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律詩。此篇以詩代函,酬答盧衡州。盧衡州初到衡陽,致函宗元,感嘆氣候炎熱,宗元以所在柳州與衡州相較,在寬慰盧衡州的字裡行間,委婉抒發了自己對貶居遠方的苦悶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柳河東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柳宗元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
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
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盧衡州:名字不詳,當為出守衡州刺史的盧姓友人。衡州,今湖南衡陽市。
②臨蒸:衡陽舊名,縣城東傍湘江,北背蒸水。
③炎方:南方炎熱之地。
④雁幾行:衡陽有回雁峰,相傳每年秋天大雁南飛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飛。這裡一則勸慰盧衡州莫嘆南方之炎熱,一則詢問秋來大雁來衡的景況。
⑤林邑:古地名,治所北臨驥州,在今越南境內。
⑥戟(jǐ):古兵囂的一種,長桿頂端裝有月牙形的利刃。
⑦牂牁(zāng kē):古郡名,轄境約當今貴州大部、雲南東部,廣西西北部。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經廣西,至廣州入海。
⑧湯:熱水。
⑨蒹葭(jiān jiā):一名荻,即蘆葦。
⑩漸瀝(xī lì),風吹蘆葦的聲響。
⑪柚,橘類果木,即柚子。
⑫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詩人柳惲,柳惲字文暢,河東人,工詩善琴,後貶吳興太守,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
⑬瀟湘:湖南境內的兩條水名,這裡代指在湖南為官的盧衡州。

白話譯文

你處在臨蒸,也用不著嘆息身處在炎熱的南方,秋天到來時還有幾行大雁到你那裡棲息。
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勢象劍戟般高聳;象群舸,南流的水象開水一樣滾燙。
正是淅瀝的蘆葦含著秋霧的時候,也正是玲瓏的橘柚透著夕陽的色澤之際。
我雖然不是江南白苹洲般的遊客,仍然寄上這首詩,來表達對瀟湘水邊的你的遙遠祝福。

創作背景

據宋人韓醇《詁訓柳集》卷四十二考證,這首詩作於元和十一年(816)秋。曾經當過衡州刺史的盧姓友人寫信給柳宗元,抱怨所在的衡陽氣候炎熱難耐,詩人收到後,作了答詩以柳州之惡劣勸慰身在瀟湘的友人。

作品賞析

文學鑑賞

首聯點出友人在之前的來信中講了很多有關衡陽這個地方不好的牢騷話,表示難以忍受衡陽這個地方。詩人回信後告訴他不要這樣悲觀地想。秋來雁至,正好可借雁寄語。
頷聯寫出柳州地形複雜,氣候炎熱,若拿柳州與衡陽相比,環境更難以忍受,然而詩人自己都已經適應了,那么友人就不應該再有不滿的情緒了。
頸聯寫衡陽一帶美好的景色,對偶工整,色澤明麗,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尾聯詩人引用典故,勸勉友人,回應了前文。
此詩內含悲情而意悠境遠,首聯的“為報秋親雁幾行”和尾聯的“還將遠意問瀟湘”,均有高朗舒暢、風情搖曳之致。前四句是接來書後對柳州居地的“報”,後四句是因思念友人而對衡州一地的“問”,一“報”一“問”,正好將全詩綰合起來,最能見出作者的作意及其在句法、結構安排上的技巧。
全詩形象鮮明生動,感情幽深含蓄。特別是尾句,似餘音繞樑,意境幽遠,令人回味無窮。

名家點評

明代學者廖文炳《唐詩鼓吹註解》:首句是慰盧君,言君居此,莫嗟炎熱之方。余因雁書時至,而覺山利如戟,水流如湯,雨滴蒹葭,日映桔柚,皆動吾以遐思也。念昔柳惲為治地道,貶吳興太守,猶非絕境。今余所居非地,聊述貶謫之意而問之盧衡州耳。
清代文學家紀昀《瀛奎律髓匯評》:一說謂盧以衡州為炎,其地猶雁所到,若我所居,則林邑、群舸之間,更為遠矣。於理較通而不免多一轉折,存以備考。
近代學者俞陛雲詩境淺說》:柳州謫官以後之詩,多紀嶺南殊俗。此聯(按指“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蚊涎”)與“射工巧伺遊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句,紀其風物之異也。寄友詩云:“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紀山水之異也。《峒氓》詩云:“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墟人。鵝毛御臘縫山罽,雞骨占年拜水神。”紀俗尚之異也。就見聞所及,語意既新,復工對仗,非親歷者不能道之。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學作品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代表作有《黔之驢》、《捕蛇者說》、《永州八記》及絕句《江雪》等。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