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黎基金會

惠黎基金會

惠黎基金會(The Phelex Foundation)成立於1995年,是根據美國501(c)(3)非贏利組織法設立在麻薩諸塞州的慈善組織。惠黎基金會積極扶持亞洲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特別幫助那些在經濟、社會地位或身體條件都處於不利地位的學齡兒童完成基礎教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黎基金會
  • 外文名:he Phelex Foundation
  • 成立於:1995年
  • 類型:慈善組織
工作重點,惠黎可持續助學計畫(1995年),惠黎鄉村教育研究會(2000年),國際青少年城鄉文化交流(2003年),助學理念,惠黎紀事,2008年度,2007年度,2006年度,2005年度,轉型報告,轉型原因,諸多困難,運作方式,志願者,創業者精神,杜玉璽,呂雲進,團隊精神,

工作重點

惠黎可持續助學計畫(1995年)

可持續助學計畫是惠黎基金會開創的一個可持續性助學扶貧的新方式,這種方式經過反覆實踐和論證,已被證明行之有效。基金會以鄉村中國小為運作單位,建立勤農助學基地,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套用和現代化、民主、公開的財務管理取得項目收益,再將收益全部用於助學、助教及改善教育條件。 惠黎基金會自1995年以來在中國開發了40多個有永久或半永久資金來源、有合作夥伴參與、公眾支持和志願者參與服務的項目。基金會董事、合作夥伴、捐贈者以及各界友好人士都為這些亞洲項目的成功所鼓舞,並堅信基金會運作的擴大將會使更多貧困地區的學童享受教育帶給他們的希望。

惠黎鄉村教育研究會(2000年)

惠黎鄉村教育研究旨在促進對亞洲非洲欠已開發國家的鄉村教育,尋求建立一個支持惠黎基金會和其他慈善組織資助計畫的信息資源中心。惠黎鄉村教育研究還為從事研究亞洲貧困地區鄉村教育的社會幫助體系、資金募集機制和決策過程相關課題的美國本土研究生提供學期獎學金和助學金。

國際青少年城鄉文化交流(2003年)

惠黎國際青少年城鄉文化交流宗旨在促進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惠黎基金會資金來源於全球各地私人、社團公司的捐助及機構夥伴的合作。

助學理念

可持續救助 是惠黎基金會理念的核心。與一次性捐助不同的是,惠黎基金會捐助5,000至30,000美元幫助學校建立小規模生態農業項目,並提供農業技術、項目策劃與監控、財務管理決策方式諸方面的培訓。項目一般在2至3年內產生較穩定收益。惠黎基金會項目收益首先用於為受援學校貧困學童減免學費、書本費、食宿費,其次可用於改善學童營養及改善教學條件。在項目產生收益前,惠黎基金會可為學校的"惠黎助學基金" 提供1至3年的直接援助,使學童及早受益,惠黎助學基金將優先資助貧困的女童和少數民族學童。
志願者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地方合作夥伴 是可持續助學項目的基本要素。基金會主要依靠志願者擔任項目監督員、技術指導員、顧問、社區議事協調員、會計、攝影師和當地籌款人等,他們中的許多人利用良好的商業意識來經營和管理生態農業項目,使項目能夠取得好的收益。志願的"企業家"可以是老師、校長、地方官員、村民和家長。為了最佳化財政資源的套用,我們與認同基金會理念的當地非政府機構和政府機構開展合作。當地合作夥伴通常提供部分現金、土地、生產資料、市場及免稅待遇。 貴州從江復新國小的議事會選舉 社區議事會
社區議事會 由5至11名家長、村民、志願者組成,經當地學區民主選舉產生(社區議事會可以是已經存在的村民委員會)。職責是對與項目有關的事宜予以決策。這些決策包括:
根據捐贈者的意願和公開、公正的原則發放助學金獎學金教師津貼和營養餐資金
監督助學項目的財務和帳目,確保其真實、透明
為校長提出學校整體財務管理的建議
幫助學校和惠黎基金會籌集額外助學基金,資助學區內貧困學童
定期向惠黎基金會和當地政府提供報告
社區議事會制度作為可持續助學項目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則之一已被受援學校所在鄉村廣泛接受,並逐步推廣。 財務管理
惠黎基金會為所有捐助項目提供財務管理方法,包括可行性研究、預算程式、採購、核銷、財務報告(現金流量表、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審計、收益預測、分配計畫和財務信息披露。基金會的資助專款專用,項目款不可挪作它用(如支付各種稅賦政府收費、購買土地、補發政府拖欠的教職工工資等)。援助項目的收益也不可用於向任何機構和個人提供現金和實物。

惠黎紀事

2008年度

9月23-24日,河北省電視台分別以《蘋果長到來年賣》和《桃樹盆景春節早結果》為題進行了報導和宣傳,社會反響強烈,果樹盆景在當地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為今後市場銷售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至10月,興隆盆栽基地育有蘋果、梨、杏等8種果樹盆景總計8300盆。通過基地老師多年來的摸索實踐,在盆景塑形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8月5-7日,25-28日,德國友人Gerhard Faisst應邀分別訪問河北興隆職中、內蒙巴彥塔拉兩所鄉村學校,參觀各自的可持續助學項目,對項目有較高的評價,並與中國學生深入交流、暢談互動、氣氛熱烈。

2007年度

興隆職業中學“果樹盆栽”助學項目,經過兩年的艱苦經營,取得喜人的進展。九千株不同種類的果樹盆景,幾乎全部掛滿了果實。老師帶著園藝系的學生在大棚里精心造型,準備選擇優果上市。此情此景受到來自美國黃汝斌基金會董事們的熱情讚譽。
六月,惠黎基金會與北京伊凡苗木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該公司多年來致力於繁育、推廣抗生楊品種,在東北、西北、華北和西南等地成功建立實驗基地和種苗基地。作為合作夥伴,將在未來數年內為基金會拓展的林草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2006年度

12月,與中國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合作,湖北薤山中心國小助學茶廠二期工程開始運作。同期,面向境內外在校大學生及學生社團的2007惠黎假期鄉村遊學設計方案徵集活動在本月拉開序幕,活動將為基金會開展的 國際青少年城鄉文化交流項目提供更優的備選方案。
11月, 香港寶嘉怡升製衣有限公司向基金會助學項目捐贈價值4萬元人民幣的服裝。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等北京高校的 學生社團組織了愛心義賣活動,義賣所得善款全部捐助給惠黎鄉村助學項目學校的貧困學生。

2005年度

2005年11月22-28日,基金會工作人員走訪了河南嵩縣洛溝國小、青山國小、汪城國小等鄉村學校。期間,在洛溝國小,基金會工作人員對學校師生進行了電腦培訓,助學項目的財務培訓和社區議事會議事程式的培訓。走訪了貧困生家庭和為助學項目基地義務出工的村民。(更多)
2005年10月1日-5日,惠黎基金會會長周元先生在重慶酉陽縣走訪山區學校,與當地教育官員、農業專家、學校校長和村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貧困山區鄉村學校的財務支持體系和教育理念。同往的還有中國證監會官員冉華博士和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樊英女士。

轉型報告

轉型原因

首先,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府機構的改革,中國農村發生較大變化:其一中國計畫生育政策的落實,帶來鄉村新出生人口的下降,適齡兒童入學人數減少,很多村落小學生少到幾人或十幾人。其二體制改革帶來政府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的精簡,很多鄉村在地理上相鄰的鄉鎮大多進行了合併。以上兩點帶來的結果是部分鄉村國小被取消或合併。惠黎基金會助學項目學校湖北谷城滴水國小、天柱山國小、西坪國小、劉坪國小,河北興隆車河堡中學,青海循化撒拉女中等學校先後被合併、取消。
其次,進入本世紀,中國政府加大力度扶持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鄉村教育支持出現良好勢頭。2003年9月20日公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提出,到2007年,爭取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享受到 “ 兩免一補 ” (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努力做到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諸多困難

目前,農村職業教育有些恢復,但對鄉村學生,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學生來說卻面臨諸多困難:
1 、現有職業學校在教學條件、師資力量、專業設定等方面基礎薄弱,競爭力差。
2 、從師資力量和資源上看,原有的師資條件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3 、農村學生難已支付高額的學費。就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收費看,每生每學年的學費在1000~3000元之間,個別專業還更高。
4 、農村學生面臨著就業、創業的難題。農村學生,特別是貧困學生在完成學業後由於社會地位、社會關係、適應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他們在城市就業的機會很小。
上述困難的制約,使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步履維艱。

運作方式

鑒於中國農村,特別是貧困山區鄉村教育情況的變化,惠黎基金會助學活動擬將資助重點和支持力度轉向農村職業學校和職業學校的在校學生,特別是這些學校的貧困農村學生。
基金會將採用直接贈的方式 在助學項目開始之際向若干名品學兼優的國中畢業生提供助學金。在項目取得成功之後,每年增加的收益將把受援學生人數逐漸擴大到更多。在助學金的資助下,受援學生樂於在學校學習農業 / 林業、商品農業以及環保科學等學科,並積極參加與項目相關的勞動和運作活動。
作為這些項目的執行和受益者——農村職業學校將負責運作這個可持續性助學項目,保證苗圃、大棚或基地以逐年增加收益的方式資助當地最想從事現代農業科技學習的貧困生完成相當於高中學歷的職業技術學習。
如上所述,轉型後的惠黎助學項目有兩個最重要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農科技實踐場所,並創造一個環保型的以農、林業為主的可持續性助學金項目。其項目可在未來若干年內為貧困生提供經濟資助。

志願者

創業者精神

志願者精神是鄉村助學項目的基本要素。基金會依靠志願者擔任項目具體工作。從項目申報到可行性論證,從項目實施到助學反饋,無處不包含著他們點點滴滴的奉獻。山西省孝義市的杜玉璽老師和呂雲進老師就是這些志願者中的典型代表。

杜玉璽

山西省孝義市教研室國小自然教研員

呂雲進

山西省孝義市白璧關鄉教辦教研室主任
1998年元月,在兩位志願者的幫助下,惠黎基金會捐資在孝義市白璧關鄉西辛璧國小建起了"種鴿園"生態助學項目。當年春季實現救助金額1,660元,資助貧困兒童11位,使兩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秋季實現收益9,880元人民幣,資助貧困學童97位。這期間,他們除了教學、教研,還志願擔任了項目聯絡人、技術員、市場開拓者、財務審計員等工作。

團隊精神

1999年惠黎基金會在湖北宜都市召開助學項目現場交流會,圖為湖北志願者。 作為惠黎基金會團體志願者的湖北省教育報刊社《國小自然教學》編輯部的老師們,從1995年惠黎基金會在中國境內救助貧困學童開始,便積極為基金會在湖北山區選擇、考察和監控貧困學童救助方案的落實,培訓鄉村自然教師。他們還發揮其工作優勢,幫助貧困的鄉村國小尋求技術和市場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