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戟

戴戟

戴戟(1895—1973),原名光祖,字孝悃,十九路軍愛國將領,參與領導了一二八淞滬抗戰福建事變。1949年5月27日在上海迎接解放。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委員,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委員。1973年在合肥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戟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旌德
  • 出生日期:1895年7月24日
  • 逝世日期:1973年2月21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3期步科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一二八淞滬抗戰中抗擊日寇
  • 軍銜:中將
  • 兒子:戴國慶 
人物生平,投身北伐,浴血淞滬,參加閩變,參加抗戰,走向新生,個人生活,

人物生平

投身北伐

戴戟,安徽旌德人,祖父因經商遷居江蘇,後定居蘇州。幼年時,家境開始衰落,讀完國小,父母先後去世,不得不到一家商店去當學徒。不久,因不堪老闆的虐待,離開家鄉,去上海參加了學生軍,時年15 歲。
戴戟戴戟
戴戟
1916 年,戴戟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被派到安徽軍閥倪嗣沖軍中任見習官。蔡鍔組織護國軍討袁,南方以廣東為中心成為革命的策源地。戴戟深受鼓舞和感召,離開倪部赴廣東,先入滇軍,又經陳銘樞介紹,入粵軍第一師第四團任少校團副。1924年任西江陸海軍講武堂堂長。
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準備北伐,建立國民革命軍。戴戟調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師長陳銘樞)第三十團團長。其時,蔣光鼐蔡廷鍇也在第十師供職,分別任副師長兼二十八團團長和二十九團團長。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第四軍沿長沙、平江、岳州一線迅疾推進。每次戰鬥戴戟都身先士卒,勇猛異常。汀泗橋戰役,雙方交火呈白熾化。戴戟親冒矢石,屢次率部衝殺,激戰中身負重傷。
1927年2月,第十師在武漢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1軍,轄第十、第二十四2個師,戴戟升為二十四師師長兼軍官教導隊主任。蔣介石叛變革命,寧、漢分裂,戴戟十分苦悶,藉口創傷復發辭去軍職,寓居上海。
1927年12月,戴戟接受陳銘樞、蔣光鼐邀約回到第十一軍任軍參謀長,1929年1月任廣東編遣區獨立第2旅旅長,8月任第61師副師長,1930年5月參加中原大戰,12月任第19路軍第61師師長。
1931年夏任剿赤軍右翼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奉命去江西“剿共”。“九一八事變”後,十九路軍全體官兵3 萬餘人在贛州體育場莊嚴宣誓,從此不反共,槍口一致對外。

浴血淞滬

1931年(民國20年)冬,部隊調戍京滬線,12月戴戟任淞滬警備司令。
戴戟(左)蔣光鼐(中)蔡廷鍇(右)戴戟(左)蔣光鼐(中)蔡廷鍇(右)
1932年(民國21年)1 月,日軍陰謀侵占上海。戴戟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號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成敗何足計,生死何足論。我輩只有盡軍人守土禦侮的天職,與倭奴一決死戰”。並寫下遺書準備與上海共存亡。
1 月28 日夜,日軍突然襲擊上海閘北地區。中國駐軍奮起反擊。蔣光鼐蔡廷鍇、戴戟連夜步行趕到真如車站,設立臨時指揮部,命令後方部隊火速向上海集結參戰。閘北地區的戰鬥一直延續到29 日下午,中國軍隊將日軍全部驅出了閘北地區。此後,日軍雖不斷增兵,仍屢遭敗績,主帥連連易人。然而國民黨軍政部再三電令中國軍隊撤退;其兵力、彈藥損耗也一概得不到補充。十九路軍苦戰月余,終於在彈盡援絕,腹背受敵的困境中揮淚撤離了上海。

參加閩變

十九路軍撤出上海後,即被強令調往福建“剿共”。戴戟留任淞滬警備司令。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因日益不滿蔣介石的賣國反共政策,開始進行聯共反蔣抗日的活動,1933年7月戴戟辭職赴福州,任福建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並參於1935年11月下旬在福州宣告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與南京政府相對峙。史稱“福建事變”,擔任人民政府委員兼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興泉省省長。新政權僅存在53 天就被蔣介石派重兵絞殺,戴戟流亡香港,不久又冒險返回上海。
1937年4月,蔣介石為拉攏戴戟,委其安徽省政府委員。戴戟為生活計,接受了這一虛職,仍長期閒居上海。

參加抗戰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戴戟到南京請纓,希望披堅執銳,以赴國難。卻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將高參,後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中將高參。
1938年4月,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宗仁電邀戴戟出任皖南行署主任。戴戟到任後,從整頓縣政,澄清吏治入手,團結開明士紳,提高民眾抗戰信心。他對新四軍友善相處,與葉挺軍長常有書信往返。在周松圃、余華等進步人士和中共黨員的協助下,成立了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皖南辦事處,戴戟兼主任。辦事處組織8 個特種工作團,成員多為熱血進步青年。在他們的宣傳、組織下,大量建立了“青抗會”、“農抗會”等民眾抗日團體。一時間,皖南出現一派抗日救亡的蓬勃局面。
戴戟戴戟
1939年10 月,省政府主席廖磊病死,戴戟與繼任李品仙不合,託故於翌年4月辭職,在安徽屯溪閒居。
1945年5月任後方勤務總司令部東南補給區司令,併兼任運輸統制局東南分處處長,日軍投降後,戴戟不滿於國民黨當局腐敗,更不願參加新的內戰,於當年底辭去東南補給區司令職務。
1947年1月任中央訓練團中將團員,5月退役。

走向新生

1948年冬,戴戟在上海參加陳銘樞等人領導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秘密從事反蔣活動。翌年春,由戴戟牽線接頭,協助中共對國民黨陳瑞珂、廖運澤兩部隊進行策反工作。使廖部官兵在浙江義烏起義。
1949年5月27日在上海迎接解放。“文化大革命”中,戴戟受到衝擊和迫害。當“造反派”威逼他誣陷別人為特務時,遭到他嚴辭拒絕。1973年2月21日,戴戟因患癌症辭世,享年78歲。

個人生活

兒子:戴國慶(民革安徽省委原秘書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