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子

《惠安女子》,舒婷,原名龔佩瑜,祖籍福建泉州,出生於福建龍海市石碼鎮,1964年就讀於廈門一中,1969年至閩西山區插隊,1972年返回廈門,當工人、統計員、染紗工、焊錫工等,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 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無香》等。

基本介紹

詩歌全文,作者簡介,作品賞析,賞析(一),賞析(二),

詩歌全文

《惠安女子》
● 舒婷/文
野火在遠方,遠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裡
以古老部落的銀飾
約束柔軟的腰肢
幸福雖不可預期,但少女的夢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無邊無際
天生不愛傾訴苦難
並非苦難已經永遠絕跡
洞簫琵琶在晚照中
喚醒普遍的憂傷
你把頭巾一角輕輕咬在嘴裡
這樣優美地站在海天之間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過的鹼灘和礁石
於是,在封面和插圖中
你成為風景,成為傳奇
1981年4月

作者簡介

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樹》是 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但事實上,她的詩歌更接近上一代載有意味較濃的傳統詩人,反抗性淡漠了許多。舒婷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作品賞析

賞析(一)

《惠安女子》是舒婷實現女性書寫的代表性作品,它集中表達了作者對惠安女子優秀品質的讚美和對她們苦難人生的關懷。惠安女子是福建惠安沿海幾個村鎮漢民族婦女群體,那兒的男子長年漂泊在海上,“留守”幾乎是那裡所有惠安女子的現實處境。但長期以來她們一直默默隱忍著生活的苦澀,以勤勞、溫良、孝順呼應著傳統文化期待。舒婷通過她獨特的女性情感體驗貼近這些女子,《惠安女子》是唱給她們的一首悲憫的歌。
舒婷舒婷
第二人稱的運用拉近了作者和惠安女子之間的情感距離,她們並不是“被看”的對象,而是作者心心相印的姐妹。
全詩共四小節第一小節短短兩句將惠安女子望眼欲穿的雙眼定格,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似火的目光傳遞的是惠安女子對丈夫或戀人刻骨的思念和無限的牽掛。
第二小節頭兩句描繪了惠安女子獨特的外形服飾,但詩人隨即將筆觸輕輕一提,轉向了惠安女子對幸福的追尋。表面上看,詩人將女子的外貌和幸福相連似乎有些簡單化,但事實上惠安女子的服飾確實相當獨特且裝飾性較強,惠安女子的典型裝束是:黃斗笠、花頭巾、藍短衫、銀腰鏈、寬筒褲。她們如此地站立在海邊,眺望大海,期盼著親人早日歸來。無數次希望的破滅也並沒有動搖她們的信心。“蒲公英”、“海面”、“浪花”這些意象的使用暗示了她們最終的失落。在美麗服飾的襯托下,悲劇意味更突顯了出來。
第三小節是詩人對惠安女子堅忍個性的刻畫。“洞蕭”、“琵琶”、“晚照”等意象為惠安女子的憂傷增添了古韻,使這份憂傷有了歷史的縱深感。“你把頭巾一角輕輕咬在嘴裡”,一個“咬”字寫出了一種動感,包含了惠安女子對所有不幸的飲吞和她們的自製。
第四小節中,詩人表達了她對世人以獵奇心態關注惠安女子的不滿。惠安女子獨特的生活狀態下所鑄就的美使她們吸引了眾多的目光,她們奇異的生活習俗和裝束成為了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他們在對惠安女子產生興趣的同時恰恰忽略了她們的苦難,這就使她們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在這背景下,舒婷對她們苦難的抒寫就有了意義,也顯示出作者強烈的女性意識。
在詩歌形式上,除了第一節,其餘的小節都是五行,結構安排比較均勻;此外,本篇詩歌注意押韻,具有音樂美

賞析(二)

福建惠安,歷史上是一個“十年九旱,十雨九澇”的地方,閉塞、貧窮、封建陳規陋習,給惠安女子帶來了許多苦難。早婚、長住娘家、集體自殺,歷史留下過觸目驚心的記載。惠安女子社會地位底下,生存環境惡劣,但外部世界看來,惠安女子裹方巾,戴斗笠,著短褂,束銀帶,古老而美麗的服飾,加上自然綽約的身姿,堪稱一道亮麗的風景,惠安女子由此博得世人普遍的驚異和讚賞,於是她們出現“在封面和插圖中,成為風景,成為傳奇”。
有著博愛情懷和敏銳洞察力的詩人,從人們普遍的獵奇心態下對惠安女子的淺表性的欣賞的背後,看到了世人淺薄。南國家鄉的姐妹的生存處境,普天之下女性的“並非苦難已經永遠絕跡”的命運,激發詩人“為婦女請命”,抗議世人對惠安女子乃至普天下女性生存處境的麻木“忽略”。
“野火在遠方,遠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裡”,詩人從現實中惠安女子琥珀色的眼睛聯想到遠古蠻荒的野火,讓惠安女子和古老民族的女性意像產生疊加,在這種現實和歷史的聯繫下,惠安女子便具有了“古老”的色彩。而這種因歷史文化幽閉和與外界文明隔絕而形成的“古老”,在世人看來是“美”,是“風景”,但在惠安女子自身則是一種沉重。“以古老部落的銀飾,約束柔軟的腰肢”,詩中的“約束”二字,強調了古老傳統對現代女性的束縛,隱約透露出惠安女子的“普遍的憂傷”。
“幸福雖不可預期”,幸福對惠安女子來說是曾有過的美麗的夢,但在冷酷的現實面前,她們的夢只能像“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隨著“浪花”,消失得“無邊無際”。面對並非已經永遠絕跡的“苦難”,惠安女子默默忍受,夕陽晚照,洞簫、琵琶淒婉的樂聲,多少次喚醒過惠安女子內心的憂傷,但她們只是默默忍耐,“把頭巾一角輕輕咬在嘴裡”。惠安女子內在這般“賢惠”,外表是這般的美麗,自然成了人們欣賞的“風景”。這種把女性視為“風景”,卻無視女性的獨立人格和生存環境的改善,忽略女性“美麗”下的憂傷,令詩人痛心疾首。惠安女子這一意像,是詩人向那些愚昧麻木的世人發出嚴正的抗議,也是對我們社會尊重女性的人格獨立,關注女性的生存環境的真誠的呼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