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退火

快速熱退火是用各種熱輻照源,直接照射在樣品表面上,迅速將樣品加熱至700~1200℃左右在幾秒~幾十秒的時間內完成退火。

它與常規熱退火相比,有下列優點:樣品在相同的保護條件下,可以使用較高的退火溫度,這有利於提高注入雜質的激活率與遷移率,尤其適合大劑量注入的樣品,因為大劑量注入造成的損傷嚴重,需要在較高溫度下退火,瞬態退火可以減少注入雜質的再分布,形成陡峭的雜質分布或突變結,另外當退火溫度要求不十分高時,樣品表面無須用介質膜保護,簡化了工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快速退火
  • 外文名:flash annealing
  • 常用方式:脈衝雷射退火、電子束退火
  • 優點:減少注入雜質的再分布
介紹,脈衝雷射退火,電子束退火,工藝,

介紹

隨著積體電路的發展,對損傷區、電學參數恢復程度,以及注入離子電激活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常規的熱退火方法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因為它不能完全消除缺陷,對高劑量注入晶片的電激活率也不夠高,而且又能產生二次缺陷。同時,在熱退火過程中,整個晶片(包括注入層和襯底)都要經受一次高溫處理,增加了表面污染,特別是高溫長時間的熱退火會導致明顯的雜質再分布,破壞了離子注入技術固有的優點,限制了它在VLSI中的套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多年來對退火方法進行了廣泛研究,導致雷射退火等快速退火技術的出現。
快速退火技術目前有脈衝雷射、脈衝電子束與離子束、掃描電子束、連續波雷射以及非相干寬頻光源(例如:鹵燈、電弧燈、石墨加熱器)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瞬時內使晶片的某個區域加熱到極高的溫度,並在較短的時間內(10-8~102s)完成退火。

脈衝雷射退火

主要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雷射束輻照退火材料表面,從而引起被照區域的溫度突然升高,達到退火效果。具體退火情況,與雷射束的能量密度、材料的吸收係數、熱傳導係數、反射係數和注入層的厚度等有關.如果雷射輻照的區域,溫度雖然很高,但仍為固相,非晶區是通過外延再生長過程轉變為晶體結構,這樣的退火模型,稱為固相外延模型。例如,一個厚度為1000的非晶區,經雷射輻照後,損傷區溫度達到800℃時,只要幾秒鐘的時間,通過固相外延方式就可以完成退火效果,而且雜質的擴散長度只有幾個埃。如果雷射束輻照區域,吸收的能量足夠高,因而變為液相,在這樣情況下的退火過程,為液相外延。液相外延模型的退火效果比固相的好,但因注入區己變為液相,其雜質擴散情況較固相要嚴重。
雷射退火的主要特點是退火區域受熱時間非常短,因而損傷區中雜質幾乎不擴散,襯底材料中的少數載流子壽命及其它電學參數基本不受影響.利用聚焦得到細微的雷射束,可對樣品進行局部選擇退火,通過選擇雷射的波長和改變能量密度,可在注入深度上和橫截面上進行不同的退火過程,因而可以在同一矽片上製造出不同結深或者不同擊穿電壓的器件。
連續波雷射退火過程是固-固外延再結晶過程,使用的能量密度為1~100J/cm2,照射時間約100μs。由於樣品不發生熔化,而且時間又短,因此注入雜質的分布幾乎不受任何影響。雷射退火雖可以較好地消除缺陷,而且注入雜質的電激活率很高,對注入雜質的分布影響很小,但能量轉換率很低,只有1%左右,生產效率低,退火均勻性較差,故目前還未套用於生產中。

電子束退火

電子束退火也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退火技術,其退火機理與雷射退火一樣,只是閒電子束照射損傷區,使損傷區在極短時間內升到較高溫串.通過固相或液相外延過程,使非晶區轉化為結晶區達到退火目的。電子束退火的束斑均勻性較雷射好,能量轉換率可達50%左右,但電子束能在氧化層中產生中性缺陷。
目前用得較多的快速退火光源是寬頻非相干光源,主要是鹵燈和高頻加熱方式。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退火技術,其設備簡單、生產效率高,沒有光干涉效應,而又能保持快速退火技術的所有優點。退火時間一般為10~100s。各種快速退火方法所用功率密度與退火時間的關係如下圖:
快速退火方法所用功率密度與退火時間關係快速退火方法所用功率密度與退火時間關係
由圖可見,大部分方法所需的能量密度落在1.0J·cm-2的線上。

工藝

為了加速石墨化過程,縮短退火時間,可以採用如下幾種工藝進行快速退火:
低溫入爐和低溫保溫法
在完全石墨化退火時,採用300~350℃低溫入爐並在此溫度下保溫4~8小時。這樣,原 始石墨結晶核心可增加15倍,使石墨化過程,特別是石墨化的第二階段。大為縮短,整個生產周期可縮短到25~27小時。
新的快速退火工藝特點如下:
1、採用了鉍鋁複合孕育劑因此進行低溫孕育以增加石墨核心,低溫孕育溫度為380~420℃,爐溫要均勻,保溫2小時。
2、 第一階段石墨化原工藝爐溫不均勻,部分鑄件長期過熱,石墨核心數量減少,影響第二階段石墨化珠光體分解。新工藝在低溫孕育後以較快速度升溫,當溫度達750~850℃時,控制爐內各點溫差在50~60℃,使所有鑄件性在同一時間達到高溫,在960~980℃保溫階段要嚴格控制爐內溫差在20℃左右,防止局部過熟。
3、為減少退火時間,第一階段石墨化後採用吹風降溫到760℃,然後以10℃/時的速度冷卻至720℃,經過4小時後停爐降溫到680℃出爐。由於低溫孕育階段及第一階段石墨化良好,第二階段石墨化時間縮短到4小時。
快速退火工藝曲線快速退火工藝曲線
淬火法
鑄坯在退火前先進行一次淬火。例如直徑為20毫米左右的鑄件可裝入900~950℃爐中,升溫到950~970℃保溫15~20分鐘,淬入20~60℃油中,當鑄件冷至150~200℃時取出空冷,以減少淬火應力。淬火過程中沿滑移面析出的碳,形成極細緻的石墨夾雜分布在基體中。它們便成為石墨化退火時的輔助結晶核心,從而縮短了退火時間。快速石墨化退火是將上述處理過的工件以普通退火加熱速度加熱到950~970℃保溫5~6小時,以50℃/時速度降至780℃保溫4小時,再以20℃/時降至760℃保溫4小時,再降至740℃保溫4小時,然後連箱一起取出空冷。整個退火過程為28~30小時,比一般退火時間縮短7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