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

孛兒只斤

孛兒只斤(西里爾蒙古文:Боржигин),蒙古族乞顏部孛兒只斤氏,實際上是蒙古皇族的氏族名稱,明人寫《元史》時誤將其寫作奇渥溫氏。

乞顏部包羅歹孛兒只斤氏是蒙古語舊時漢譯帶侮辱性的貶稱,正確譯為奇源部包爾熾君氏,又譯包爾之金氏,博爾濟吉特氏、博爾濟吉忒、博爾濟錦、孛兒吉德、孛兒吉根、孛兒吉濟錦、博羅特、布兒赤金、孛爾吉,包爾積金、包侕赤金等。元末避難改姓王,余,寶,鮑,博,雲,羅,伍,他,白,乾,屈,金,雲,羅,月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孛兒只斤
  • 外文名:Borjigin
  • 蒙古文:Боржигин(西里爾蒙古文)
  • 分布地區:中國 蒙古 俄羅斯
  • 著名人物:孛兒只斤鐵木真,拖雷,忽必烈,孝莊太后
起源,始祖,地望蒙古,家譜,名人,鐵木真,林丹汗,娜木鐘,巴特瑪·璪,布木布泰,烏爾袞,巴咱爾濟哩弟,拉喜彭斯克,哈日珠拉,

起源

包羅特姓孛兒只斤【包爾熾君】氏,出自蒙古乞顏部。關於乞顏的祖源,《帝系姓》《帝系譜》載: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後裔包豕韋【缽室韋】史稱蒙國豕韋和北融合形成蒙兀室韋,兩《唐書》載:包羲後裔蒙國豕韋譯為蒙兀(魯斯)室韋!遠古蒙古族人的圖騰為“包爾帖馳狼”,意為蒼狼,《蒙古秘史》原文和《金冊》記載:包端察爾使包爾熾君姓氏傳承了。成吉思汗家族包羅特姓,蒙古語意為包家鐵血家族,漢譯簡稱包姓;包爾熾君氏蒙古語意為庖犧守灶者氏族即包羲氏後裔,漢譯簡稱包氏,包氏蒙古皇族人口三百八十多萬,分布全世界,為蒙古族第一大姓。
蒙古族索永布圖騰蒙古族索永布圖騰
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的蒙國豕韋聖物包羲太昊蒙山日月圖騰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的蒙國豕韋聖物包羲太昊蒙山日月圖騰
孛兒只斤氏的傳承始祖是蒙古包端察爾,出自包端察爾的諸氏族部落概被稱為“伲幄倫(黃金家族)”。發展到合布勒汗的孫子也速該巴特爾時,起用孛兒只斤氏。依照血統,成吉思汗是乞顏部包羅特孛兒只斤氏,其祖輩是該氏族的族長。所以自成吉思汗始,就以高貴和偉大而聞名於世,並且凌駕於其他各部之上。史籍《元史》誤稱為:“奇渥溫氏”。

始祖

乞顏部包端察爾子孫也速該巴特爾,是成吉思汗的父親。包端察爾是成吉思汗的上十多代先祖。包端察爾在兄弟的幫助下俘獲了札兒兀惕部落的一名女俘札兒赤兀惕·阿當罕·兀良合真氏,從此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馬群、家貲、隸民、奴婢等。出自包端察爾的諸氏族部落,因各有名號,概被稱為“伲幄倫”。 到屯必乃的兒子合布勒汗時,才復用古老的乞顏部稱號,其子孫被稱為黃金家族。發展到合布勒汗的孫子也速該巴特爾時,起用孛兒只斤氏,是蒙古部的古老姓氏。
蒙古族有一個始祖母阿蘭,據記載阿蘭與丈夫生了兩個兒子,《金冊》載:她在丈夫死後與包雅兀又生了三個兒子。阿蘭說三個小兒子是她與一個阿勒坦騰格里汗(黃金天帝)的後代,是上天的兒子。從此之後,這三個兒子的後人就被稱為純潔出身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屬於其中的一支孛兒只斤氏,除此之外,還有主兒乞氏泰赤烏氏等。蒙古部的可汗都出於這個家族,所以被稱為“黃金家族”。

地望蒙古

漠北:在歷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族人的活動中心。從秦朝末年起至清朝統稱“漠北”。漢朝時期所稱的漠北,主要指蒙古高原一帶,因其大部分位於長城以外的戈壁沙漠的北面,故稱漠北,比照21世紀初的政區,主要分布在蒙古國(今蒙古族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貝加爾湖流域及葉尼塞河上游一帶,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為界,東大致到克魯倫河,西以杭愛山,阿爾泰山一線。
在漢武帝時期,出於主動打擊匈奴的需要,漢人才第一次深入到陰山以北的大沙漠中。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的政權多建庭於漠北,這樣與南面的農居民族政權隔了一個大漠,有利於揚長避短。但像匈奴和突厥自身分裂後,南匈奴和東突厥都曾在一段時間內建庭於漠南,對漢族政權保持忠誠,然而其內心還是念念不忘重返漠北。
漠南:主要位於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匈奴的發祥地就在漠南的陰山(今內蒙古鄂爾多斯)。

家譜

《成吉思汗黃金族譜》一卷,扎木沙撰,初寫成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蒙文,以毛筆抄寫了五十多冊。現被收藏在遼寧省阜新市圖書館。
《包姓族譜》包姓蒙古族譜為成吉思汗子孫俺答汗後裔包振德初寫於乾隆年間,毛筆抄寫本,現被其雲南後人珍藏。
《孛兒只斤氏族譜》初寫於清朝康熙年間。改革開放後,再版了《黃金史綱》作為孛兒只斤氏族譜的學術本。

名人

鐵木真

出生: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四月十六日
鐵木真鐵木真
武器:蘇魯錠(槍)
身高:約1.89米
屬相:馬
卒年:宋理宗寶慶二年 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 七月十二日
享年:65
廟號:太祖
諡號:聖武皇帝,加謚:法天啟運聖武皇帝(至大二年加謚)
陵寢:起輦谷
母親:弘吉剌氏·訶額侖(月倫太后
驕傲:開創蒙古帝國滅敵國四十,史稱世界征服者
遺憾:父親被塔塔爾人殺害、妻子被蔑兒乞人搶走、十三翼之戰失敗、攻西夏未果逝世
在位:1206~1227年為蒙古大汗,在位21年

林丹汗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兒只斤氏,名林丹巴圖爾,汗號為呼圖克圖汗,是蒙古帝國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一般認為是蒙古末代大汗(也有人認為額哲是末代大汗)。布延徹辰汗去世後,13歲的長孫的林丹繼承汗位,統轄察哈爾部。即位後初信黃教,後改宗紅教,並興建了都城察漢浩特(今內蒙古赤峰阿魯科爾沁旗)。
林丹汗試圖恢復蒙古的統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同時又面臨著新興的女真族的威脅。因此,他對外採取聯明抗金的方針,對內則謀求控制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內”為原則,優先進行對蒙古的統一,避免與後金正面交鋒。1627年,林丹汗西遷,平定右翼諸部。1632年,後金汗皇太極討伐林丹汗。

娜木鐘

林丹汗八大福晉之一第一大妃(?-1674),號多羅大福晉,稱囊囊大福晉,史稱囊囊太后,是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晉,八大福晉之首。統管阿紇土門萬戶斡耳朵。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又一名為德勒格德勒,蒙古阿霸垓部後封郡王額齊克諾顏之女。1635年(後金天聰八年),她生下林丹汗的次子,也是遺腹子阿布鼐(亦作阿布奈)。1636年(後金天聰九年)三月,歸順滿清,改嫁愛新覺羅·皇太極。崇德元年七月被封為西麟趾宮貴妃,位居崇德五大福晉的第三位。順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順治九年十月尊皇考懿靖大貴妃。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薨;葬昭陵貴妃園寢。她又為皇太極生下皇十一子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皇十一女固倫端順長公主,嫁蒙古阿霸垓部博爾濟吉特氏噶爾瑪索諾木。又撫養一蒙古女,名淑濟(疑為林丹汗之女),於崇德八年(1643年)七月嫁濟旺之子德參濟王子噶爾瑪德參(噶爾瑪)

巴特瑪·璪

林丹汗八大福晉之一第四大妃,芭德瑪瑙伯奇福晉(?-1669)。統管竇土門萬戶斡耳朵,故又稱竇土門福晉。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亦作 芭德瑪瑙),蒙古阿霸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爾之女。1635年(後金天聰八年)八月,她在其部落的一名叫多尼庫魯克的護送下,到皇太極的軍營行幄,表示歸順,並選擇了木湖爾伊濟牙爾地方暫時駐牧。她是第一位向滿清歸順的林丹汗遺孀,改嫁給皇太極。崇德元年七月被封為東衍慶宮淑妃,位居崇德五大福晉的第四位。順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順治九年十月尊皇考康惠淑妃。康熙六年薨;葬昭陵貴妃園寢。她撫養一蒙古女(疑為蒙古林丹汗之女,不確),於崇德五年(1640年)正月嫁多爾袞。

布木布泰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又作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即歷史上著名的孝莊文皇后,俗稱孝莊太后,成吉思汗之弟哈薩爾後裔,蒙古科爾沁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謚,雍正乾隆累加謚,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烏爾袞

(1670~1721年),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翼旗人。著名清朝將領。巴林右翼旗第二世札薩克多羅郡王鄂其爾的次子。弟兄三人,兄那木德格,弟桑利達。烏爾袞勇敢剛強,善騎射,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十歲,就率巴林右翼旗兵丁參加了清朝歷史上有名的烏蘭布通之戰。在打敗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中,烏爾袞及其從戰巴林兵丁英勇戰鬥,表現出色。烏爾袞榮立戰功,部下晉爵。康熙對烏爾袞十分賞識,遂於翌年農曆6月(公元1691年)將十九歲的次女和碩榮憲公主賜嫁。烏爾袞迎娶公主後,被封為和碩額駙。

巴咱爾濟哩弟

(1859~1916年),蒙古族,內蒙古科爾沁旗人。著名清朝官吏。系阿魯科爾沁旗第十二代札薩克。幼年喪父,三歲時襲阿魯科爾沁旗札薩克職,因年幼,由其母執掌旗政。清同治六年(1867年)正式執政後,盡職盡責,效忠清廷,多次受到清廷獎賞。

拉喜彭斯克

(1755~?),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翼旗人。著名清朝史學家。他自幼聰敏、好學,智力過人,學業精深,通曉蒙、滿、漢、藏文字。

哈日珠拉

(1608—1641),又作博爾濟吉特·哈日珠拉,漢譯為海蘭珠,成吉思汗之弟哈薩爾後裔,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長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摯愛,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崇德元年,皇太極妃封海蘭珠為“宸妃”。以《詩經》中像征愛情的詩句:“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睢宮”。崇德二年,生下皇八子,皇太極甚喜,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皇位繼承人,頒發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後子幼殤,乃鬱鬱而終,享年33歲。皇太極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諡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諡號中字數最多的。 宸妃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所有史料均無記載此人26歲之前的任何資料。
孛兒只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