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一個重要流派,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中國人,其傳統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樑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徽派民居非指全部安徽民居,主要分布於古徽州地區(黃山市,績溪縣婺源縣)及泛徽地區(如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徽州周邊皖南部分地區如宣州等也受此影響,但江淮,皖北地區與此不同,今江淮皖北地區多模仿此類建築風格仿製。

古代徽州建築在成型的過程中,受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觀念的影響,顯示出較鮮明的區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裝飾,結體諸多方面自成一格。

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州縉紳和商業集團勢力的崛起,徽派園林和宅居建築亦同步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鎮紮根落戶,如江蘇的揚州、金陵,浙江的杭州、金華,江西的景德鎮等地,全都是徽式建築相對密集的城市。“徽派建築”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它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廟、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物中,作為設計和實施者,江南民間的“徽州幫”匠師集團對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派建築“風格最為鮮明的是傳統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徵,風水意願和地域美飾傾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徽派民居
  • 外文名:Huizhou houses
  • 含義: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一個重要流派
  • 類型:民居
簡介,結構,門樓,穿堂式,大廳式,大屋脊吻,飛來椅,高牆深宅,格窗,特點,建築特色,

簡介

徽式宅居結體多為多進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講求風水價值。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採光通風,院落相套,造就出縱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間。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線錯落有致,黑瓦白牆,色彩典雅大方。在裝飾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嘆為觀止,青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使建築精美如詩,堪稱徽式宅居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築中份量也頗重:祠有總祠、支祠之分,一般規模均較宏大,由山門、享堂、寢殿等多進集組而成,梁架雄偉,“三雕”絕妙,富麗堂皇。牌坊則以石質為主,有四柱五樓式、四柱沖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種,造型雅致,散綴於各鄉鎮,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徽派建築”今天仍然充滿生機,在大江南北,徽式新建築群時常可見。作為一個傳統建築流派,融古雅、簡潔與富麗於一身的徽式建築仍然保持著獨有的藝術風采。
徽派民居徽派民居

結構

門樓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建築大門,均配有門樓(規模稍小一些的稱為門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一般農家的門罩較為簡單,在離門框上部少許的位置,用水磨磚砌出向外挑的檐腳,頂上覆瓦,並刻一些簡單的裝飾。富家門樓十分講究,多有磚雕或石雕裝潢。徽州區岩寺鎮進士第門樓三間四柱五樓,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磚混合建成,門樓橫仿上雙獅戲球雕飾,形象生動,刀工細膩,柱兩側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華貴。歙縣漁梁鎮一民宅門樓,兩橫枋間一幅磚雕“百子圖”,畫面層次所雕百個頑童形態各異,神韻畢現,栩栩如生。門樓是住宅的臉面,成為體現主人地位的標誌。

穿堂式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又名回廳。穿堂的位置在大廳背後,與大廳緊連,是大廳進入內室的過渡建築。大部分為木地板,小三間與大廳相背,人口則由大廳正面隔屏的兩側門進入。一明堂,二個房間。穿堂較正式三間為小,有天井採光。

大廳式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大廳為明廳,三間敞開,有用活動隔扇封閉,便於冬季使用。一般大廳設兩廊,面對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設屏門,日常從屏門兩側出入,遇有禮節性活動,則由屏門中門出入。大廳的變化式有時有邊門人口,天井下方設客房,招待來客居住,或者由正門人口設兩廂房。大廳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於禮節性活動,如迎接貴賓,辦理婚喪大禮等,平時也作為起居活動場所,是整套住宅的主體部分。

大屋脊吻

徽派建築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裝飾件。徽州古建的詞堂、廟宇、府宅等大型建築,沿襲《宋營造法》官式作法,採用大屋頂脊吻,有正吻、蹲脊獸、垂脊吻、角戧、套獸等。造型與官式作法有所區別,屬徽派特色。且來歷附會了許多有趣的傳說。如正吻:指正脊兩頭口銜屋脊的。鰲魚(龍魚),究其起源比較原始,據說漢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說:“南海有魚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鎮火殃。“正吻就由此產生沿襲下來。又如垂脊吻:位於同正脊相垂之脊頭的人物飾件,稱“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說法不一。民間常有姜大公在此“鎮妖捉祟“之說。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鰲魚太多,怕鰲魚翻身易發大水成災,必須有所制約,故請“禹王“鎮守。還說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獸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鎮邪捉妖。諸種說法皆為庇護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飛來椅

徽派建築格式。對徽州民宅樓上天井四周設定靠椅的雅稱。參見[美人靠]。

高牆深宅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 徽州有許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牆圍起,謂之“封火牆“,遠望似一座座古 堡,房屋除大門外,只開少數小窗,採光主要靠天井。這種居宅往往很 深,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一般住人。廳堂後用中門隔開, 設一堂二臥室。堂室後又是一道封火牆,靠牆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 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為一脊分兩堂,前後兩天井,中有隔扇,有臥室 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第四進或者往後的更多進,結構大抵相同。 這種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個家族。隨著子孫的繁衍,房子也就一進一進 地套建起來,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檻窗“之說。一般是一個支系住一進。門一閉,各家各戶獨立過日子;門一開,一個大門出入,一個祖宗牌下祭祀。它生動地體現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風。這種高牆深宅的建築,千丁之族未嘗散居的民風,在國內是罕見的。

格窗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迴廊採用木格窗間隔空間,其功能有採光,通風,防塵,保溫,分割室內外空間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條環板,裙板,格芯條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勝,斜方塊,席紋等),圓形(圓鏡,月牙,古錢,扇面等),字形(十字,亞字,田字,工字等),什錦(花草,動物,器物,圖騰等)。格窗圖案多採用暗喻和諧音的方式表現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與如意圖案組成諧音表示;“福壽雙全“用壽桃與佛手圖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穀豐登“用谷穗,蜜蜂,燈籠組合;“福祿壽“用蝙幅,鹿,桃表示等。格窗還採用蒙紗綢絹,糊彩紙,編竹簾等方法,增加室內透光。

特點

徽派民居大致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尊重自然山水大環境。古徽州對村落選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風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慮,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布局合理,交通順暢,建築融匯于山水之間。
2.富於美感的外觀整體性。群房一體,獨具一格的馬頭牆,採用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面和馬頭高低進退錯落有致,青山﹑綠水、白牆﹑黛瓦是徽派建築的主要特徵之一,在質樸中透著清秀。
3.較靈活的多進院落式布局。建築平面布局的單元是以天井為中心圍合的院落,高宅、深井、大廳,按功能﹑規模﹑地形靈活布置,富有韻律感。
4.精美的細部裝飾。徽文化中“三雕”(磚雕﹑石雕﹑木雕)藝術令人嘆為觀止,磚雕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是徽派建築一大特色。

建築特色

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當選擇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時期所建民居,卻大多是大門朝北。原來古徽人的居住習慣有許多禁忌。漢代就流行著“商家門不宜南向,征家門不宜北向”的說法。究其原因,據五行說法:商屬金,南方屬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屬火,北方屬水,水克火,也不吉利。徽州明清時期,徽商鼎盛,他們一旦發了財,就回鄉做屋,為圖吉利,大門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數以萬計的朝北古民居。
屋套屋:徽州宅居很深,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住人,廳堂用中門與後廳堂隔開,後廳堂設一堂二臥室,堂室後是一道封火牆,靠牆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仍為一脊分兩堂,前後兩天井,中有隔扇,有臥室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第四進或者往後的更多進,結構都是如此,一進套一進,形成屋套屋。
重檐:徽派民居皆建成雙層屋檐。這重檐習俗的形成,有著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據傳,五代十國時,歙州是南唐後主李煜所管轄的地方。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親徵到了歙州,正當宋太祖抵達今休寧縣海陽城外的時候,天色突變,大雨將至,太祖便至一間瓦房處避雨,為免擾民,太祖下令不得進入室內,可是徽州民居的屋檐很小,遠不及中原地帶的屋檐那么長,加上這天風大雨急,眾人都被淋了個落湯雞。雨過天晴,居民開門發現太祖此般模樣,以為死罪難逃,跪地不起,太祖卻未責怪,問道:歙州屋檐為什麼造的這么窄呢?村民答曰“這是祖上沿襲下來的,一向都是如此。”太祖便道:“雖說祖上的舊制不能改,但你們可以在下面再修一個屋檐,以利過往行人避雨。”村民一聽,連稱有理,於是立即照辦,自此以後,徽州漸漸所有的民居都修上了上下兩層屋檐。
滿頂床:徽州傳統床具。因為床頂、床後和床頭均用木板圍成,故稱“滿頂床”。床前掛帳幔,猶如訊息台。床柱多用榧木製作,因為榧數年花果同樹而生,取“四代同堂”和“五世昌盛”的彩頭。床板常用7塊,寓“五男二女”之意。床的正面,雕飾較為講究,左右兩側一般雕飾為“丹鳳朝陽”,上牙板雕為“雙龍戲珠”。床周欄板一般均雕有“鳳凰戲牡丹”、“松鼠與葡萄”、“鴛鴦戲水”等精美圖案。
壓畫桌:徽州宅居的傳統陳設。徽州民居廳堂正中壁上多掛中堂畫、對聯,或用大幅紅紙寫上“天地君親師”五字,均裝裱成捲軸懸掛。在捲軸之下設長條桌,桌面上放置兩個馬鞍形的畫腳,捲軸向下展開至長條桌,擱入畫腳的“馬鞍”內,畫幅即平整穩固,此長條桌則稱“壓畫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