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宅居

徽州宅居

宏村舊時徽州城鄉住宅多為磚木結構的樓房。明代以樓上寬敞為特徵。清代以後,多為一明(廳堂)兩暗(左右臥室)的三間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進。大門飾以山水人物石雕磚刻。門樓重檐飛角,各進皆開天井,通風透光,雨水通過水梘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財不外流”。各進之間有隔間牆,四周高築防火牆(馬頭牆),遠遠望去,猶如古城堡。一般是一個家庭之系住一進,中門關閉,各家獨戶過日子。中門打開,一個大門進出祭奠先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徽州宅居
  • 地理位置:安徽省黃山
  • 創建於:明清時期
  • 特點:村中有水,畫中鄉村
總體結構,內部結構,旅遊景點,宏村,西遞,風土人情,建築,雕塑,生活,

總體結構

徽州山區氣候濕潤,人們一般把樓上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棲息之處,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遺風。樓上廳屋一般都比較寬敞,有廳堂、臥室和廂房,沿天井還設有“美人靠”。  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當選擇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時期所建民居,卻大多是大門朝北。原來古徽人的居住習慣有許多禁忌。漢代就流行著“商家門不宜南向,征家門不宜北向”的說法。究其原因,據五行說法:商屬金,南方屬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屬火,北方屬水,水克火,也不吉利。徽州明清時期,徽商鼎盛,他們一旦發了財,就回鄉做屋,為圖吉利,大門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數以萬計的朝北古民居。
宏村宏村

內部結構

屋套屋:徽州宅居很深,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住人,廳堂用中門與後廳堂隔開,後廳堂設一堂二臥室,堂室後是一道封火牆,靠牆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仍為一脊分兩堂,前後兩天井,中有隔扇,有臥室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第四進或者往後的更多進,結構都是如此,一進套一進,形成屋套屋。
文昌閣文昌閣
重檐:徽派民居皆建成雙層屋檐。這重檐習俗的形成,有著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據傳,五代十國時,歙州是南唐後主李煜所管轄的地方。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親徵到了歙州,正當宋太祖抵達今休寧縣海陽城外的時候,天色突變,大雨將至,太祖便至一間瓦房處避雨,為免擾民,太祖下令不得進入室內,可是徽州民居的屋檐很小,遠不及中原地帶的屋檐那么長,加上這天風大雨急,眾人都被淋了個落湯雞。雨過天晴,居民開門發現太祖此般模樣,以為死罪難逃,跪地不起,太祖卻未責怪,問道:歙州屋檐為什麼造的這么窄呢?村民答曰“這是祖上沿襲下來的,一向都是如此。”太祖便道:“雖說祖上的舊制不能改,但你們可以在下面再修一個屋檐,以利過往行人避雨。”村門一亭,連稱有理,於是立即照辦,自此以後,徽州漸漸所有的民居都修上了上下兩層屋檐。
滿頂床:徽州傳統床具。因為床頂、床後和床頭均用木板圍成,故稱“滿頂床”。床前掛帳幔,猶如訊息台。床柱多用榧木製作,因為榧數年花果同樹而生,取“四代同堂”和“五世昌盛”的彩頭。床板常用7塊,寓“五男二女”之意。床的正面,雕飾較為講究,左右兩側一般雕飾為“丹鳳朝陽”,上牙板雕為“雙龍戲珠”。床周欄板一般均雕有“鳳凰戲牡丹”、“松鼠與葡萄”、“鴛鴦戲水”等精美圖案。
壓畫桌:徽州宅居的傳統陳設。徽州民居廳堂正中壁上多掛中堂畫、對聯,或用大幅紅紙寫上“天地君親師”五字,均裝裱成捲軸懸掛。在捲軸之下設長條桌,桌面上放置兩個馬鞍形的畫腳,捲軸向下展開至長條桌,擱入畫腳的“馬鞍”內,畫幅即平整穩固,此長條桌則稱“壓畫桌”。
寒窗:沒有玻璃,沒有紙,在有天井的屋子裡讀書,被稱為寒窗苦讀。
徽州宅居

旅遊景點

宏村

徽州宅居
黃山腳下有很多關於徽州建築旅遊的景點,其中宏村,西遞最為著名,有很多影視劇在那裡拍攝,臥虎藏龍、徽娘宛心……也有很多美術院校在哪裡設有寫生點齊齊哈爾大學……
徽州宅居
圖片中展示的建築曾作為徽州建築代表被繪製於郵票中,很有特點。

西遞

徽州宅居
徽州宅居
徽州宅居
這裡是明清古建築村落,保存完好,據說誰家屋上少塊瓦都不能隨便換的。由於地勢的原因,這裡東水西遞,因此名為西遞。下圖為西遞房屋內部
徽州宅居
徽州宅居

風土人情

徽州宅居

建築

這裡房屋的主人祖上大多是商人,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最下,擁有再多的財富也不容許住大宅子。徽商們為了顯示自己的財富,常在家中一金粉裝飾木雕。院落不大可內部十分講究。圖中所示就是刷著金粉的木雕和畫著彩繪的棚頂。

雕塑

這裡的木雕石雕都很精美,對於學習美術的同學很有啟發,有圖為證: 
徽州宅居
徽州宅居
徽州宅居

生活

這裡很少用自來水,門前的小溪,就是人們洗菜,做飯,洗衣服所用的水,所以到了這裡一定不要弄髒人家的小溪,這裡有很好吃的蔬菜餅,梅菜餅,臘肉,和吃不完的油菜。茶好,茶葉蛋就好,這裡的茶葉蛋讓人流連忘返。
徽州宅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