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B. 191)作於1894-1895年,是德沃夏克為他的一位好朋友——大提琴家哈努斯維漢(Hanuš Wihan)寫作的。本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少數幾部廣受世人喜愛的大提琴協奏曲傑作之一。

這部大提琴協奏曲充滿了浪漫的管弦樂作品包括了長笛部和短笛部,兩部雙簧管,兩部單簧管,三部法國號(圓號),兩部巴松,兩部小號,三部長號,一部大號,以及定音鼓,三角鐵和弦樂部。

每當演奏這首作品,我總是十分激動,對它的價值我從不懷疑。

——安東·利奧波德·德沃夏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 外文名: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B. 191
  • 作者:德沃夏克(Dvorak)
  • 時間:1894-1895
  • 原因:為他好朋友哈努斯維漢寫作的
樂曲內容,樂曲背景,樂曲賞析,

樂曲內容

全曲共分三個標準樂章:
第一樂章 快板, b小調轉b大調,4/4拍子,約15分鐘。本樂章採用了比較嚴格的奏鳴曲形式,宏偉壯麗的第一主題和憂傷感人的第二主題相互對應,充滿對祖國的眷戀。
第二樂章 不太慢的慢板,G大調,3/4拍子,三段體,約12分鐘。 這可以說是從美國寄情於遙遠的祖國的一首鄉愁之歌, 也是充滿了典型的波希米亞特色的傷感,是將大提琴這種 “會歌唱的樂器” 與作曲者抒情的天分,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一個十分傑出的樂章.
第三樂章 中庸的快板 - 行板 - 活躍的快板,b小調轉b大調,2/4拍子,約13分鐘。 這是用自由的迴旋曲形式寫成的充滿蓬勃生氣的樂章,也是巧妙地運用黑人靈歌旋律和波希米亞民俗舞曲節奏,把德沃夏克音樂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樂曲。此樂章表現了作者回歸故土時的歡悅心情。
德沃夏克所留下的傑出作品中,交響樂和協奏曲一類的“無標題音樂” 明顯多於歌劇和標題音樂,這種傾向對於他來說,越到晚年越為顯著。如果拿他初期的鋼琴協奏曲或中期的小提琴協奏曲,與這首大提琴協奏曲作一個比較,就會發現這首協奏曲不但在作曲手法上更為明確和熟練,而且在樂器法的運用,以及構成技法的自由性上,均有顯著的進步,另外本曲在風格上也比以前更顯示出富於表現力的個性。 可以不折不扣地說, 德沃夏克先天所具有的豐富的旋律性創意,和後天對古典音樂造型的探索,終於在這部作品中結成了豐碩的果實。

樂曲背景

德沃夏克在1892年首次前往美國。在紐約國家音樂學院教書的閒暇時間,德沃夏克寫下了幾首最受歡迎的作品,其中包括《第九交響曲“自新世界”》。然而同大多數人一樣,德沃夏克對故鄉一直非常眷戀,而這部大提琴協奏曲則反映了他的全部鄉情,甚至包括了對亡故的父親和初戀女友的哀悼。
這並不是德沃夏克的第一首大提琴協奏曲——他剛開始音樂創作時曾寫過一首,但自己認為不成功,並且認為大提琴不適合作為獨奏樂器和現代管弦樂隊抗衡。後來他的好友、當時“捷克四重奏團”的大提琴手哈努斯·維漢(Hanus Wihan)建議他再創作一首,於是德沃夏克在1894年11月他第二次赴美期間開始創作此曲並完成草稿。後來他回到捷克的家鄉後,又將這部作品做了重大修改。了解本作品更改的原因,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了解本作品。
德沃夏克本來準備請維漢首演此曲。但維漢提出希望象其他協奏曲一樣,在終樂章加入一段大提琴的華彩段,但德沃夏克出人意料地表示堅決反對,而且似乎超過了他往常拒絕別人意見的程度,兩人意見的分歧最後導致維漢沒有參加本作品的首演。
為什麼維漢的建議沒有被採納?因為維漢不小心闖入了本曲的神聖領域,而這是德沃夏克在創作本曲所精心構建的,也是全曲的感情核心之一。德沃夏克年輕時曾愛上他的一位學生——年僅16歲的演員約瑟菲娜·科涅佐娃(Josephina Kaunitzova),並為她創作了歌唱套曲《柏樹》,希望獲得她的芳心,但是沒有成功。後來德沃夏克娶了她的妹妹。
當德沃夏克在美國創作這部大提琴協奏曲時,傳來約瑟菲娜病重的訊息。在憂鬱的情緒下,德沃夏克將約瑟菲娜心愛的歌曲《不要管我》加以變化寫入第二樂章,這首歌曲是《柏樹》套曲的第一首。約瑟菲娜死於1895年5月27日,在德沃夏克從美國回到捷克幾個月後。約瑟菲娜的死促使德沃夏克將終樂章做了巨大的改變,這一點在他總譜手稿中曾提及。為了表達對她的深刻思念,德沃夏克將終樂章一個僅8小節的樂思擴充為60小節,其音樂便基於約瑟菲娜所喜愛的那首歌曲。而維漢試圖加入大提琴華彩段的正是這個神聖領域,難怪德沃夏克會堅決拒絕。

樂曲賞析

德沃夏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作者繼《新世界》之後的一部為眾人所知的代表作之一。他的這首協奏曲,其內容的深度、鮮明的形象以及交響發展的規模等方面,更接近於他的最後兩部交響曲,無疑都是它的成功所在。此曲可以說是作者停留美國期間的最後巨構,曲中旋律優美,更由於寫作於美國,把美國的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亞民謠曲調巧妙地融合起來,產生獨特的魅力。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命運的思念,還有作者對初戀女友的哀悼,這些複雜的感情交織在一起,可以給人巨大的感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