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桅船

《雙桅船》是現代詩人舒婷於1979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這是一首朦朧詩,共兩節:第一節蘊藉著詩人無限的人生辛酸與感慨,象徵愛的短暫和飄零;第二節寫詩人對愛的短暫和飄零感傷情緒的超越。全詩借用一艘雙桅船的口氣,向連綿的海岸傾訴思慕,呈現出對愛的飄零感傷,以及對此超越的內在真實而矛盾的情感,表現詩人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對人性和人道主義復歸的呼喊。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感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嘆,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

《雙桅船》後被選為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第十二課課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雙桅船
  • 作品體裁:現代詩
  • 作者:舒婷
  • 作品出處:《舒婷的詩》
  • 創作時間:1979年8月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桅船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裡。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繫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創作背景

舒婷作為生長在“文革”時期的年輕人,是朦朧詩創作的主將之一。朦朧詩作為“地下文學”孕育於“文革”時期,而舒婷就生活在那個特殊混亂的時代,現實中的黑暗給予了她寫作的動力。此詩寫於1979年8月,正好是文革時期剛過去不久,是作者早期“朦朧詩”創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文學賞析

《雙桅船》是詩人運用朦朧詩的寫法,採用象徵、意象來表達人的主觀情緒,從而伸張人性的佳作。全詩表現了詩人雙重的心態與複雜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燈”;另一方面,是愛情嚮往的“岸”。在執著追求理想的進程中,時而與岸相遇,又時而與岸別離,相和諧又相矛盾。同時,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詩人時而感到前行的艱難與沉重,時而感到一種時代的緊迫感而不讓自己停息。“霧打濕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詩中所表現的情緒與心態,既是詩人自我的、個性的東西,同時,又是那個特定時代的青年們所普遍感受到而難以言表的東西。詩人以她細膩的心,運用象徵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此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象徵。在朦朧詩中,象徵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詩題“雙桅船”,就是一種象徵。全詩的目的不在於描寫一隻客觀的雙桅船,而是借用雙桅船這一具體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表現詩人雙重的心態與複雜的情感。或者說,詩人覺得,自己就像一隻雙桅船。雙桅船中的“雙桅”又暗示著某種深層的含義。雙桅並在,意味著詩人心目中愛情與事業並立又相區別的心理。另外,詩中的“岸”、“風”、“風暴”、“燈”等都具有明顯的象徵性。“岸”象徵著女性的愛情歸宿,“風”意味著時代緊迫感給詩人的動力,“風暴”暗指詩人與同代人所經歷的不平常的年代風雲,“燈”則與光明信念並在一起。
意象的運用,是此詩的另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所謂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來表現詩人的主觀心態。它與傳統詩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觸景生情並借景抒情,從而達到景中含情的藝術目的。而在朦朧詩中,詩人多以主觀情緒和人的各種心態為表現對象,從主觀情緒出發,想像並構造成某種具體的畫面與景致,從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達到藝術表達的效果。詩人在《雙桅船》中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情緒、一種感情歷程。而落在語言上,卻是“船”、“岸”、“風暴”、“燈”等具體形象,並把這些具體形象加以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動態過程的畫面。而在畫面之下,隱含並跳動著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實感。全詩意象清新,組合自然,使詩人內在強烈的情緒得以自如的表達。
另外,此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感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嘆,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詩的最後四句“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被人們當作警句加以廣泛流傳和引用。

名家點評

嶺南師範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張德明:這首詩也是一曲蘊含啟蒙思想的高亢的歌。“文革”十年,人們在一個不正常的時期里飽受了淒風苦雨的摧折,那個時候,只看到風暴卻看不到航標燈,在大霧瀰漫的無盡苦旅中,人們看不到岸看不到希望,許多人憂鬱彷徨,對生活逐漸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舒婷用“雙桅船”的執著、堅定與自信來告訴人們,只要相信自己,勇敢與困難作鬥爭,總會迎來雲開霧散的時候,那可以停泊我們理想的“岸”,就將如期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百年新詩經典導讀》)
南通大學教授周建忠:舒婷的詩歌纏綿而不傷感,憂鬱又不失剛強,充滿了女性的柔情,又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雙桅船》代表了她的這種抒情風格。(《大學語文》)
武漢大學教授方長安:《雙桅船》抒寫的是一種理想的現代愛情,為此,詩人使用了“雙桅船”、“岸”、“霧”、“風”、“風暴”、“燈”等象徵性意象,使抒情場景變得模糊、抽象,使“你”和我”成為一種泛指,其愛情也就超越了具體的人而獲取一種普遍的象徵意義,“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因此成為超越具體時空的愛情箴言,詩歌的意義空間擴展了,而詩味也因抒情場景的模糊象徵性而變得更濃,更耐人尋味。(《中國新詩名作導讀》)

作品影響

《雙桅船》後被選為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第十二課課文。

作者簡介

舒婷(1952— ),中國女詩人,出生於福建龍海市石碼鎮。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 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