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山

抗日山

抗日山原名馬鞍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西部蘇魯兩省交界處,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間,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以及濱海軍區的廣大軍民曾四次興工為死難烈士樹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抗日山
  • 開放時間:8:00-17:0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江蘇省連雲港市
  • 建議遊玩時間:2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陵園簡介,相關詩詞,景點介紹,紀念廣場,革命烈士紀念館,小沙東海戰烈土冢,國際雙碑,符竹庭將軍墓,抗戰烈士紀念塔,抗日烈士紀念堂,抗日山烈士紀念塔,交通信息,電視劇,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陵園簡介

位於連雲港市贛榆區西部班莊鎮王洪村夾谷山南端。是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國抗日第一山”之美譽。抗日山風景區,主題景觀抗日山烈士陵園是在抗日山戰爭時期,在紛飛的戰火中興建的。由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山東軍區、濱海軍區軍民於1941年春興建,至1944年,先後四次為抗戰犧牲的先烈建塔樹碑,是我國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園
抗日山

1949年以後,黨和政府又多次撥款整修護建,形成了由紀念塔、紀念亭、紀念堂、紀念碑、烈士冢和東西墓群為主的大型烈士陵園。1991年為紀念建園50周年,又撥款新建了日本友人金野博紀念碑、八路軍躍馬雕塑,翻建了符竹庭將軍陵寢,重修了陵園大門等。陵園現占地600畝,分為東西兩大墓區和陵園。墓區建有751座墳墓,安葬著800餘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銘刻著3576位烈士英名。1982年3月公布為江蘇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8月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重點景區”,並躋身“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行列。2008年,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
1942年抗日山落成老照片1942年抗日山落成老照片

相關詩詞

孫德振的詩
七絕
抗日山魂
八百忠魂躍馬追,松濤鵑鳥繞花枝。
爾來卻對空山月,坡下煙消最可思。

景點介紹

陵園共有8個坡段373級台階。
抗日山

紀念廣場

第一坡段,主要是陵園大門和紀念廣場,占地面積達3600多平方米,可一次容納1萬多遊人,每年清明節期間,蘇北、魯南等地數十萬民眾前來陵園,瞻仰先烈,憑弔忠魂,一些大型集會、紀念活動等,就是在這片廣場上進行的。
紀念廣場紀念廣場

革命烈士紀念館

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館

第二坡段,座西朝東,1973年11月建成,建築面積795平方米,2001年續建450平方米。門額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館內藏文物65件、書畫150件,重要文物複製品52件,其中有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領導人與國際友人漢斯·希伯的合影,羅榮桓徐向前宋任窮肖華、谷牧、陳士榘劉西元與符竹庭的合影,彭雄田守堯朱愛周等烈士的遺像,楊得志唐亮王六生、劉西元、周貫五梁興初李執中劉白濤華誠一等領導人所題詩、詞、輓聯。

小沙東海戰烈土冢

第三坡段,建有小沙東海戰烈土冢,冢高8.4米,冢前立有三聯碑。中碑是小沙東海戰烈士冢,其兩側,分別有陳毅元帥(東首)和陳士榘上將(西首)的親筆題詞——“浩氣長存”、“英靈千秋”。背面是當年濱海軍區政治部撰寫的《紀念小沙東海戰烈士文》。裡面安葬著彭雄、田守堯等16名新四軍團以上幹部的遺體,
小沙東海戰烈土冢小沙東海戰烈土冢
1943年3月,我新四軍團以上幹部、戰士共51人赴延安學習,途經贛榆縣小沙東黃海海面時,與日軍巡邏艇遭遇,於是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木船對鐵艇的海戰。新四軍的將士們用手榴彈和駁殼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從凌晨一直堅持到黃昏。在這場戰鬥中,新四軍三師參謀長彭雄、八旅旅長田守堯等16名幹部光榮殉國,其中包括田守堯將軍的夫人陳洛蓮、張池明將軍的夫人張明等4位女同志。彭雄等同志犧牲後,八路軍115師和新四軍三師分別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烈士們的遺體就安葬在這裡。

國際雙碑

第四坡段,分別建有兩塊造型獨特的紀念碑,是為紀念國際友人漢斯·希伯同志和金野博同志而立的。漢斯.希伯同志紀念碑立於1944年,背面有羅榮桓、肖華、黎玉聯名題詞:“為國際主義奔走歐亞,為抗擊日寇血染沂蒙。”他是德國人,出生於波蘭,是一位新聞記者,一生曾兩度來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掀起了空前的抗日熱潮,深受鼓舞的希伯同志攜夫人秋迪女士再次來到中國,以筆作為武器,無情地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抨擊國際上的妥協政策,他曾先後去華中新四軍駐地與山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採訪,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人民英勇鬥爭的事跡,喚起了國際上熱愛和平人士的極大同情和讚揚。曾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同志的接見。1941年11月,希伯同志在隨隊採訪途經山東大青山時遭遇敵人掃蕩,壯烈犧牲,年僅44歲。他被譽為身穿八路軍軍裝同法西斯戰鬥而犧牲的第一個歐洲人。
國際雙碑國際雙碑
金野博同志是日本本州島秋田縣人,原是侵華日軍,1939年應徵來華,被俘後經我方說服教育,逐漸認清了日本帝國主義法西斯的強盜面目,反戈一擊,加入了日人反戰同盟,擔任日人反戰同盟魯中支部支部長,後來到濱海區工作,1944年夏天受傷被捕,被日本憲兵司令部秘密殺害於青島。

符竹庭將軍墓

第五坡段,建的是符竹庭同志的六角石墓,墓高5.2米。墓正面鑲嵌著符竹庭同志的彩色銅像,兩側有羅榮桓、黎玉、肖華,原濱海區專員謝輝、參議高贊非等人的題詞以及濱海區黨委撰寫的《竹庭悼文》。
符竹庭將軍墓符竹庭將軍墓
濱海軍區抗戰烈士紀念塔濱海軍區抗戰烈士紀念塔

抗戰烈士紀念塔

第六坡段是濱海軍區抗戰烈士紀念塔。塔高8.3米;正面是山東省臨時參議會敬獻的碑文。塔基座為五面;每面鑲嵌著記錄犧牲烈士的英名和戰績的石碑。

抗日烈士紀念堂

第七坡段,抗日烈士紀念堂,為193.5平方米的一層建築。紀念堂前面是一座方錐體紀念柱,柱高4.15米,是當年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所立。正面題:“烈士英名垂千古”七字,東面為一一五師教導二旅政治部的《抗日烈士紀念塔續序》,北面為朱德同志的《抗日五周年挽八路軍陣亡將士》,西面為《抗日烈士英名錄》。
抗日烈士紀念堂抗日烈士紀念堂
抗日烈士紀念堂是抗日山最早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建於1942年,是仿延安窯洞式建築,表達了當時軍民遠離延安心向黨的革命情懷。紀念堂內有26位國家領導人和將軍的碑刻,他們都是曾在贛榆戰鬥過、生活過的老領導,其中軍隊幹部均是在1955年至1965年期間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老首長,其中包括劉少奇、羅榮桓、陳毅、肖華、谷牧、陳士榘等革命先輩。紀念堂兩側的長碑上刻有1300多位烈士的英名,上面還有現今在世的“活烈士”,主要是因為當時戰爭頻繁,傷病員統計工作難免有疏漏之處。

抗日山烈士紀念塔

第八坡段,位於山頂,建於1942年的抗日山烈士紀念塔和烈士紀念亭。紀念塔高10.4米,四面四角,塔頂部分是如真人大小的塑像。塔正面題有“抗日烈士紀念塔”七個大字,款“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七月七日”(抗戰五周年紀念日)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教導二旅。東面是《抗日烈士英名錄》和《抗日五年主要戰績》,北面是《抗日烈士英名錄》,西面是二旅政治部的碑文。在紀念塔西側是烈士紀念亭;用花崗岩砌成,高7.9米,六角。
抗日烈士紀念塔抗日烈士紀念塔
在抗日山的最高處有一塊天然巨石,形似馬鞍,所以叫“馬鞍石”,抗日山原名馬鞍山,也就得名於此,“馬鞍石”三字是武中奇先生親筆題寫。
2002年,為了紀念抗日烈士陵園建園60周年,贛榆縣先後投入近2000萬元,新擴建了碑廊、停車場、國防園、書畫展廳、抗日山紀念館等景點,同時還對整個陵園進行了全面硬化、綠化、美化,新增花草樹木60餘個品種。

交通信息

連雲港新浦汽車客運站(連雲港汽車客運總站)或連雲港蘇欣汽車客運站都有到贛榆區的汽車,然後在贛榆汽車北站坐夾山專線公車,到夾山後還要步行2-3公里才能到達抗日山。
抗日山位置圖

電視劇

紀錄電影《抗日山》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與江蘇省贛榆縣委 縣政府聯合攝製出品。
共分上下兩集
電視紀錄片
出 品 人:高 峰 王加培
總 監 制:郭本敏 曹衛東
監 制:王美彪 李 武 陳則君
總 策 劃:李 武 鄭 子
策 劃:王 淙 韓寶東
顧 問:羅東進 李 欣 劉會遠 李 強 楊省世 楊斯德
徐步安 李維民 黃 瑤 陳曉星 黎小弟 戚桂森
葛 華 陳 亮 孫金科 王成章 王繼左
總 撰 稿: 邢林池
撰 稿: 李綠濤 李 冰 張宜春
導 演: 鄭斯寧 鄭 子
助理導演: 朱丹妮 鄭曉佳
攝 影 : 安寶華 胡斯奧
攝像助理: 莊 銳 楊 墨 李思祥
衛德隆 陳 超
作 曲: 盧 政
錄 音: 孟建偉
解 說: 趙 斌
資 料: 徐 堃
三維製作: 王志軒
燈 光 : 李 林 白玉鵬
燈光助理: 吳 彥 許志剛
技 術: 魏 森
外聯製片: 丁光明 宋 芹
制 片: 林愛軍
執行製片人:胡永平
制 片 人: 陳則君 李 武 鄭 子
聯合拍攝
中視新影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江蘇省贛榆縣委宣傳部
贛榆縣文化廣電體育局

圖書信息

書 名: 抗日山
抗日山
作 者:王成章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6月1日
ISBN: 9787010098760
開本: 16開
定價: 77.00元

內容簡介

抗日山瀕臨黃海,背依沂蒙,是抗戰時期中國唯一以“抗日”命名的
山,安葬800位烈士忠骨,碑刻3576位烈士英名,是一座由血肉和信仰鑄就
的豐碑。從1941年到1944年間,八路軍115師、山東濱海軍民冒著槍林彈雨
4次興工為死難烈士樹碑建碣,興建抗日山烈士陵園,創造了敵後抗戰史上
一大奇蹟。
王成章所著的既有艱苦卓絕的根據
地軍民的魚水深情,也有戰地浪漫的愛情。《抗日山——一個民族的魂魄
》結構宏大,波瀾壯闊,引人入勝,真實、藝術、全景式地再現了濱海軍
民8年抗戰的崢嶸歲月,是一部人民戰爭的英雄史詩。

圖書目錄

尋找魂靈的文學(代序)
引子:活下去,並要記住
第一章 一座山的誕生
山東軍民的燈塔
曾經腥風血雨
紀念碑上的“活烈士”
第二章 英雄際會利劍出鞘
少年英才鑄將星
投身革命即為家
“紅大”鍛造的寶劍錚錚作響
第三章 將星閃耀平型關
平型關在等待
將星閃耀之符竹庭、彭雄、田守堯
一個沒有番號的補充團
第四章平型關大捷後的彭雄
踏遍蒙山英魂在
擎旗自有後來人
第五章 平型關大捷後的田守堯
征途受命挽狂瀾
進軍鹽阜百戰多
延安演繹反諜戰
田守堯與作家周立波
第六章 肖華、符竹庭、鄧克明挺進冀魯邊
一曲高亢激昂的歌
烽火冀魯邊
一條秘密的地下交通線
第七章 故土之魂——抗日縣長朱愛周將軍
在歲月的帷幕里穿梭
“我願做一個抗日縣長”
血灑在故鄉的土地上
山縱2旅進軍贛榆
第八章 濱海東北軍的“第二次西安事變”
大地上的傳奇
抗日的熱血要一起流
第九章 鐵流鏗鏘——教導2旅進軍濱南
青口奔襲戰
青口戰鬥之十八勇士
行進在濱海腹地
歌舞昇平的革命要不得
三打甲子山
第十章 偉人的腳步
偉人的目光
偉人的腳步
第十一章 反“蠶食”之秋風落葉掃海陵
大浪淘沙
劍嘯秋野
見證
第十二章 根據地里的“小延安”
咱們的“南泥灣
鹽是八路軍的骨骼
第十三章 一粒紅軍的種子
簡直是羅榮桓的再版
為誰當兵,為誰打仗
整風就是一次思想競賽
特殊使命
諜對諜之虎穴鋤奸
第十五章 魚和水
“槍聲就是命令”
一粒麥子的光芒
“八路軍呀好比一條魚”
第十六章 “1943年偉大勝利之第一擊”
衝破“黎明前的黑暗”
鬼子知道“翻邊戰術”的厲害了
第十七章 小沙東海戰之血色航線
一群振翼飛向聖地的鳥兒
一條血色的航線
第十八章 砥礪一支精銳之師
把棉花纏到線軸上
首要的是團結問題
打鐵需得自身硬
第十九章 濱海抗戰時期的愛情
戰火中愛情在生長
特殊婚姻現象:“268團”
愛情在戰火中是奢侈品
第二十章 載入解放軍戰史的贛榆大捷
一個軍區政委的戰前準備
裡應外合智取贛榆城
第二十一章 符竹庭將軍將星隕落
烈士從茲去。英名耀千秋
活在濱海軍民的心裡
第二十二章 兩份珍貴的戰鬥日記
符浩日記:夏莊一周
陸健日記:進軍濱海,血灑贛榆
血戰大吳山
第二十三章 我們是敵後武工隊
迂迴在點與線之間
宋繼柳英雄孤膽
齊玉發神出鬼沒
“拔了茄子栽蔥”
第二十四章 外國八路漢斯·希伯
“筆底風雷驚海右”
“捐軀曾有異域人”
“春光一縷便是君”
第二十五章 抗日山上的櫻花——金野博
侵略與反侵略
我們在一起
第二十六章 “鋼鐵戰神”何萬祥
我們的連長何萬祥
不變的“紅2連”
第二十七章 通往延安的蘇魯交通線
一條小路通延安
為了交通線的暢通
第二十八章 海岸線上的硝煙
爭奪海岸線
風啊風,柘汪口傳奇
第二十九章 軍號唱起大反攻的歌
東線:殺豬(朱)過年
西線:醋大莊之戰
南線:大興莊、演馬莊戰鬥
莫正民兩萬士兵起義
第三十章 山之魂魄——抗日英雄譜
紫薇祭壇
《濱海八年》里的故土英魂
後記:走過的人說樹枝在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