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切除術

慢性扁桃體炎不僅由於本身炎症蔓延可引起鄰近器官的感染,如中耳炎、鼻竇炎,喉、氣管、支氣管炎等,更重要的是為人體常見的感染病灶之一,與急性腎炎、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心臟病、長期低熱等疾患關係密切。因此,在扁桃體炎反覆發作時除抗感染治療外,必要時應手術治療。扁桃體過度腫大或發生腫瘤等疾病時亦應考慮手術治療。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tonsillectomy
  • 就診科室:耳鼻喉科
  • 多發群體:有扁桃體過度腫大或發生腫瘤等疾病患者
  • 常見發病部位:扁桃體
適應證,禁忌證,術前準備,手術方法,術後處理,手術併發症,

適應證

1.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急性發作或多次發作扁桃體周圍膿腫。
2.扁桃體過度肥大,妨礙吞咽、呼吸功能及語言含混不清者。
3.慢性扁桃體炎引起風濕熱、腎炎、關節炎、風心病等的病灶,或與臨近組織器官病變相關聯者。
4.扁桃體角化或白喉帶菌者,經保守治療無效者。
5.各種扁桃體良性腫瘤,對惡性腫瘤則應慎重選擇病例。

禁忌證

1.急性扁桃體炎發作時,一般不施行手術,需炎症消退後3-4周方可手術。
2.血液病、高血壓、代償機能不全的心臟病、活動性肺結核等均不宜手術。
3.風濕熱及腎炎等全身症狀未控制時不宜手術。
4.脊髓灰白質炎及流感,婦女月經期暫時不宜手術。
5.病人家屬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病率高者。白細胞計數低於3000以下者。

術前準備

1.認真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特別注意有關出血病史的詢問及出血凝血機制的檢查。
2.血、尿、便常規及出凝血時間檢查。
3.胸透、心電圖檢查。全麻者,肝、腎功能檢查。
4.全麻者術前禁食,採用局麻者,術前酌情進少量飲食或禁食。術前半小時皮下注射阿托品。(擠切法免用)。病人緊張者可服鎮靜劑。

手術方法

手術主要有剝離法和擠切法兩種。剝離法通常可在局麻或全麻下進行。麻醉後用扁桃體鉗牽拉扁桃體,用彎刀切開齶舌弓游離緣及齶咽弓部分黏膜。用扁桃體剝離子分離扁桃體被膜,自上而下游離扁桃體,最後用圈套器切下扁桃體下級根蒂,扁桃體及完整切除。近年採用低溫等離子輔助扁桃體切除可使手術出血更少,時間縮短。擠切法是用特製的扁桃體擠切刀從下級套入,轉動刀環,將扁桃體後面及上級套進,另一手拇指輔助將扁桃體全部壓入刀環內,收緊刀柄後快速扭轉將扁桃體通過拽拔摘下。

術後處理

1.患者均採用側臥位。局麻患者囑將口中分泌物順口角流出,不要咽下,以便觀察是否有出血。全麻患者未甦醒前應注意其是否有吞咽動作,若有,應檢查是否有出血。
2.術後四小時可進流食,此日白膜生長好後可改用辦流食。創口痛時,頸部可冷敷。
3.術後第二天,創面出現一層白膜,是正常反應。白膜約於手術後5~7天開始脫落,創面形成肉芽,表面上皮開始生長。如白膜呈污灰色,應注意有感染可能,可用抗生素及用0.5-1%雙氧水溶液漱口。

手術併發症

1.出血
手術後24小時內的出血為原發性出血,較多見,多發生在術後6小時內,可能是手術欠細緻,遺留殘體或止血不徹底,或是麻醉劑中腎上腺素的血管收縮作用消失後血管擴張之故;也可能是原已出血的小出血點,因咽部活動,咳嗽或血壓一時性增高等原因引起出血,缺乏維生素C,凝血酶元含量降低,天氣驟然變化,也可促進術後出血。繼發性出血,常發生於手術後5~6天,主要是白膜開始脫落時,因咽下硬食擦傷發生出血,若加注意可以防止。如屬繼發性感染性出血,則應加強處理,如抗感染等。
2.傷口感染
病人抵抗力低下,術中無菌操作不嚴或術後出血可合併傷口感染。表現創面不生長白膜,或白膜污穢而不完整,咽部充血、腫脹、咽痛較重,有時伴有發熱。套用足量抗生素及0.5~1%雙氧水漱口。
3.併發症
此外還可並發肺膿腫、支氣管肺炎、肺不張、頸深部膿腫或蜂窩織炎、呼吸道異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