的下面擺放著14塊漢白玉書狀石刻,其上鐫刻著1 228名團級烈士的英名。所有石刻文字均為陰刻填金。主題雕塑“無名英烈”位於英烈館正中。台階上的獻花台是供參觀者祭奠、瞻仰英烈的地方。
抗日戰爭紀念館

半景畫館

以半景畫、模型和實物相結合,真實而藝術地再現了盧溝橋抗戰的歷史畫面。在半景畫前面設定了模型和實物,利用人視覺上的誤差,巧妙地使模型、實物與畫面融為一體。畫館後有聲光控制室。半景畫廳在中國是首創,整個半景畫的建築、陳列設計、製作均為中國自行完成。

專題展館

包括“抗戰時期的香港”和“台灣同胞抗日鬥爭史實展”兩個展館,分布在一層主館的左、右兩側。“抗戰時期的香港”展館,以20世紀40年代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遭受日本軍國主義的蹂躪為背景,介紹了香港3年零8個月的日占時期生活及艱苦抗爭;“台灣同胞抗日鬥爭史實展”展館,以歷史圖片資料和實物再現台灣同胞抗擊侵略的光輝歷史和不朽業績。

館藏特色

紀念館“二絕” 分別為“三變石”大石雕垂帶和天然大理石山水畫。①“三變石”大石雕垂帶。位於紀念館前大台階上。為一對白色大垂帶雕塑。用一種奇特石頭雕成,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垂帶自然改變為青、白、暗紅3種顏色。每條垂頻寬2.5米,長7米,垂帶上以高浮雕形式雕出3組圖案。下面圖案是寶相瓶內插著8朵盛開的牡丹花,象徵著以最珍貴的花朵獻給在8年抗戰中建立功勳的英雄兒女。垂帶中部的圖案是菱形,中間雕出8朵牡丹花。菱形象徵著祖國的領土,8朵牡丹花象徵著中華民族的8年抗戰。垂帶最上部,是一束綴滿鮮花和綠葉的大花環,表達了對抗日英烈和無辜死難同胞的祭奠。②天然大理石山水畫。鑲飾在貴賓接待室北牆上。大理石畫長6.5米,高1.5米,用8塊磨光大理石拼成,完全利用大理石的自然紋路,組成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卷。整個畫面以淺紅、暗綠為主色,雜以黃、白、灰、黑等色調。

館藏文物

紀念館的文物藏品經過10餘年的收集已達1 000餘件。其中29軍的鋼盔、老將軍蕭克同志的電報手稿等為文物精品。1995~1997年抗戰館擴建二期工程,徵集抗戰時期各類文物2 000餘件,其中有抗戰時期山西淪陷區的良民證,香港抗戰時使用的英制獵槍,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使用的武器等。此外,還收集到各種資料、書本、圖片近3 000件,其中大部分為反映抗戰內容的錄音、錄像資料。特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辦公廳通過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捐贈的一批舊武器裝備,由兵器專家協助鑑定挑選,分輕、重武器兩類,均為抗日戰爭中敵我雙方使用的武器。

所獲榮譽

1992年4月被命名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1994年被國家文物局命名為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
1996年9月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7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1994、1998年被命名為北京市國防教育基地。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09:00——16:30,中午不休息,按規定時間提供講解,16:00停止取票。(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重要抗戰紀念日照常開放)。
紀念館實行免費參觀。(個人憑有效證件領取參觀門票,每天零散觀眾限量2000人,團體觀眾限量4000人;團體觀眾請提前預約,憑介紹信辦理參觀手續)。

交通信息

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宛平城內街101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