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元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扶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五十五。具有健脾益腎,滋養氣血之功效。主治小兒五軟。

基本介紹

  • 名稱:扶元散
  • 出處:《醫宗金鑒》卷五十五
  • 功用:健脾益腎,滋養氣血
  • 主治:小兒五軟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註,文獻摘要,

歌訣

方歌1:扶元散中用八珍,芪山姜棗菖茯神;氣血雙補益肝脾,小兒五軟此方勝。
方歌2:扶元參術山歸芍,茯苓神地菖蒲草;人身若比諸花木,培養才得萬千嬈。
方歌3:五軟扶元散堪嘗,參術茯苓熟地黃;茯神黃芪山藥草,歸芍川芎及石菖。

組成

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熟地黃、茯神、黃耆(蜜炙)、山藥(炒)、炙甘草、當歸、白芍藥、川芎、石菖蒲各10g。

用法用量

加生薑、大棗為引,水煎服。

功用

健脾益腎,滋養氣血。

主治

小兒五軟。

方義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白朮健脾益氣;茯苓健脾;熟地黃補血滋潤,益精填髓;黃耆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山藥補脾,固腎,益精;炙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當歸補血活血;白芍藥養血調經;川芎活血行氣;石菖蒲化濕行氣。諸藥合用可健脾益腎,滋養氣血。

附註

1.五軟,治宜補氣為主,先以補腎地黃丸補其先天精氣;再以扶元散補其後天羸弱;漸次調理,而五軟自強矣。(《中醫方劑大辭典》)
2.本方為八珍湯加味組成,增加補氣昇陽,益肺補腎,開竅寧神作用。(《中國人參方集》)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1.《醫宗金鑒》:“五軟,五軟稟賦不足證,頭項手足口肉肌;地黃丸與扶元散,全在後天調養宜。註:五軟者,謂頭項軟、手軟、足軟、口軟、肌肉軟是也。頭軟者,項軟無力也;手足軟者,四肢無力也;肉軟者,皮寬不長肌肉也;口軟者,唇薄無力也。此五者,皆因稟受不足,氣血不充,故骨脈不強,筋肉痿弱。治宜補氣為主,先以補腎地黃丸補其先天精氣;再以扶元散補其後天羸弱。漸次調理,而五軟自強矣。”
方論選錄:
1.《簡明方劑辭典》:“扶元散,《醫宗金鑒》治小兒五軟方。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熟地黃、茯神、黃芪(蜜炙)、炒山藥、炙甘草、當歸、白芍藥、川芎、石菖蒲。加姜,棗,水煎服。按:此為八珍湯加味方。”
2.《醫宗金鑒精選》:“五軟。五軟稟賦不足證,頭項手足口肉肌,地黃丸與扶元散,全在後天調養宜。註:五軟者,謂頭項軟、手軟、足軟、口軟、肌肉軟是也。頭軟者,項軟無力也;手足軟者,四肢無力也;肉軟者,皮寬不長肌肉也;口軟者,唇薄無力也。此五者,皆因稟受不足,氣血不充,故骨脈不強,筋肉痿弱,治宜補氣為主,先以補腎地黃丸補其先天精氣;再以扶元散補其後天羸弱。漸次調理,而五軟自強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