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商數

情緒商數

EQ(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緒商數"的英文簡稱,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之能力。簡單的來說,EQ是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指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情緒商數
  • 外文名:Emotional Quotient
  • 概念:一種認識、了解、控制情緒的能力
簡介,歷史,讓我們來回顧一下EQ誕生的過程,十八項重要的工作EQ,自我察覺,自我管理,社交察覺,人際關係管理,測量工作EQ,情緒管理能力,

簡介

情緒商數(英文:Emotional Quotient),是一種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由美國心理學家彼德·薩洛維於1991年創立,屬於發展心理學範疇。情商是一種認識、了解、控制情緒的能力。但也有人質疑情商是否是一種智力能力的擴展表現。
丹尼爾·高爾曼和其他幾個研究者,揭露了情緒商數的概念並聲稱它至少像更傳統的智商一樣重要。
多元智慧型理論支持者們通常認為,對g因素的測量是對學業能力的最佳測量方法。他們認為其他種類的智慧型學校教育之外會同等重要。
作為回應,g因素的研究者認為,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時候(hunt2001)多元智慧型理論還沒有誕生。他們還指出,g因素對個人行為有根本性的影響,個人的工作表現也不例外。(坎貝爾,Campbell, 1991)
智商不一樣,情緒智商可以經過指導而有改善。

歷史

最早情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達爾文的研究。他認為情感宣洩對動物的生存與對環境的適應起著重要作用。在二十世紀,儘管對智商的傳統定義重點強調認知的方面,比如識記知識、解決問題等,但是不少有影響力的研究者在智商的研究中發現了非認知領域的重要性。
早在1920年,愛德華·桑代克用社會智慧型(social intelligence)來描述理解與管理他人的能力。
大衛·韋克斯勒相似地描述了非智力因素對行為的影響,並進一步提出如果不能充分闡釋這些非智力因素,那么對智商的研究將難有進展。
在1983年,哈沃德·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引入了多元智慧型的概念。多元智慧型包括了人際智慧型(洞察他人的目的與動機的能力)和自我認知智慧型(認識並理解自我的能力)。加德納認為,傳統的智慧型(比如智商),不能全面地描述一個人的能力。
儘管研究者們提出的概念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識:傳統的對智商的定義不能全面地評估人的成就。
在2000年第一次區分了特質型情緒智力與能力型情緒智力。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EQ誕生的過程

早在一九二零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索戴克(E.L. Thorndike)就首先提出了社會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認為擁有高社會智力的人「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而能在人際關係上採取明智的行動」。
一九二六年推出了第一份社會智力測驗(George Washington Social Intelligence Test),問卷的題目包括了指認圖片中人物的情緒狀態,以及判斷人際關係中的問題等等。
然而接下來的幾十年,心理學界在這方面的努力停頓了下來,主要因為大家都忙著發展及研究IQ測驗,當時認為IQ(亦即一個的數學、邏輯、語文、以及空間能力)會決定每個人的學習及受教的能力,因而會影響將來的工作發展及表現。
一直到一九八三年,美國心理學家嘉納教授(Howard Gardner)提出了影響現今教育體系甚鉅的"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原先只重數理語文能力等的傳統定義"智力"的方式(亦即IQ)需要大幅修改,因為一個人的IQ除了對學校學習的成績有很高的正相關(IQ愈高,功課愈好),對於其它方面,例如工作表現,感情及生活滿意度等並無太大的關係。
嘉納教授在他的多元智力理論中,多加了幾項智力,包括了音樂,體育以及了解自我和了解他人之能力。而這後兩項,讓"社會智力"的概念再一次地受到教育界及心理學界的重視。
第一個使用"EQ"這個名詞的人是心理學家巴昂(Reuven Bar-on),他在一九八八年編制了一份專門測驗EQ的問卷(EQ-i),根據他的定義,EQ包括了那些能影響我們去適應環境的情緒及社交能力。其中有五大項:(1)自我EQ(2)人際EQ(3)適應力(4)壓力管理能力(5)一般情緒狀態(樂觀度,快樂感)。
接著又有心理學家沙洛維及梅耶(Salovey&Mayor)在一九九0年提出情緒智力的定義。他們認為情緒智力應和樂觀等人格特質區分開來,所以他們對EQ的定義強調在了解並運用情緒之方面。
目前另一個在各國受到廣泛使用的EQ測驗(MSCEIT),即為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的問題有幾大項(1)察覺及表達情緒之能力(2)在腦中想像情緒狀態之能力(3)了解情緒的能力(4)控管情緒的能力。
真正讓「EQ」一詞走出心理學的學術圈,而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日常生活用語的心理學家是哈佛大學的高曼教授(Daniel Goleman)。他在1995年出版的《EQ》一書(Emotional Intelligence),登上了世界各國的暢銷書排行榜,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EQ熱潮。
高曼發現一個人的EQ對他在職場的表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舉例而言,一個針對全美國前500大企業員工所做的調查發現,不論產業別為何,一個人的IQ和EQ對他在工作上成功的貢獻比例為IQ:EQ=1:2,也就是說,對於工作成就而言,EQ的影響是IQ的兩倍,而且職位愈高,EQ對工作表現的影響就愈大。此外對於某些工作類別,例如行銷,業務以及客戶服務等等,EQ的影響就更為明顯。
因此高曼針對職場的工作表現,提出了他的工作EQ架構。經過不斷的測試和修正,目前高曼的工作EQ內容共有4大項,以及18小項。

十八項重要的工作EQ

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自我察覺

(1)意識到自己情緒的變化:解讀自己的情緒,體認到情緒的影響。
(2)精確的自我評估:了解自己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
(3)自信:掌控自身的價值及能力。

自我管理

(4)情緒自制力:能夠克制衝動及矛盾的情緒。
(5)坦承:展現出誠實及正直;值得信賴。
(6)適應力:彈性強,可以適應變動的環境或克服障礙。
(7)成就動機:具備提升能力的強烈動機,追求卓越的表現。
(8)衝勁:隨時準備採取行動,抓住機會。
人際關係之管理能力:

社交察覺

(9)同理心:感受到其它人的情緒,了解別人的觀點,積極關心他人。
(10)團體意識:解讀團體中的趨勢、決策網路及政治運作。
(11)服務:體認到客戶及其它服務對象的需求,並有能力加以滿足。

人際關係管理

(12)領導能力:以獨到的願景來引導及激勵他人。
(13)影響力:能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14)發展其它人的能力:透過回饋及教導來提升別人的能力。
(15)引發改變:能激發新的做法。
(16)衝突管理:減少意見相左,協調出共識之能力。
(17)建立聯繫:培養及維持人脈。
(18)團隊能力:與他人合作之能力;懂得團隊運作模式。
這么多的內容,足足有18項,真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不簡單。而要十八般武藝俱全,豈不難如登天?
請先別擔心,事實上一個人只要能在這十八項EQ能力中,有五、六項EQ能力特別突出,而且是平均分布在四大項能力中的話,那他在職場上的表現,就會非常亮眼了。

測量工作EQ

要測量工作EQ,目前相當廣為使用的量表是情緒能力問卷(ECI:Emotional Competence Inventory),總共有110個題目,很特別的是ECI使用360度全方位的資料收集方法,它不只是問當事人,也會從他的上司、屬下、和同事來了解當事人的工作EQ,得出來的結果當然就比較客觀而準確。
情緒商數情緒商數
所以,只要掌握了工作EQ,你就能造就工作成就。

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管理能力是指你對情緒的一些自我管理的能力。“情緒管理”即是以最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如同亞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據此,情緒管理指的是要適時適所,對適當對象恰如其分表達情緒。
在這裡,整理了一下情緒管理能力的幾個方面:
一、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
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是指了解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和心理傾向,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直覺能力。 自我覺察,即當自己某種情緒剛一出現時便能夠察覺,它是情緒智力的核心能力。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夠監控自己的情緒以及對經常變化的情緒狀態的直覺,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領悟力的基礎。如果一個人不具有這種對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或者說不認識自己的真實的情緒感受的話,就容易聽憑自己的情緒任意擺布,以至於做出許多甚遺憾的事情來。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句“認識你自己”,其實道出了情緒智力的核心與實質。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現,人們在處理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時風格各異,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哪種風格的人。
二、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
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是指控制自己的情緒活動以及抑制情緒衝動的能力。情緒的調控能力是建立在對情緒狀態的自我覺知的基礎上的,是指一個人如何有效地擺脫焦慮、沮喪、激動、憤怒或煩惱等因為失敗或不順利而產生的消極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高低,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當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低下時,就會使自己總是處於痛苦的情緒旋渦中;反之,則可以從情感的挫折或失敗中迅速調整、控制並且擺脫而重整旗鼓。
三、情緒的自我激勵能力
情緒的自我激勵能力是指引導或推動自己去達到預定目的的情緒傾向的能力,也就是一種自我指導能力。它是要求一個人為服從自己的某種目標而產生、調動與指揮自己情緒的能力。一個人做任何事情要成功的話,就要集中注意力,就要學會自我激勵、自我把握,盡力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潛力,這就需要具備對情緒的自我調節與控制,能夠對自己的需要延遲滿足,能夠壓抑自己的某種情緒衝動。
四、對他人情緒的識別能力
這種覺察他人情緒的能力就是所謂同理心,亦即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構想。愈具同理心的人,愈容易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也愈能覺察他人的情感狀態。
五、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處理人際關係的協調能力是指善於調節與控制他人情緒反應,並能夠使他人產生自己所期待的反應的能力。 一般來說,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是一個人是否被社會接納與受歡迎的基礎。在處理人際關係過程中,重要的是能否正確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情緒情感,因為,一個人的情緒表現會對接受者即刻產生影響。如果你發出的情緒信息能夠感染和影響對方的話,那么,人際交往就會順利進行並且深入發展。當然,在交往過程中,自己要能夠很好地調節與控制住情緒,所有這些都需要人際交往的技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