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港鎮

思茅港鎮

思茅港鎮位於瀾滄江東岸、因國家級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思茅港而得名,距思茅城87公里,處於瀾滄江中下游與景洪市交界處。全鎮總面積650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思茅港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
  • 電話區號:0879
  • 郵政區碼:665008
  • 地理位置:思茅區西南部,瀾滄江東岸
  • 面積:650平方公里
  • 人口:17615
  • 機場:普洱思茅機場
  • 車牌代碼:雲J
鎮情簡介,人口衛生,基礎設施,新農村建設,項目進展情況,項目建設措施保障,環境特產,思茅港,港口簡介,港口建設,資源整合,發展機遇,代表村莊,相關信息,

鎮情簡介

思茅鎮位於普洱市思茅區北部,是市、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政府駐思茅區邊城東路12號,是一個集城市和農村為一體的綜合鎮。地處北緯22°42′,東經100°59′,東與倚象鎮接界,西與震東鄉相連,北與寧洱縣同心鄉接壤,南與南屏鎮毗鄰。東西最大橫距18.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9.7公里。全鎮面積203.5平方公里,轄5個村委會、54個村民小組,7個社區,現有轄區總戶數26396戶(其中農村4792戶),總人口91181人,其中:常住人口7144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081人,農業人口14364人),有彝 、哈呢、傣等14個少數民族。全鎮有耕地8806畝,農民人均耕地0.61畝。林地185035.12畝,森林覆蓋率72.9%。2008年末,全鎮民營經濟收入42700萬元,財政收入5855萬元,農業總產值86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52元,工業增加值52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9600萬元。主要經濟支柱產業以種植、養殖、第三產業為主。
思茅港鎮
在落業的思茅港務大樓外景在落業的思茅港務大樓外景
思茅鎮全境地形鞋形的小盆地,屬橫斷山脈南端無量山余脈,地勢平坦。平均海拔1320米,主要山峰有蓮花大尖山、長梁子等,最高山峰蓮花大尖山,海拔2005米,最低點是蓮花丫口,海拔為980米。鎮內河流思茅河發源於城南班福山,由南向北縱貫思茅壩,其主要支流有石屏河、石龍河、洗馬河。思茅河流入寧洱大河併入小黑江,匯入瀾滄江,全長46.6公里。年平均氣溫19.4℃,年降雨量1340.9毫米,境內松林挺拔蒼翠,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如鑲在綠海中的一顆明珠,是雲南真正的春城。隨著鎮內北部城區、蓮花工業園區一期規劃工程、“一道兩寨”鄉村旅遊路線、洗馬河旅遊環線等重點項目的開發建設不斷深入,加之通往東南亞經濟大動脈省道磨思路橫跨我鎮東部等這些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給我鎮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思茅港鎮有著豐富的熱區、水能、礦藏資源。鎮境地形南低北高,地處亞熱帶低熱河谷區最高海拔大1811.2米,最低海拔578米,年均降雨量1100—1200毫米,光照2000—2300小時,年均氣溫20.3℃—22.8℃,相對濕度78.4%,乾濕季節分明,已建成橡膠基地約2.7萬畝;境內有大小河流16條,年總流量達402億立方米以上,瀾滄江過境64公里,國家工程——糯扎渡水電站在我鎮境內建設,小黑江流經24公里等;森林覆蓋率達81.3%;現今共探明有銅、鉛、金等為主的金屬礦達200萬噸。
思茅港碼頭船舶靠岸情景思茅港碼頭船舶靠岸情景
思茅港鎮是思茅市對外開放的一個視窗、一個突破口,擁有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思茅港,省道思瀾公路橫穿境內,糯扎渡電站壩址位於鎮轄區與瀾滄縣糯扎渡鄉之間,思茅港鎮有著優越的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在雲南省實施城鎮經戰略中,思茅港鎮被列入重點小城鎮建設計畫,思茅港鎮黨委、政府抓住這一建設契機,精心組織,加快小城鎮開發建設力度,突出城鎮特點,提高思茅港的集鎮中心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全鎮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努力把思茅港鎮建成一個開放、文明、富裕的綠色生態經濟強鎮,民族文化特色大鎮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樞紐。

人口衛生

思茅港鎮現有農戶3361戶,共有鄉村人口13504人,其中男性7104人,女性6400人。其中農業人口13504人,勞動力8585人。其中彝族3744人,傣族1404人,其他民族788人。到2008年底,全鎮享受低保665人,占總人數5%。參加合作醫療11569人,參合率達86%。
思茅港鎮思茅港鎮
思茅港鎮建有衛生院1個,建有村級衛生所4個。建有公廁8個。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全鎮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全鎮有2681戶通自來水,有32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92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0%、97%、8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98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2340戶(分別占總數的74%和70%)。
思茅港鎮到區政府道路為柏油路;全鎮共擁有汽車45輛,拖拉機1147輛,機車2460輛。全鎮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676畝,有效灌溉率為11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5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1畝。
到2008年底,全鎮建有沼氣池農戶125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33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41戶。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7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877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

新農村建設

項目進展情況

思茅港鎮蓮花塘村罵木樹村民小組和酒房村民小組被列為2007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思茅港鎮思茅港鎮
(一)罵木樹村民小組項目進展情況
罵木樹村民小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擬建一個活動場所(文化室和球場)和一條長約260米的進組道路。現已完成建活動場所的土地平整;完成長44米,寬2.1米,高4米的擋土牆建設;完成道路路面清理;完成路肩長40米的三面光水溝建設。
(二)酒房村民小組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酒房村民小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擬建一個活動場所(文化室和球場)和一條長約1公里的進組道路。完成道路路面清理,其它備料工作正在進行。

項目建設措施保障

(一)加強領導,為項目建設提供組織保障。為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思茅港鎮成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負總責,黨委副書記具體負責抓落實;各村掛鈎領導和區委配備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指導員,負責指導和督促項目建設;各村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加強對項目建設的領導。如此,從上到下,建立責任制,健全領導機制,實行領導分工負責制,由主要領導具體抓,分管領導帶領民眾層層抓,實行統一管理,為項目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二)採取有效措施,動員民眾投工投勞,完成項目建設。
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則,項目建設主要採取上級適當補助,受益民眾投工投勞自行建設的辦法。由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落實項目建設事宜,鎮政府有關技術部門(如:城建、民政、財政)等負責進行技術指導監督,村項目建設民主管理小組負責組織村民積極參與項目實施,確保項目如期完成。
(三)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完善項目資金管理,嚴格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嚴格實行專款專用,嚴禁截留、占用、挪用、貪污和改變資金用途,違者必須從嚴查處。

環境特產

思茅港鎮具有豐富的熱區、礦產水能、物種等資源。經過歷屆黨委、政府的努力,已建成的綠色主產業有橡膠林基地12928畝、咖啡基地7488畝、茶葉基地2893畝,茉莉花基地1150畝,組培香蕉基地1070畝,還大量開發種植有芒果、龍眼荔枝、大青棗等經濟林果和各類反季瓜呆蔬菜。根據市場需要擴大茶葉、茉莉花種植規模,大力引進柚木、番木瓜進行規模化種植;思茅港因處於我國三江併流區,礦藏豐富,已勘探有金、銅、鉛、鋅、錳、鐵、石膏等礦產,已進行規模化開採的有金、銅、鉛、鋅等;鎮內大小河流交錯縱橫,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現已在大中河建有兩個小型水電站,國家投資即將上馬的糯扎渡大型水電站壩址就在鎮內;全鎮的海拔578米至l811米,相對高差l233米,高山與低谷氣候差異大,物種垂直分布特徵明顯,具有生物多樣性,建有糯扎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擁有樹蕨、蘭草靈芝、巨龍竹、榕樹群、野牛、熊、鹿、孔雀、犀鳥、蜥蜴、巨蟒、懶猴等珍稀的野生動植物,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
思茅港鎮思茅港鎮
思茅港鎮憑藉其處於思茅港口和思瀾公路上這兩大地理條件,已使思茅港、那瀾兩個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交通、通訊、商貿、旅遊設施齊全,服務管理已上一定檔次;因其交通便利、熱區資源豐富,全鎮的人口居住、商品貿易,公私企業、經濟文化等大部分集中於這兩地,代表著全鎮的發展水平。

思茅港

港口簡介

思茅港是恩茅港鎮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國家級一類開放口岸,是瀾滄江上最大的造船基地,是中國經瀾滄江——湄公河進入東南亞中南半島的第一個港口,是思茅地區面向東南亞的重要水路通道。是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距泰國清盛420公里,寮國會曬478公里,寮國琅勃拉邦787公里,寮國萬象1260公里,入海口2906公里。2001年10月28日,思茅地委、行署把思茅港移交思茅市管理,成立了新的思茅港管理委員會,由思茅市羅忠華副市長出任管委主任,思茅港管委會和思茅港鎮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管委會行使地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思茅港自1990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得到了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1991年被省政府批准為二類口岸,199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2001年10月28日思茅行署將思茅港移交思茅市管理。10多年來,在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思茅港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共投入資金1.4億元,建起了思茅港碼頭和開發了0.5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小橄欖壩、虎跳石、臘撒渡和南得壩興建了4個碼頭,形成了年貨運量30萬噸、客運能力10萬人次的吞吐能力;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 完備;商貿、旅遊及服務管理初具規模;造船業、航運業蓬勃發展。幾年來,共造船67艘,初步形成了瀾滄江——湄公河上的造船基地雛形;有6家航運企業在思茅港註冊,港區共引進各類企業30家,發展個體工商戶215家,思茅港移交思茅市管理以來,管委會加強了對各方面關係的協調,2002年上半年思茅港進出口貨運量同比增長3倍,出現了枯水季節航運前所未有的好勢頭,實現進出口貨運量l231噸,比同期增長341%,其中進口764噸,出口467噸,分別比同期增長416%和256%;進出口總值423.6萬元, 比同期增長308%,其中進口290.8萬元,出口l32.8萬元,分別比同期增長436%和168%。出入境船舶48艘次,比同期增加46艘次。
港口港口

港口建設

1.港區建設已初具規模,港口配套設施臻於完善。思茅港規劃總體面積6平方公里,設計規模年貨運30萬噸、客運10萬人次。已開發建設0.5平方公里。到目前為止,國家、省、市以及社會各界共投入思茅港建設資金14000萬元,港口的碼頭、道路交通、港務、倉庫、設備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
2.建立健全聯檢機構,基本完成了查驗單位基礎設施建設。
國務院將思茅港批准為一類口岸以後,思茅海關、邊檢、商檢、動物檢、衛檢分別成立了籌備小組,邊籌建邊開展業務。邊防檢查站於1995年3月26日正式掛牌。商檢、動植檢、衛檢合併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後,於1999年11月30日正式掛牌。思茅海關於1999年12月20日正式掛牌。
3.完成了航道疏通和碼頭建設。
整治疏通了瀾滄江國內段100多公里航道,並達到國家六級航運標準,建成了小橄欖壩虎跳石、臘撒渡、南得壩4個碼頭,其中1號泊位小橄欖壩碼頭的年貨運能力4萬噸,客運能力4萬人次。
4.瀾滄江航運有了一定的發展。
1991年組建了思茅地區瀾滄江航運公司,之後又陸續組建了雲嶺商行、景美公司等7個航運企業。興辦了樂山、赤水、川黔造船廠。瀾滄江——湄公河上航運噸位較大的船隻大部分都是在思茅港建造的。思茅港現有大小船舶43艘,載貨能力3540噸。客位449個,其中國際航運船隻31艘,載貨能力3000噸。2004年思茅港進出口貨物量3275噸,其中進口3103噸,出口172噸。
5.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港口地區經濟發展較快。

資源整合

為切實做好思茅港的開發工作,成立了思茅港鎮。思茅市在思茅港設立了思茅港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協調思茅港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有關事宜。經過幾年的建設,建成日供水2000噸自來水廠1座,建成11萬伏專用輸電線路1條,開通了程控電話、行動電話和無線尋呼,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已基本形成體系。思茅港沿江兩岸土地資源豐富,有10多萬畝熱區土地,開發潛力很大,熱區資源的開發和航運的開通帶動了沿江10多個鄉鎮數十萬農民脫貧致富。
思茅港將以航運為中心,建設成一個集商貿、加工、水產養殖、旅遊為一體的對外開放口岸,思茅沿江地區通往東南亞的重要水路通道和對外開放門戶,沿江地區農副產品的加工基地,瀾滄江——湄公河上的重要造船基地,工業產品加工組裝基地和商品集散地。

發展機遇

思茅港發展面臨許多有利條件和良好的機遇。首先,隨著我國加入WTO,關稅率大幅度下降,非關稅壁壘將逐漸拆除,商品、人員的流通逐漸加速,給思茅港的建設和發展帶來無限商機;其次、中、老、泰、緬四國已達成通航協定、外國籍船舶及其人員可以通過思茅港直接入境,將極大地推動航運、貿易、旅遊產業的發展;第三、 四國政府已達成共同整治瀾——湄河道協定,完成整治後、任何一方船隻都可以在思茅港至寮國琅勃拉邦之間順利通行,必然帶動港區經濟發展;第四,思茅港擁有瀾滄江上唯一的“保稅倉庫”,同時進港企業可享受邊貿企業的優惠政策待遇。我們將用足用活這些優惠政策、緊緊抓住國內、外兩大市場,努力開闢招商引資渠道。經過努力,在招商引資方面,已建起了與泰國貿易的大牲畜交易市場, 建起了出口大蒜加工基地,引進了柚木和番木瓜等林果種植。

代表村莊

思茅區思茅港鎮茨竹林村委會小河邊自然村村情概況 小河邊自然村隸屬於思茅港鎮政府茨竹林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7.00 公里,距離鎮政府34.00公里。國土面積9.00平方公里,海拔1,365.00米,年平均氣溫17.60 ℃,年降水量1,230.0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稻穀等農作物。有耕地266.00畝,其中人均耕地2.44畝;有林地7,40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戶,有鄉村人口118人,其中農業人口118人,勞動力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8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9.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199.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小河邊自然村小河邊自然村

相關信息

思茅區思茅港鎮蓮花塘村採取有力措施抗旱保民生
面對嚴峻的乾旱形勢,思茅區思茅港鎮蓮花塘村兩委把保障民眾生活用水放在首位,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掛鈎單位區委辦和主管部門的支持下,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狠抓措施落實,及時爭取支持,全力以赴抗大旱、保民生。  確保老百姓吃水,是蓮花塘村抗旱救災工作的底線。村兩委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千方百計確保人畜飲水,特別是保障邊遠山區民眾、學校師生等群體的基本飲水問題,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堅定信心,切實加強抗旱救災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抗旱領導小組,組織領導本村的抗旱工作。二是廣泛宣傳,積極發動民眾開展抗旱救災。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利用全鎮大小會議向廣大幹部職工,人民民眾宣傳節約用水,提高節水意識,並結合各地實際,廣泛深入發動民眾,緊緊依靠民眾,不等、不靠,積極開展生產生活自救,形成萬眾一心、群策群力的抗旱救災工作新格局,三是群策群力,全力幫助支持民眾開展抗旱救災,通過各種渠道,積極主動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災情,多方籌資和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10餘萬元,購買抽水機2台,購買並架設供水管5500米,組織打井3口,修建小水池46個,解決了本村學校、罵木樹、磨刀河、蓮花塘小組及街子共130戶、793人的飲水困難。
新農合提高籌資標準惠及思茅港鎮萬餘人
2011年,思茅區調整了新農合參合人員人均籌資標準,提高為230元,具體為財政補助200元,(其中央財政補助124元,省級財政補助19元,市級財政補助19元,區級財政補助38元)個人繳費30元。
在優惠政策的促進作用下,思茅港鎮2011年參合13718人,較2010年參合13296人增加422人。1—5月思茅港鎮充分發揮新農合基金作用,使參合民眾真正受益得實惠,共補償11493人次339242.20元。其中住院補償149人次177996.10元;門診補償11344萬人次,161246.10元。
思茅港鎮標準化鋼架大棚蔬菜初見效益
2011年,思茅港鎮以保障集鎮、電站和礦山蔬菜需求為出發點,積極加快蓮花塘村蔬菜基地標準化建設。蓮花塘村大棚蔬菜建設項目總投資105萬元,其中申請中央財政補助資金90萬元,市級補助資金10萬元,農戶投工投勞折資5萬元。該項目新建蔬菜大棚100畝,其中核心區35畝為水泥樁半鋼架大棚,主要安排在酒房河的遷洛村民小組;輻射區65畝為竹木大棚,輻射區域為蓮花塘村酒房、芒畔、罵木樹、蓮花塘4個村民小組。
核心區大棚蔬菜已全面上市,畝產值達1.2萬元至1.5萬元每年,蓮花塘村41戶農戶從中收到效益。 思茅港鎮認真做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立項工作
思茅港鎮認真做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立項及儲備工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確保“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在我鎮健康持續推進;二是明確總體思路,結合我鎮編訂的“十二五”規劃,分期分批地組織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爭取受益民眾最大化;三是加大政府投入,採取多種方式構建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多元投入機制;四是加強監督管理,提高獎補資金使用績效。
思茅港鎮四措施擴大黨委中心組學習覆蓋面
為有效深入推進學習型幹部、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思茅港鎮四措施加強幹部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擴大黨委中心組學習覆蓋面。一是建立和完善學習機制,確保學習效果。制定下發《2011年度思茅港鎮黨委中心組學習計畫》、《思茅港鎮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雙創雙爭“活動實施方案》,明確學習內容和目的;二是建立各黨總支部書記參加黨委中心組學習的學習制度。邀請13名各黨(總)支部書記參加鎮黨委中心組每個季度的學習討論,學習內容以鎮黨委中心組學習計畫的學習內容為主,結合形勢選擇其他學習內容為輔;三是嚴格學習制度,規範管理。採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集體討論與個人發言相結合的方式,要求參加學習的人員每年撰寫2篇以上的心得體會文章,並根據參學人員的出勤率、發言的次數、撰寫心得體會文章數量和質量、學習筆記及對理論的掌握和套用情況,按優、良、中、差,對各參學人員進行年終考核,考核結果通報全鎮各黨總支部;四是在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中開展 “雙創雙爭”活動。要求各黨(總)支部按照“五好”、“三好“標準做好示範站點、優秀管理員和學用標兵的創建工作,並納入年底黨建工作目標考核。(思茅港鎮黨政辦)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電腦進思茅港鎮各村
思茅港鎮文化站將“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配置的7台電腦安裝進七個村委會。“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開通,將為老百姓送來了一把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思茅港鎮藉助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這一先進平台,把先進文化知識送進千家萬戶,幫助基層民眾利用網路媒介了解致富信息和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對推進農村宣傳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是讓民眾得實惠的又一個縮影。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西部農村的關懷。
思茅港鎮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發證達1558份確權率達100%
通過近半年的摸底調查、清產核資和產權界定,思茅港鎮已完成全鎮五小水利工程產權界定和發證工作,發放產權證1558份,發證率達100%。其中:灌溉溝渠1069條、壩塘8個、人飲工程166件、小水窖203口、小水塘105口,集鎮和學校機電井7座。
通過改革,我鎮五小水利工程產權得到明晰,管理責任得到落實,農民利益得到保障,民眾參與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全鎮水利建設步伐加快,工程效益得到較好發揮。
思茅港鎮冬農開發工作有序開展
思茅港鎮按照“壓縮冬閒田,擴大種植面”的指導思想,因地制宜,積極做好冬農開發工作。一是明確冬農開發目標提早落實工作。全鎮計畫開發冬農面積13000畝,其中冬玉米2600畝、冬豆類5600畝、冬馬鈴薯200畝、冬早蔬菜2800畝、冬早瓜果1800畝,其中訂單農業1000畝;二是抓好冬農科技推廣措施及套用。選好適合思茅港鎮冬農作物主導品種,加大良種良法科技措施的推廣套用,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冬季農業開發的品質效益;三是辦好冬農科技示範樣板推廣。建設蓮花塘村500畝密本南瓜和那瀾村200畝無筋豆示範樣板2個,加大標準化生產示範推廣力度,推進無公害生產進程;四是有效調整農業產業布局。重點做好蓮花塘村35畝標準化鋼架大棚蔬菜基地建設,輻射其他村組65畝的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在那瀾村思瀾公路沿線發展無筋豆200畝,拓展提升冬季農業開發優勢產業帶。
截止目前,我鎮已完成各作物種植面積3870畝,剩餘農作物正按節令有序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