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指元太祖鐵木真自12世紀80年代至13世紀初統一在蒙古高原上分布著幾個強大的遊牧部落的戰爭。為之後的蒙古向外擴張打下基礎。

基本介紹

  • 名稱: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 地點:蒙古草原
  • 時間:12世紀80年代至13世紀初
  • 參戰方:蒙古乞顏部,泰赤烏部、蔑兒乞部、塔塔兒部、乃蠻部、克烈部等
  • 結果:蒙古吞併其他部落、統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帝國
  • 主要指揮官:鐵木真
  • 主要戰役十三翼之戰闊亦田之戰
背景,過程,擊敗蔑兒乞,十三翼之戰,兼併克烈部,統一塔塔兒,評價,

背景

遼及北宋時期,在蒙古高原上分布著幾個強大的遊牧部落,如蒙古、塔塔兒、篾兒乞等,其中最強盛的、社會發展程度最高的部落集團,是漠北中部的克烈部和西部的乃蠻部。蒙古各部貴族為了搶奪草原、財產和奴隸,相互間展開了長期的、激烈的部落戰爭。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孛兒只斤氏,姓孛兒只斤,乞顏氏族後裔,蒙古族,元代追上廟號太祖。在蒙語中,“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頌揚他和海洋一樣偉大。生於1162年,卒於1227年。1206年,進位蒙古帝國大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間,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國《華盛頓郵報》評選為“千年風雲第一人”。這個結論是依據“人類文明史上第二個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縮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標準而產生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在40多年時間裡連續發動一系列西征戰爭,建立起龐大的蒙古帝國,將東方和西方連為一體。“千年第一人”當之無愧。
耶律楚材在詩中讚嘆道:“天兵飲馬西河上,欲使西戎獻馴象。旌旗蔽空塵漲天,壯士如虹氣千丈。秦王漢武稱兵窮,拍手一笑兒戲同。”在耶律楚材看來,蒙古軍西征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窮兵黷武的

過程

擊敗蔑兒乞

大約在金及南宋初期,在蒙古諸部戰爭中,蒙古乞顏氏貴族組成了貴族聯盟。合不勒汗被乞顏氏貴族推舉為第一位汗,“統轄丁全部蒙古”。合不勒汗及其繼任者俺巴孩汗、忽圖剌汗,都曾與東面的塔塔兒部、北面的篾兒乞部以及金朝進行過多年的戰爭。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蒙古乞顏氏的孛兒只斤氏貴族首領也速該,被塔塔兒人後來的首領札鄰不合用毒藥害死,其子鐵木真克烈部首領王汗(罕)(《元史》作“汪罕”,名“脫里”)和札答闌部(亦作“扎答蘭氏”)首領札木合的援助下,打敗了前來襲擊的篾兒乞人,奪回了眾多部眾,力量逐漸壯大。

十三翼之戰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鐵木真28歲,被乞顏氏貴族推舉首領。鐵木真從屬民及奴僕中選拔自己的親信組成“那可兒”(蒙古語,即護衛軍),這支以“那可兒”為核心的隊伍,成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軍事力量的基礎。因為札木合的部下偷了鐵木真的馬,鐵木真手下便殺死了那幾個盜馬賊,於是札木合認為,鐵木真是想背叛自己這個安達(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求同年同日死的朋友)於是他聯合泰赤烏等部,合兵3萬人,以札木合部人劫掠鐵木真馬群被射死為導火線,向鐵木真發起進攻。鐵木真將自己的部眾3萬人組成十三隊,應戰於答蘭版朱思(亦譯作巴泐渚納,今克魯倫河上游支流臣赫爾河附近)之野。鐵木真戰敗(一說鐵木真“破走之”),為保存實力退至斡難河的哲列捏山峽(今蒙古鄂嫩河上游一帶),扼險而守。此戰史稱“十三翼之戰”。
蒙古武士蒙古武士
札木合雖然取得勝利,但其所屬部落首領益惡札木合橫暴,而鐵木真對部眾多施仁義,關懷籠絡,故歸心於鐵木真。於是朮赤台、畏答兒晃豁壇、速勒都思(赤剌溫)等族人紛紛來附。此後,鐵木真力量進一步壯大。宋慶元二年(金承安元年,1196年),從屬於金王朝的塔塔兒部叛金,金遣丞相完顏襄率軍征討。鐵木真聯合克烈部王汗,以“為父親報仇”的名義,率軍在斡里匝河(亦稱斡里扎河,浯勒札河,即今蒙古烏勒吉河)上游擊潰了塔塔兒部,使塔塔兒部從此一蹶不振。戰後,金王朝授鐵木真糺軍統領之職(扎吾提狐狸),使他可以用金王朝屬官名義號令蒙古部眾。宋慶元六年,鐵木真與王汗會於薩里川(今蒙古克魯倫河上游之西),大敗泰赤烏與蔑兒乞聯軍,首領塔里忽台等被殺,沆忽阿忽等遁入巴兒忽真隘。
嘉泰元年(1201年),鐵木真又在呼倫貝爾海剌爾河支流帖尼河之野(亦稱帖尼火魯罕,即今海拉爾河支流莫爾根勒河),擊敗以札木合為首的塔塔兒、弘吉剌合答斤等十一部聯軍,史稱“帖尼河之戰”。宋嘉泰二年,鐵木真與王汗聯軍又在闊亦田(亦稱闕奕壇,今呼倫貝爾哈拉哈河上源一帶)最終擊敗了札木契約乃蠻、泰赤烏、塔塔兒、蔑兒乞等聯軍,取得了闊亦田之戰的勝利。接著招降了呼倫貝爾一帶的弘吉剌等部。至此,西起斡難河上流,東至大興安嶺以西的蒙古高原,都被鐵木真控制了。從此,鐵木真在爭奪汗權之戰中,他的領袖地位已成定局,少數不服從他的人如札木合,不能立足,只好帶著少數部屬,離開駐牧地,往依王汗。
此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之戰,進入第二階段。其主要之戰有:宋嘉泰三年的合蘭真沙陀、折折運都山之戰,宋嘉泰四年的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最後平定蒙古高原,統一蒙古各部,成吉思汗最終成為全蒙古的可汗。

兼併克烈部

在第一階段中,札木合勢力的衰敗,鐵木真汗權地位的鞏固,在蒙古草原上形成了蒙古部的鐵木真汗、克烈部王汗乃蠻部太陽汗之間三足鼎立的局面。克烈部首領王汗在札木合的挑撥下,與鐵木真的矛盾日益加深。三年,王汗率大軍與鐵木真戰於合蘭真(今流入貝爾池之哈駐哈河),鐵木真因寡不敵眾而敗,部落由好幾萬人被打敗至4600人。但敗而不餒,不久,又重整軍馬,乘敵不備突襲包圍王汗的窩魯朵城(今蒙古鄂爾渾河上游,哈爾和林之北)營地。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終於攻滅了強大的克烈部。

統一塔塔兒

接著,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占領了呼倫貝爾高原。次年,大會於帖蔑延客額兒(今土喇河上游,肯特山之西)商議伐乃蠻王汗的覆滅,使太陽罕震恐;他急忙糾集被鐵木真擊潰的札木合殘部及泰赤烏、蔑兒乞等部殘餘勢力,共同進攻鐵木真。四年春,鐵木真率大軍西進,太陽罕亦領兵東進,兩軍決戰於蒙古中部的杭海嶺(今杭愛山)察乞兒馬兀惕,太陽罕戰死,乃蠻聯軍大敗。鐵木真攻滅乃蠻部,乘勝追擊太陽罕子屈出律、札木合、蔑兒乞。殘餘的蒙古部貴族的勢力和蔑兒乞三部之餘眾,相繼被征服。一直與鐵木真為敵的札木合,被隨從縛送鐵木真,被鐵木真賜以自盡;漠南汪古部首領遣使獻降,斡亦剌部首領忽都合也向鐵木真投降。開禧二年(1206年)春,又越阿勒台山(今阿爾泰山),進入乃蠻北部兀魯黑塔黑地區(今蒙古科’布多,巴彥烏列益等省)。其汗不欲魯汗正獵於豁黑兀孫河(即索果克河)上,不意兵至,被擒,乃蠻北部亦亡。屈出律便歸附西遼,挑起西遼與花剌子模的衝突。至此,鐵木真完成了中國蒙古草原的統一。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貴族官長大會,建立了蒙古汗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意為強盛偉大的君主)。
元朝蒙古彎刀元朝蒙古彎刀

評價

成吉思汗其本人及其子孫的軍事征服活動,克服了當時東西方陸路交通的人為障礙,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東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弭平了中國大陸自唐朝以後形成的數個政權分立對峙的局面,最終奠定了現代中國的基本版圖。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他作戰具有野蠻殘酷的特點,大規模屠殺居民,毀滅城鎮田舍,破壞性很大,另外13世紀主要封建國家社會危機深重,為成吉思汗實行大規模軍事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成吉思汗畫像成吉思汗畫像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之戰,在戰爭中充分顯示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他在戰略上藐視一切敵人,注重分清敵友,近交遠攻,力避樹敵過多;並重視掌握敵情,以作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時強調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敵人,達到各個殲滅;在戰術上機動靈活,慣於實施遠程奇襲,速戰速決,或者佯退誘殲,在運動戰中殲滅敵軍;這一時期創建的“魚鱗戰術”,成為戰爭指揮藝術的優秀遺產。成吉思汗的卓越軍事才能,還表現在蒙古各部統一戰爭中的軍事組織能力,統御天才,知人善任,恩威並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