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學堂

大通學堂

大通學堂是辛亥革命浙江的重要史跡之一,位於紹興市區勝利西路563號,古越藏書樓以西,清代建築,全稱:大通師範學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05年9月,光復會領導成員徐錫麟陶成章為聯絡、訓練各地會黨,培養軍事幹部而創立。大通學堂是辛亥革命在浙江的活動中心和皖浙武裝暴動的重要據點,也是中國近代最早培養民主革命人才的軍事學校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通學堂
  • 位於:紹興勝利西路563號
  • 全稱:大通師範學堂
  • 占地:5020平方米
  • 建築面積:1645平方米
  • 文物保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學堂構造,軸線布局,重要史跡,人物簡介,

學堂構造

大通學堂舊址原為清代山陰、會稽兩縣豫倉,占地面積5020平方米,建築面積1645平方米,布局按東、中、西分三條縱向軸線布置,西側為操場,中軸為五開間三進,即門廳、禮堂、“徐社”。前後三進兩側各有長廊貫通,形成周長百餘米的檐下迴廊。東西兩條軸線上,各有四進平房,每進五間,互相對稱。東西兩軸分別是學堂教室和辦公室,其中東軸四進、西軸為五進,西軸教室以西為學堂操場,整體保存完整。

軸線布局

第一進門廳正中懸趙朴初題“大通學堂”匾額。屏門一副板對:“吾越有三仁焉,殺身成名,求仁得仁又何怨;人生同一死耳,泰山獨重,雖死不死乃自由。”三仁指徐錫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他們死得比泰山還重,人雖死了,但精神永存。
大通學堂大通學堂
第二進禮堂,前有抱廈一座,和房屋相連的亭子謂抱廈,在古建築上較為少見。抱廈前拍攝 的大通學堂第一期學生合影,則記錄下歷史蹤影。照片雖年代久遠,仍清晰可見當年學生著軍裝,持長槍,鬥志昂揚,意氣風發。抱廈柱子上題有一副對聯,聯曰:“十年教訓,君子成軍,溯數千載祖雨宗風,再造英雄于越地;九世復仇,春秋大義,願爾多士修鱗養爪,毋忘寇盜滿中原。”這副對聯通過典故,隱喻了中國內憂外患的現狀,以激勵愛國志士奮起革命。此聯原題於杭州浙江武備學堂禮堂兩側的柱上。武備學堂是辛亥革命時期杭州革命黨人活動的主要基地。秋瑾曾以這個學堂為主要目標,切合學堂辦學宗旨。
禮堂原為大通學堂學生集會之地。徐錫麟秋瑾曾在此發表演說,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並在此主持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現為序廳。通過光復會人物群像、光復會大事記、光復會活動史跡網圖三幅氣勢恢宏的畫面,勾劃出光復會的歷史輪廓。
第三進是臨池的一幢五開間平房,原為教師辦公室,現闢為介紹徐錫麟生平事跡的“徐社”。“徐社”社址原設在紹興城內下大路“徐公祠”內,旨在發揚先烈革命精神,蒐集烈士遺物,管理徐公祠財物。現“徐社”內展出了介紹徐錫麟光輝一生的照片、實物、圖片、資料等五十多件。一支左輪手槍和一件血衣是最為珍貴的兩件文物。
這是一支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左輪手槍,小巧的槍體槍把配著看上去比例顯大的裝彈輪。徐錫麟就是用這支看似平常的手槍,刺殺安徽巡撫恩銘。訊息傳到北京,慈禧痛哭不止。清廷大小官員從此惶恐不安。
這是一件土黃色的對門襟背心,由徐錫麟妻子王振漢親手縫製,血色已褪盡。劊子手將徐錫麟斬首並剖腹挖心,拿心臟炒食下酒,殘酷至極。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寫道:“易牙蒸了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以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對此表示了極大的憤怒。
東首兩進為原狀陳列,依次為教室、學生訓練用具陳列、校長室、教師會議室、秋瑾辦公室。
1907年7月13日下午,秋瑾在這間辦公室內被捕。7月12日,秋瑾獲悉杭州密報,清軍將前來圍剿大通,但秋瑾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立即指揮師生掩藏武器、焚毀名冊、疏散學生。有人試圖說服秋瑾趕緊離開,但秋瑾選擇了“犧牲盡我責任”。秋瑾的這種甘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以死報國的赤子之心,早就銘刻在她思想意識里。
秋瑾辦公室牆上懸掛著一幅“讀書擊劍”草書橫披及“擊劍盡樽酒,讀書貪夜燈”對聯。辦公桌上放置著一枚暗紅色玉章,上刻“讀書擊劍”四字,章上有小鈕,鈕上有一孔。它是秋瑾心愛之物,常佩帶在身上。讀書擊劍,伴隨著少年秋瑾。“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龍泉壁上鳴”。讀書擊劍陶冶了秋瑾,使她成為一個血薦軒轅的愛國者。
西首前兩進為光復會史跡陳列及辛亥革命烈士遺物展。通過豐富翔實的文物、圖片、文獻等,展現了光復會可歌可泣的鬥爭歷史,謳歌了光復會及其重要人物的革命業績和他們創造的歷史功勳。
學堂屋宇西邊是一塊供學生訓練的大操場。置有很高的天橋,極長的溜木和平台、鐵槓、鞦韆、鐵環、槍靶等設備。大通學堂是一所軍事學校。現代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就住在大通學堂對面,他是這樣回憶的:“我和一群小孩很喜歡看他們背著洋槍上操,聽到洋號響,就不約而同地跑到河岸上去看。有幾次看到一位矮小的戴眼鏡的人在操場裡看操,有些人指點說,這是徐錫麟。”秋瑾接任大通學堂督辦後,身穿男子體操服,腳套黑色皮鞋,懷揣勃郎寧手槍,腰佩明晃晃的倭刀,騎馬馳騁在操場裡。

重要史跡

大通學堂是辛亥革命在浙江的重要史跡之一,它是辛亥革命在浙江的活動中心和皖浙武裝暴動的重要據點,也是中國近代最早培養民主革命人才的軍事學校之一。
大通學堂大通學堂
1906年12月,徐錫麟赴安徽從事革命活動,大通學堂由中國近代傑出的女革命家秋瑾接辦。為籌備皖浙起義,秋瑾進一步加強學堂軍事訓練,並於此創建光復軍。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案件涉及紹興大通學堂,1907年7月13日,清兵包圍大通學堂,秋瑾在此被捕,學堂即遭清政府的查封。
大通學堂的創辦人徐錫麟、陶成章等,以回響清政府發展教育、倡辦團練為名,積極培養和發展光復會骨幹。後為組織皖浙起義,徐錫麟以所捐道台的資格去安慶任職,打入官場。去安徽前,徐錫麟派王金髮上海,同時請秋瑾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一道組織與領導起義活動。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學堂督辦(校長)之職,以學堂為基地,積極籌建“光復軍”,謀划起義,直至七月十三日被捕。
辛亥革命勝利後,大通學堂舊址創辦了“大通女子工藝學校”。1928年,紹興“徐社”社員為紀念徐錫麟烈士,在舊址創辦“錫麟國小”。1981年始,地方政府對大通學堂建築逐一予以維修,陳列有關文物史料,向公眾開放。

人物簡介

徐錫麟簡介
徐錫麟(1873—1907)字伯蓀,號光漢子,是辛亥革命的活動家,光復會領導者之一,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創辦熱誠學堂,1905年與陶成章創辦大通學堂,訓練和培養革命黨人,1906年捐資任安慶巡警處會辦兼學堂監督,1907年7月與秋瑾發動皖浙起義,起義失敗,壯烈犧牲。
徐錫麟徐錫麟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和人民為紀念徐錫麟,先後將大通學堂、東浦熱誠國小、徐錫麟故居等列為省、縣級的文物保護單位。
秋瑾簡介
秋瑾,女(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她原名秋閨瑾,自稱“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漢俠女兒,祖籍紹興,生於福州。秋瑾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性豪俠,習文練武,曾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她積極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 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聯絡會黨計畫回響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組織光復軍,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因事泄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
秋瑾秋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